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Warfare 看板 #1ThwrLm6 ]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看板: Warfare 標題: [心得] 董卓鑄小錢的危害 時間: Wed Oct 23 09:30:59 2019 董卓鑄小錢給漢代以來的五銖秩序最後一擊 三國志‧董卓傳 悉椎破銅人、鍾虡,及壞五銖錢。更鑄為小錢,大五分,無文章,肉好無輪郭, 不磨鑢。於是貨輕而物貴,穀一斛至數十萬。自是後錢貨不行。 董卓所鑄小錢沒有錢文,無郭不磨邊,導致民不願用,民不願用則流通加速,形 同拋售,導致穀一斛至數十萬,此時貨幣已失去計價功用,就只是數字。 貨幣失能,市場只能用流動性差的糧、布交易,交易成本陡升,通典‧食貨典所言: 〝原夫立錢之意,誠深誠遠。 凡萬物不可以無其數,既有數,乃須設一物而主之。 其金銀則滯於為器為飾,穀帛又苦於荷擔斷裂,唯錢但可貿易流注,不住如泉。 若穀帛為市,非獨提挈斷裂之弊,且難乎銖兩分寸之用。〞 董卓鑄小錢對「中古自然經濟」形成有很重要的意義 一、貨幣失去流通性,貿易體系失能,無法調節貨物。 二、小錢使Gresham's Law(劣幣驅逐良幣)發揮效用加速五銖的窖藏。 三、獻帝後,漢帝國已無力再恢復五銖秩序,此時董卓以中央名義公然毀壞錢法, 形同宣示五銖不再是通貨標準,各政權紛紛創造新幣種。 五銖秩序雖亡,但五銖還是中古中國貨幣主流,畢竟祂是唐代前鑄期最長、鑄量 最大的貨幣,龐大的五銖存量並不會因為五銖秩序的崩解而改變。 魏晉南北朝到隋代雖然屢有鑄幣,量既不足,幣質又參差不齊,各代政府為財政 目的常常鑄幣稅溢價,因此各地交易還是雜用五銖,只是各地五銖流量差異很大 ,普遍不足以支撐貨幣經濟運行,因此要配合其他貨幣。 如果配合其他貨幣還不足,就會退化為自然經濟,形成魏書‧食貨志所言: 〝計河南諸州,今所行者,悉非制限。昔來繩禁,愚竊惑焉。又河北州鎮,既無新 造五銖,設有舊者,而復禁斷,並不得行,專以單絲之縑,疏縷之布,狹幅促度 ,不中常式,裂匹為尺,以濟有無。 而河北諸州,舊少錢貨,猶以他物交易,錢略不入市也。〞 從寬鍥薄之禁到董卓小錢可以跟劉宋的貨幣發行互相參照 宋書‧顏竣傳: 〝先是元嘉中,鑄四銖錢,輪郭形制,與五銖同,用費損,無利, 故百姓不盜鑄。 是欲使天下豐財。若細物必行,而不從公鑄,利已既深,情偽無極,私鑄 剪鑿,盡不可禁,五銖半兩之屬,不盈一年,必至於盡。 財貨未贍,大錢已竭,數歲之間,悉為塵土,豈可令取弊之道,基於皇代。 前廢帝即位,鑄二銖錢,形式轉細。官錢每出,民間即模效之,而大小厚薄,皆 不及也。 無輪郭,不磨鑢,如今之剪鑿者,謂之耒子。景和元年,沈慶之啟通私鑄,由是 錢貨亂敗,一千錢長不盈三寸,大小稱此,謂之鵝眼錢。 劣於此者,謂之綖環錢。入水不沉,隨手破碎,市井不復料數,十萬錢不盈一掬, 斗米一萬,商貨不行。〞 補充說明金屬貨幣時代鑄幣稅溢價手法: 1.減重:如剪輪五銖、董卓小錢。 2.以賤金屬代替或降低通貨金屬含量(金、銀、銅):如鐵錢、錫鑞錢。 3.虛增面值:如大泉五十、大泉五百。 這些都會造成惡性通膨,尤其是多種方法混用,史書的寫法分兩種 一、情況還不到不可收拾寫「民意不以為便」(三國志‧孫權傳)、 「人皆不便」(隋書‧食貨志) 二、嚴重就直書「貨幣不行」(後漢書‧公孫述傳)、 「錢貨不行」(三國志‧董卓傳)、「商貨不行」(宋書‧前廢帝紀) 伴隨嚴重的盜鑄「赦吏民之坐盜鑄金錢死者數十萬人。其不發覺相殺者,不可勝 計。赦自出者百餘萬人。」(史記‧平準書)、 「時境內多盜鑄錢,亮掩討無不禽,所殺以千數。」(宋書‧劉孫登傳)、 「又隨之以重刑,罹罪者雖多,姦鑄者彌眾。」(魏書‧高崇附子恭之傳) 政治力介入也無能改變,因為這是人類趨利的天性,所以讀史書如果違反此類原 則,都是很值得深究的題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2.69.23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71794261.A.C06.html ※ 編輯: asdf95 (111.252.69.239 臺灣), 10/23/2019 09:35:23
yeustream: 推推 10/24 00:10
eupa1973: 推 10/24 07:15
LeeBing: 推!能多了解古時的經濟運作蠻有趣的 10/24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