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CU_Tal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1.媒體來源: 天下 2.記者署名: 潘維大 3.完整新聞標題: 東吳大學校長:高教平庸化 不能只補助學費 4.完整新聞內文: 放眼全球,每個國家都期盼,透過讓人民接受高等教育來培養人才,這也是教育的本質之 一。 台灣的大學長期採行低學費政策,是為了推動高教公共化,人人念得起,大學成為每個人 都能擁有的公共財。 也因此,雖然國內物價不斷上漲,教育部仍凍漲學費,除了少數大學,大部份學校學雜費 收入幾乎已有14年未增加。 以東吳為例,學雜費加上政府補助佔了總收入七成,剩下超過三成必須設法自籌。 在背後沒有財團支撐的情況下,包括推廣部開課、產學合作、爭取競爭型計劃及募款等等 ,都是我們增加收入的管道。 然而,大學的財務資源是攸關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關鍵。 如果沒有其他資金來源挹注,在收入未有明顯成長,成本又持續上升的情況下,大學經營 者想維持學校生存,未必有餘裕提升教學品質,這也造成台灣的高等教育愈來愈平庸化。 在全球競爭的進程中,知識扮演的角色益發重要。 高教平庸化很難培育出頂尖人才,國家也難維持目前的繁榮。尤其台灣是個海島國家,沒 有豐厚的天然資源,能有當前的成就,人才絕對是重中之重。 福利政策非教育政策 今年6月底,行政院拍板通過「拉近公私立學校學雜費差距及其配套措施方案」,預計明 年2月起,每年補助私立大專院校每位學子最高3.5萬元學雜費。 目前私立大學一年的學費約10萬元,是國立大學的兩倍。 有了補助之後,兩者差距僅剩1萬5000元,大大減輕學子與家長的負擔。對學子而言,這 絕對是項有感,也是立意良善的政策。 但從長遠發展看來,充其量是福利政策,而非教育政策。 對某些擁有高知名度與特色,且辦學成果不錯的私立大學科系而言,學子選填志願時,很 可能因此放棄分數相近的公立大學,選擇私校,校方也有機會招收更多素質更好的學生。 然而,隨著高中畢業生因少子化而逐年遞減,整體大學的招收名額仍是供過於求,收到的 學費沒有增加,大學的教學品質也不會因這項政策而提高。 倘若要提升品質,關鍵應該是讓每所大學獲得足夠的補助和資源。 注資提升薪水與設備 當大學擁有足夠資源,首先是能改善學校設備,第二是調整教職員薪資。 台灣大學教授的收入一直與新加坡、香港等周邊國家地區差距甚大,不利於招聘 人才。以前國內大學的熱門科系一有空缺,往往能吸引不少國外名校畢業生,如 今應聘的人選來源卻愈來愈狹窄。 我們一方面談高教公共化,要求大學凍漲學雜費;但另一方面教育部投資高教的經費,卻 沒有顯著增加。 18年前,教育部提出「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劃」,亦即為人熟知的「5年 500億」專案,補助國內12所頂尖大學,希望能創造出世界的一流大學。 教育是百年大計,政策必須長久、延續,5年500億只是曇花一現。雖說有資源挹注總比沒 有好,但不可能期待這樣的政策對高教帶來根本性的改變。 教育部同時針對全體大學提出5年50億專案,由各校提出競爭型計劃。但整體高教經費似 乎沒有增加多少,僅有計劃名目增加,若大學想拿到經費,計劃內容必須符合教育部的政 策方向。 在這種情況下,學校並不容易創造特色,除非有多餘資源,才不需要加入教育部的競爭型 計劃,走出自己的路。 中央祭出5年500億計劃的初期,我曾造訪貴州大學,該校在中國並非頂尖大學, 但他們當時一年的預算是100億人民幣,約略是500億台幣,而我們則是5年500億 分給多所學校。 成立委員會、增經費 當然不是有錢就辦得好大學,但經費不足也很難有好成效。從兩岸投入教育的資源來看, 我們已經差中國太多。長期而言,如何能期待台灣學子的競爭力超過對岸學子? 倘若要真正推動高教公共化,國家應該拿出足夠經費,讓學校都能辦好教育。台灣整體的 教育經費,至少要翻倍增加。 目前高等教育在政府架構之下是有欠缺的。我曾建議,將主掌高等教育的高教司、技職司 從教育部抽出來,成為隸屬行政院的高等教育委員會。 高教委員會主任委員由副院長或政務委員擔任,委員會成員包含企業家、教育學者專家以 及第一線工作者各佔三分之一,決定未來的高教政策方向。 這樣的轉變不會增加太多行政成本,也能讓高教政策高於所有部會之上,體現國家「高教 優先」的觀念,這才是當務之急。 假設我們無法好好地在高等教育付出更大的心力、投注更多資源,雖然學子的學雜費負擔 減輕了,但是未來面對全球人才競逐,競爭力仍可能會逐漸減低,相信這並非國人所樂見 的結果。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7056 6.備註: 校長發話了 -- 聽音樂都 wav 看影片都 avi 看圖檔都 bmp 拍張照都 ra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90.22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CU_Talk/M.1692955347.A.F30.html
kful: 現任校長就是潘維大不是記者 09/06 06:08
kful: 雖是預設格式 但可以備註一下友善校友 09/06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