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pur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轉文前請先告知 Ten Years Of The Spurs In Austin 回顧"奧斯汀"馬刺的十年 ------------------------------------------------------------ Posted: Jun 28, 2017 By: Lorne Chan Spurs.com http://imgur.com/y2yXUeO 每當有奧斯汀馬刺的隊員於NBA初登板時,在奧斯汀辦公室的會議間的牆上 就會加上一張新的照片。 Jontathon Simmons,他曾在2013年的九月在公開試訓加入奧斯汀馬刺、他 的籃球路被稱為是籃球史上最勵志的故事。 Cory Joseph,他曾自願下放D-League以換得更多上場時間,最後在2014年 跟四位前D-League球員共享NBA總冠軍的榮耀。 但現在有了一個問題, 隨著Simmons, Joseph和更多奧斯汀馬刺的成員加入了NBA,現在照片牆的空 間已經不夠用了。 回到2007年六月28日,那天馬刺正式簽下了它的前身"奧斯汀托羅隊",成為 第二支擁有D-League球隊的NBA球團。 十年過去了,這支球隊和聯盟呈現了驚人的成長。 托羅隊在被馬刺買下前的兩個球季,這支球隊才只有兩位球員被叫上NBA。 但在那之後,有27人被叫上NBA、也曾被馬刺放養28名球員。 這個聯盟不久前正式更名為NBA G League,2017-18球季有26隊,其中的22支 球隊隸屬於NBA球團。 "馬刺磨練新人的原則也一樣用於奧斯汀。事實上,這已經內化至我們的培育 計劃了",奧斯汀馬刺的總管Andy Birdsong這麼說,"這在我們尋找新血時是 第一優先考量,並在培訓的同時讓他們融入我們的文化。" 多虧了像是Simmons這樣的球員,成長的奧斯汀馬刺和G-League這十年創造了 許多成功的故事。 相比MLB的小聯盟有著100年的歷史,G League成立於2001,第一季只有八位球 員被叫上過NBA。 但一旦有NBA球團開始買了,這個稚嫩的聯盟便開始成長茁壯。 2016-17球季所有登錄過NAB的球員中,有44%的人曾經在G League打過球。 單單2016-17球季,就有92位NBA球員經過479次下放機會來到G-League。 上一季,馬刺陣中就有九位球員曾在G League打過球,也是隊史頭一遭球隊 的球員名單裡打過G League佔大多數。其他隊也只有活塞有過更多的11人。 馬刺在2016-17球季下放過28次,新秀Bryn Forbes和Dejounte Murray各佔11次。 "在那邊有很多東西要學",Forbes談道,"為了讓球員能在G league打球的同時 培養自信,現場比賽的感覺很重要。為此他們盡可能地讓奧斯汀的一切像聖城一 樣,從在那邊的第一天起就能體會到這裏對整個球團有多重要。" 這裡的成功也延伸到了場外,有些制服組的成員最後也前進了NBA,有的還成為了 總教練:像是爵士隊的Quin Snyder和太陽隊的Earl Watson,或是當了總管:像 是籃網隊的Sean Marks或鵜鶘隊的Dell Demps,還有一位播報員和20位球隊舞者。 可以預期的是,在2017-18球季奧斯汀馬刺和聖城馬刺會有更多球員交流。下個球 季,每支球隊可以跟球員簽下最多兩位的"雙向合約",這類球員最多只能在球隊 待45天。 不論是Jeremy Lin從Erie BayHawks前往尼克掀起林來瘋、或是Hassan Whiteside 從Iowa Energy跳到熱火隊,G League透過這一次次的拔擢逐漸建立口碑。 "這個聯盟的成長,是因為它真的有用",Tim Sailer這麼說,"每一天,它的能見 度都在成長。" *Tim Sailer是馬刺運動與娛樂集團的營運副總 跟2007年馬刺剛買下奧斯汀托羅隊時已經完全不同了,現在許多D-League的草創 球隊都已經搬家了,只剩下湖人的D-League球隊沒換過老闆。 當時是在馬刺奪冠的兩周後,他們興奮宣布地買下了一支D-League球隊。 前NBA主席David Stern: "一個四冠球隊能了解到投資D-League所能帶來的好處, 這是對我們的次級聯盟培養球員、教練和辦公室成員能力的一種肯定。" 之後的2013-14馬刺再拿下第五冠,陣中有五位球員打過G League,Danny Green 正是其中之一。 在NBA第二個球季被兩支球隊買斷後,Green在2011一月跟Reno Bighorn簽約,在那 邊打了49天。當時的他苦練自己的防守和三分,每次練習投射前都會先去健身房練 三小時。 三月時馬刺簽下了他,他也在下個球季就站上先發。 "很多年前,D-League是一條看起來更高風險的路",Green這麼說,"但現在,像我 這樣的球員已經到處都是了,你可能也都聽過Jeremy Lin或Hassan Whiteside或是 我的故事。" 但若回到2007年,當時的奧斯汀馬刺只能在奧斯汀會議中心打球、那邊的球員休息 室只是個小小的職員休息室。 他們要去附近的活動中心練球,有一些奧斯汀的街友也會去那邊洗澡。 賽後,也不會有搬運工來幫搬走組成球場的158片木板(每片重達55磅) 隔天早上會有會議要開,若奧斯汀馬刺沒能及時把五號展廳復原的話就慘了。 所有奧斯汀馬刺的職員都得留下來搬。如果破曉時他們還沒搬完,職員們會去 Call他們的朋友來幫忙搬,剩下的得在一小時內搬完。 Perri Travillion說:"早期我們只有一個賣甜點的,後來Dippin' Dots進駐後 才變得比較大。馬刺來了之後,差別可說是天差地遠。支援和職業輸入的等級 影響了一切,特別是某些事物是你沒到那個等級是不可能有的。" *Perri Travillion是奧斯汀馬刺的資深媒體經理 在馬刺接手之後,改變是漸進而深遠的。這支球隊在2010搬到了Cedar Park Center, 從會議中心來到一個真正的球場。 Joseph,2011的馬刺首輪選秀,向球團請求去奧斯汀打更久以獲得更多上場時間和 成長。一個月後Parker受傷,Joseph站上先發並向大家證明他在奧斯汀的日子讓他 準備好了。 2014十月,馬刺再讓這支球隊更上層樓,從奧斯汀托羅更名為奧斯汀馬刺、同時間 SWBC成為主要的贊助商。Sailer說票的銷售情況在過去四年翻了四倍。 G League進步的最有力證據是Simmons,他在2013九月的公開試訓後加入了這支球隊 ,他在這磨練了兩個球季,而現在他成為了馬刺板凳的重要成員。 "Jonathon Simmons為我們設立了一個模範,透著每個成功的故事,這個聯盟持續地 在成長。" Birdsong這麼說,"我們很幸運能有組織選擇投入金錢、關注以及時間並 視此為制度中重要的一環。不只是奧斯汀馬刺,這是在奧斯汀的馬刺。" 在奧斯汀培育了10年的天賦之後,馬刺得為了2017-18成功踏上NBA的球員們再多加 一面照片牆。 是誰想到用照片牆這個想法呢?是當年在奧斯汀當助理教練時的Taylor Jenkins Jenkins後來在2012-13當上了奧斯汀的總教練,現在他也已經是老鷹隊的助理教練, 他自己就是牆上的一員。 原文網址: http://www.nba.com/spurs/ten-years-spurs-austin/ ------------------------------------------------------------------------ 翻的過程有種越翻越長的感覺(崩潰...) 關注馬刺的同時,別忘了在背後默默培養人才的"奧斯汀馬刺"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8.242.16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purs/M.1499185692.A.BAA.html
leo07251413: 期待今年夏聯陣容也有人能在這裡練等出關 07/05 00:52
leevarchu: 優文,推 07/05 05:55
clivezzz: push 07/05 08:46
YenLiKuo: 推推 07/05 09:35
umyiwen: nice 07/05 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