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hordate (封侯事在)》之銘言: : 諸葛瞻沒有軍事經驗,帶的又非精兵, : 居然可以在平地正面作戰的情況下,一時擊敗三國排名前幾的名將鄧艾, 這篇乃基於諸葛瞻奉行他爸的理念而po的,首先來看《諸葛亮集》賊騎來教 篇: 若賊騎左右來至,徒從行以戰者,陟嶺不便,宜以車蒙陳而待之。地狹者, 以鋸齒而待之。連衝之陳,以狹而厚為利陣。令騎不得與相離,護側騎與相遠 竊以為第一句話已經把情境帶入被敵軍包圍之時,當時的戰場迷霧 會容易讓諸葛瞻若有遺傳自其父的謹慎性格,則會以預設被包圍的最壞情況處之 加上沒把握有足夠時間陟嶺據險,於是決定挑一個適宜的地形列陣 《諸葛亮集》地勢 篇又說: 夫地勢者,兵之助也,不知戰地而求勝者,未之有也。山林土陵,邱阜大川, 此步兵之地。土高山狹,蔓衍相屬,此車騎之地。依山附澗,高林深谷,此弓弩之地。 草淺土平,可前可後,此長戟之地。蘆葦相參,竹樹交映,此槍矛之地也 諸葛瞻選擇的地形,史料有限我們無法精確得知,只能從旁推敲 《華陽國志》描述李密奉使聘吳:"吳主問蜀馬多少。對曰:「官用有餘,民間自足」" 而讓我大膽假設阿瞻仗著蜀漢不缺馬,而打算以騎兵、戰車決戰 涉險而無法載運魏國馬匹,所以尚未熟悉蜀馬的魏軍 那麼既然想倚賴騎兵,可見該地不會長滿蘆葦、竹樹,讓敵方以槍矛剋騎兵 而草淺土平雖適合車騎衝鋒,但敵軍便於散開,窮追之下難保不會遇伏 甚至遭逢趕來支援的魏國援軍,如此一旦被包圍,有無法回師救成都之風險 相信謹慎的人應會以保底為優先 最後不久前才被鄧艾手下田章給破了伏兵,感覺再躲起來偷射箭,行不太通 至於第一個屬複合地形,因此以步兵概括戟、矛、弓,自然騎兵在此處也無明顯優勢 以上純屬個人臆測,可能跟很多版友想法相左,希望大家能理性討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4.167.8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606079848.A.14F.html
bilice: 劉循張任守了雒縣一年。諸葛瞻連守都不守選擇野戰,不謹慎 11/23 14:13
bilice: 謹慎的話應該守雒縣大城,催促後主調援軍,含現有的南中軍11/23 14:15
鑽一下牛角尖QQ..情況還是有差,劉循是已知劉備會攻,而有所準備 調動物資人力,來個長期抗戰 諸葛瞻則必須在無預警下,果斷下決定,沒時間籌措守城所需 前面版友分析過了,當時成都正規軍所剩無幾,我猜諸葛瞻應是覺得不足以打持久戰吧 加上很可能先被喻知,朝野出現棄城而逃的論調,此時出戰,我是覺得最起碼 能拖住敵軍多少算多少,這種為阿斗爭取遷都的感覺,有點像斷後 然而選擇據險拖住鄧艾,並非萬無一失,因為敵方不是沒機會繞過險要,而直襲成都 屆時萬一魏國援軍恰好到來,變得更有本錢一面堵住諸葛瞻,一面圍成都城 當然啦,諸葛瞻暫時指望蜀國援軍,都是謹慎保守啊 不謹慎的話,在各項情況來得突然且模糊下,貿然往前據險,變數不算小?
bilice: 劉禪先是在被攻前輕視情報,被攻後悠哉悠哉。被滅亡佔一半11/23 14:16
bilice: 責任。姜維必須佔一半責任。很喜歡他。但姜維越晚期越自私11/23 14:17
四相撐到最後的費禕,突然遇刺,多少有影響,董允都知道要提防黃皓 費禕豈會沒警覺,但接班人還沒培養好就出事..
bellas: 我還是覺得關門放牛比較好XD11/23 14:20
bellas: 其實也要考慮一下在那鬼地方突然冒出一隻軍隊 真的是有點11/23 14:23
bellas: 情急11/23 14:24
沙場老將犯錯猶不可原,偏偏看史料的成都那時候,也沒幾個有足夠實戰經驗的
bellas: 鄧艾爬山爬死不少人 他的軍隊就這樣跟著他努力爬 也只能11/23 14:30
bellas: 說 他真的是個名將 他自己出意外都可能11/23 14:31
bellas: 要是韓信沒用過背水 現在可能平常會說背山ㄧ戰了XD 諸葛亮11/23 14:35
bellas: 的兵法主要是他北伐時要用的方式 不能完全照用11/23 14:35
理論自然需要實務來調整,可惜阿瞻被趕鴨子上架XD
bellas: 馬夠並不代表騎兵的數量啊11/23 14:42
晉書載諸葛瞻"不據束馬之險" 可能暗喻其騎兵比重並不小? 確實益州要翻山越嶺對外攻伐,難如登天,不過其實益州本身也歷經了多次內戰 畢竟騎兵理應不會被姜維等人帶去北伐,而保留在益州本土?
bellas: 總之怪陳壽 家裏缺水嗎11/23 14:44
boman: 蜀馬矮小只能用於運輸,並非騎兵座騎。從諸葛瞻在绵竹的列11/23 20:59
《資暇集》:"成都府出小駟,以其便於難路,號為蜀馬" 便於運輸的話,那也不必搞木牛流馬了XD..誰說難路只有駝獸一個選項 明明還有難路上作戰的功能 證據見於〈李恢傳〉:"恢身往撲討,鉏盡惡類, 徙其豪帥于成都,賦出叟、濮耕牛戰馬金銀犀革,充繼軍資,于時費用不乏" 諸葛瞻時代的蜀馬,並沒有純巴蜀之地的,麻煩別忘記南中ok?
boman: 陣迎敵來說,應是在絕望下出師,只為一死就義,當時應是大11/23 20:59
boman: 勢而去,已無力回天,不要光看正史覺得還有希望,現實當時11/23 20:59
boman: 姜維當早已棄劍閣,大量魏軍向成都進發。張任可守雒城經年11/23 21:00
boman: 是成都兵力充足,没有後顧之憂。11/23 21:00
jack0123nj: 姜維棄劍閣是哪裡的史料?11/23 21:59
jack0123nj: 棄劍閣是劉禪下詔投降的事了吧11/23 22:00
jack0123nj: 更正:姜維棄劍閣是在聽聞諸葛瞻兵敗之後11/23 22:07
jack0123nj: 與劉禪投降無關11/23 22:08
jack0123nj: 所以上面說棄劍閣在諸葛瞻兵敗之前 是否有根據?11/23 22:09
〈姜維傳〉已經很清楚列出順序了:"(姜)維、化亦舍陰平而退,適與(張)翼、 (董)厥合,皆退保劒閣以拒(鍾)會...維不荅書,列營守險。會不能克... 而鄧艾自陰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諸葛瞻於緜竹。後主請降於艾,艾前據成都。 維等初聞瞻破,或聞後主欲固守成都,或聞欲南入建寧,於是引軍由廣漢、 郪道以審虛實" 他的"根據",來自他對黑姜維的熱忱
uinea: 上一個在街亭上山的..11/24 09:02
〈鄧艾傳〉寫姜維"果向祁山,聞(鄧)艾已有備,乃回從董亭趣南安, 艾據武城山以相持。維與艾爭險,不克,其夜,渡渭東行,緣山趣上邽, 艾與戰於段谷,大破之" 連姜維同鄧艾"爭險"都爭不過了,諸葛瞻有必要為了證明自己不下姜維 而在敵軍情況不明朗之下,冒險趨前據險?
s386644187: 這麼看這仗其實和後燕襲平城很像? 11/24 20:41
s386644187: 「陳留公元虔先鎮平城,時徵兵未集,虔率麾下邀擊, 11/24 20:41
s386644187: 失利死之。」11/24 20:42
確實多項情況都一樣,感謝分享案例!
s386644187: 區別就後燕軍就算失敗,也可以走正常的路撤退 11/25 10:33
bellas: 這個蜀馬 現在無聊去查看看 蜀馬的來源主要是哪來的 因爲11/25 12:37
bellas: 有個在天水長大的姜維官這麼大 要北伐也是他 馬夠不夠他11/25 12:38
bellas: 應該很關心11/25 12:38
bellas: 就茶馬古道那條經商路線 馬夠是指甚麼 夠載貨去賣嗎11/25 12:43
馬夠是指在四川盆地以內,當戰馬打仗用,但蜀馬不見得同時見長於 翻山越嶺至關中 or 輸送物資
bellas: 清朝從西藏那的馬有看到的記錄約10000萬匹 唐之前 這裏的11/25 13:03
bellas: 貿易不知往哪查11/25 13:03
bellas: 總之 古代中國的馬 ㄧ般都矮小點 身高大概抓一下 宋朝軍11/25 13:37
bellas: 馬標準133cm一149cm 算150cm好了 劉備身高約173cm 馬頭頂11/25 13:37
bellas: 約到他肩膀 在三國 馬鞍不確定有沒有用的年代 要騎馬上馬11/25 13:37
bellas: 其實跳一下就腳直接跨上去了11/25 13:37
網路上搜尋"天馬與駱駝 中國考古 pdf",裡頭有漢代馬鞍的圖
bellas: 那有人像諸葛亮 高的 騎在馬上腳是放下來應該都超過馬肚子11/25 13:39
bellas: 那年代高大的人 可能打仗直接雙腳夾著馬肚子11/25 13:40
bellas: 所以裨肉之嘆是指劉備沒常騎馬打仗 打腿要夾馬的肌肉暫時11/25 13:43
bellas: 消了不少?11/25 13:43
劉備傳說他"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所以應該已經在用馬鞍了
bellas: 沒騎過馬 請騎過的人講解 純想像 11/25 13:44
bellas: 不管從西藏還是西涼 馬都是較小隻的 11/25 13:45
bellas: 剛上面打錯 清約一萬匹11/25 13:46
※ 編輯: Houei (101.10.14.221 臺灣), 12/07/2020 15: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