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W_Jo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 為什麼不用行動劇、化名、甚至是3D動新聞的方式去宣導這個議題 : 說的好,這的確是該想一下,為什麼社會會覺得見報、上電視的鼓勵才大? : 至於兒少家庭照顧者的議題需要真實案例,以我是讀者的身分來看, : 化名容易杜撰,我想讀者都希望更真實的了解社會角落的情形,人們受夠了虛假。 : 這是一個好問題,所以強調,如果一般民眾都不知道這些過程,憑什麼加以批評? : 不去了解一個人或一個議題、現象的起源與演變,如何憑表象去做議論? : 那與立委道聽塗說就抨擊對手,有什麼分別? 你說的,和民眾表現出來的,顯然有差距,站在保護個案的倫理上 為甚麼選擇相信民眾 : : 如果要全面性的報導這個案家的資訊以及社工處遇的過程和評估 : : 那究竟會是「表揚」還是搞成全民公審? : 怎麼樣也不會是公審,讀者跟相同領域者絕對不同,就如社工可接受非社會工作者 : 的指導和建議嗎?除非那名非社會工作者有間接接觸議題,如議題的學者、倡議者。 報導出來就必須要接受讀者的檢驗,這不算公審嗎? : 但當他提出這個想法,老人機構的社工就求他不要這麼做,記者會意圖很單純, : 就是要募款、幫助老人。如果和社會局扯在一起,會有複雜的政策和關係出現, : 也不是很快能解決、幫助到老人的;此外老人本身背景也複雜,曾多次接受社會 : 局安置,可逃了出來,輾轉流浪,最後在那間自己搭的鐵皮屋住下。 : 最後報導就單純一個溫馨故事。 : 總之,不去戳穿,就不會複雜,相信社會局也看過新聞,可是誰想引麻煩上身? : 大環境政策就是不解之局,把個案複雜化,天知道又會有什麼變化,到時候老人 : 不一定更討厭社工的介入。 記者隱藏真相,有沒有違背記者自己的專業倫理, 記者的責任與言行,恐怕不是社工管得到的 社工為什麼要包僻非法? : 這一次的事件,最後主管機關出現了,家扶澄清、道歉,但國家有意討論整體兒 : 少政策嗎?沒有啊;主管機關出來說話,等於被輿論逼出來,走過場而已。 那為什麼該中心不思考副作用,還要把個案當案例宣揚? -- 殺人放火只是年少輕狂的往事 品味獨特的外遇通姦,勇敢面對還可以成為典範 誰沒有過去啊 看似不合理的世界,有了利益跟立場後,似乎變合理了 看似不完美的現實,添加邏輯跟思想後,好像變完美了 我們都在出賣台灣的靈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6.17.168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SW_Job/M.1417102504.A.2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