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orage_Zon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前幾天在逛網路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小工具 Dummy File Creator http://www.mynikko.com/dummy/ 簡單來說就是可以在指定的路徑內,產生多個自訂大小的檔案 以往的disk benchmark tool 多半都是依照程式設定好的參數去讀取、寫入 這個工具可以讓我們了解到裝置在面臨不同大小檔案時的寫入性能 例如,可以在指定目錄內產生 500個從50K到 5G的檔案 並且會產生一個簡單的統計數據 我覺得這樣子可能會比較符合實際上操作的情境 操作其實很簡單,有兩種模式,一個是single file一個是multiple file 這邊簡單介紹產生多個檔案的方法 使用者要先編輯一個純文字檔,內容如下 f:\Temp\1.txt 0 0 f:\Temp\2.txt 1024000000 0 f:\Temp\3.txt 2048000000 1 f:\Temp\4.txt 1048576000 1 f:\temp\5.txt 4096000000 1 中間的分隔是 TAB 不是空白,這點要特別注意,不然程式會出錯 第一個是檔案路徑 第二個是檔案大小 第三個是檔案內容是否可以被壓縮 可以被壓縮的意思大概是說全部都塞0/1 ( dd in=/dev/zero) 不能被壓縮則是會塞亂數產生的數據進去( dd in=/dev/random) 這邊以 PNY 的 USB 3.0 64G 隨身碟作測試 (不過我只接 USB 2.0的 port) 隨機產生 1931個 1~10M大小的檔案,結果如圖 http://i.imgur.com/E17DhhB.png
測試結果大約是 2,155 KB/sec 接著產生4個 1G~4G 大小的檔案,結果如圖 http://i.imgur.com/bn0TOlg.png
測試結果大約是 12,529 KB/sec 同場加映 Plextor M5P 256G 寫入 1931 個1~10M大小的檔案 http://i.imgur.com/5VFVkbf.png
結果是 115,445 KB/sec SSD 還是威啊~~ 這樣測試下來,應該可以明顯感覺到同一裝置在面對不同大小檔案時的效能差異 比起Crystal Disk Mark / HD Tune /AS SSD Benchmark 等等常見的工具 個人覺得這樣的測試比較符合真正的環境,提供給大家作個參考 p.s 本來是想說自己寫個 bat 來跑的,結果真的太久沒寫了 BAT 可以用的語法都忘光光... -- Microscft:北七 你去找一個要按ctrl-alt-del來登入的系統給我看 09/27 11:18 Microscft:找不到你就學大和田那樣跟我下跪 09/27 11:19 Microscft:幹你們一堆人是用哪個平行宇宙的電腦? 睜眼說瞎話 09/27 11:23
tokyoto:http://i.imgur.com/wyfUs0o.png09/27 11:26
Microscft:從dos玩到win8 就剛好win的server版沒玩過啊 09/27 11:29 Microscft:去做簽名檔啊 如果你們樂意這隻蛆爽到升天的話 09/27 11:3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51.177.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rage_Zone/M.1428466210.A.257.html
MrDisgrace : bat叫bat要用call 久沒寫常忘記XDDD 04/08 13:05
On1earth : 記得NT核心都可以用Ctrl+Alt+Del登入? 04/08 19:17
Nafusica : IOMeter也可以作到類似的事情... 04/08 20:42
jdn325 : 簽名檔好笑 04/08 22:03
HiddenGuy : 簽名檔有點年代 那時剛好有跟到XD 04/09 00:47
chang0206 : 不得不說 IOMeter 真的很難用..而且不容易「理解」 04/09 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