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補充一段《襄陽記》載一段,張悌分析魏之所以伐蜀: "今蜀閹宦專朝,國無政令,而玩戎黷武,民勞卒弊,競於外利,不修守備。 彼(魏 & 蜀)強弱不同,智算亦勝,因危而伐.." 明顯就是把黃皓亂政導致民勞,擺為起因,百姓才繼之無法承受姜維北伐 其次回答推文
boman: 節是代表皇帝的信物,名義上是皇帝给予,並非曹操所給,當11/23 20:37
^^ ^^^^^^^^^^^^
boman: 自封或策封也好,有國就可以發符節,曹操213年為魏公,有11/24 00:40
boman: 自己的封國小朝庭,授予封國臣下節應合資格。可以肯定曹操11/24 00:40
boman: 授與張遼等不可能是漢節,則只有你查到的資料有錯,或你理11/24 00:41
boman: 解出錯。11/24 00:41
先來看曹操何時當了魏公,〈武帝紀〉:"(213年)五月丙申, 天子使御史大夫郗慮持節策命公為魏公",意謂在此之前,是以丞相的身分給予假節 首先張遼,〈張遼傳〉:"遼曰:「此所謂一與一...」遂進到山下安營,攻之, 斬(陳)蘭、成首,盡虜其衆。太祖論諸將功,曰:「...以取蘭、成, 盪寇(指張遼)功也。」增邑,假節" 那麼張遼啥時斬陳蘭咧?《資治通鑑》: "(209年12月)廬江人陳蘭、梅成據灊、六叛,操遣蕩寇將軍張遼討斬之; 因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顯然張遼假節時間在209年 樂進的情況,〈樂進傳〉:"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 南郡諸縣山谷蠻夷詣進降。又討劉備臨沮長杜普...後從征孫權,假進節。太祖還, 留進與張遼、李典屯合肥",可知樂進在赤壁前,即已假節 再來臧霸,〈臧霸傳〉:"霸從討孫權於濡須口,與張遼為前鋒...明日果有令, 遼至,以語太祖。太祖善之,拜揚威將軍,假節" 按〈武帝紀〉可知,曹操征討孫權於濡須口的時間: "(212年)冬十月,公征孫權。十八(213)年春正月,進軍濡須口,攻破權江西營, 獲權都督公孫陽,乃引軍還",所以臧霸也是在曹操為魏公前,有了假節 以上,沒有國也可以發假節,請問是誰理解出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33.22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606250228.A.070.html
AddictoBear: 節應該都是天子的名義給的吧?11/25 14:11
我想表達的是,既然劉備的漢中王沒天子冊封,仍照給關羽假節鉞 則丞相曹操都給假節了,同為三公等級的大司馬劉備,理論上也可以照給
boman: 這最大的問題是你分不清節是代表何人,除了曹操可以借用劉 11/25 18:55
boman: 協名義發節,三國時代没有地方官敢冒用漢節。劉備授的是漢11/25 18:55
boman: 中王的節而非漢節。但曹操根本不可能會授漢節給張遼等一眾11/25 18:56
boman: 武將。曹操為魏公從史料看在213年不假,因此你例子的幾位 11/25 18:56
boman: 都不可早於213年假節。曹操四越巢湖不成,濡須口事當是為魏11/25 18:56
boman: 公後發生,樂進從討孫權也當在214年而非赤壁前。11/25 18:56
節代表天子,原來漢中王是天子XD 張遼假節時間在209年,如果樂進留合肥的時間是213年的濡須之戰 那用的字眼不會是"與",而會是"從"了,〈樂進傳〉: "後從征孫權,假進節。太祖還,留進與張遼、李典屯合肥,增邑五百.."
boman: 在漢政府,節是漢節,代表天子,在漢中國的政府,節非漢節12/15 01:32
boman: ,是代表漢中王,漢中王的臣子非漢臣,何来持漢節,連漢中12/15 01:32
boman: 王自已也没有漢節,手下持漢節,到底誰指揮誰。這道理也適12/15 01:32
boman: 用於魏國。12/15 01:32
漢中王的臣子,哪裡不是漢臣?莫忘關羽的漢壽亭侯,可是曹操上表所封的唷 若對《三國志》的關羽假節鉞,此孤證存有疑慮,則《華陽國志》連同老關 更追加張飛、馬超也假節鉞
boman: 張遼209年是漢臣,如果當畸假節是漢節,但作為武將,可見12/15 01:56
boman: 當時比張遼更尊貴的都没有假節,張遼假節是不可能,夏侯淵12/15 01:56
boman: 、曹仁、于禁、樂進、張遼可能都是在214年假節,這是魏節12/15 01:56
boman: 而非漢節,張遼是以209年的功績趕上假節隊伍中。另夏侯惇是12/15 01:56
boman: 漢伏波將軍因此不見假節,也有可能有持漢節而史料遗漏。 12/15 01:57
假節又不是看尊不尊貴,是看有沒有需要吧,于禁221年才被放回魏國 怎麼220年當時貴為大將軍的夏侯惇,就沒假節鉞咧? 麻煩查一下《魏書張遼傳》,張遼在213年曹操"旣征孫權還,使遼與樂進、 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這之前就假節了好嗎
boman: 當關羽成為漢中王的前將軍時,是否還保留漢壽亭侯這爵位?作 12/15 23:39
boman: 為漢中王的臣子應退還漢爵,轉封到漢中國。 12/15 23:40
退還漢爵,那劉備怎不再封關羽其他爵位?丟荊州前,老關又沒犯啥大錯 即便劉備認定老關有錯,史料就該明講什麼理由導致不給封爵 而非無緣無故允許他退漢爵,要知道劉備可是打著漢室的旗號 如果因為孫權欲結親於老關,結果被發卡,但大怒的可是孫權,劉備並沒有怒 其次你要關羽轉封到漢中國,去為曹操效力?這像一個資深版友會有的觀念?
boman: 屬於尊貴等級自最有需要持節,夏侯惇為甚没有提是否持甚麼12/15 23:54
boman: 符節,是史料缺或有其他原因是不清楚,但史料204年破鄴城12/15 23:54
boman: 後遷伏波將軍已得以便宜從事,不拘科制,這相等於假節的權 12/15 23:54
boman: 限。12/15 23:54
我講假節鉞,你在講假節 便宜從事就可以隨意殺節將嗎 再敢問你這句:"當時比張遼更尊貴的都沒有假節",夏侯惇不拘科制,還不夠尊貴喔
boman: 史料的次序未必是順序,出現不符科制的記事,值得懷疑史料12/15 23:57
boman: 有問题。12/15 23:57
說明一下,為何我推定在曹操213、214年2度征孫權中,樂進從征的是213年那次,首先是 〈武帝紀〉: "(214年)秋七月,公征孫權...冬十月,屠枹罕,斬建,涼州平。公自合肥還" 這當中穿插了一段《九州春秋》的,曹操"軍遂無功"之舉,而沒交代戰鬥過程 對照"(212年)冬十月,公征孫權。十八(213)年春正月,進軍濡須口,攻破權江西營,獲 權都督公孫陽,乃引軍還" 再參考〈吳主傳〉僅有:"十八(213)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 曹公望權軍,歎其齊肅,乃退" 而未見曹操214年征孫權的記錄,如此大動作征伐,孫權本傳竟沒有隻字片語? 如果說吳軍打敗仗,還可以用隱惡揚善的理由蓋過,問題這仗魏贏吳輸的話 曹操本傳怎可能不記上一筆? 所以顯然事實就是,兩軍根本沒交手到,則自然〈樂進傳〉寫的"後從征孫權, 假進節。太祖還,留進與張遼、李典屯合肥",所從的不會是214年那次 若曹操連樂進都找來了,理應沒有去虛晃一下就回師的必要 更甚者,曹操"還"之前,也沒講明從哪兒還,未必就是214年的"自合肥還" 我知道你會想拗曹操"留(樂)進與張遼、李典屯合肥",所以自合肥原地留樂進下來 但不好意思,〈張遼傳〉說到:"太祖旣征孫權還,使(張)遼與樂進、 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就不是用"留",而用"使"了 因此沒有非得是自合肥還,一種選項而已,不無可能是在回程路上 順路指使樂進、張遼,去和被留的李典會合啊 然後另個重點在"旣",假設214年沒實際幹上,那麼如此字眼,指向213年時的征孫權 會比較合理些 此外像〈臧霸傳〉就告訴我們征討孫權,有很多時間的候選點: "從討孫權,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209年)張遼之討陳蘭.." 最後要懷疑OK,想推翻史料前,建議還是自己先想想,提出的論點夠不夠有說服力 ※ 編輯: Houei (49.216.135.94 臺灣), 12/16/2020 07: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