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l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oward大大說的有道理啊 看了幾篇人資暴衝的推文之後 也想來問看看所謂的人資專業到底深到什麼程度 我個人待過的公司不多, 但交手過的人資全世界超過四百個 所以在這個ABCD裡面可能對於D有比較多感想 就請各位人資指教一下拉 ※ 引述《REN0 (飛翔的任)》之銘言: : A.招募與甄選 (選) : 所需專業:工作分析、製作JA、JD、設計有效面試流程、對產業/職位理解 : 維持一定品質的找人效率的同時,提高/維持企業招募形象 我也覺得有效率的招募很重要, 透過招募增加企業形象也是一箭雙雕的做法 但現在各位人資負責的招募管道裡面 有多少是根據使用者的需求所設計的呢? 就我面試過的400多個樣本裡面, 除了矽谷之外, 其他地方的[填寫履歷]這一段 大概就要花上30分鐘 還有許多公司用舊版的Taleo, 例如台積電就是 從介面,應徵的流暢度,問題的專業度,所耗費的時間 請問各位HR專業人士,你們淘寶十分鐘找不到自己要的產品就罵到翻天了 這樣的招募介面是??? 更不要說還有公司用更舊版的S開頭的 連Workable 都很難用了,請問這樣要怎樣增加{公司的形象}??? 又要怎樣增加招募的效率? 一個40歲的總監看到你這樣的網站設計他還好心的進去把她填完? 而身為真正有{專業}的HR又該做什麼? 你懂IT嗎? 你知道使用者經驗的重要性嗎? 你懂有多找軟體可以用嗎? 用過之後哪一套比較好你又知道嗎? 如果這四個問題你都回答不出來? 請問專業度是???? 這就是為什麼一直被其他鄉民砲轟{你這個叫做工作, 不叫做專業} : B.企業教育訓練 (訓) : 所需專業:需求調查與分析、教育制度建置、課程項目設定、課程預算控制 : 課後績效追蹤(短則當場,長則要半年到一年)、講師接洽與找尋等 訓練部份我也贊同Howard大 有多少HR知道前後端的差異? 後端有多少語言? 前端有多少語言? 公司發展方向應該要用什麼語言? 就算上面的問題都不能回答 那有好好做為一個{人資}跟用人部門討論訓練計畫嗎??? 專業的HR來回答一下 公司要做資料視覺化, 市面上有那些軟體可以用? 公司需要提供那些訓練? 最重要的是, 不論是領導力訓練或是技能訓練 請問你要怎麼驗證成效? 隨便拉兩張EXCEL做前後期比較? 拜託那是小學生在做得好嗎 至少也根據一個論文回顧和跑一個邏輯回歸 透過統計來驗證訓練的成效吧? 不然你以為現在的碩士訓練和博士訓練都是在吃土嗎? 我們就是靠這些量化分析技術飛上太空的好嗎? 有多少HR看過超過50篇HR訓練相關的論文回顧? 能夠舉出超過10個在系統性回顧裡面顯著相關的訓練要素? : C.績效管理 (用與留) : 所需專業:對於績效管理概念、職能、KSAOS的理解、針對企業運行方式設計制度 : 與跨部門主管密切溝通、表單建置與統整、績效與獎酬連結計算等 績效管理這個就不說了 面試過程比較少遇到, 待過的公司到現在我沒有遇到半個HR 有任何能力證明他可以做好績效管理 因為我們就是績效管理的使用者 有沒有效 看分紅標準就知道 : D.薪酬管理 (用與留) : 所需專業:薪資級距、薪資結構制度 (與績效連結的獎酬範圍)、就職市場薪資數據分析 : 針對各種工時、加班、請假,或勞基法條例而結算正確合法的薪資表單 薪酬這個部分真的是罄竹難書 HR裡面有多少人懂定價的? 我可以推估小於1%吧? 因為懂定價的不是去作併購不然就是去做分析了 有誰會去做HR? 你來看看這個案例常不常見 一個位置A 根據你買的薪資報告 區間可能是30-50 然後你又根據不知道哪裡來沒有數據支持的街頭智慧 公司內部訂為20-40 然後給了30 之後不到兩年之內這個人又加到50走了 不到兩年他又加到70了 在這個案例裡面 請問有多少HR可以驗證 1. 30-50這個區間是否合理?? 還是因為整個市場極度無效率 所以30-50根本已經是一個很搞笑的數字? 2. 20-40是否合理? 公司內部的街頭智慧是否能夠真的達到留才的程度? 還是20-40就是告訴人{你走我真的沒差} 3. 假設這個人三年衝到70,幾何平均年增長率32% 在金融市場裡面 要是有一支股票可以每年飆漲32% 這表示什麼??? 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 {表示當初股價嚴重低估} 不是說C&B要設定的合理留才嗎? 阿不就好強好會留? 搞到一個人三年內可以用幾何平均年增長率32%的速度在台灣這個垃圾市場加薪? 在這邊HR的專業又是什麼? 有哪個HR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目前的薪資設定,讓該候選人三年之內找到更好的工作而離職的機率有多少?} 阿不是要留才? 連這種基礎的小學問題都不能回答 是要留啥才?? 不是別人要噴HR不專業 是HR真的很不專業 你只會做C&B和真的會做C&B根本是兩個世界 台灣有多少HR能到這個水準? 10個裡面有一個就不錯了 這邊根本就是要HR好好自我學習 多去讀點論文和雜書 很多HR前輩在康乃爾和各個大學寫出許多非常有用的論文 都可以作為工作上十分有效的指導 但現在看過50篇論文回顧的HR站出來 來看看有沒有超過100個 全台灣超過140萬間公司 上市櫃也有大概1700間 要找到100個HR有這個水準的不難吧??? 還是根本找不到呢? 找不到就不要怪別人面試噴你 自己多念點書才是正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218.35.166 (香港)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565017529.A.9AC.html
coolrr: 嘻嘻 不要生氣嘛 08/05 23:16
immadman: 只能推 08/05 23:18
chanicen: HR我跪著看完w 要學的好多 08/05 23:25
ronny1020: 推這篇 08/05 23:27
shipinRD: 近期也發現許多公司HR對於特定專業的理解似乎不是很客觀 08/05 23:35
shipinRD: ,什麼樣特質和背景適合這個職務,似乎漂亮的CREDIT(校 08/05 23:35
shipinRD: 系、外商、百強)背景是基本指標,講白了你自己做一個虛 08/05 23:35
shipinRD: 擬CODE給他參考,他也看不出裡面有什麼難的,只知道你是 08/05 23:35
shipinRD: 否具備開缺條件,符合再來談,但是你做的可能是電商類的 08/05 23:35
shipinRD: PACKEGE一站服務,他也沒有相當的鑑別度看不出人才,然 08/05 23:35
shipinRD: 後就放生給別家公司了,所以HR真的是人資兩面刃 08/05 23:35
stkoso: HR畢竟也是受薪階級 在慣老闆底下淪為資方打手也情有可原 08/06 00:32
stkoso: 但拿半瓶水當專業就不應該了 人貴在自覺 08/06 00:34
banana321: 教育訓練,是不是產業不同承保人不同? 08/06 08:08
banana321: 我們大部分是Q部門承辦 08/06 08:09
banana321: 工安的當然是ehs 08/06 08:09
banana321: hr似乎只辦理跟主管提升的課程 08/06 08:09
koy70163: 推,如果有受過高教訓練的話,那一篇一看就知道在唬剛出 08/06 08:16
koy70163: 社會的 08/06 08:16
Dhack5321: 台灣許多公司都把這些工作放給部門主管而非HR來執行 08/06 08:55
downtoearth: 講的簡單一點就是 找來跟現在要的人 跟 我未來要的人 08/06 09:08
onamae: 推 08/07 02:12
longlongint: 上面別鬧了 HR 能看懂 code 的話,我也能兼職HR了 08/07 09:24
findme: 其實你說到了一個點,多數擔任後勤職缺的人其實不完全瞭解 08/08 23:53
findme: 公司的產品與服務,以及其它各種職缺在工作上真正的眉角, 08/08 23:55
findme: 所以很容易就被砲「根本不瞭解"現場"是什麼」。在台灣不是 08/08 23:56
findme: 只有HR會有這個問題,其實搞accounting的一樣有這問題... 08/08 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