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l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最近跟一個在上海工作,計畫轉職的朋友聊了一下,發現自己的經驗可以幫他理出一些頭 緒,因此寫下來希望可以幫到更多正在努力的人~ 先說明自己的背景:製造業業務3年,1年主管職,想轉軟體業新創;全職求職,求職時間 約9個月. 先說結論: 1)產業或職務,一次換一個就好. 2)以履歷歸零的心態求職(降薪/降階),並以轉職後多久到達你預期目標(薪資或是階 級)作為考量. 3)設定好停損點(時間或儲蓄),時間到了還沒轉職成功,以替代方案進行. 4)將自己的考量及偏好排先後順序,解決選擇障礙的問題. 5)運氣. 想嘗試的工作 vs 有相關經驗的工作 接下來就以我朋友的狀況為例來說明好了(剛好印象比較深刻). 他原本也是製造業業務 ,轉職有兩個偏好:人資(還沒想好領域)及互聯網產業的運營. 人資是他很想嘗試的領 域,不過因為他之前是業務相關背景,擔心直接轉人資的薪水會達不到他的期望下限;同 時也因為業務相關的背景,互聯網的運營想先透過應徵該公司的業務後內轉達成. 我想這是很常見的兩難問題:「我其實對其他產業或是職務比較有興趣,但由於過去的工 作經驗沒有相關性,我擔心這樣轉職會達不到我預期的薪資,所以選擇跟我過去經驗有關 的第二方案作為求職選項.」 說白一點,其實就是錢跟興趣的考量. 每個人對不同考量點的比重都不同,不過要我說的話,我覺得既然要轉職了,就盡量一步 到位(避免二度轉職);或是你要又轉產業又轉職務的話,就朝著你最終的目標規劃. 原 因有2點: 1)年紀越大,轉職的機會成本就越高(薪資&風險,ex: 可能要考慮家庭,不能一次降薪 太多) 2)沒有累積的經歷,缺乏競爭力:同年紀的人假設沒換產業,產業經驗都比你豐富;比 你小的人,應徵他的成本比你低,也可以當白紙培養,等於說你比上比下都吃虧. 你可能會說:「你說的我都知道,但是錢對我還是很大的考量啊!我不知道怎麼做決定! 」 所以為了避免選擇困難,你必須將自己的考量及偏好排先後順序. 將自己的考量及偏好排先後順序 繼續以我朋友的例子為說明,假設人資是他的興趣,不過因為薪水的考量,所以有物聯網 業務的選項,則他必須先排出他對於興趣與薪水的優先順序,並且只以順序高的為首要考 量. 假設興趣>薪水,則只要跟興趣有關的工作,不論薪資多低都應該接受;如果是以薪水作 為考量,則任何低於他預期薪資,即使是有興趣的工作都不該考慮. 這麼做看起來很極端,其實沒有,反而是唯一能遵循你原則的方法. 試想:當你把興趣排 第一的時候,你最後卻選擇了錢多的工作,這表示你心目中的優先其實是錢而不是興趣, 否則你就是在自欺欺人. 但你根本不用欺騙自己,因為最後做出選擇的是你,承擔後果的 也是你,所以你應該誠實面對自己,根據心目中的真實比重來排序. 假設有兩個比重很接 近的考量(假設比例分別為51%&49%),在選擇時還是應該以順序前面的作為考量,原因 很簡單:即使只有2%的差異,比重高的帶給你的快樂或是滿意還是高於比重低的. 當然,一份工作不太可能只有這些考量點,還有像地點、工時、發展前景等等的考量. 你 可以試著把這些考量點都做排序,然後依你心目中的權重給分(像是薪資>40k, +5分,>3 5k, +3分;地點在家裡附近+5分,通勤>30分鐘+3分之類的),這樣在考量時會有比較通 盤跟屬於你自己客觀的比較方式. 以履歷歸零的心態求職(降薪/降階),並以轉職後多久到達你預期目標(薪資或是階級 )作為考量 前面提到的排序主要目的在排除選擇障礙,但是若轉職只是看轉職後第一份工作(我稱之 為過渡期)的待遇去做比較,那麼很大的機率你根本跨不出這一步,因為看起來你放棄的 會太多. 所以你必須比較的更全面才能做出更好的決定,像是: 1)我願意為了我有興趣的工作妥協多少:薪水最低多少我可以接受?職級我可以接受到 多低? 2)向相關領域的朋友打聽或是網路上搜尋,如果換到你想要的工作,到達你預期薪資或 是職級的時間要多久?或是要付出什麼其他努力及成本? 一旦你確認了剛轉職後的薪水以及未來達到你目標所需要的成本,再把這整個考量去跟其 他工作做比較(例如繼續待在原本的產業或職務帶給你的薪資跟不滿足),這樣的比較才 會比較清晰. 永遠記住一點:你可能會工作到5–60歲,你該考慮的是長期的職涯發展, 而不是短期的小確幸. 認真了解你想轉職的產業或職務在做什麼 會這麼說是因為我們對於有興趣的產業或職務未必清楚在做什麼,如果沒有做好功課,很 容易花了不必要的時間跟成本. 以我自己為例,「新創」只是代表一個公司在發展早期的階段,還是有分為很多不同產業 ;而我朋友想找互聯網或人資,光人資就有分為負責招聘、薪酬福利、獵頭等等不同面向 ,互聯網也只是一個概念,uber, airbnb, facebook都可以稱作是互聯網公司,但你不會 把他們看成是同一類型的公司;又或是所謂的電商,基本上就是零售業的延伸,任何一個 公司只要有在網路上販售就是電商,所以你說要進電商,是要賣什麼?2B或2C?如果沒有 弄清楚這個產業在做什麼,沒有更深入的設想自己要做什麼,只會更加沒有方向跟感到無 力; 弄清楚了,或許你對本來覺得有興趣的產業或職務,會有新的想法. 我建議,最好的了解方式就是詢問你在這個業界的朋友,第一手的消息永遠比任何其他資 訊來的可靠跟準確(前提是你要信得過這個朋友),只看工作職務只會感到虛無縹緲. 舉例而言,我朋友最近有去面試大眾點評(中國找餐廳必看的app,類似北美的yelp或是 日本的tabelog)的業務,講很好聽是中國全國知名的物聯網app公司,但是業務實際上做 的就是跑各個餐廳(可能還是那種路邊小間的),爭取上架收費. 你說這個工作跟其他非 科技公司的業務有差嗎?當你憧憬物聯網公司,想要跟上這波潮流,但了解工作內容後你 還會想進去嗎? 所以,最好功課,可以省去你很多寶貴的時間跟精力. 設定好停損點(時間或儲蓄),時間到了還沒轉職成功,以替代方案進行 轉職本來就很困難,景氣好的時候可能還好,但是從去年底以來整體經濟開始下滑,公司 挑人都很謹慎(即使想轉職的我們都覺得工作看的是做事方法跟邏輯,重新培養know-how 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即使你可能真的很優秀,但是今天當其他競爭者都是相關產業/ 職務的背景,面試官很大的機會還是會選擇有相關經驗的他們而不是你. 不過人總得要工作賺錢養活自己,不可能無限制的等待找到心目中理想的工作,所以停損 點很重要. 怎麼設定取決於你,可以以儲蓄消耗的量(例如花完20萬)或是時間(例如求 職半年)作為衡量. 不過以我過來人的經驗,轉職找個3個月-半年很正常,甚至可能要更 久的時間(像我自己就找了9個月,一個工作快10年,很有能力的朋友也找了9個月),而 且也要看你有沒有搭上幾個黃金求職期,像是年後轉職潮或是畢業求職潮等等,所以以時 間作為停損點考量的話建議不用設的太短. 所謂的替代方案就是你的第二順位.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利基市場在化工業業務,但我想 轉去新創軟體業的業務,所以我在停損點前找的全都是新創軟體業的業務. 但快到停損點 前我發現我一直碰壁,所以這時我除了投遞新創軟體業業務以外,也開始投遞化工業務( 我的第二順位),這樣可以確保我在停損點前有一個備案,心態上比較不會這麼慌,假設 我後面有應徵上新創軟體的業務,也才有可以比較的選項,而不是只能單選. 這邊分享一下我之前聽到的一個狀況:我一個美國唸書的朋友說他當地的同學幾乎都是30 多歲,很少像他一樣大學畢業後就來唸書的. 我問他原因,他說因為學費很貴,所以他們 幾乎都是工作存錢到能負擔起學費才去唸書,在唸書前他們的工作也未必是相關背景. 所以說現在沒能轉職成功未必就要完全放棄或是自怨自艾,雖然再晚一點轉職或許成本更 高或是更困難,但只要你認為這麼做是不會後悔的,現在先選plan B也是一個可行方案. 結語 大多數求職的人都能體悟,有時候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真的要靠運氣. 但除了運氣之外, 我們還能透過多做功課並保持耐心等其他努力,讓自己有更高的機會遇到適合的工作. 之前面試過一間公司的人資說過一句很貼切的話:「你不覺得其實求職比交男女朋友風險 還大嗎?男女朋友交往前還能透過幾次約會去判斷這個人合不合適,但找工作往往在幾個 小時內就要決定用不用你(或你願不願意來)」 所以,轉職謹慎一點總是好的. 寧可謹慎嘗試,真的踩雷就摸摸鼻子,再接再厲;也不要 因為自己因為時間或金錢的壓力急於上工,才發現這份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 共勉之. — https://medium.com/@petertse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3.84.14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554129806.A.F55.html
yuevil: 推04/01 23:36
Fradi: 推04/01 23:37
ketao: 推04/01 23:45
yihchyi: 全職求職是9個月內都沒工作專心求職的意思嗎04/01 23:50
嗨,跟我好像的ID xD 中間有找到工作,不過因為因為不適合又辭了,所以實際找工作大概半年.
happyread: 很棒的分享 謝謝 04/01 23:54
tin8420: 推 最近剛好要轉職 也在思考中 現階段工作穩定收入不錯 04/02 00:16
tin8420: 但很養老 換自己有興趣工作可能上班開心 但無法溫飽04/02 00:16
※ 編輯: yichih (112.104.153.228), 04/02/2019 00:25:26
azero: 最近也在思考轉職,有公司找外派,且薪水比現在高,但靜心 04/02 00:28
azero: 思考,目前薪水溫飽,又可兼顧家庭生活,雖然被獵外派薪水 04/02 00:29
azero: 高,但和家人生活的時間還是無價...。 04/02 00:30
giacch: 求職當然比交男女朋友簡單呀 單身同事那麼多 04/02 02:05
Pandaria: 推 受用了 最近剛好考慮從輪班慘業換職務,但是薪水少一 04/02 02:27
Pandaria: 萬又要養家煩惱中 04/02 02:27
rio35: 推9個月的耐性 04/02 04:54
kotoyan: 推,最近也在考慮轉職,真的年紀越大成本越大,都不敢輕 04/02 08:34
kotoyan: 舉妄動 04/02 08:34
davidyang562: 推謹慎跟實際行動 04/02 08:37
free85041: 推 04/02 09:24
sonyes103: 推,最近也一直思考這問題 04/02 09:28
overhead: 推,很棒的分享 04/02 09:35
sai82320: 最近也要換工作 卡在還要算入租屋+其他預算 停損點真 04/02 13:29
sai82320: 的要設好 04/02 13:29
stanleyplus: 原來想轉職的這麼多 04/02 14:30
wuevelyn: 也是想轉職,但卡在40歲又有兩個小孩,擔心失敗的話對家 04/02 14:35
wuevelyn: 中影響很大,超苦惱 04/02 14:35
wuevelyn: 還滿好奇,這邊也有中年轉職成功的嗎 04/02 14:37
HCG10G8bear: 推 04/02 15:23
yihchyi: 最近離開上個工作剛開始打開104,但有點迷茫...看到這篇 04/02 16:48
yihchyi: 覺得被鼓勵了 04/02 16:48
harukimo: 推 04/02 17:09
op088311: 推,實用的文章 04/02 18:16
rosseta0702: 推,非常實用 04/02 19:29
rich78103: 推 謝謝這篇好文章 04/02 22:52
accw426: 大推 04/03 00:10
wen113717: 推 實用 04/03 09:01
shangyuntsai: 好文推推 04/03 16:10
tianpei: 推 找了快一個月的工作 碰到很多很雷的職缺 看到這篇有被 04/04 12:55
tianpei: 激勵 04/04 12:55
ro651333: 推 04/07 00:30
claudia1988: 推 04/08 09:07
mtcray: 最近也轉職~好文 推推 04/10 21:03
Broccolishit: 推 05/02 16:26
shyuanyiing: 推,焦慮感少了很多,謝謝分享 06/02 23:56
accock: 感謝分享,好文! 11/17 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