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oc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文標題:《科技》高雄電動車產業鏈 起飛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Lp8gWe 發布時間:2022/4/4 原文內容: 【時報-台北電】高雄電動車產業鏈逐步起飛,在中鋼、建準等電動車產業供應鏈體系之後 ,三元能源、穩懋、鴻海也陸續進駐,據悉,除了中碳將擴廠生產電池負極材料,鴻海也 將投入電芯的生產,未來高市府將與交通部合作,在橋科打造國家級自駕車聯網試驗場域 ,結合智慧共桿產業聯盟,提供車聯網技術及產品驗證、服務試鍊場域,吸引更多關連產 業進駐。 鴻海集團自主研發的電動巴士MODEL T已交車給高雄客運,3月中上路營運,並將在高雄投 資生產電動車用的電芯廠,基於生產進度,鴻海電芯廠有可能落腳在已購入的和發1.2萬坪 工業用地。鴻海集團旗下的鴻華,攜手三地集團旗下北基、高雄客運,進駐橋頭科學園區 之後,三地集團將向鴻海集團採購200輛智能電動大巴Model T。 此外,中碳與鴻海、碩禾、榮炭簽署四方電池負極材料合作備忘錄,中碳生產的電池負極 材料介相石墨碳微球,除了供給鴻海,也提供台泥集團的三元能源公司,生產電動車用電 池。 據了解,中碳目前的負極材料產能大約一年2,000噸,但為了因應未來電動車電池需求,中 碳第二條年產能2,000噸的碳化線正在建設中,可望第三季量產,至於第二條石墨化線,仍 待中碳董事會決定。 高雄經發局長廖泰翔指出,為鼓勵電動車產業落地高雄,高市府將加碼調高電動公車營運 虧損補貼,並提供購買在地生產電動公車,可享每輛150萬元購車補助等優惠。 高雄擁有金屬材料及精密加工等產業基礎,為發展電動車產業鏈,提供龐大能量,全球電 動車車用功率放大器與光達代工龍頭穩懋、生產電池的三元能源等,相繼投資高雄,奠定 電巴產業鏈的重大基礎。 廖泰翔說,為了打造高雄成為全球重要的智慧電動巴士、智慧交通生產基地,未來高市府 與交通部合作,在橋科打造國家級自駕車聯網試驗場域,結合智慧共桿產業聯盟,提供車 聯網技術及產品驗證、服務試鍊。(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顏瑞田/高雄報導) 心得/評論: tesla瑟瑟發抖中… 台灣供應鏈的最強挑戰者,有全亞洲最完整的材料廠,最一貫化的生產流程 台灣將越過油車的障礙,獨拿電動車世代話語權 投資電動車,正是最佳的時間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6.153.16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49127950.A.838.html
WenliYang : 是啦 跳樓也是算有飛一下 04/05 11:07
※ 編輯: TCB006 (114.136.153.161 臺灣), 04/05/2022 11:09:39
fecesman : 又是騙補助的產業 官商勾結 04/05 11:08
fecesman : 跟裕隆一樣做爛車反正政府買單 04/05 11:08
post91 : 笑死,台灣要發展電動車XDDDD 04/05 11:09
post91 : 大叔我就是汽車產業內的,台灣哪有這種能力發展XD 04/05 11:09
lalalafong : 語畢 哄堂大笑 04/05 11:09
godog : 其實以高雄重工業結合台灣電子優勢 發展電動車蠻 04/05 11:10
godog : 適合的 04/05 11:10
newton000 : 最大優勢叫低薪… 04/05 11:12
lolic : 替代役青年起飛還比較有可能 04/05 11:13
wekaytw : 傳產威力加強版薪資(非科學園區薪資)要奴材非人材 04/05 11:13
wekaytw : 要阿勞(O) 要台勞(X) 04/05 11:13
TyuzuChou : 四月一日不是已經過了嗎 04/05 11:14
post91 : 汽車產業不是那麼簡單的好嗎…. 04/05 11:16
post91 : 電子+重工業哪來的基點發展電動車XD 04/05 11:17
poeoe : 起飛XDDD 04/05 11:17
post91 : 還是你各位任何汽車產業只要有零件就可以組裝了? 04/05 11:18
post91 : *認為 04/05 11:19
lc85301 : 語畢 04/05 11:19
simpson083 : 暖 我也是樂觀其成喇 04/05 11:21
no2muta : 高雄?2018都被抓到電池交換站弊案 還要繼續玩? 04/05 11:25
kilo7 : 每次都麻起飛 問題是飛的起來 飛的順 飛的穩嗎? 04/05 11:26
MLARAI : 台灣電動車供應鏈兆元產業正式起飛~~ 04/05 11:28
wekaytw : 沒做過汽車產業的人大概看到這篇就嗨起來了 汽車這 04/05 11:29
wekaytw : 種高技術含量的產業 小到螺絲釘大到鋼板 真的想複製 04/05 11:29
wekaytw : 就能複製? 04/05 11:29
ae8450 : 當初軟體園區.........呵呵 04/05 11:33
pinklolipop : 垃圾菌代工? 04/05 11:35
jerrylin : 還不是靠鴻海 XD 04/05 11:37
joice76x : 報導是寫給高雄市民看的 不是寫給你各位股民看的 04/05 11:42
joice76x : Model T也不知道是用哪弄來的底盤組裝的 04/05 11:43
joice76x : 我是不太相信鴻海短時間內能夠自己研發底盤出來 04/05 11:44
sospeter : 沒電有個屁用 04/05 11:46
puam4444 : 台灣是卡引擎和變速箱,剛好電動車不需要 04/05 11:47
DAEVA : 飛你老木 04/05 11:49
puam4444 : 問題在於盤子價 04/05 11:50
post91 : 沒在產業內就當然只會看到引擎跟變速箱,但那不是主 04/05 11:52
post91 : 要問題 04/05 11:52
post91 : 車體的設計,需要多少部品溶解點才能符合安全輕量, 04/05 11:53
post91 : 材質要用什麼、設備要多少能力,這些都是不可或缺 04/05 11:53
post91 : 的東西,不是那麼簡單就可以發展的好嗎? 04/05 11:53
post91 : 鴻海的底盤技術說穿了也是日本那一套,以產業內的 04/05 11:55
post91 : 我們來說,電動車或許會發展,但絕對不是現在也不會 04/05 11:55
post91 : 是五年後… 04/05 11:55
unwisdom : 呵呵 04/05 12:04
wekaytw : 科科~還是推汽車產業工作的人知道眉角~ 04/05 12:14
post91 : 我是很想跳槽特斯拉就是了XD 04/05 12:16
roseritter : 起飛一公分也是起飛 04/05 12:16
misson : 中國的電動車門檻很低啊XD 04/05 12:22
post91 : 人家內需市場大啊… 04/05 12:23
MLARAI : MIH供應鏈要生產製造一台車有什麼難?? 04/05 12:23
misson : 電動車主要就電池跟馬達,最後系統整合,比起變速箱 04/05 12:24
misson : 這些五四三的技術已經很省事了 04/05 12:24
post91 : 自然門檻就低,台灣內需市場現實就是小到在全世界可 04/05 12:24
post91 : 以忽略,但是整車的設計到開發到上市所要花的成本 04/05 12:24
post91 : 時間資源是不會因此減少的 04/05 12:24
zsquarez : 呵呵 畫大餅一流 04/05 12:24
henrk : 鴻海做起來,這相關產業鍊至少養活臺灣一百萬人吧! 04/05 12:24
post91 : 汽車只要「動」的話,當然很簡單.. 04/05 12:25
SkyFee : 就看鴻海能在高雄發展到什麼程度 04/05 12:25
misson : 以後foxconn造車像代工蘋果小米手機一樣,然後fable 04/05 12:25
misson : ss公司在平台上各自開發自己的系統去區別化 04/05 12:25
post91 : 你車體怎麼設計去配合馬達的配重?車室空間要多大? 04/05 12:26
post91 : 轎車還是休旅還是跨界?還是你以為只要把油車的車 04/05 12:26
post91 : 體直接換上馬達跟電池就好? 04/05 12:26
post91 : 產業外的永遠只會看到動力,而忽略車體是更重要的地 04/05 12:27
post91 : 方 04/05 12:27
misson : 比亞迪的底盤就各自發揮出不少車種啊 04/05 12:27
post91 : ….所以? 04/05 12:28
post91 : 車子不用門? 04/05 12:28
misson : 現在設計都是模組化設計,出一個公版來搭配各供應 04/05 12:29
misson : 商的模組零件,主要是鴻海組的這團有多少的零件商進 04/05 12:29
misson : 來這塊共同開發吧 04/05 12:29
post91 : 底盤上面如何搭配各部件讓安全法規可以過,你知道這 04/05 12:29
post91 : 有多困難嗎.. 04/05 12:29
post91 : 嗯,所以車子只要底盤跟動力對吧 04/05 12:29
post91 : 為什麼底盤可以模組化有沒有想過?因為地盤是車體 04/05 12:30
post91 : 中相對簡單的範圍 04/05 12:30
post91 : SM、屋頂、門、外觀版件如何蓋上去才是最複雜的 04/05 12:31
misson : 零件認證有一堆規範16949…等等,Denso這種本來就是 04/05 12:32
misson : 供應商,是有什麼問題嗎? 04/05 12:32
post91 : 即便是底盤模組化,每台車開發時還是需要重新評估新 04/05 12:32
post91 : 車體是不是能夠符合相關規範,而不是想像中「模組 04/05 12:32
post91 : 化就直接拿出來用」 04/05 12:32
MLARAI : MIH的三台車都生產出來了,不要一直在唱衰呆灣,謝 04/05 12:33
MLARAI : 謝。 04/05 12:33
post91 : ….算了,就說永遠會忽略車體這個最重要的地方..一 04/05 12:33
post91 : 直扯小零件.. 04/05 12:33
misson : 所以現在才有鴻華先進,之前華創合併出來的公司 04/05 12:34
post91 : …..生產出來跟商用化的距離還很遠,要說我唱衰就 04/05 12:34
post91 : 唱衰吧,十幾年的產業經驗台灣就是還沒有能力,這是 04/05 12:34
post91 : 事實,不想接受我也沒辦法 04/05 12:34
post91 : 而且我沒有唱衰,我唱衰的是這篇文章說起飛會誤導 04/05 12:35
post91 : 很多人好像要飛速發展了,並沒有好嗎 04/05 12:35
misson : https://i.imgur.com/7BEdgdo.jpg 04/05 12:35
post91 : 就說台灣會發展,但絕對不是現在也不是五年後.. 04/05 12:36
post91 : ……這張表想代表什麼….. 04/05 12:36
misson : https://i.imgur.com/qgYShI1.jpg 04/05 12:36
post91 : 這種跟我寫報告一樣的空洞內容XD 04/05 12:36
misson : 沒有人說今年起飛啊,你到底在想什麼? 04/05 12:37
post91 : 好啦好啦,我在唱衰可以嗎 04/05 12:37
post91 : 說出現實問題就被說唱衰,難怪台灣不會進步… 04/05 12:37
post91 : 敢問您在產業內嗎? 04/05 12:38
misson : 就說電動車的規劃方向而已,蘋果或是谷歌出來要造 04/05 12:38
misson : 車,這個方案就可以promote 出去,機會本來就是留 04/05 12:38
misson : 給準備好的人 04/05 12:38
post91 : ………好天真的想法……….. 04/05 12:39
misson : 為什麼在產業內才能發言?車用零件供應商在不在產業 04/05 12:39
misson : 內? 平常每季要上課更新車載法規的算不算在業內? 04/05 12:39
misson : 在消費性電子二十年,只看眼前的牌是很危險的 04/05 12:41
post91 : 我有說不能發言嗎…何必自己腦補… 04/05 12:43
post91 : 首先,零件相關的車載法規,跟車體的法規是不一樣 04/05 12:44
post91 : 的 04/05 12:44
post91 : 再來,電動車絕對是趨勢,我只是針對這一篇文情並茂 04/05 12:44
post91 : 的文章回應現在汽車產業的問題所在,不要那麼激動 04/05 12:44
post91 : 在核心廠十幾年經驗,台灣就是還沒有準備好,如果 04/05 12:45
post91 : 準備好了,納智捷不會那麼慘 04/05 12:45
post91 : 我也知道現在零件供應商應該為了台灣汽車產業發展憂 04/05 12:46
post91 : 心忡忡,畢竟台灣汽車產業已經在走下坡,有一個新發 04/05 12:46
post91 : 展方向當然是好事 04/05 12:46
post91 : 但好事歸好事,自己不足的部分還是不能忽視 04/05 12:46
post91 : 當然鴻海跳進來是真的讓大家驚訝,或許可以帶來不一 04/05 12:47
post91 : 樣改變,也只能給時間證明 04/05 12:47
post91 : 但如果以華擎以及納智捷體系那一票人去主導….我也 04/05 12:48
post91 : 只能說好自為之 04/05 12:48
post91 : 畢竟當年納智捷剛上市時也是喊的轟天響的不是 04/05 12:50
e7660239 : 建準ㄏㄏ 04/05 12:57
chungj : 東湊西湊的炒房報導 04/05 13:04
leehui12 : 電池技術都在日本手上 自駕在美國 台灣搞啥? 04/05 13:07
post91 : 樓上,我就不想講這麼明齁… 04/05 13:08
superhui : 台灣搞啥?搞代工阿! 04/05 13:50
superhui : 鴻海+裕隆不就標準的代工廠 04/05 13:50
LiamTiger : 海公公有跟FISKER合作,底盤搞不好有偷學? 04/05 13:53
iwilltry : 應該不是產業鏈啦 就代工 04/05 15:00
bobjohns : 看好電動車產業 幹嘛不買Tesla 去投資技術不好的三 04/05 15:12
bobjohns : 流廠商作什麼? 04/05 15:12
ccekw807 : 整段話沒一句提到目標向哪,說不是領補助,不信 04/05 16:35
bhdbhd : 高雄整天都在起飛 04/05 18:31
topfree : 話說 真的發展電動車台灣的電夠充電嗎… 04/05 18:48
iamaq18c : 穩懋...... 04/07 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