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ENIORHIG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新聞標題:大學個人申請 備審資料不以量取勝在動機企圖心 ◎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新聞日期:2021/03/01 ◎新聞內容: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日電) 學測成績已公告,考生可用學測成績參加個人申請管道。教育部在輔導講座中表示, 申請備審資料不以量取勝。與會的大學代表提醒,可多展現個人基本素養能力、學習動機 及企圖心。 全國高級中學家長大聯盟今天在建國中學舉行大學多元選才與高中適性入學升學輔導 講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長朱俊彰、清華大學教務長焦傳金、台灣大學招生辦公室執行長 李宏森等人與會分享。 考生參加大學個人申請管道,通過第一階段學測成績篩選後,須參加第二階段甄試, 包含準備備審資料、參加口試或筆試等。 朱俊彰指出,大學招聯會已公布個人申請管道備審資料的「3重2不」審查原則,備審 資料重視學生展現的基本素養核心能力、校內學習活動及資料真實性,但不是學系列出來 的所有項次都要具備,更不是以量取勝。 朱俊彰舉例,申請醫學系時,未必就要提供很多醫藥衛生資料,學系可能更看重團隊 合作能力,而非要求對學系的專業知識要很齊備。 朱俊彰表示,備審資料哪些是補習班或罐頭式套用,大學教授都看得出來,例如台大 等校系也不看參加校外營隊的資料,學生應該做的是設法展現自身能力及特質。 焦傳金提到,清大選才特別強調學習動機,希望從高中學習表現、學習特質、多元表 現綜合評量,找到適合校系的學生,審查重點會擺在學習脈絡、學習反思、課程學習成果 上,例如面對挫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希望找到成長型心態或特質人才。 為協助考生,焦傳金表示,清大也提供引導式自傳及讀書計畫的準備指引,避免罐頭 式自傳,校系會採取全方位審查,但考生並非每個項目都要達到。 焦傳金指出,更重要的是有無表現出對特定領域瞭解與熱情,口試時要記得說明申請 動機,為何適合或喜歡這個校系及自身獨特性等。 李宏森表示,考生提供的備審資料「在精不在多」,大學教授會透過口試進行驗證, 因此,要有根據、不能亂寫。 李宏森指出,過去申請台大醫學系的學生,很多人寫「家中有生病的阿嬤,所以想讀 醫學系」,但這樣並無法凸顯個人素養及企圖心,考生應盡量避免。(編輯:戴光育) 1100301 ◎原始連結: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103010099.aspx (標題、內容須與原始新聞相符,否者予以刪文,) 請注意轉貼新聞的字數不列入計算, ↓請在此線下方加入至少20字並超過一行之心得或討論! > ---------------------- 其實備審資料要展現個人企圖心有一定難度 這感覺起來是個唬爛大賽,怎麼鑑別是個問題 感覺到最後還是要看學測成績決定錄取順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9.117.79.14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614584407.A.927.html
hsnu547: 每個系每個教授看法都不一樣,這種新聞看看就好 03/01 16:15
daniel363732: 有聽過學校教授的說法 通常拿到備審資料一本都是30 03/01 16:55
daniel363732: 秒一分鐘在翻而已 畢竟以高中生的知識量 眼界 所能 03/01 16:55
daniel363732: 呈現的內容大同小異 除非有特別不同的 所以言而總 03/01 16:55
daniel363732: 之還是學測成績決勝負 03/01 16:55
daniel363732: 如果沒面試的話 03/01 16:55
lovehan: 看看就好 有的還看高中校名 03/01 22:25
marathons: 單日9小時內到處轉貼新聞洗文22篇. 03/02 06:34
osak: 4856&id=100007184650530 該相信誰講的? 03/05 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