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oc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eca (生活藝術大師 ￾ N)》之銘言: : 如果說. : 今天要發展太空產業鏈. : 例如外星的零組件,或是晶片,或是能源的研發代工等等. : 那當然有搞頭. : 問題是. : 為啥我們自己要發射火箭衛星上去啊?? : 人家冷戰開始就瘋狂累積的資源. : 台灣今天突然要去跟人家參一腳? : 意義在哪裡? 作為航太產業基礎的工業門類大致有: 金屬材料(外殼與引擎) 化學工業(燃料) 半導體及光學元件(控制系統) 精密工業(部件加工製造) 航空工業 有潛在競爭力的國家有七個:美、中、日、德、法、台、韓 美國毫無疑問是領先者 剩下的國家裡面 金屬材料(特殊合金及鋼材) 是日>德>台韓中法 推進燃料這塊是 法>中>日台>德韓 半導體 台>韓>中日>德法 光學元件 德日台>韓中法 精密工業 日>德台>中韓>法 航空工業 法>德>中日韓台 大家有各的優勢產業 照你的邏輯來說,德法這種三流半導體國家也不該研發火箭? 台灣在金屬和航空這塊是偏弱,中鋼和漢翔要再多努力 當然政府也提供了不少政策協助 但你不自己作顆火箭射射看,怎麼會知道有哪些問題以及該改進的方向? 對於國家的產業政策當然不該盲目樂觀 這十幾年來中文輿論環境的主流是唱衰台灣 導致普遍民眾是低估台灣的產業實力的 台灣絕對有能力發展太空產業,以前美國不給發展有其時空背景 現在美國開綠燈了,台灣就該好好把握機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64.7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577535008.A.964.html ※ 編輯: minazukimaya (1.171.64.71 臺灣), 12/28/2019 20:23:46
jupitersha : 啊就米國的原因咩 12/28 20:33
dos01 : 北極熊哩? 12/28 20:35
minazukimaya: 俄國..人均GDP一萬鎂的國家搞太空產業太勉強了.. 12/28 20:38
minazukimaya: 就只是吃蘇聯老本 技術停滯 再加上美國還是很提防 12/28 20:38
minazukimaya: 俄國,各種制裁打壓 俄國的太空產業很難有競爭力 12/28 20:39
zakijudelo : 所以哪些企業能受惠呢?求開釋 12/28 20:48
crohns : 俄國繼承自前蘇聯的技術還是強於中日韓,只是沒錢 12/28 20:55
crohns : XD 12/28 20:55
swhigh : 俄國技術底還是很厚,只是再投資是個問題,國家配的 12/28 21:17
swhigh : 經費不足,而民企的競爭力不夠。其實印度還比日本稍 12/28 21:17
swhigh : 強,僅次美俄中歐,真是很神奇的一個國家。台灣的資 12/28 21:17
swhigh : 電很強,機械業實力也有,支撐做太空產業有一定利基 12/28 21:17
swhigh : 。而且這裡還不需要品牌,不是台灣的弱項。 12/28 21:17
swhigh : 還有,德法不需分開看,都已統合在歐盟底下 12/28 21:23
minazukimaya: 印度的技術之前靠蘇聯 之後靠美國 是不是真的有自研 12/28 21:26
minazukimaya: 實力還有待時間證明...德法的確是一夥的,技術互補 12/28 21:27
minazukimaya: 台日其實也蠻互補的 如果真的玩下去應該會合作吧 12/28 21:28
dragonjj : 推你一個! 12/28 22:12
cool10528 : 期待台灣的火箭升空,那時候我會準備炸雞看煙火秀 12/28 22:36
swhigh : 說印度太空技術靠蘇聯、美國那是真的不了解。太空科 12/28 22:47
swhigh : 技在冷戰是管制的,美蘇不會給。印度開始是法國給的 12/28 22:47
swhigh : (真的是有錢就給的民族),但後面的可真是靠自己發 12/28 22:47
swhigh : 展出來的(法國人從來都是給一半)。現在能夠射探測 12/28 22:47
swhigh : 船到火星的只有美蘇歐印,到月球的只有美蘇中印日歐 12/28 22:47
swhigh : ,印度有一箭104星的能力,不要小看印度的太空實力 12/28 22:47
swhigh : 。 12/28 22:47
swhigh : 台日合作是不錯,台印合作是更好,那才更互補。因為 12/28 22:52
swhigh : 太空科技的敏感性,其實有很多檯面下的在運作,南向 12/28 22:52
swhigh : 政策比檯面上看到的還更多。 12/28 22:52
minazukimaya: 印度這塊我的確不太了解..台印合作也是個選項沒錯 12/28 23:38
minazukimaya: 不過印度的感覺比較像中國,是十億幾的人口基數撐起 12/28 23:39
minazukimaya: 來的,這點是個隱憂 12/28 23:40
Ghamu : 台灣如果每次都要準備好才要去做永遠沒得發大財 就 12/29 00:51
Ghamu : 是要去嘗試 漸漸從錯誤中成長才能創新 12/29 00:51
kenro : 本就是如此,這才是正確方向,台灣產業也能進供應 12/29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