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ENIORHIG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先給這次的講義及測驗考題 四庫全書講義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uTcAjmKwL3B60WQOJYlIaKvD9-ULzOEz 四庫全書經部題目練習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0BzvN62nQwn5JVmZGTXVmSEpqUFE (考題答案及講義空格會公布在群組內) 也歡迎自行加入line群組 http://line.me/R/ti/g/G3UxaWg57G 任何國文科題目都可以在裡面詢問~~ 由於同學們提問太過踴躍,目前群組私訊已來到八十幾封,我會逐一回, 但因為平日也要教課,所以單一回覆的時間會比較慢,請各位同學體諒~ 前言 這次的重點在於經史子集的分類定義,先讓你對分類系統有明確的認知, 明白什麼內容要背、什麼不用。 但是關於經史子集內的重要書籍,這次沒有辦法一本一本重新介紹, 同學們可以先看講義內容,了解個七八成應該是沒問題。 若對特定書籍有問題,再用私訊的方式解決。 我分享的講義有兩個優點: 1.那些太瑣碎、大考不考的內容不給你。 2.講義附有作品的重要內文以及目次(目次當然不用背,講義內有提醒你), 不然你們單靠想像,其實還是不太懂這些書的具體內容。 正文開始 同學們可以看講義的第一面,有一個關於圖書分類的表格。 許多朝代都試著將重要的書籍分類,你可以認為這樣是重視文學的表現; 也可以認為其實是假分類之名,趁機行控制思想消滅禁書之實。 無所謂,我們要注意的是: 既然是分類(目錄學),代表不同的朝代就會有不同的分類法, 而清代的四庫全書最被重視 (注一) , 我們也只要理解四庫的分類法即可(其他的分類法都只是段考考題)。 接著進入四庫全書的導讀重點 重點一 四庫全書共分成四部: 「經」、「史」、「子」、「集」,而每部底下又有若干分類 (但看到這麼多分類也不用怕,並不用全背)。 記住這句話 「經」的分類標準是「書本的地位」 而「史子集」的分類標準是「書本的內容」 舉例來說:《漢書》的性質內容是史書,那這本書就會放在「史部」。 只要搞清楚史子集裡面的幾個重要分類跟常考的幾十本書籍(請見講義), 這種題目其實不困難。 照上面的說法,天下所有的書籍都有性質內容,應該史子集就夠了, 為何多跑出來一個經部呢? 因為經部選書的標準不是看書的內容,是看這本書的「地位」到底有多崇高, 而判斷地位高低的依據來自儒家的判定標準,對學者來說, 只有聖化的書籍能擺在經部。 舉例來說:《春秋》這本書性質是「歷史」,本來應該擺在史部, 但學者認為這本書的地位實在太高了,突破天際! 所以它就從史部移到了「經部」。 但這樣會出現一個問題:漢代學者的認定標準跟宋代學者未必一樣阿! 所以會產生一個現象:經部的書籍的變動率要遠高於史子集, 因為書本的內容很難有爭議,但「地位」這回事是很主觀的事情。 所以你們一定讀過「六經」、「九經」、「十三經」等等名詞, 那其實就是因為每個朝代學者的認定標準不一, 所以經部的書籍的流動率並不小。 舉例來說:《孟子》這本書本來在子部的儒家類, 但自從宋朝朱熹搞了個四書集注(論孟學庸), 讓《孟子》的地位像坐大怒神一樣急速上升, 所以從宋代以後,《孟子》就從子部移到了經部, 我們就多了個「十三經」的名詞了。 附帶一提,除了「六經」、「五經」、「十三經」需要背誦, 其他的七、九、十一、十二經……等等,請把它們忘掉, 標準的段考刁難題,大考不會出。 重點二 四庫全書不收「章回」、「元明清雜劇傳奇」、以及《聊齋誌異》。 不收的原因很簡單:以前的學者認為這些書「不入流」。 《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 白話點就是: 「這些書不是什麼著名的學者所作,來源又是雜七雜八的地方,所以沒有收錄的價值。」 所以你不會在四庫全書裡看到《三國演義》或《老殘遊記》等作品, 歧視的意涵很重,放到現代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判斷標準。 但《聊齋誌異》不收,純粹是四庫全書的副主編紀曉嵐,自己的喜好而已。 (注一)上面的圖表中列舉了一些分類,但只要注意劉向的分類跟四庫全書, 其他的部分很難在現在的大考中出現。除非你的國文容錯率接近零, 那可以把整張圖表背下來,CP值不高,自己斟酌。 經部簡介 講簡單一點,經部的內容就是「十三經+小學」。 十三經是指十三本儒家學者認為地位極度崇高的書籍,分別是: 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榖梁傳、 論語、孝經、孟子、爾雅 而「小學」是指研讀這些經典時拿來輔佐的工具書, 分成「文字」、「聲韻」、「訓詁」三類。 所以像《說文解字》這本書,地位並沒有到聖化的地步, 但仍然擺在經部,那是因為它是「小學」的關係。 我們來看一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實際分類,裡面這樣分: 經部卷一 經部一 《子夏易傳》十一卷 《周易鄭康成注》一卷 《新本鄭氏周易》三卷 《陸氏易解》一卷 《周易注》十卷 《周易正義》十卷 《周易集解》十七卷 《周易口訣義》六卷 《周易舉正》三卷…… 許多同學以為經部裡面就擺十三經十幾本書吧?其實不是這樣, 十三經代表的是「十三類」。 《周易》是一本書,這本書擁有聖化的地位,但數千年來, 有許多學者嘗試用自己的想法去說明補充《周易》, 四庫全書會一併把這些書收進去,就是上面舉例的書籍, 光一個周易類,就有數百本補充書籍。 這些要背嗎?當然不用背!有些舊的參考書會擺一些補充作品, 如《周易正義》等,對於中文系來說,這些書很重要, 但你們是高中生阿!以前舊教材會考, 但現在的大考考題方向根本不會往這裡命題,一點意義都沒有。 所以如果你們的總複習講義出現這些補充書籍, 麻煩直接劃掉 (但有些段考使用長久以來的題庫光碟命題,還是會考出來就是了,) 。 史部 史部的重點在前四類: 「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別史」。最多再記一個「地理」類。 正史(紀傳)的重點在於「人」 編年的重點在於「時間順序」 紀事本末的重點在於「事件」 舉例來說:如果你想找劉邦這個「人」的生平,就去紀傳體找; 想知道康熙十三年一整「年」發生了那些大事,就去編年體找; 想知道安史之亂的「事件」始末,就去紀事本末體找。 這三種體例無所謂優缺點,就是編排的重點不同而已。 以下舉出需要特別知道特色(作者體例記載年代)的史部作品: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台灣通史》、 《左傳》、《資治通鑑》、《通鑑紀事本末》、《國語》、《戰國策》、 《水經注》 (左傳放在經部 但其性質仍屬歷史 所以介紹史部時會順帶一起講 春秋亦是如此) 沒有在裡面的 就不用特別記了 子部 子部的重點在九流十家,也就是所謂的諸子(思想家) 。 除了思想類之外,雜七雜八的分類會全都丟來子部, 如:天文、術數……等分類,但通常這一塊不會命題。 同學們特別注意兩點: 1.雖然儒家的作品很容易在經部出現(聖化),但儒家其實是子部的其中一類, 如《荀子》現在就仍在儒家類。 2.特別注意孟子對其他家刻薄的評論, 以及司馬談《論六家要旨》這篇文章的內文,會是大考的重點。 集部 集部的五個分類麻煩全記:楚辭類、別集類、總集類、詩文評、詞曲類。 楚辭類當然跟楚辭的作品有關 別集指的是個人文學作品集 總集指的是集體文學作品集 詩文評指的是文人對於其他人作品的評論 詞曲類指的是詞跟曲的作品集。可以是個人作品,也可以是集體。 關於這五類特別須注意的作品集,在講義中已列出來,此處不再重複說明。 以上就是目錄分類學以及四庫的簡介 在大考命題方向中 除了考你作品出自哪一部之外 重點仍然會回歸到作品本身的敘述 同學們明白經史子集的定義後 接下來要做的 就是閱讀並理解作品 前文有說我的講義把太瑣碎的記憶內容都拿掉了 這句話的另一層涵義就是 講義有出現的文字敘述 麻煩全部搞懂 有些名詞沒辦法在這裡解釋 如昭明文選選文標準:「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 認真的學生可以背這句話 但如果不去翻譯 不弄清楚蕭統這樣做的時代背景跟目的是什麼 那就只能答對反射性的題目 如果題目包裝的複雜一點 不給你關鍵字「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 給你一段作品內文 問你這段內文可能出自哪一本書 那你又該怎麼辦? 假設題目像一個靶 那重點其實不是你有多準 而是你有幾發子彈 關鍵字也好 作者也好 年代也好 思想也好 這些都是你的子彈 第一發沒中 你還有第二發 (從其他的角度去判斷) 強的人 就是射到中為止 盡可能去裝填你的槍枝吧! 這次的講義及技巧分享到這裡結束 我們 下次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7.82.10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511869996.A.E3F.html ※ 編輯: freekid (114.137.82.108), 11/28/2017 19:54:32 ※ 編輯: freekid (114.137.82.108), 11/28/2017 19:55:11 ※ 編輯: freekid (114.137.82.108), 11/28/2017 19:55:22
ren0518 : 推 受益良多 11/28 19:58
neteuyun : 推 11/28 20:01
highperpopo : 感謝 助益良多 11/28 20:02
MiddleRe : 先卡 11/28 20:08
kuson0911 : 推 11/28 20:10
WWWucy : Push 11/28 20:47
qweqaz00 : 推,剛好問到這個XDDD 11/28 20:49
barry811481 : 推 11/28 20:59
kevin8696 : 推 11/28 21:08
httpyiii : 推 11/28 21:36
XdestroyerX : 推 11/28 21:41
gyqmo : 學測指考很少考這種題目了,反倒是統測很愛考一題 11/28 21:44
freekid : 應該這樣說:純粹考「哪一本書籍位於哪一部的考法」 11/28 21:55
freekid : 已不多了,但現在研讀四庫的意義,在於將經史子集視 11/28 21:55
freekid : 作一個座標,將各類書籍清楚地放置在其中,這樣在閱 11/28 21:55
freekid : 讀這些經典書籍時會更有效率。而這些書籍(春秋、史 11/28 21:55
freekid : 記、九流十家、昭明文選、樂府詩集……),每年都會 11/28 21:55
freekid : 是考題的重點。 11/28 21:55
forest1538 : 推 11/28 22:21
jeremy950038: 推 11/28 22:28
ftc1214 : 推 11/28 22:38
qazwsxerty : 推 11/28 22:59
aker0115 : 我有個疑問,在您介紹史部的地方,舉例處有《台灣通 11/28 23:16
aker0115 : 史》,但我在「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查《四庫全 11/28 23:18
aker0115 : 書總目提要》沒有找到台灣通史,想和您再行商榷。 11/28 23:20
aker0115 : btw 推推 11/28 23:23
klementhsu : 推 11/28 23:38
Yu37450 : 推 11/28 23:38
freekid : 感謝樓上提醒 台灣通史沒有收 11/28 23:39
freekid : 因為有些史書不在史部 但有時一起整理會比較好懂 11/28 23:39
freekid : 所以我的講義原文標題給的是<史書及史部概論> 11/28 23:40
freekid : 但在這裡重講一次的時候忘了區分 11/28 23:40
lego9999 : 推 清楚! 11/29 07:07
gyqmo : 要找到台灣通史跟老殘本來就不可能,時代差那麼多 11/29 07:08
tonyflu : 推 謝謝 11/29 07:30
wnl1212 : 推 11/29 07:51
cerealan : 推 11/29 08:25
beanutz : 推推 11/29 09:02
ChuPenny : 推 11/29 12:08
junjunlol : 左傳不是經部嗎? 11/29 12:20
garyis101 : 推 11/29 12:52
※ 編輯: freekid (27.52.6.84), 11/29/2017 14:57:18
SMILE79 : 推 11/29 15:51
w03140417 : 太神了推 11/29 17:29
Daisyboy : 推 11/29 21:46
RCHZY : 推 11/29 23:17
MsSarah : 推 11/30 03:44
briansmart : 推 11/30 07:53
Scorfish : 推 光是這篇就獲益良多 11/30 16:55
peggy0410 : 推 感謝分享 12/01 14:30
memory8820 : 樓主中文系齁 12/02 23:26
kk08514 : 推推 12/16 14:41
chrisdy : 感謝分享 12/27 09:24
bbo6uis122: 推 09/30 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