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oc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今天想必大家都有不少心得... 我也一樣學到了許多 本身經歷過數次的股災 從一開始的恐慌害怕到現在的輕鬆以對 我真的覺得人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這次來分享一些心得 希望可以幫助到一些人 也歡迎高手指點文中錯誤之處 感謝 原文連結:https://ethanbloggg.blogspot.com/2021/05/blog-post.html ---正文--- 前幾天有個平常不熱衷投資的朋友突然開始聊起投資了...不令人意外對吧。我這個朋友 提到他的朋友用技術分析賺了好多好多錢,還說這是要上課才學得到喔。他用KD、MACD甚 麼的,然後又提到葛蘭碧八大法則之類的,聽起來就很炫砲。本著不希望好朋友也跑去花 那個冤望錢,我當下馬上極力吐槽他並且勸他不要過度相信技術分析。但從他的反應我可 以理解他應該是聽不見去的。於是我決定寫下這篇文章來分享一下自己對技術分析的看法 與使用心得。這篇文章並沒有要抨擊技術分析或是推崇甚麼特定的投資方法。因為我同時 嘗試過技術分析與價值投資,我很清楚兩種方法都是有用的,而且都有高手可以獲得很驚 人的報酬。工具本身是中性的,端看使用者的功力如何。這篇文章的主要的內容會包含技 術分析的介紹、實際應用的經驗分享,最後我也會解釋為什麼我會放棄技術分析而投入價 值投資。 技術分析的根本就是價格與成交量 技術分析簡單來說就是價量關係的分析與研究。我們常聽到的移動平均線、各種 指標如KD、MACD、RSI、布林通道等等,都是量價關係的計算得來。所有技術分析的基礎 都是來自道氏理論(Dow Theory),這位Dow先生就是發明道瓊工業指數的那個道先生。當 初他編撰了一個由32支股票組成的工業指數,也是歷史上第一個指數。當初的目的只是藉 由這個指數的走勢來判斷市場趨勢,並沒有特別要發展投資策略或技術分析之類的技巧, 但這個發明卻開啟了日後技術分析研究的熱潮。 技術分析這個工具要能夠使用必須建立在三個條件之上: 市場價格已經反映當下會影響價格的所有因素,包含投資人心理、消息、基本面等。 市場具有趨勢性(亦即反對市場隨機漫步理論)。 市場行為具有重複性(也就是相信價格模式會一再重複)。 唯有這三個條件成立,技術分析才能說有用。綜合解釋就是所有會影響價格走勢的因素都 已經透過當下的報價反映出來了,所以透過觀察連續一段時間的價格變化,我們可以歸納 出股價是處於何種趨勢。然後因為價格行為具有重複性,所以可以透過歸納歷史經驗來預 判價格未來的走勢,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 技術分析裡面的趨勢界定主要就是依照道氏理論的原則。 上升趨勢:一底比一底高,拉回不破前低。(如下圖紅線) 盤整趨勢:價格在某個區間上下來回震盪。(如下圖藍線) 下降趨勢:一底比一底低,反彈不過前高。(如下圖綠線) 趨勢線 Source: Histock 網站 為什麼界定趨勢這麼重要,因為界定趨勢後我們才能知道何時可以進場。也就是要判斷趨 勢的轉折點。技術分析使用者會希望透過量價觀察來判斷多頭(或空頭)走勢的起點,來做 多(或做空)股票。也因此發展了許多判斷轉折的指標或方法。趨勢線如果還要討論下去還 有很多細節,例如趨勢線的角度、趨勢進行中價格的回測次數、趨勢線改變的次數與斜 率...真的沒完沒了,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研究。 至於趨勢線的應用也很簡單。一般技術分析的概念就是當股價的行為突破或跌破趨勢線的 時候,表示趨勢可能已經改變,投資者可以考慮買進或賣出。而趨勢線的位置其實就是大 家常常講的壓力或支撐。以上圖為例,綠線就是所謂的壓力,只要股價突破這個壓力就可 能表示趨勢即將改變。同樣地,紅線是上升趨勢線,也可以視為下檔的支撐,只要價格不 跌破趨勢線,就表示趨勢不變,可以續抱。 型態 辨識價格型態是技術分析裡面判斷趨勢改變與否的一種技術。主要有分反轉型態與連續型 態。電視上常說地甚麼M頭、頭肩頂、W底、U底、三重底之類地都是指反轉型態。至於連 續型態則是指那些趨勢中的價格震盪行為所產生的型態,例如甚麼收斂三角形、發散三角 形、偰型、旗型之類的。各舉一個例子如下圖。 反轉型態:M頭與M底 (綠線為頸線) Source: Histock 網站 連續型態:三角形 Source: Histock 網站 型態的一般用法很簡單,如果發現可能形成反轉型態就可以開始仔細觀察,一旦價格突破 型態之後就買進。 型態背後的意義也很單純,其實就是價格在這個區間因為投資人的看法不一而進行震盪。 這也是為什麼通常型態產生的時候,技術分析的人都會判定為壓力區或支撐區,主要的推 論就是在這個區間裡面有的人想買、有的人想賣,因此價格會劇烈震盪,也就是俗稱的整 理籌碼。而突破型態就是想賣的人已經賣完股票了,因此形成想買的人需求多於賣出的人 導致股價上升突破型態。 看完這些圖大家一定會冒出一堆問號,心裡會疑惑為什麼這些型態看起來不太標準。你說 這是M可是我看就不是M呀。沒錯,這就是型態最大的問題:過於主觀!同一張圖你叫不同 的人來畫可能就會得到許多不同的形態,而且每一種型態各自解讀又不同,因此價格型態 也常常被批評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即使是同一個人來畫,型態也可能會不斷改變,舉例 來說,你可能一開始看到一個M,然後決定跌破頸線後賣出。過幾天後卻發現,原來這只 是中長趨勢中的上升旗型,突破後買回並且加碼,然後抱了數週之後才發現,原來是個大 型的多重頂...直接跌破吃一根大支筊白筍。此外,由於趨勢的長短很難預測,因此有時 候也會發生原本以為是連續型態,結果直接變成頭部反轉型態。 所以用型態判斷走勢仍然有很多缺點,事實上我現在已經完全不看型態。如果真的要用, 我個人的建議是可以當成做決策時的參考因子之一,但不要放太大比重。另外、我建議只 要關注一段長趨勢之後的反轉型態即可。 移動平均線 說到台灣人最熟的技術分析工具應該就是移動平均線,但也是最多人容易誤解與濫用的技 術分析工具,跟KD、MACD一樣受到廣大台灣人的喜歡但是卻常常被人誤用。 移動平均線原理很簡單,就是將過去一段時間的價格平均值連成一條線。所以我們常說的 週線(5日平均)、月線(20日平均)、季線(60日平均)或年線(240日平均)都是指不同天期的 平均價格連成的曲線。其背後的意義也很單純,就是過去一段時間內大家買入的成本。所 以如果你買入價格高於均線,就表示你買得比別人貴。因為均線用過去一段時間的價格來 計算,所以均線的平滑程度會隨著不同天期而有不同。簡單來說就是短天期的均線波動較 靈敏、長天期的均線波動較平緩。 均線的用法最常被拿來講的就是葛蘭畢八大法則,也就是利用價格與單一均線的相對位置 來判斷是否要進出場。如下圖,你可以選擇在1進場、2加碼、5賣出。看起來很簡單好用 。 葛蘭畢八大法則圖解 Source: MoneyDJ理財網 另外也有一種熱門用法是用長短天期均線來做判斷。如下圖,當5日線(紅線)突破20日線( 藍線)的時候就買進,5日線再次跌破藍線的時候賣出。 5日線與20日線搭配 Source: Histock網站 上述兩種方法看起來都簡單好用,但實際應用卻問題很多,這也是大多數人未曾 思考過的盲點。上面舉的例子就是所謂的後見之明,也就是我特地去找了符合這個應用的 例子拿來說明,但實際上操作走勢不會這麼完美,你可能挑了十支股票裡面只有一兩檔股 票會符合你的走勢期待,其他的都亂七八糟,一堆騙線。也就是說如果你只靠這種方法進 出,你很容易被甩進甩出、增加摩擦成本。如果你篩選的功力不夠強,甚至會導致停損比 賺錢還要多。另外一個問題是,在大多頭的時候很容易就被短期的修正甩出車外。選擇均 線長度也是問題,你選短期的反應比較快,可以快速進場,但是也容易被甩出去。你選長 期均線不容易被甩出去,但是卻也無法買在相對低點,往往錯失一大段之後才能進場。不 管甚麼方法都是有缺陷的。 KD、MACD 技術分析指標很多,但我特別要講一下KD與MACD,因為這兩個是我覺得電視名嘴最常拿來 唬爛的工具,也是新手最容易被錯誤引導的工具。指標本身沒有問題,但電視名嘴為了嘩 眾取寵往往把這些指標講得跟神諭一樣,好像學會KD就穩賺不賠,那個嘴臉看了就討厭。 詳細公式我就不講,有興趣自己點連結。我很不客氣地說,KD跟MACD就是嚴重落後指標。 前面提到的趨勢線、型態、均線都屬於落後指標,但他們都是經由股價做一次轉換而來的 ,所以還有那麼一點點參考價值。KD卻是用價格平均值(K值)再進行二次加工來得到數據 (D值),根本是比落後更落後的指標。MACD也一樣,把過去的兩條平均線,再次相減來得 到一條新的線圖,之後再取新的線圖的平均值再畫一條線...光看這原理你就知道這個指 標有多落後了。更可笑的是MACD柱狀圖,很多人看柱狀體縮減或增加來判斷趨勢,但是卻 不知道柱狀體其實就是兩條線的相減的高度而已。那既然你都有兩條線了為什麼不直接看 兩條線的收斂與發散狀況就好,還要再把它們相減畫出一根根長短不一的長條圖呢?這不 就是一個落後、落後、再落後的指標嗎?其實說白一點,圖形化只是方便使用者腦補後面 的圖形,就像是戴著口罩的女生都特別美一樣,因為你自己會腦補看不到的地方,把她們 想像的很漂亮。差別是股票的口罩終有一天會脫下來,結果往往令人失望。 再來說到應用,要說哪種老師最廢,就屬那種叫人家用KD或MACD進出的最廢。甚 麼KD20進、KD80出,你去看看有多少進入強力漲勢的股票在啟動後KD會掉到20。看看最近 的熱得要死的長榮,如果真的依照KD20進、KD80出,大概只能34進、41賣,真正的大波段 完全賺不到。這就是KD最大的問題:鈍化。當大波段開始發生的時候,KD就會鈍化然後不 斷交叉,然後有的老師就會開始教人黃金交叉進、死亡交叉出。你們自己看看如果用這種 方法來買長榮,你們要怎麼操作?有的人會反駁說,那是因為這檔股票的走勢不適合用KD ,你又何必硬要用?那我很想反問,你又如何知道你選到的股票未來走勢會適合用KD呢? 如果你可以預測未來走勢又何必看指標呢? 長榮KD高位鈍化 Source: Histock網站 有的人可能覺得,這樣還好吧?只是少賺一點,有賺就好。但如果是在低檔鈍化 呢?看看下圖2018長榮從高點開始下修的狀況,整個下跌趨勢中有一大堆的黃金交叉與死 亡交叉,如果你依照紀律買進賣出,除了損失龐大手續費還要負擔多次的資本損失。 長榮KD低檔鈍化 Source: Histock網站 有的人可能會說,那我就多頭市場再用指標就好,空頭市場不要用。這也不是好 方法,因為就像一開始說的,多頭市場你無法賺到大波段,你根本無法承受盤整市場與空 頭市場的損失。整體來說,用這種策略的結果就是多頭小賺,盤整時沒輸沒贏,然後空頭 時損失慘重,長期來看輸多贏少絕對不是一個合理的策略。 MACD我就不細說了,基本上跟KD有一樣的問題,都是落後指標,一樣有鈍化問題 。如果單純使用MACD進出也是沒甚麼用。 客觀的部分寫完了,接下來我要開始進入主觀的部分,我必須要說接下來的內容 就不見得正確,因為每個人的體悟與理解不同,結論也不同,也歡迎大家來討論指教。 為什麼不說成交量 看到這邊很多人一定一直罵說你沒有用成交量來確認,當然效果很差。我必須說 ,成交量在幾十年前或許有用,在現在這個手續費低廉、下單如此容易的年代已經沒甚麼 效果了。首先、現在當沖盛行,當日量已經不準了。再來就是現在投資人的組成已經不像 以前那麼單純,操作策略非常不一樣,從當沖到長期持有都有。這就導致成交量會有不同 的意義。舉例來說,如果某檔股票創高後爆大量,你很難確定這是要買進做短期炒作還是 長期布局。若是遇到股票下跌爆大量,你也很難確定只看成交量知道這是長期投資的調節 部位還是開始布局。很多人號稱可以看出主力的動向,我個人保持懷疑態度。我遇過的操 盤手每個都說自己不只一個帳戶,也都異口同聲說看量沒甚麼用,而我個人的研究也顯示 一樣的結果。爆大量充其量只能說市場情緒比較激昂,但很難說是多還是空。 技術分析到底行不行 我認為技術分析是一種工具,本身是中性的。我對於技術分析沒甚麼意見,我自 己都還有在使用,但我就是看不慣一些名嘴或老師打著技術分析的名號去招搖撞騙。這些 名嘴只顧著把技術分析的用法教給學生,完全避開技術分析的缺點與盲點。技術分析可以 用,但是絕對要搞清楚你使用的工具運作原理並且不要過度相信,而且一定要搭配其他的 方式來做決策。如上面文章有提到,技術分析有很多缺陷,使用之前要先想想你是否知道 其侷限性。 技術分析怎麼用? 可能有人不認同,但我個人認為學習看裸K就好,任何指標都不要用。我個人認 為技術分析就是量與價的變化,量價的資訊都顯示在每天的K線圖上了,K線才是最不落後 的指標。舉例來說,上升趨勢就是一底比一底高,請問這還要畫線嗎?用看的就知道了吧 。再來說型態,我用到最後的心得就是,你管他是甚麼型態,反正就盤整一段時間之後然 後突破就是買點了。你想抄底的也不用看甚麼型態了啦,就拉第二隻腳、第三隻腳去買吧 ,停損設好就好啦。至於甚麼KD、MACD的指標我真的覺得不要碰了比較好。假交叉比真交 叉還要多,盤整賺不到幾毛錢,大趨勢又抱不到大波段。真的是沒甚麼搞頭啦。如果真的 要用技術分析來決策,我個人建議只做進場決策就好,停利的話還是採用其他方法,這樣 至少多頭市場還有機會吃一整段。 為甚麼捨棄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是個發展幾十年的技術了。就跟所有的技術一樣,只要越多人用,效果 就會越差。所以即使使用技術分析,也必須要隨著時間不斷改動參數或是策略,否則你會 發現效果越來越不好。更何況我只是個普通的上班族,根本沒辦法對抗那些整天都鑽研於 交易的技術分析操盤手,可想而知長期績效肯定不會太好。 另外一個導致我放棄技術分析的原因是,我發現不管是甚麼流派的投資法,重點 還是在選股。只要選股技巧提升,基本上你甚麼方法都會賺錢。只要能選到會持續上漲的 股票,那麼你又何必需要精準的進場點呢?你就拉回就買不就可以了? 有的人說有線圖作為依據才會有紀律,這句話我認為是錯的。沒紀律的人你給他 再多線圖也會沒紀律。看看電視上教KD的老師有多荒謬,口口聲聲要人家有紀律,然後自 己在多頭市場就說你可以KD30買、KD90賣。等到空頭市場又說,你可以KD10買,KD70就賣 ,請問這哪裡有紀律?是隨心所欲吧。 就我自己而言,我幾乎已經完全不用技術分析,我的軟體上只放K線,這樣有個 好處,你可以直接感覺K線與市場情緒的關係。一段時間之後只要看到K線變化大概就知道 狀況了。我不用技術分析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我現在走向長期價值投資,所以基本上短期反 應情緒或心理的技術分析已經沒甚麼幫助了。 為什麼是價值投資? 很簡單,價值投資跟技術分析最大的差別是,一個是看絕對價值,一個是看相對 價值。不管用哪種工具,都必須要主動選股。價值投資著重的是找出一檔股票的真實內含 價值,然後在價格低於內含價值的時候買進。技術分析則是辨識出因為情緒波動造成價格 短暫偏離公認價格,藉此獲利。也因為如此,我認為價值投資是最適合一般非專業投資人 的主動投資方法。因為既然是著重於絕對價值,就沒有與他人競爭的問題。我只需要專注 於自己的研究,然後買入並且長期持有即可。我不需要與他人競爭,這樣心理壓力也會輕 鬆很多。也因為可以長期持有,我會釋放出很多空閒時間來做其他的事情,也才有時間發 廢文,讀閒書,陪小孩,衝浪等等,享受那些讓生活更像生活的事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5.225.102.70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20791924.A.3B9.html
furbyyeh : 0分 05/12 11:59
Leo4891 : 你貼一堆文誰要看....直接說明天漲還是跌啦 05/12 12:00
SSglamr : 不是 現在全面殺盤 你貼技術分析... 05/12 12:01
kuan50118 : 這個叫股災?? 05/12 12:01
senma : 我分析現在大跌 05/12 12:02
ZunYin : 推 05/12 12:02
sakeru : 殺成這樣就已經沒有技術面了啊 05/12 12:03
surrey1 : 停損沒空啦 05/12 12:03
Altair : 其實類似的事 葛拉漢在他的經典著作裡就提過 05/12 12:03
ethanlu : 好像選錯時間PO了 大家心情不太好 XDDD 05/12 12:04
tonychen2004: 股市是不可預測的 05/12 12:04
Altair : 一堆賭徒正在輸錢補錢 沒空理你這篇啦 XD 05/12 12:05
rrrz : 推 05/12 12:06
chieftaincy : 不錯的文章 05/12 12:06
crackecstasy: 推 05/12 12:11
podon : 好文,盤整突破追沒錯,對新手來說反而設停損點最難 05/12 12:12
The4sakenOne: 指數投資比較方便 市場無效率也不受影響 05/12 12:15
kline : 喔喔是喔 05/12 12:15
love52697 : 你484YT上的韭菜哥 05/12 12:18
karta018 : 我也這麼覺得,但我傾向於不是不好用,是我不會用 05/12 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