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oc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推薦這篇文所說的 補充一下一些沒有轉移的狀況 為何市場還是充滿很多中國製造的東西 還有一點是集貨 基本上 出貨一定要把貨櫃塞得滿滿的 配合船期出貨 然而 毛利低 體積大的會走船 當供應商都集中在中國的某個區域 會用集貨的方式集中供應商貨品 頻繁的船運出貨 並以貨櫃數向船公司談判運費 然而 增加關稅仍選擇中國出貨 應是短期 所需物品無法在他國找到所有替代廠商 無法達到集貨效益所致 加上 中國以匯率 對國內廠商稅率優惠做調整 所以在美國市場 部份商品現階段感覺到微幅上升 但只要大部分25% 短期間這些毛利低的廠商 無法在轉移供應商的 同時達到集貨價錢優勢的話 就會對美國的進口商也受到衝擊 但我也同意中國人民也感覺到危機意識 慢慢的想辦法做資金轉移等移出中國 這就是現在大家看到一些貿易戰 對中國市場造成的影響 然而就選舉面而言 如果真的涵蓋大部分進口商品 直接和供應商集貨的進口商衝擊最大 其實在位者應該也很清楚 加上會反應在後續經濟數字上 中國也是很強硬的對手 所以是險棋還是決勝棋很難說 也只希望這3000多億只是虛喊 因為在短時間如此決策 對企業和人民來說應變太急了 如最終也沒實施, 企業其中所花的成本時間也是浪費。 如不是虛喊,短期間一定會看到物價的上升的。 ※ 引述《q2825842 (co_iserial)》之銘言: : 看到某些帳號不遺餘力發布斷章取義的媒體訊息,或是散步謬論,我把外貿實際情況給 : 行不了解的人說一說,以免看到某國官媒和旗下five cents的言論被牽著走 : 首先,美國關稅由誰承擔?主要三個維度去看,一是時間,二是產業類,三是商業模式 : 時間短期來看,廠商和消費者都會承擔一部分,廠商無法完全轉嫁給消費者(就算在供 給? : 強勢的產業也一樣,這是基本的經濟學概念),也不可能由廠商完全承擔(假設要達到供 : timal)。而短期承擔的廠商,中國或美國公司誰多,就要根據商業模式和產業: : 1. 跨境電商和線上銷售。2017年中國透過跨境電商到美國的規模研究統計是一兆人民 幣? : 上(要報告的可以自行百度),90%以上是中國廠商承擔關稅。這些中國賣家在美國的第 三? : 平台如亞馬遜銷售貨物,大一點的中國公司有能力自行清關繳費關稅,小一點則透過有 : 能力的物流,不管如何,亞馬遜這些平台是不會幫中國賣家付關稅(去年亞馬遜VC原本 要? : 展幫中國賣家搞物流搞清關的項目,因為貿易戰最後沒啥搞) : 2. 中國自己品牌(如大疆,TCL),在美國透過當地渠道通路銷售。這種模式下,大多數 : 由這些中國品牌在美國的分公司付關稅,交易訂單通常是中國總公司賣貨給自己的美國 : 司,看上去好像是美國公司付關稅,實際還是中國公司去承擔。小一點的中國品牌,自 : 能力在美國開公司,一來直接跟渠道簽訂單,二來或是透過中間貿易商做交易,然而貿 : 後美國渠道往往直接在訂單要求中國品牌負責清關,而中間貿易商也不會平白無故幫你 : 稅,到頭來還是中國企業要承擔關稅 : 3.幫美國企業(可能是美國當地渠道,品牌商,進口商,或是貿易商)代工的中國工廠, : 貨物到美國。這種傳統的貿易形式多數是FOB,由美國買家付關稅,也就是板上五毛天 天? : 傳的美國廠商承擔關稅的由來。不過他們忘了貿易戰後美國買家的轉變 : -條款FOB改為DDP,或改為由賣家清關 : -要求合作的工廠改到其它國家生產 : -直接找其它國家的供應商 : 只有部份後知後覺的進口商,搭配在中國不肯走坐以待斃的工廠,兩者形成的交易才導 : 毛所說由美國公司付關稅的情況 : 上面這幾種貿易涵蓋至少80%以上的情況,其它也有特殊的交易方式或規範外且灰色的 貿? : 行為,就不在討論範圍。 : 長時間來看,沒有走不了的工廠。如果關稅對中國企業帶來的成本(真正的成本,而不 是? : 國官媒自欺欺人的成本),高於生產效益,連中國人自己都會想辦法外移生產供應鏈。 只? : 實際跟中國工廠老闆和企業家聊一聊,就明白實際情況為何,不必被五毛洗腦言論影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1.9.7.14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557731325.A.82D.html
b18902040 : 我就講我公司情形。在中國的廠,先前是課10啪稅。 05/13 15:22
b18902040 : 跟下游廠講好一人吸收5啪。就繼續做生意了。現在是2 05/13 15:22
b18902040 : 5啪。我看應該是混不下去了。要嘛漲價賣,要嘛轉單 05/13 15:22
b18902040 : 到台灣或東南亞。 05/13 15:22
b18902040 : 台灣下游的慣老闆表示中美貿易戰打的好。 05/13 15:24
b18902040 : 公司有設廠到東南亞的就比較沒感覺。反正單轉來轉去 05/13 15:25
b18902040 : 沒差。 05/13 15:25
melula : 25趴關稅和制裁差不多了,進口商仍選擇中國供應商背 05/13 15:26
melula : 後考量因素很多,我現在就在美實在不願看到漲價.... 05/13 15:26
melula : 真的3000億商品課下去漲價絕對是必然的。 05/13 15:26
tim0619123 : 只是從中國製造最便宜的情況回到大家差不了多少的時 05/13 15:28
tim0619123 : 後而已 普通商品是能漲到哪邊阿 05/13 15:29
b18902040 : 這就是新聞在說的,是美國消費者買單還是中國(企業 05/13 15:32
b18902040 : )買單的問題 05/13 15:32
melula : 對消費者而言,其實很有感,還要加州稅,光家電單 05/13 15:35
melula : 價就幾百美了,所以真的要3000億都課嗎?這種提出有 05/13 15:35
melula : 點恐怖,因為市場中國製的東西還是很多,或許也無法 05/13 15:35
melula : 那麼快轉移產地。我是以美國消費者的角度來說的。 05/13 15:35
VENIVERSUM : 後面還有45%呢 05/13 15:37
KrisNYC : 1元商店變成一又1/4元而已 有啥好吵 05/13 15:38
KrisNYC : 扣掉這些沒人要做的東西 其他東西產線轉移或二線取 05/13 15:39
KrisNYC : 代就好了 05/13 15:39
KrisNYC : 海爾電視漲25%不會買LG? 05/13 15:40
KrisNYC : 90%的商品都存在貴一點的其它選擇 哪有這麼難 05/13 15:41
crazydj : 高麗菜一顆2佰 不會吃肉??哪有這麼難 QQ 05/13 15:44
melula : 中國和美國廠商我都接觸過,其實不建議大家覺得這只 05/13 15:45
melula : 要轉單就可排解,貿易涉及的層面因個案複雜程度不同 05/13 15:45
melula : ,轉移的過程要花一段時間,如期間物價必須反應在 05/13 15:45
melula : 消費者面,對明年的選舉還是有影響的。 05/13 15:45
melula : 尤其特定商品集中在中國製造,如電器家電等,和青 05/13 15:47
melula : 菜水果一元商店的範疇不同。 05/13 15:47
kkchen : 全世界各國都怕通縮,現在漲價剛好解決通縮的疑慮 05/13 15:53
kkchen : ,鼓勵通膨是各國政府努力的目標。 05/13 15:53
melula : 說漲沒多少的,自己來體驗看看,就懂了(淚) 05/13 15:55
chen5512 : 看某些推文有種『沒飯吃不會改吃肉』的錯覺 05/13 17:25
ardidi : 25%是進口成本加上25% 假設今天賣100元可能進口是 05/13 17:45
ardidi : 50元,加上25%其實是12.5元,而不是大家想的25元 05/13 17:46
ardidi : 進口稅金漲價,終端售價其實不會漲到25% 05/13 17:48
mentha39 : 企業也不敢完全轉嫁給消費者,除非是完全無替代品 05/13 18:39
mentha39 : 完全轉嫁這是要逼消費者改變消費習慣 05/13 18:39
mentha39 : 但也不排除某些業界業者聯合漲價的可能,但這有風險 05/13 18:40
mentha39 : 聯合漲價可是會吃官司的 05/13 18:41
kuma660224 : 不可能完全轉嫁,因為總有人會找便宜的產地 05/13 18:44
kuma660224 : 只想轉嫁的超商,就既有市場占有率被吃掉 05/13 18:44
kuma660224 : 誰叫別人比你有能力壓價 05/13 18:45
kuma660224 : 川普已經明示,不回美國也該去沒加稅的產地 05/13 18:45
kuma660224 : 現在就比誰動作快,效率高. 05/13 18:46
kuma660224 : 市場大餅會因此重劃. 05/13 18:46
kuma660224 : 誰成長誰衰退,都是自身能力條件造成 05/13 18:47
kuma660224 : 鴻海去印度越南就被迫找costdown方式 05/13 18:48
mlj6512 : 要揚偉了 05/14 01:12
gogoegg : 貿易戰已經打很久了 那些死命不搬出中國的 活該被課 05/14 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