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是個人第一次做歷史考證推論文章,說跟考證有關,但引用之資料大家早已爛熟於胸。 說好聽點是有些個人創見,難聽點講就是鄉民腦補文。因為自知甚愚,所以曾幾度掙扎, 是否要貼在這個高手遍佈的討論板?但總之,眼見半年前本板就有對此戰役的諸多討論, 本著「不敢邁出步伐就不會前進」的想法,還是鼓起勇氣貼上來接受批評。 稱之為評傳,是參考金庸先生寫《袁崇煥評傳》的概念,以大家熟識的歷史素材為骨幹, 然後腦補其中相關的人際關係、心路歷程……填充其血肉脈絡,則或可增添些許可看性。 在這裡先報告,文長慎入,並感謝閱讀賜教。 閱讀以下討論,請配合參考地圖 https://imgur.com/ryGfR93 地圖來源:東漢地圖──荊州刺史部 http://www.onegreen.net/maps/HTML/48697.html 【1】建安十三年(208年) 曹操主力自江陵出發至烏林,周瑜主力自柴桑出發至赤壁,雙方隔長江展開對峙。 曹營第二軍團則自襄陽沿漢水向夏口進軍,其中包括: 討逆將軍江夏太守文聘,率襄陽水軍 折衝將軍樂進 曹營支軍亦有分別行動,其中包括: 征南將軍汝南太守李通,攻江夏郡北 征南將軍曹仁屯江陵 奮威將軍滿寵屯當陽 厲鋒將軍曹洪屯襄陽 周瑜支軍則展開防線,其中包括: (直屬東吳軍)守軍給事朱桓屯柴桑 (直屬東吳軍)中司馬諸葛瑾、偏將軍董襲屯廬江 (劉備劉琦軍)左將軍豫州牧劉備屯樊口城 (劉備劉琦軍)偏將軍關羽屯夏口 (劉備劉琦軍)江夏太守劉琦守平靖、武勝、大勝三關及應城、應山 【2】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 周瑜用輕船走舸火燒曹操,而導致曹操軍大敗而退。 曹操沿華容小道穿雲夢大澤向江陵方向退卻,遇泥濘道不通,死者甚眾,周劉追之不及。 曹操至江陵城下,恐後方不穩自還北方,曹仁屯於江陵、滿寵屯於當陽,兩人未參與烏林 大戰,曹操再留下跟隨烏林主力軍團的橫野將軍徐晃支援曹仁。其餘大軍自烏林、華容、 江陵、當陽一路後撤,至襄陽與沿漢水回收的漢水第二軍團會師,再留下其中的折衝將軍 樂進屯守襄樊,其餘部隊或帶回許都監控全局、或分撥於緊要之地駐守,以防大敗後北地 諸部(尤其是西涼馬騰勢力)出現動亂。 《三國志‧蜀先主傳》 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 《三國志‧吳主傳》 曹公遂北還,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樂進守襄陽。 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並進,攻向曹仁留守的江陵。周瑜於長江南岸(油江口附近)下寨, 隔江與江陵對峙,雙方尚未交鋒。 周瑜要從長江南岸北渡,勢必就得掌握長江這段的制江權,要不然輕易越過去,其他曹軍 只要從長江上游順勢而下,周瑜就會陷入前後路被包抄的窘境,所以一開始周瑜與曹仁是 「各隔大江,兵未交鋒」。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去北軍二里餘,同時發火,火烈風猛,往船如箭,飛埃絕爛,燒盡北船,延及岸邊營 柴。瑜等率輕銳尋繼其後,擂鼓大進,北軍大壞,曹公退走。備與瑜等復共追。曹公 留曹仁守江陵城,徑自北歸。瑜與程普又進南郡,與仁相對,各隔大江,兵未交鋒 【3】 曹操大軍撤退,徐晃先自江陵跟著大軍至襄樊,別屯於樊城,再把新編將卒以及所籌集的 軍需糧草從襄樊送至江陵。自周瑜與江陵隔江對峙起,徐晃在後方北道上確保往返襄樊的 補給線。 《三國志‧魏書‧徐晃傳》 從征荊州,別屯樊 【4】 周瑜聽取甘寧建議,令其率兵數百襲取夷陵,赤壁戰後夷陵幾無防衛,甘寧一至,即攻取 城池。夷陵乃江陵上游之重鎮,控制夷陵即是有控制長江的威脅,故待徐晃生力軍一到, 曹仁便派遣五~六千名兵馬(可能是滿寵)奔襲夷陵。甘寧本部再加上降卒也不過千人, 被敵軍攻擊後,派人突圍向周瑜告急。 《三國志‧吳書‧甘寧傳》 後隨周瑜拒破曹公於烏林。攻曹仁於南郡,未拔。寧建計先徑進取夷陵,往即得其城 ,因入守之。時手下有數百兵,並所新得,僅滿千人。曹仁乃令五六千人圍寧。寧受 攻累日,敵設高樓,雨射城中,士眾皆懼,惟寧談笑自若。遣使報瑜,瑜用呂蒙計, 帥諸將解圍。 【5】 周瑜聽從呂蒙建議,令凌統留守南岸大營,自己與呂蒙前往解救。接仗後曹軍趁夜退走, 但道上被周瑜沿路佈下的柴枝拒馬所阻擋,許多騎兵只好棄馬步行撤退,甘寧之圍遂解, 又得軍馬三百匹。至此周瑜軍穩佔夷陵,取得了長江控制權,以船隻載運馬匹凱旋歸營, 周瑜軍威大振,便率部北渡長江下寨,準備與江陵城直接接觸。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瑜即遣甘寧前據夷陵。仁分兵騎別攻圍寧。寧告急於瑜。瑜用呂蒙計,留凌統以守其 後,身與蒙上救寧。寧圍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戰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瑜使甘寧前據夷陵,曹仁分眾圍寧,寧困急,使使請救。諸將以兵少不足分,蒙謂瑜 、普曰:「留凌公績,蒙與君行,解圍釋急,勢亦不久,蒙保公績能十日守也。」又 說瑜分遣三百人柴斷險道,賊走可得其馬。瑜從之。軍到夷陵,即日交戰,所殺過半 。敵夜遁去,行遇柴道,騎皆捨馬步走。兵追蹙擊,獲馬三百匹,方船載還。於是將 士形勢自倍,乃渡江立屯,與相攻擊 清代史學家何焯有對此評論:「既取夷陵,則江路通利,進可以戰,退可以守。」 【6】 曹仁軍丟失夷陵,被周瑜軍跨江北渡進逼江陵。曹仁城頭遠望,急徵三百荊州勇士,跟隨 部將牛金去截擊。牛金遭遇周瑜軍先鋒部隊數千人圍攻,曹仁見情勢危急,便帶領數十名 隨身衛隊出城接應。曹仁大顯神威左衝右突,將被圍部眾一一救出,江陵守軍士氣大振。 《三國志‧魏書‧曹仁傳》 從平荊州,以仁行征南將軍,留屯江陵,拒吳將周瑜。瑜將數萬眾來攻,前鋒數千人 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將牛金逆與挑戰。賊多,金眾少,遂為所 圍。長史陳矯俱在城上,望見金等垂沒,左右皆失色。仁意氣奮怒甚,謂左右取馬來 ,矯等共援持之。謂仁曰:「賊眾盛,不可當也。假使棄數百人何苦,而將軍以身赴 之!」仁不應,遂被甲上馬,將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去賊百餘步,迫溝,矯等以 為仁當駐溝上,為金形勢也,仁徑渡溝直前,衝入賊圍,金等乃得解。餘眾未盡出, 仁複直還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數人,賊眾乃退。矯等初見仁出,皆懼,及見仁還, 乃歎曰:「將軍真天人也!」三軍服其勇。太祖益壯之,轉封安平亭侯。 【7】 曹仁奮勇神威與徐晃北道通援,為江陵持久戰揭開了序幕。周瑜軍得夷陵,又渡江下寨, 江陵成甘寧在西、周瑜在南、劉備劉琦在東的三面受夾之勢。但荊州南方尚有四郡屬曹, 周瑜軍不可不防後方威脅。如前述,周瑜兵少,難以分撥向南經營,故與劉備達成共識, 由劉備率江夏劉琦所轄部分軍隊,以荊州刺史劉表長子(劉琦)之身份,向南經略武陵、 長沙、零陵、桂陽四郡。 劉備離營前再向周瑜獻計,說曹仁江陵城現下可謂糧草充沛,正面攻打耗損太大。不如請 周瑜分兩千兵馬(劉備也命張飛率兵千人效命周瑜),讓自己率劉琦軍東面沿漢水而上, 於漢津登陸,以截絕曹仁江陵北方(後方)往襄樊之道(後來劉備軍中執行者為關羽), 如此形成對江陵四面合圍,曹仁見狀便會棄城而走。周瑜同意其建議,撥給劉備二千人。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註引《吳錄》 備謂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糧多,足為疾害。使張益德將千人隨卿,卿分二千人 ,相為從夏水入截仁後,仁聞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 註:夏水即漢水的下游,夏水的入江口即為夏口,也稱漢口。 【8】 劉備方利用劉琦與劉備在荊州的影響力,策動中廬、宜城、臨沮等地出現抗曹反動勢力, 並讓關羽準備走漢水路登陸漢津的軍事行動。而自從反動勢力出現,先前在徐晃確保下的 北道通路開始被阻截,故徐晃領兵討賊,且後來再與滿寵一起協同征伐進駐漢津的關羽。 《三國志‧魏書‧徐晃傳》 討中廬、臨沮、宜城賊。又與滿寵討關羽於漢津,與曹仁擊周瑜於江陵。 【9】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 孫權得知據守合肥的揚州刺史劉馥逝世,為分擔江陵線周瑜軍所面對的曹軍阻力,故決定 親自進攻合肥,又另派張昭進攻九江的當塗,此役稱為第一次合肥之戰。 曹操接到消息後,考量到大軍因南征赤壁一役,大多染上了疾疫,所以讓將軍張喜領一千 兵馬,途經汝南時,再讓太守李通分兵給他帶去合肥解圍。但張喜兵馬又疾疫復發,所以 遲遲未到合肥。 至隔年,合肥城久攻不下。而合肥城經過數月攻擊又連連下雨,城牆將崩。眼見張喜援軍 仍未到達,守備合肥的別駕蔣濟寫三封假信,偽稱四萬援軍已到雩婁,並派主簿演戲假裝 要迎接張喜,並命三個手下從外裝做準備要偷入城,其中兩名被孫軍擒獲。孫權得信後, 信以為曹軍會有四萬人來救,便燒陣撤退,合肥之圍解除,張昭攻不下當塗後也即撤退。 《三國志‧吳主傳》 權自率眾圍合肥,使張昭攻九江之當塗。昭兵不利,權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荊州 還,遣張喜將騎赴合肥。 《三國志‧魏書‧蔣濟傳》 蔣濟字子通,楚國平阿人也。仕郡計吏、州別駕。建安十三年,孫權率眾圍合肥。時 大軍征荊州,遇疾疫,唯遣將軍張喜單將千騎,過領汝南兵以解圍,頗復疾疫。濟乃 密白刺史偽得喜書,云步騎四萬已到雩婁,遣主簿迎喜。三部使齎書語城中守將,一 部得入城,二部為賊所得。權信之,遽燒圍走,城用得全。 【10】建安十四年(209年) 袁術舊部陳蘭、雷緒與當地人梅成在廬江以氐人據六縣叛反曹操,曹操命張遼討伐,同時 臧霸也奉命前往皖縣攻打孫權部將韓當,使孫權不能救陳蘭。陳蘭本欲以灊山險道固守, 但卻被張遼英勇的強行突破,斬殺陳蘭等人。 《三國志‧魏書‧張遼傳》 陳蘭、梅成以氐六縣叛,太祖遣于禁、臧霸等討成,遼督張郃、牛蓋等討蘭。成偽降 禁,禁還。成遂將其眾就蘭,轉入灊山。灊中有天柱山,高峻二十餘里,道險狹,步 徑裁通,蘭等壁其上。遼欲進,諸將曰:「兵少道險,難用深入。」遼曰:「此所謂 一與一,勇者得前耳。」遂進到山下安營,攻之,斬蘭、成首,盡虜其眾。 陳蘭敗後,雷緒率數萬殘部拜奔夏口的劉備軍。劉備方才藉著公子劉琦的名號,順利地讓 荊南四郡太守皆降,實質掌控了四郡領地,這時忽然又得到雷緒的數萬人馬,聲勢大振。 這時傳出了劉琦病故的消息,於是劉備進駐油江口(後改名公安),隔著長江與周瑜江北 大營相望。一方面可號稱是拱衛周瑜友軍,另一方面也有阻隔周瑜與荊南四郡接觸之意, 以鞏固他得來不易的領地。 劉琦一死,其轄下(部分江夏郡及荊南四郡)群臣共推劉備為荊州牧。故劉備以荊州主人 的立場在公安(劍指隔江戰火方熾的江陵)治地,並封策屬下,其中包括: 軍師中郎將諸葛亮,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任務為調賦稅、充軍實) 蕩寇將軍關羽,領襄陽太守(襄樊在曹操軍手上),駐江北(任務為經略襄樊) 征虜將軍張飛,領宜都太守(夷陵在周瑜軍手上) 偏將軍趙雲,領桂陽太守 很明顯,劉備如此佈署,就是把「曹仁與周瑜尚在攻防征戰的」南郡,視為首要目標。 《三國志‧蜀先主傳》 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 零陵太守劉度皆降。廬江雷緒率部曲數萬口稽顙。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 公安。 【11】 曹仁等將在江陵面對周瑜的圍攻日久,且劉備取地增兵羽翼已丰,也就是說關羽在北駐紮 底氣更足、後備實力更強。江陵勢如孤城,眼下雖守,然長久之計仍要讓曹操來做決定, 無論是要派遣援兵繼續防衛、還是派遣援兵接應撤退之兵馬,總之是一定要派援兵來的, 只是多少與早晚的問題。 曹操面對大軍疾疫的窘境,本已左支右絀,孫權進犯合肥、陳蘭於廬江反叛,暴露出東方 防線問題(曹操派兵不多),加上西面雍、涼、漢中即將可能發生的激戰,曹操必須思考 是否要投入人力物力繼續防守江陵的問題。 或許曹操經赤壁一戰看到孫劉兩家聯盟,想起郭嘉的往事。前不久建安十二年(207年) 曹操從郭嘉勸遠征烏桓,以其「兵貴神速」之策大勝。袁熙、袁尚兄弟奔遼東投公孫康, 這時打完閃電戰的曹操一改作風放慢腳步,以「隔岸觀火」之計選擇撤退。理由是「二袁 投奔公孫康,如果曹操進攻,公孫康就會藉助二袁之力死命抵抗。如果緩兵不動,公孫康 與二袁必相火拚,這樣曹操就可以等著坐收漁利了。」果不其然,公孫康獻來二袁首級。 《三國志‧魏書‧郭嘉傳》 後太祖征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歎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傅子曰 :太祖又云:「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劉備不屯夏口而據公安,擺明是確保荊南四郡外,還要在南郡分一杯羹。劉備梟雄之態, 曹操豈會不知?橫豎此時江陵孤城難守,不如棄之來個「隔岸觀火」,待孫劉為爭奪南郡 而反目齟齬,就可以再次等著坐收漁利。而若孫劉火拚,曹操更可以乘機經略西部戰線。 畢竟從赤壁之戰經驗看來,在西部還有隱患時,欲直接掃蕩孫劉聯軍,並非理想的戰略。 對曹操而言,合肥、廬江初定,孫權仍有再戰之心,東部防線不宜輕動。而汝南太守李通 看似就是合適的活棋。故令李通就近奔赴襄樊,接應曹仁撤出江陵。李通果然勇冠諸將, 欲強突關羽的壘壑以迎曹仁,卻在半路上就不幸病故(可能是不久前張喜部隊救援合肥, 途經汝南時所傳染的疾疫)。 《三國志‧吳書‧張紘傳》 會救騎至,數至圍下,馳騁挑戰。權率輕騎將往突敵,紘諫曰:「夫兵者凶器,戰者 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壯之氣,忽彊暴之虜,三軍之眾莫不寒心,雖斬將搴旗,威震敵 場,此乃偏將之任,非主將之宜也。願抑賁、育之勇,懷霸王之計。」權納紘言而止 既還,明年將復出軍,紘又諫曰:「自古帝王受命之君,雖有皇靈佐於上,文德播 於下,亦賴武功以昭其勳。然而貴於時動,乃後為威耳。今麾下值四百之厄,有扶危 之功,宜且隱息師徒,廣開播殖,任賢使能,務崇寬惠,順天命以行誅,可不勞而定 也。」於是遂止不行。 《三國志‧魏書‧李通傳》 劉備與周瑜圍曹仁於江陵,別遣關羽絕北道。通率眾擊之,下馬拔鹿角入,且戰且 前,以迎仁軍,勇冠諸將。通道得病薨,時年四十二。 【12】 久守江陵的曹仁軍,已得到曹操下令撤退的命令,正在尋找機會突圍減少傷亡。這時適逢 周瑜進攻時被羽箭流矢射中而身負重傷,故安排一場以進為退的陣仗。曹仁軍各部將檢點 兵馬,趁周瑜臥病養傷之時,衝擊其陣地。周瑜得知曹仁來襲,忍著傷病起身指揮大軍, 於是激勵吳軍士氣堅守大營,曹仁軍團也就順勢後撤北退。至於駐於江陵北方的關羽軍, 戰略目標本來就是要迫使曹仁部棄守江陵,所以雙方部隊沒有正面交鋒。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瑜親跨馬擽陣,會流矢中右脅,瘡甚,便還。後仁聞瑜臥未起,勒兵就陣。瑜乃自興 ,案行軍營,激揚吏士,仁由是遂退。 至此南郡歸於周瑜,曹操陣營的南境關卡退至襄樊,江陵爭奪戰落幕。檢算戰果,曹仁軍 被圍困,傷亡較周瑜軍大。但周瑜督戰身負重傷,甚至後來英年早逝,故也非佔盡上風。 《三國志‧吳主傳》 十四年,瑜、仁相守歲餘,所殺傷甚眾。仁委城走。 江陵之戰結束後: 周瑜任南郡太守屯江陵,於建安十五年(210年)建議征伐西蜀,但半途病逝。 曹仁、徐晃被曹操召回,接著於建安十六年(211年)的潼關之戰中立下戰功。 樂進續領襄樊防務,後隨曹操征戰濡須口,然後受命鎮守參與第二次合肥之戰。 滿寵接任李通汝南太守之職,並協助經略合肥,後建新城參與第三次合肥之戰。 【13】 劉備以軍功,受賞周瑜之分地為南郡的長江南岸,駐軍公安。此時多有隨劉琮降曹的荊州 舊部,到公安來投奔劉備(例如前述中廬、臨沮、宜城……等勢力)。因劉備有地有兵, 令孫權感到有些擔心,將其妹嫁予劉備,以鞏固彼此友誼。為此,劉備入吳與孫權相見, 表達感謝和好之意,也趁機抱怨周瑜分給自己的地太小,不足以安民發展。 《三國志‧蜀先主傳》註引《江表傳》 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劉表吏士見從 北軍,多叛來投備。備以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安民,復從權借荊州數郡。 《三國志‧蜀先主傳》 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先主至京見權,綢繆恩紀。 孫權沒接受周瑜制伏劉備的建議,而採納魯肅戰略想法,利用劉備在荊州的人望與勢力, 把南郡的江北之地(包含江陵、夷陵等),讓予劉備發展。孫權則自劉備手中得取江夏郡 (包含夏口、樊口等)及長沙郡的一部分。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 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 ,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 俱在疆場,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 難卒制,故不納。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 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註引《漢晉春秋》 呂範勸留備,肅曰:「不可。將軍雖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實重,初臨荊州,恩信未 洽,宜以借備,使撫安之。多操之敵,而自為樹黨,計之上也。」權即從之。 《三國志‧吳主傳》 十五年,分豫章為鄱陽郡;分長沙為漢昌郡。以魯肅為太守,屯陸口。 孫劉連姻,且雙方在魯肅高明的政治眼光下達成進一步的換地合作。換地結果使得孫權軍 不必面對曹操襄樊軍團的壓力,只需要單線應付合肥軍區,為日後三國的「荊州爭奪戰」 積累能量。劉備則是利用之前在荊州累積的民心資本達到迅速擴張及休整,並取得江陵、 夷陵,為《隆中對》西取巴蜀的計劃打開大門,也抵擋住東吳進逼益州的途徑。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 敗。 《三國志‧蜀先主傳》註引《獻帝春秋》 權不聽,遣孫瑜率水軍駐夏口。備不聽軍過,謂瑜曰:「汝欲取蜀,吾當被髮入山, 不失信於天下也。」使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南郡,備自駐孱陵。權知 備意,因召瑜還。 曹操本想以「隔岸觀火」之計,棄守江陵而引得孫劉兩家爭奪南郡。結果後來當孫劉換地 的消息傳到,讓那時正在寫字的曹操,驚嚇到讓手執之筆掉落下地。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 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 【14】建安十六年(211年)十二月 潼關之戰曹操擊潰馬超等,控制西涼,便意圖南向攻取漢中張魯。益州牧劉璋感到威脅, 請劉備入蜀北伐張魯,留諸葛亮及關、張、趙鎮守荊州。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先主,使擊張魯。亮與關羽鎮荊州。 劉備戰完張魯後,藉故向劉璋討要軍資人馬,一副要東返荊州模樣。劉璋若照給,則強弱 消長,難保劉備內懷不軌之心;若拒絕,又讓劉備找到藉口翻臉。故劉璋依數大打折扣, 給個四~五成意思一下。 《三國志‧蜀先主傳》 明年,曹公征孫權,權呼先主自救。先主遣使告璋曰:「曹公征吳,吳憂危急。孫氏 與孤本為脣齒,又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拒,今不往救羽,進必大克,轉侵州界,其憂 有甚於魯。魯自守之賊,不足慮也。」乃從璋求萬兵及資,欲以東行。璋但許兵四千 ,其餘皆給半。 雖然劉備是藉故勒索,但從他給劉璋的信中可知,荊州是由關羽北向佈防施壓的。一來是 自從赤壁戰後,關羽一直處於江北與曹操陣營作戰的前沿,累積足夠經驗判斷對手及掌握 戰場狀況。二來關羽被任為虛銜的襄陽太守,故關羽一直都想佔領襄陽,實現太守職責。 《三國志‧蜀書‧關羽傳》 先主收江南諸郡,乃封拜元勳,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 另一方面,由於曹操西部戰線的告捷(潼關之戰大勝馬超聯軍),背後隱患已完全解除, 於是曹操想利用劉備入蜀時機,展開對征討孫權的動員。而由於兵力上的優勢,曹操陣營 在荊州軍區各部也開始對關羽軍進行反擊。例如襄陽守將樂進開始主動出擊,並南下征討 劉備陣營江陵城北方前沿的部隊。 此外,江夏太守文聘也開始配合樂進行動,活躍於漢水沿岸,對駐防的關羽軍展開奔襲。 其可能原因有二:一是曹操友軍在合肥集結,對發動濡須口之戰展開動員,此局勢緩和了 其面對東吳夏口駐軍的壓力(孫權可能回收軍力於夏口,導致應山、應城防線較空虛)。 二是之前守在應山、應城的公子劉琦病故,讓文聘在奔襲關羽軍時,不必承受自己過多的 心理負擔。 《三國志‧魏書‧文聘傳》 太祖征荊州,琮舉州降,呼聘欲與俱,聘曰:「聘不能全州,當待罪而已。」太祖濟 漢,聘乃詣太祖,太祖問曰:「來何遲邪?」聘曰:「先日不能輔弼劉荊州以奉國家 ,荊州雖沒,常願據守漢川,保全土境,生不負於孤弱,死無愧於地下,而計不得已 ,以至於此。實懷悲慚,無顏早見耳。」遂欷歔流涕。太祖為之愴然曰:「仲業,卿 真忠臣也。」厚禮待之。 其戰鬥記錄包含: 樂進率軍與駐防漢津的關羽,在青泥展開正面對峙。 文聘與樂進協同作戰,並於尋口向關羽發動了攻擊。 樂進擊退關羽、蘇非。(進必大克) 文聘奔襲關羽漢津處的輜重守軍,並於荊城焚燬關羽的戰船。(必大克) 樂進收服了南郡諸縣山谷蠻夷。(轉侵州界) 樂進大破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梁大。(轉侵州界) 由是觀之,確實符合劉備對劉璋說的:「進必大克,轉侵州界。」 《三國志‧魏書‧樂進傳》 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南郡諸縣山谷蠻夷詣進降。又討 劉備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梁大,皆大破之。後從征孫權,假進節。太祖還,留進與張 遼、李典屯合肥,增邑五百,並前凡千二百戶。 《三國志‧魏書‧文聘傳》 與樂進討關羽於尋口,有功,進封延壽亭侯,加討逆將軍。又攻羽輜重於漢津,燒其 船於荊城。 令人訝異的是,打著打著樂進就被曹操徵調走,一起去濡須口討孫權。這足以顯示,定然 有人來接防襄樊(估計是前不久潼關立功的曹仁)。樂進很驍勇,建安十九年(214年) 曹操親征濡須口之戰雖以失敗收場,但臨走前留下張遼、樂進、李典三將,讓他們在隔年 的第二次合肥之戰中大勝東吳,威震逍遙津。 【總結】 〔絕北道任務的爭議〕 爭議一:絕北道,關羽其實只是在打游擊? 愚者答:不認為如此,關羽並非只是打游擊。 坊間說法中,大多認為關羽絕北道任務,只是擔任後方騷擾的游擊隊長角色,打打跑跑。 但從史書文字來看,「絕」就是斷開,「圍」就是環繞。也因關羽受命要確實斷絕北道, 才使得李通必須率眾擊之方可入圍。若只是小打小鬧的攪擾再翩若驚鴻的遁走,就該改成 襲、擊……等用語。既然站在魏書角度都是寫「絕」,絕字比斷、截……用得力道還重, 然後配合前後文也寫曹仁是確實被包圍,故云關羽是確實在漢津一帶佈防力戰,斷絕襄樊 對江陵的支援線。 《三國志‧魏書‧李通傳》 劉備與周瑜圍曹仁於江陵,別遣關羽北道。通率眾擊之,下馬拔鹿角入,且戰且 前,以迎仁軍,勇冠諸將。通道得病薨,時年四十二。 另外,亦有多人謂李通在奮勇作戰之餘,最後終是突穿了關羽陣地,我個人亦不以為然。 李通的作戰「目的」是迎接曹仁,故云「以」迎仁軍,但記載中可不是寫其到達目的地, 而是道得病薨,即在路上就生病過世了。(「道得病薨」是哪條道?不正是「北道」?)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李通並未突穿防線。唯一記錄「面對絕北道防線」的史書都這樣寫, 說北道被關羽這樣阻絕了,李通未過,那後人豈能說關羽只是在打游擊? 爭議二:絕北道,關羽讓徐晃等進出自如? 愚者答:不認為如此,徐晃並不能進出自如。 徐晃是原就被曹操留在江陵,但有段時間「別屯」樊城。曹操任命曹仁、徐晃留守江陵, 自然判斷到這道防線前沿即將發生的大戰。大戰在即,曹操、曹仁都是久歷沙場的名將, 連派兵將駐守夷陵成犄角都不及顧上,反而讓徐晃跟著曹操烏林主力軍團北上襄陽做甚? 最合於情理的答案,即「整合會師的漢水第二軍團」,配發疾疫較微的兵馬予徐晃重編, 並整合糧草軍備即時運進江陵。 徐晃暫需整合編成分派給他的軍兵,並收納分裝輜重糧草,所以才有謂「別屯」於樊城。 收編整裝完成,即行南送,徐晃的任務就是讓這支軍隊進入江陵,協同曹仁部一起守城。 由是觀之,曹仁一開始未分兵佈防夷陵,與周瑜一樣,並非有所不欲,實恨兵少不能也。 而待徐晃收編的生力軍一到,曹仁便能派出五~六千人馬去圍困甘寧而也不致影響防務。 這數千人之中,兵種齊備,不但含騎兵,另外連攻城器具(例如井闌這種高射樓)都有。 類似任務讓最熟悉的一批人處理較有效率,所以徐晃在大軍進入江陵助守之後,便可再引 部分兵馬繼續接應來自襄樊的後續軍資。 這段時日周瑜軍團經赤壁大勝,整編各部、分配追進、南岸下寨、寧取夷陵、分兵解圍、 北渡紮營、進攻江陵……然後戰至一定時日後陷入僵局,才導致劉備提出絕北道的建議。 相信劉備提出的絕北道建議,是先在內部參謀會議中成形的(含劉琦、諸葛、關張等)。 諸葛亮久居荊州,深入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首先就是利用劉琦、劉備在荊州的影響力, 策反南郡北道周邊的荊州親劉世族土豪。如此一來,就能有效阻截襄樊與江陵間的通路。 爾後讓關羽登陸漢津建立防線的軍事行動,也就能更加順利進行。 面對劉備軍的策動,徐晃被迫從討伐北道沿線(中廬、臨沮、宜城)大小規模叛變開始, 陷於比較被動的形勢(只曰討而未言勝)。而之後關羽軍進駐了漢津,徐晃則再連同滿寵 嘗試征伐關羽陣地而未果。至此合圍江陵之勢已成,故後來李通才須突入包圍以迎曹仁。 《三國志‧吳主傳》 曹公遂北還,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樂進守襄陽。 《三國志‧魏書‧徐晃傳》 從征荊州,別屯樊,討中廬、臨沮、宜城賊。又與滿寵討關羽於漢津,與曹仁擊周瑜 於江陵。 整體而論,畢竟徐晃、滿寵等部的首要任務是守禦江陵,他們須保留手中兵力,不能任意 在野戰中受創過重,也就是說非到必要,沒有主動出城攻堅敵陣地的價值。而相信徐晃也 真的沒有拚死進攻關羽,這情形甚至讓關羽誤認徐晃念舊情保留,故日後在襄樊大戰中, 仍以為徐晃重兩人私交。 《三國志‧蜀書‧關羽傳》註引《蜀記》 羽與晃宿相愛,遙共語,但說平生,不及軍事。須臾,晃下馬宣令:「得關雲長頭, 賞金千斤。」羽驚怖,謂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國之事耳。」 爭議三:絕北道,是因關羽逆天武力而成? 愚者答:不認為如此,實乃曹操軍後援有限。 如前所述,其實徐晃等面對關羽陣地,因有所顧忌並未全力拚殺。而樂進鎮守襄樊重鎮, 重要性更甚於江陵,面對烽煙瀰漫的南方戰線(如中廬、臨沮、宜城……),豈可輕出? 那麼曹操怎麼佈署的呢?曹操一則要在大敗後讓飽患疾疫的將士們養精蓄銳,二則又準備 於西部戰線動員(後來潼關之戰),三則也須分撥兵馬馳援東部戰線(九江郡、廬江郡) 以解孫權進犯、陳蘭造反等問題。 從陳喜單將千騎、張遼兵少等敘述看來,曹操手上可茲調配活用兵馬有限,即便另有派部 馳援襄樊,大抵也應僅是加強防護,任務相對保守。而明確是受命進擊以迎曹仁的李通, 也於道上病故,所以關羽漢津防線所面對的軍事壓力其實有限。 《三國志‧魏書‧蔣濟傳》 蔣濟字子通,楚國平阿人也。仕郡計吏、州別駕。建安十三年,孫權率眾圍合肥。時 大軍征荊州,遇疾疫,唯遣將軍張喜單將千騎,過領汝南兵以解圍,頗復疾疫。濟乃 密白刺史偽得喜書,云步騎四萬已到雩婁,遣主簿迎喜。三部使齎書語城中守將,一 部得入城,二部為賊所得。權信之,遽燒圍走,城用得全。 《三國志‧魏書‧張遼傳》 陳蘭、梅成以氐六縣叛,太祖遣于禁、臧霸等討成,遼督張郃、牛蓋等討蘭。成偽降 禁,禁還。成遂將其眾就蘭,轉入灊山。灊中有天柱山,高峻二十餘里,道險狹,步 徑裁通,蘭等壁其上。遼欲進,諸將曰:「兵少道險,難用深入。」遼曰:「此所謂 一與一,勇者得前耳。」遂進到山下安營,攻之,斬蘭、成首,盡虜其眾。 從後來的青泥戰役觀之,當曹操兵馬從疾疫恢復過來,又在打勝潼關之戰後向東方進逼, 準備發動濡須口之戰討伐孫權,此時關羽面對的壓力似乎就比較大。當然,也因劉備入蜀 帶走數萬步卒,連帶排擠到關羽所部兵力。故樂進、文聘等這時就都有進討漢津的行動, 且文聘還因其戰果領有戰功。 《三國志‧魏書‧樂進傳》 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南郡諸縣山谷蠻夷詣進降。又討 劉備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梁大,皆大破之。後從征孫權,假進節。太祖還,留進與張 遼、李典屯合肥,增邑五百,並前凡千二百戶。 《三國志‧魏書‧文聘傳》 與樂進討關羽於尋口,有功,進封延壽亭侯,加討逆將軍。又攻羽輜重於漢津,燒其 船於荊城。 關於文聘攻擊關羽時間點,是在絕北道戰役時?還是在青泥戰役時?坊間許多文章皆傾向 歸於前者,但我個人持相反論調。理由是絕北道戰役時,若說文聘奔襲漢津,須越過當時 應城防線的劉琦,一是如此風險過大於理不合,且亦未見與劉琦軍的交戰而突穿之文獻。 (其它補充請見下方「爭議五」的討論)二是若在江陵受困下,文聘既然都已擊輜燒船, 有甚麼理由居然不多走幾步馳援江陵會師曹仁?江陵被圍,曹操有可能純派軍隊打關羽, 為打而打卻不進入馳援麼?部隊任務目的豈能本末倒置?文聘若真打完即回,還會有賞? 而樂進攻擊關蘇時間點,是在絕北道戰役時?還是在青泥戰役時?坊間許多文章亦皆傾向 歸於前者,但我同樣持相反論調。理由是曹操新敗,劉琦勢力重入南郡(關羽駐漢津), 南郡諸縣山谷本就屬曹,這時怎再降曹?更有甚者,絕北道戰役時,江陵還在曹仁手裡, 此外尚有滿寵控制著當陽,旌陽此時根本還見不到劉備的兵軍。要待後來周瑜進駐江陵, 再之後周瑜病故,劉孫換地,劉備始可領有江陵,才得以任遣部員進駐臨沮、旌陽等地。 故合理判斷樂進傳所載諸相關戰果,當是在青泥戰役前後時間取得。 根據上述,關羽絕北道成功,雖展現其武勇無庸置疑,但後來在己方分兵入蜀,曹操大軍 東進之後,就顯現相對弱勢。 爭議四:絕北道,對聯軍取得江陵沒效用? 愚者答:不認為如此,絕北道之功絕對不小。 對周瑜而言,他打死不希望劉備這梟雄有「地盤」,這在他後來建議孫權時有明確提出。 (其實曹操也是打死不希望劉備這梟雄有「地盤」)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 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 ,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 俱在疆場,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而江陵包圍戰時,荊南四郡之事: 一是並未動用主力兵馬,而周瑜當時也沒資本分兵南謀。 二是劉琦旗號舊地重歸,其事務東吳也沒立場指手劃腳。 三是平定四郡安穩後方,對周瑜軍的江陵攻略也有助益。 故可說劉備取荊南四郡,與東吳無甚關聯,站在周瑜立場,自然也就沒介入說話的空間。 但後來周瑜得江陵了,居然把南郡中長江南岸的土地分給劉備!周瑜為何做他自己最不願 見到之事?其實就是礙於「現實」與「情理」,這才不得不。「現實」是,當劉備已抱著 荊州牧的名義在公安駐紮辦公,隔岸相望的周瑜是要發動戰爭趕走劉備嗎?而既然現實是 劉備已經坐擁長江南岸,就以「情理」索要:『劉備你在南郡戰役(江陵圍戰)沒貢獻, 憑甚麼佔南郡之地?吐出來!』周瑜既然說不出這樣的話,表示他必須承認劉備軍對南郡 戰役是有相當貢獻的。所以……只好……委屈將就把劉備已佔著的地分給他當功勞酬賞。 周瑜何許人也?連他都不得不承認劉備軍團的功勞!回觀劉備這方的看法就更加鮮明了, 劉備認為周瑜分的地「實在太小」,不是很服氣,還打算親赴東吳找孫權要再多挖些地盤 (以吳書角度稱之為「借」)。劉備怎有立場如此?自然是認定絕北道對曹仁棄守江陵的 影響甚大、軍功甚大,他才有聲量向孫權與周瑜主張。何況這點周瑜自己也有私下表示, 關羽、張飛的表現真可謂是熊虎之將。 《三國志‧蜀先主傳》註引《江表傳》 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劉表吏士見從 北軍,多叛來投備。備以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安民,復從權借荊州數郡。 坊間有說法,謂曹操赤壁北還時,即決心棄江陵,只是讓曹仁拖時間喘氣,故關羽無功。 對此,個人不以為然。若欲棄守,何不一開始就保存實力,收攏軍馬在襄樊佈銅牆鐵壁? 為了爭取喘息時間,是該據險阻擋爭取時間?還是在陷於敵圍的孤城之中苦撐爭取時間? 周瑜是何許人也?曹操欲棄之城,他有必要親冒土石攻城身負重傷?他有必要讓劉備參與 軍功然後討要分地?在周瑜眼裡,是必須盡力攻下,是關羽絕北道有功才取得的江陵城。 我不禁想問,為何後世鄉民朋友們會有這樣的自信,比當時的周瑜更懂得江陵戰略價值? 比當時的周瑜更懂得曹操的荊州佈局? 爭議五:絕北道,關羽能獨攬此行動軍功? 愚者答:不認為如此,諸葛亮功勞可能更大。 劉琮降曹時,劉備自襄樊走陸路往當陽南逃。關羽則自襄樊走漢水水路向江夏劉琦請援, 然後於漢津接到劉備。故知,漢津至夏口的漢水水路是控制在劉琦手上(本在劉表手上, 沒跟著劉琮降曹)。赤壁戰前,曹操親率烏林主力軍團與周瑜對峙,派第二軍團水路並進 沿漢水而下,此時面對曹操第二軍團壓力的就是劉備劉琦軍,而其中劉琦是在最前線之處 (劉備屯樊口、關羽屯夏口、劉琦守三關及應城、應山)。 赤壁戰後曹軍大敗北退,周瑜、劉備往江陵追襲,也就是說,自應城以西,漢津至夏口的 漢水水路仍是控制在劉琦手上。在江夏郡北境與之對峙的,為曹操任命的江夏太守文聘。 以劉琦的身份,文聘與旗下舊荊州水軍,沒出現大部叛逃的話對曹操已是萬幸,或許是在 雙方各自有所顧忌考量下,並未發生大的軍事衝突。 在關羽受命於漢津登陸,建立軍事據點以絕北道時,大致上劉備軍團的整體規劃可能是: 劉琦軍駐守應城防線,向西協同周瑜包圍江陵。 張飛軍效命東吳軍帳,協同周瑜主力攻城作戰。 關羽軍建立漢津防線,絕北道並整合周邊叛軍。 劉備軍進討荊南四郡,打劉琦旗號納地取資源。 劉備底氣最多不過劉琦的兩萬兵馬左右(不太可能更多,因周瑜軍僅三萬),但最大本錢 還是劉琦這位已經病入膏肓時日無多的公子。套賭俠電影台詞:「阿酷(劉琦)這名字, 就值十億。」「你用三十分鐘(這幾個月)準備足夠了,你是賭俠嘛。」但是,操盤這個 時日無多資本的人是哪位?既要能得到劉琦完全的認同且對荊州人地事務也要熟識通曉, 還得要有強力後勤專長協調各方資源配置,更需要洞燭先機掌控全盤並具備應變大才…… 最重要的是,這個人必須要劉備的絕對信任並包含關張各部眾的認可。 《三國志‧蜀先主傳》 乃乘單舸往見瑜,問曰:「今拒曹公,深為得計。戰卒有幾?」瑜曰:「三萬人。」 備曰:「恨少。」 劉備從拋妻棄子價逃命,到成為坐擁五郡的荊州牧,論其中操盤的難度,我們方才恍然: 為何劉備入蜀之時,敢把荊州交付給那位年僅三十歲的後生?就連關二哥,對那位小子的 順位不在自己之下(猶在其上)都沒異議(後來私訊問馬超將才時也是找那位年輕朋友, 顯然對其言論評價器之信之)。由此觀之,可推斷其功勞甚於關羽,甚至說關羽漢津防線 前方策反、後方補給,也都是靠著他的規劃調度。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劉表長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後妻之言,愛少子琮,不悅於琦。琦每欲與亮謀自安之 術,亮輒拒塞,未與處畫。琦乃將亮游觀後園,共上高樓,飲宴之間,令人去梯,因 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於吾耳,可以言未?」亮答曰: 「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寤,陰規出計。會黃祖死,得出 遂為江夏太守 註:諸葛亮本人早在荊州世族之中有一定聲望,且諸葛亮與劉表家族具有姻親的關係。 (諸葛亮岳丈黃承彥娶蔡諷之女,蔡氏之妹即劉表後妻) 《三國志‧蜀先主傳》 先主留諸葛亮、關羽等據荊州,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先主,使擊張魯。亮與關羽鎮荊州。 〔絕北道任務的評價〕 個人認為,孫劉聯軍取得江陵,首功還是應記在周瑜身上,指揮官負成敗之責,何況他還 勇戰負傷,其他人沒甚麼好爭搶功勞的空間。在整個軍事行動中,除甘寧、劉琦、劉備、 關羽、孫權諸人,都發揮了與周瑜協同作戰極佳配合之外,而且天時(曹操大軍疾疫)、 地利(劉琦在地影響)、人和(孫權周瑜決策)更是關鍵。 江陵爭奪戰的規模雖小,卻是三分天下關鍵的戰役。若聯軍沒取得江陵的話,且不說劉備 仍要繼續顛沛流離,孫權能在合肥、江陵兩方戰線下力抗曹操多久?恐怕也是不甚樂觀。 絕北道任務完成,雖藉關羽武勇表現(考量到孫權、陳蘭等因素,曹操投入其實有限), 但其實更有賴諸葛亮強力策劃與後勤。故若一定要以「逆天」這類詞誇讚某人功勞的話, 我個人其實傾向於諸葛亮而非關羽。(在這年齡如此升官實在太快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48.157.8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558408551.A.7EE.html
s386644187: 推,好詳細 05/21 11:51
Houei: 您客氣了 要完全沒推論 大家自己看書就好了 討論版價值在此 05/21 12:51
betaman: 將軍真天人也 05/21 13:02
andy82116: 1 05/21 13:39
sayuri4ever: 推 05/21 15:04
wucn: 推 05/21 16:29
siliver: 好文推~~~~ 05/21 18:40
ocean11: 推討論 05/21 18:41
a7v333: 沒打下劉備應該也不用顛沛流離,荊南四郡當時應該是他掌控 05/21 19:01
a7v333: 可能還掌有一小部份的江夏郡 05/21 19:02
我的想法是若江陵、夷陵受曹操掌控,四郡站不住腳,就如當年徐州(還窮僻多了)。 至於江夏則更尷尬…… 若江陵在曹操手上,東吳勢必得把防線往西展開。 也就是說,江夏南岸就成了東吳軍事前沿重地,那劉備人馬要待在北岸多久呢?
eupa1973: 推 05/21 20:59
Houei: 沒打下 該不會劉備真的要履行 當初要去蒼梧投靠吳巨的幹話? 05/21 21:50
Houei: 然後再找機會從蒼梧打劉璋這樣? 05/21 21:52
a7v333: 不是啊,去蒼梧是更早之前講的,赤壁後,孫劉分頭進擊 05/21 21:59
a7v333: 周瑜去打南郡、劉備去荊南,但是劉備荊南攻略的進展神速 05/21 22:00
a7v333: 打一場,其他都投降了,還有雷緒的殘部,人、地都有了 05/21 22:03
a7v333: 南郡如果是以周瑜落敗收場,我覺得劉備不但有「自己的地」 05/21 22:04
a7v333: 孫劉關係可能更緊密(唇亡齒寒) 05/21 22:05
的確,孫劉兩家必須更緊密。 但失去長江天險,曹操只要先拿下四郡再緩推揚州, 也就是說分開來,先吃乾淨劉備,再慢慢啃孫權,別像赤壁戰一口吞噎到自己…… 基本上實在想不出來孫權能如何協助劉備在四郡安居。 當年是守不住徐州而投河北,多年後站不穩四郡而棲江東。 如此看來,狀況沒有變好啊~(淚)
Houei: 吳巨210年才死 208年底荊南已全屬劉備 好吧用投靠不太恰當~ 05/21 22:17
ywchenz: 好文 05/22 13:19
articlebear: 推 寫得真好 05/22 15:00
※ 編輯: F00L (60.248.157.89), 05/22/2019 15:38:36
oldfatcat: 魏延表示:那個……我可以進來了嗎?(探頭) 05/22 21:13
jeffou1112: 這篇文怎麼前面整體感覺 是我在學生時代在其他論壇 05/31 08:18
jeffou1112: 討論絕北道的起手.. 05/31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