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恕刪部分不重要處 ※ 引述《AlisaRein (AlisaR)》之銘言: : https://read01.com/zh-tw/KDAeok0.html#.X-88JdgzZPY : 《三國志吳主傳》:會漢水暴起,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 : https://i.imgur.com/VioFkSc.jpg 送俘虜回江陵示意圖
: 關羽將這批戰俘通過船運送回江陵,一共需要約16天半的時間。 : 在這段時間裡,需要向戰俘提供糧草,而這半個月的糧草需要從前線撥出。 : 古代行軍打仗,隨軍會有部分輜重糧草,但是依然需要後方通過糧道,不斷向前線運輸 : 糧草作為保障。關羽前線一下扣除半個月的糧草,難免會出現糧草不濟的現象。 : 但是關羽俘獲曹魏援軍發生在八月,這個糧草不濟的現象隨著後方糧草的運達會得到緩 : 解。既然如此,又何必要等到閏十月才取用湘關的米呢? : 湘關在哪? : 依據《讀史方輿紀要》的說法,湘關位於現今湘水和瀟水交匯的地方,這個地方位於零 : 陵郡境內。 : 遠水救不了近火,倘若前線已經處於缺糧的狀態,還要等將近一個半月才能補給糧草, : 關羽大軍怕早已軍心大亂。 : 既然前線缺糧,應該由江陵等地供應糧草。如果籌措不到糧草,應該及時撤軍,而不是 : 等著從湘關擅自取米再運輸過來。 : 此外,湘關米在運輸途中有多日會經過東吳邊境,東吳對於關羽的強盜船隊,竟然也並 : 沒有進行阻截,這很不合理。 這篇網路文核心在於,認為于禁那票人吃的,需要從前線襄樊撥出 問題8月俘獲,南郡又直至10月才失守,為何不能從也有留兵守的南郡、公安撥出咧 虧他還說行軍打仗,需要後方通過糧道,"不斷"向前線運輸糧草作為保障 亦即最快在抓到人的同時,就有可能有後方運來的糧了 然後送人回江陵路上,還有機會遇到,後方持續送來的糧,等於根本不用前方撥出 這批人從8月吃到10月,糧吃不夠很正常,所以等到10月才取湘關米,有什麼好奇怪的 如果今天換作留在前線,才需要提早取湘關米 前線也毋須缺糧而撤軍,因為缺糧的是額外多出來的,在江陵的魏軍俘虜 接著談湘關的位置 《讀史方輿紀要》云湘水不是只有和瀟水交匯,它也有和蒸水、甚至沅水交匯: "湘水實貫於數郡間矣時又置關水上,以通商旅,謂之湘關...擅取權湘關米。權聞之, 遂發兵襲羽。自其合瀟水而言之,則曰瀟湘;自其合蒸水而言之,則曰蒸湘; 自其下洞庭會沅水而言之,則曰沅湘:實同一湘水也" 而商務用途的湘關,上一段告訴我們不只一個,故顯然湘關沒有一定非得是 該作者自認的瀟湘不可,有些做生意的本來就會往返於各處 退一步講,即便湘關為瀟湘,則仍可大大縮短該文所算的距離 更沒有必定為被東吳阻截的風險 因為沅湘位於洞庭湖和沅水交匯處,而《水經注》寫:"沅水又東北過臨沅縣南... 沅水又東歷臨沅縣西",對照沅水的地圖,可得臨沅非常靠近沅湘 甚至沅湘極可能就在臨沅縣內 再參考《後漢書》說"武陵郡,郡國四:十二城,戶四萬六千六百七十二, 口二十五萬九百一十三。臨沅、漢壽..",所述儘管並非三國情況 但〈廖立傳〉寫明他是武陵臨沅人,而武陵在湘水盟後又給了劉備 得知沅湘應在劉備轄下,然後 1.既以湘水為界,而洞庭湖的主權是誰,史無明載,關羽船隻未嘗不可在取了之後 沿湘水由自己武裝船隊護送 2.以非孫權允許的手段,取了欲沿水路運至洞庭湖各湘關的,很有名的長沙米 曹丕《與朝臣書》:江表唯長沙名有好米 最後借用他那句欲加其罪,何患無辭,在我看來才是"欲消其罪,何患無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64.2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609526159.A.818.html
gtfour: 推01/05 13:13
這裡補充一下,支持我認為湘關的水路貿易,會頗興盛的其他原因 首先從孫權在拿下荊州後,才藉由向漢帝進貢的機會,叫人跟曹操買馬,〈吳主傳〉: 曹操"表(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領荊州牧,封南昌侯。權遣校尉梁寓奉貢于漢,及令 王惇市馬,又遣朱光等歸" 竊以為這意謂孫吳之前,沒有開放民間向魏買馬,否則沒必要特別記上一筆 規模肯定不小的買馬,畢竟那是用進貢價值不便宜的物品,所換來的機會 注意這名單未含于禁,結果論來看,果然打算留在劉備87%會復仇時 再附加在對魏稱藩而歸還,避免兩面受敵 說明上面這段是為了鋪陳,214年益州之戰結束,亦即湘水之盟前 劉、孫其實有時間交易,包含蜀錦在內的巴蜀物資 直到盟約破局後,儘管想到以購入馬,以或多或少抑制通膨的方法 但破局前若缺乏足夠外來品以刺激交易,則孫權賞呂蒙一億錢之舉 物價可是會飆起來的 所以個人會比較傾向劉、孫會以例如長沙米,交易蜀錦之類的以物易物 如此一來,水路自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眾所周知,孫權自己銅礦已足矣,萬一銅幣不夠,還可自鑄,《江表傳》: "今(孫權)將軍承父兄餘資,六郡之衆,兵精糧多,將士用命,鑄山為銅,煑海為鹽,境 內富饒,人不思亂.." 是故比起用物品換得錢,以物易物更符合所需 至於鑄大錢,更是好幾年以後的事了 相較於南方,北方的銅就沒那麼豐富,因此孫權花錢買馬對曹魏而言,並非壞事 事實上曹丕後來也是先恢復五銖錢,過幾個月後才又廢除 不難想見,上述行為和得到這批銅,應該至少有某種程度的關聯? ※ 編輯: Houei (101.12.24.84 臺灣), 01/06/2021 07: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