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oft_Jo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每個人當下的成就, r, 可以這樣表示 r = R(Talent, Effort, Environment, Synergy) = Synergy(Talent, Effort, Environment) 也就是 * 天賦(talent): IQ, 肝強度; 天生基因給你的東西 * 努力(effort): 根性(grit), 人生態度, EQ; 後天養成的東西 * 環境(environment): 產業型態、商業文化、社會福利、祖墳風水; 外在因素、 個人難以直接影響的東西 * 協同效應(synergy): 前三項交互作用產生正面效益的程度 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不管是誰來講他的經驗,都可以從這四個方向去貼上「特例」 的標籤 :D 在此命名為: Soft_Job 例如: * 天賦: 他那麼聰明,一般人比不上,特例! * 努力: 他那麼有毅力,一般人比不上,特例! * 環境: 他靠爸/有身份/有學歷/有經歷,一般人比不上,特例! * 協同效應: 他運氣好/眼光獨特,一般人比不上,特例! 易言之,只要是不能 xcopy 的,就是特例! 94john bj4 948794狂 認同請分享 ======================================================================== 說認真的,天賦改不動,努力或許可以靠泡雞湯養起來,就環境與協同效應而言, 之前有幾篇提供了不錯的思考方向 *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486013221.A.E71.html *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485764287.A.F74.html 各位參與討論的版友也提出各種案例;與其重視「特例」與否,不如看那些案例所 代表的可能性。易言之,不應只以「如何複製/複製成功率」為出發點,而是去參 考那些案例裡的戰略、戰術;因為職涯是接下來四十年的人生,不太可能是線性的 發展,與其去想辦法求神問卜畫一張「保用四十年」的藍圖,不如試著培養定期反 省人生決策的習慣與能力。(尤其是趁年輕,還有犯錯的本錢的時候) -- 個人 雜談、學習、英語、軟體 https://www.facebook.com/tw.yang.30 https://www.facebook.com/30abysses/ https://twitter.com/twy30 http://www.30abysses.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2.211.194.6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486112520.A.F3F.html
ACMANIAC: 02/03 17:09
dreamnook: 這篇好健康XDDDD 02/03 17:13
cutekid: 大推(Y) 02/03 17:18
qrtt1: 竟然沒有「你才特例,你全家都特例」 02/03 17:25
特力屋,全家都特例 (偷 zanyking 的梗 :D )
Argos: 推 02/03 17:29
※ 編輯: AmosYang (72.211.194.61), 02/03/2017 17:46:08 ※ 編輯: AmosYang (72.211.194.61), 02/03/2017 17:48:39
vn509942: 推 02/03 18:47
jj0321: 94特例94狂 02/03 19:19
vi000246: 推 02/03 20:48
buper: 濃濃雞湯味xdd,給推 02/03 23:23
cha122977: 想說誰講這麼有道理的話XDDD 02/04 00:44
Ekmund: 有夠正向... 02/04 03:40
※ 編輯: AmosYang (72.211.194.61), 02/04/2017 04:06:29 ※ 編輯: AmosYang (72.211.194.61), 02/04/2017 04:13:42 雞湯 :D 這個題目戰過很多次,最後常常會收斂成「結果」、「過程」兩大派意見。 結果派會從上往下推演,例如,拿(當前)職缺的統計數據來主張學位的優勢,從鳥 瞰視角統計各種策略最後的結果。這是好的,確保思考實驗與現實狀況的一致性。 過程派會從下往上推演,例如,描述路途上的決策考量、環境變數影響,最後分享 實驗結果。這也是好的,來自戰場前線第一手的資料。 問題在於這個題目的本質,依照現行制度,要拿到那張紙,需要四年/六年。 (教 育制度改革是另一個題目,在此先不談) 而職涯發展,從新人到上手,也是個三到 五年的事,易言之,這是個通常要走個五至十年的專案。 是故,不管是從鳥瞰視角 (結果派) 還是第一人稱 (過程派) ,要能精準預測、計 劃五至十年的發展,我個人覺得是不太可能的,因為變數太多了 * 天賦大概不會有革命性的變化,但是有可能「開竅」的,但也有可能因生活、工 作壓力而鈍化 * 努力,有可能開三觀,也有可能毀三觀;有可能養出根性,也有可能受不了社會 、同儕、親人的碎碎唸,與別人「比」,被自己的影子追趕,對未知的恐懼,最 後心理壓力爆炸 * 環境,產業變化、全球經濟、政治局勢… * 協同效應,機遇來臨/貴人路過時,看不看得到?抓不抓得住? 是故,上面我的原文的最後一段,與其說「正向」,更適當的形容詞應該是「理智 」 :) 因為變數如此多,所以重點應該放在「經營」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去依賴幻 想中的王道, 被動地等著給環境 carry ======================================================================== 結論 想唸碩士,就去唸,但別一令一動按表操課。探索各方向的東西,找一兩個真正有 興趣的領域,實作些現實世界派得上用處,真正有解決問題的東西 (再小的問題也 無妨) ;東西作了就發表出來,參與社群,切磋砥礪,結識同好,累積辨別、抓住 機運的能力。 想先工作,就去作,但別一令一動按表操課。探索各方向的東西,找一兩個真正有 興趣的領域,實作些現實世界派得上用處,真正有解決問題的東西 (再小的問題也 無妨) ;東西作了就發表出來,參與社群,切磋砥礪,結識同好,累積辨別、抓住 機運的能力。 如果硬是要用百米賽跑的心態去跑馬拉松(如上述,一個五至十年的專案),那也 是沒辦法的事 :D 雞湯:短跑、馬拉松、接力賽 http://www.30abysses.com/TWY/2017/02/02/dash-marathon-relay.html ※ 編輯: AmosYang (72.211.194.61), 02/04/2017 05:36:21
shiauji: 推推 02/04 07:15
zoko741235: 推 02/04 08:00
pttworld: 問題會是環境,不同國情。這點從來都沒有被正視。 02/04 08:03
能否定義一下何謂「正視」?(認命?)
cacadeon: 推,這系列也討論太久,11樓下方的回文是重點, 02/04 12:14
cacadeon: 哪個選擇其實都行,但都要詳細規劃,不是坐著等別人交 02/04 12:14
cacadeon: 你等問題來找你。 02/04 12:14
人有墮性,是可以理解的。我很好奇的是,在台灣現在(2017)的大學教育體制中, 學生自主學習的風氣、資源、條件如何,還是仍是在走 1990 年代國小國中高中的 填鴨課程排好排滿的路子? 例如,我上述建議的「探索各方向的東西、參與社群、切磋砥礪、結識同好」,對 大學生來說,是會有那個時間精力去作,還是又是被課程壓得沒時間? ※ 編輯: AmosYang (72.211.194.61), 02/04/2017 16:14:47 ※ 編輯: AmosYang (72.211.194.61), 02/04/2017 16:51:01
pttworld: 正視就是國內外走軟體前途大不同,正確辨識話題焦點。 02/04 17:04
pttworld: 例如,話題圍繞著國內的發展,跳tone個國外軟工例子。 02/04 17:05
pttworld: 然後再打翻一群人討論結論,盡說一些不努力的老生常談。 02/04 17:06
呃,這種本質上發散的網路討論串,要怎麼「正確辨識話題焦點」? 每個人發言順序不一定,談論自己對這個題目的見解。有人可以認為國內外產業要 分開來談,有人覺得天地任我行,有人覺得要重視統計比例,有人覺得要探索可能 性,有人覺得要順應潮流,有人覺得要打出自己的一片天……這要如何「正」視? (誰才是正的?由開這討論串的原原po來決定?)
pttworld: 另外我給予這篇文章所謂特例的定義。 02/04 17:07
pttworld: 特例乃他方面的優勢足以使本方面劣勢逆轉為成功之情事。 02/04 17:08
pttworld: 本文中舉例的例如都很模糊,我已給予精確定義。 02/04 17:10
精確定義在此: 「只要是不能 xcopy 的,就是特例!」 :D 無須「優勢、劣勢、逆轉之情事」 :D
Trick: 就是這樣啊沒錯啊 02/04 18:01
※ 編輯: AmosYang (72.211.194.61), 02/04/2017 18:38:28
pttworld: 使用跳脫發文論述框架的話術反駁發文之回文。 02/04 19:19
pttworld: 例,A:台灣軟體業工程師職務年薪百萬者幾希。 02/04 19:20
pttworld: B:強者我朋友在矽谷面試工程師年三百萬起跳。 02/04 19:21
pttworld: B反駁了A,焦點在工程師領多少,但是A限定了地區台灣。 02/04 19:22
pttworld: B選擇性只取部分焦點,就是未辨識話題焦點。 02/04 19:22
能理解你想描述的情形,但是,誰的框架才該是「正確辨識焦點」?由開討論串的 原原po來決定? 原原po問「想問畢業先闖闖看是好選擇嗎?」;「闖闖看」可以是 * 找份工作,這工作可以在台灣台北,也可以在高雄,也可以在美國 * 也可以是去投 YC Summer 2017 * 也可以是從 http://iogames.space/ 找靈感 * 也可以是從 https://www.indiehackers.com/ 找靈感 那麼,這些方向裡,哪些是「正確辨識焦點」或「未辨識話題焦點」的? 易言之,「僅以『國界/工作身份』來思考軟體產業的可能性」是所謂「正視」環 境因素,還是是被既有框架据限住? 或是說,「常態 (先不論是個人主觀認定還是客觀統計結果) 」即是王道框架?
pttworld: 另外,xcopy的*.*就是條件,我所寫的劣勢優勢這些。 02/04 19:25
pttworld: 特例有別於通例,通例感覺條件預期失敗但成功則是特例。 02/04 19:27
如果我說 以我定義的框架來說,我說的 xcopy 限定於只在乎結果,不在乎過程,是故無 須定義優勢劣勢逆轉;你主張的「條件、特例、通例、優勢、劣勢、逆轉」是只 取部分焦點,也就是未辨識話題焦點。 你會口服心服乎? :D
jack0204: 也有特例失敗的阿,像是父母賭博賭到傾家盪產 02/04 20:31
jack0204: 討論基準點不一樣就沒有意義了,只能分享經驗 02/04 20:32
※ 編輯: AmosYang (72.211.194.61), 02/05/2017 19: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