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l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各位版友好, 我是Peter. 先前小弟寫了一篇"工作三年新鮮人分享-先挑產業,再挑職位" (#1Qs3U0Jw) 今天則是針對求職時, 除了薪資以外, 我認為尚需留意的考量點. 目的一樣是希望藉由自己拋磚引玉, 得到更多職場前輩們的分享與指導, 以幫助更多人! --- 網誌版: https://link.medium.com/gDs2dQbsJ5 先講結論: 第一份工作的薪水不求高, 只要你自己心裡過的去就可以了; 重點是你累積了 多少籌碼談判第二份(&以後)工作的薪資&福利. --- 我自己認為很多還沒有工作經驗的人, 在挑選第一份工作時會把薪水的權重看得太重. 當 然, 每個人有自己就業時的考量及偏好, 不過我想分享一些看法讓大家重新思考看看: 1) 不能只考慮薪水, 要同時考慮薪水+福利: 月薪當然很重要, 這直接影響到你每個月可 以規劃的支出/儲蓄; 不過開始工作之後, 你會漸漸發現福利也是跟你至關重要的一個考 量點. 試想一下, 你臉書上可能就是有特定幾個朋友, 每隔一段時間就可以請長假出遊, 而且不 是在連假人擠人的時候, 而是在你辛苦上班/上課的時候, 看了讓你好羨慕. 為什麼他們可以這麼做? 除了可能他們工作年資比較久所以累積比較長的年假以外, 可能 他們公司的年假一開始就比較多, 或是工時比較彈性; 然後公司的文化也不會讓人覺得在 其他人上班時請假出遊會感到壓力 (是的, 就業時選擇符合自己的公司文化也十分重要, 會在之後的文章中說明), 所以他們可以這麼做. 舉另外一個例子, A公司每年會舉辦員工出遊, 不強迫參加, 不過不參加的話公司也不會 變現給你, 或讓你開發票報銷; B公司不會舉辦員工旅遊, 可是每年給你1.5W的旅遊津貼 報銷. 在這個狀況下, B公司的彈性更大, 而且等於是讓你每年多了1.5W的收入 (只要你 年底前記得報銷的話...)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像是有些公司強迫打卡, 有些則是彈性上下班; 或是有些公司請假 系統很冗長而且不彈性, 常常讓你明明有年假可用卻受限於公司規定, 在很多時候只能請 事假, 這時看到其他可以先口頭請假再事後補請特休的朋友們就會感到特別羨慕... 某些福利並不會實質增加你的收入, 但會讓你上班的心情或是對這間公司的觀感好很多; 事實上, 這些日常的細節才是影響你工作心情主要的因素. 試想: 今天你的收入很高, 但 是平時忙到根本沒時間花錢, 只能趁偶爾有空檔時報復性消費; 雖然可能不用看價目表花 錢的感覺很爽, 但或許你寧願收入少一點, 然後可以有多一點的時間放鬆, 而不是每天忙 完一整天後 (有時候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忙), 發現就要睡覺了, 然後只能期待周 末的到來. 所以, 我認為在考量薪資的同時, 也要一併考量福利, 才會比較全面. --- 以上為摘錄, 對內容有興趣或覺得有收穫的人可以再去我的網誌觀看全文. 希望大家多分享自己的意見與互相交流, 謝謝! Pet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0.66.14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524326659.A.BA5.html ※ 編輯: yichih (175.180.66.146), 04/22/2018 00:05:52
ben840111: U文 04/22 00:10
susan60733: 好文推推,真的覺得福利也要一併考慮這件事情很重要! 04/22 00:33
wxtab019: 的確 有的看月薪可能只有4~5萬 04/22 00:37
wxtab019: 不過加其他福利獎金等等 年薪算起來也能破百 04/22 00:37
owo99: 超級推這一系列的文!04/22 00:38
zxzczvzb: 推好文!!04/22 01:07
Luvshuca: 推系列文+104/22 01:15
diabloevagto: 連結有錯誤04/22 01:45
感謝提醒!已修正~ ※ 編輯: yichih (175.180.66.146), 04/22/2018 01:54:09
aidsnichael: 問題是很多公司請假情形、加班情形都要進去才知道...04/22 01:53
沒錯, 所以我把"福利"跟"公司文化"拆開討論, 福利絕對應該在面試時一併詢問, 但公司文化就不一定能得到真實,滿意的回覆.
miffei: 推隱藏褔利面04/22 02:09
miffei: 真的要進公司才知道 常常因為這樣走錯路04/22 02:12
superpandal: 先挑產業 再挑公司發展期時間點狀況 再挑職務 最後福04/22 03:18
superpandal: 利04/22 03:18
感謝分享~ 不過"公司發展期時間點狀況"對於新鮮人或是該產業界以外的人真的有點難切入跟了解.. .
keyboard56: 總歸一句我們就是要找回做為「人」的尊嚴 04/22 08:45
keyboard56: 所以彈性對我們來所很重要 也符合人性 04/22 08:47
我自己覺得台灣目前要兼顧尊嚴&麵包"相對"有難度, 而且彈性與否其實也要看產業與職務, 像是理髮師, 便利商店店員相對沒辦法有彈性~
zzahoward: 講得非常不對 新鮮人其實更該注意"起薪"這件事情... 04/22 09:17
zzahoward: 因為在初期階段那幾k其實就是薪資的5%甚至幾十%04/22 09:18
zzahoward: 你在跳下一份工作的時候差距會被拉更大 反而是經驗一定04/22 09:18
zzahoward: 以上水準的時候為了未來的鋪路可能可以接受跳槽只+10%04/22 09:19
zzahoward: 內的幅度04/22 09:19
zzahoward: 我自己就是因為起薪沒談很好所以花了更多時間爬到應該04/22 09:19
zzahoward: 有的年資薪資水準 甚至現在還稍微有點落後.... 04/22 09:20
感謝Z大分享寶貴的觀點! 我分成幾部分回覆我的看法, 大家互相教學相長一下~ 我覺得職場上每個人有自己的考量, 所以比較不會有"對與不對"的想法, 而是這個方式"適不適合自己", 或是"自己能不能接受這樣的方法". 至於薪資談判&福利, 我自己則有2點看法: 1) 福利:工作占了很多人大部分的生活時間&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而福利的好壞很可能大幅影響一個人工作的續航力跟心情. 除非你可以接受在相對沒那麼好的福利下工作,只看薪水, 否則我覺得福利還是很重要的一個考量點. 2) 薪資談判:小弟之前有一些業務經驗,我覺得薪資談判除了看前一份薪水之外, 還有一些其他面向可以增加談判籌碼: 像是把福利(三節,年終等)計算至總年薪內再平均成月薪,增加基準; 或是打聽您專業領域的基本行情等等. 當然實務上可能會遭遇一些(或是很多)困難, 不過我認為薪資談判還是很看個案~
zzahoward: 然後你第一篇文章其實說的太籠統 一般公司主要分為:04/22 09:21
zzahoward: 業務、技術、後勤 你的那篇比較像是敘述業務端而已04/22 09:22
zzahoward: 技術業務職當然挑產業 但後勤端其實是要挑職務 要盡早04/22 09:23
zzahoward: 定下自己想做的職務(function) 然後才挑公司04/22 09:23
zzahoward: 主要是後勤端很多跨產業是沒問題的 舉例來說:FMCG到汽 04/22 09:24
zzahoward: 車 藥廠FMCG互跳都沒啥問題 甚至電子傳產軟體也都可以04/22 09:25
zzahoward: 然後這些都跟薪水息息相關 所以你會看到外商平民可能領 04/22 09:26
zzahoward: 得跟本土中階主管一樣多 當然有部分是因為外商組織扁平04/22 09:27
zzahoward: 職涯初期階段薪水遠比福利重要得多 什麼旅遊補助、XX津04/22 09:28
zzahoward: 貼都不會算進你下一份工作談判籌碼 假如目標是撐兩年找04/22 09:28
zzahoward: 下一份工作 那些福利不如換現金來得踏實04/22 09:29
哈哈被Z大發現我確實是以業務的角度撰寫, 後勤單位確實沒那麼熟悉, 感謝您的補充! 不過關於薪資談判, 如上面, 我跟您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diabloevagto: 換工作薪資都是自己談薪水,被原本工作的薪水限制04/22 09:49
diabloevagto: 成長幅度,那你該思考的是能力是不是沒到位,或是找 04/22 09:49
diabloevagto: 的公司水平太差,不依據能力給薪只依據年薪04/22 09:49
diabloevagto: 分清楚自己的能力在市場上價值多少很重要,而不是一04/22 09:50
diabloevagto: 直認為薪水低,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高估自己價值04/22 09:51
diabloevagto: 我自己認同工作成長性 > 薪資,但不代表薪資不重要 04/22 09:52
diabloevagto: 薪資很重要,至少不能讓自己做的委屈。但並不是唯一04/22 09:53
diabloevagto: 的選擇條件04/22 09:53
感謝D大回覆~您講話也很直接哈哈 我認同您"清楚自己在人才市場上的價值"很重要, 不過確實不是每個公司都能給出相對合理的報酬. 其實就像採購一樣, 就算知道買到的東西價格合理甚至偏低了, 但還是想殺價, 很多公司人資其實也是一樣的思維...
zzahoward: 你換工作不會被要求提供上一份薪水核薪嗎?04/22 10:11
zzahoward: 假如沒的話那看來真的碰到好公司 我出社會七年多 換了04/22 10:12
zzahoward: 幾次都被要求要上一份薪資來當參考 從32k到現在10xk都04/22 10:12
zzahoward: 一樣04/22 10:12
zzahoward: 看過跳幅度超乎常態的通常都是有關鍵技術之類的 04/22 10:14
diabloevagto: 有被問過,我給一個大範圍。對方薪水沒到你標準那你04/22 15:31
diabloevagto: 拒絕不就好了, 如果真的有能力還怕找不到嗎04/22 15:32
diabloevagto: 當然有可能是我運氣比較好,我想表達的重點就是要04/22 15:33
diabloevagto: 能夠知道自己實際的市場價值, 我自己是用常看職缺 04/22 15:34
diabloevagto: 常面試累積經驗04/22 15:34
zzahoward: 我之前在藥廠就算拿醫生職照3M+這個等級的也是要看上一04/22 15:42
zzahoward: 份薪水才能核薪 當然你可以硬踩說我要多少 可是也有可04/22 15:43
zzahoward: 能被對方拒絕 我就說啦 也許你是手握關鍵技術的人才 04/22 15:44
zzahoward: 那自然就是由你喊價 可是大多數人不是所以base就很重要04/22 15:44
zzahoward: 況且這個主題是菜鳥等級的 菜鳥議價能力差多了04/22 15:45
感謝兩位精彩的分享~ 我也有兩點想回饋: 1) 薪資確實很重要, 但畢竟也只是工作的一個面向, 還有很多可以考慮的層面, 像是工作內容, 工作/生活平衡, 等等的考量點, 每個人的選擇都不同, 我自己去年外派操勞一年後的感想是對錢稍微看開一點, 反而想找一個相對比較有時間陪家人/朋友的工作或生活型態, 我不想可能薪資看起來不錯, 但是失去陪伴我想珍惜的人事物的時間與能量. 2) 我自己也有找過一些獵人頭, 菜鳥確實不容易在人才市場上議價, 不過因為每個人的歷程都不同, 累積能力/人脈等的速度也不相同, 我認為每個人應該還是要衡量自己手上的經歷與資源, 找出自己有優勢的部分; 同時我認為要賺錢, 有太多種方式了: 保險, 房地產, 金融市場, 網拍等等, 如果要純粹考慮"淨收入的成長", 其實除了一般工作之外有太多種方式可以嘗試了, 不用僅侷限於"全職工作"這個單一面向~ 以上, 歡迎有想法的前輩們多交流&討論! ※ 編輯: yichih (123.193.60.250), 04/22/2018 17:25:13 ※ 編輯: yichih (61.222.32.178 臺灣), 04/16/2020 21: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