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orage_Zon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現在進入大雲端時代,各硬碟廠也為了 data center 需求做出容量越來越大的硬碟 但目前還是以3.5" (和一些2.5")主流 5.25" HDD 大概已經是上個世紀末的產品了 會淘汰我猜測體積太大,不符合消費和當時網路才剛起步(還沒有雲端)的市場 以目前3.5" HD 最大到 14T 來看 如果用同樣 bit/disk area (密度)來估計,5.25" HDD 做到 50T 甚至更高是有可能的 現在 data center server 追求高密度儲存,5.25" HDD 是否可用在這個市場呢? (當然如果有一天 SSD 的 $/TB 贏過 HDD,可能也不用考慮了XD) 不知道大家有什麼看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173.16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rage_Zone/M.1531041488.A.F42.html
mj22332004 : 3.5都要先被2.5幹掉,前代5.25就安息吧 07/08 17:30
FTICR : 3.5"有要被2.5"取代嗎? 至少現在都還是主流 07/08 17:49
glen246 : 5.25吋的轉速/震動/抗震能力/可靠性是個問題吧 07/08 18:03
balius : 大碟片也不利於隨機存取延遲時間 07/08 18:12
maniaque : 拜託....5.25"當初為何做不到 5400RPM,知道嗎??? 07/08 18:30
maniaque : 對啦,5.25" 面積很大,可是跑不快啊...... 07/08 18:30
maniaque : 抗震是一個硬碟很需要克服的問題 07/08 18:31
maniaque : 你碟片要做到這麼寬,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07/08 18:31
maniaque : 隨便一個小晃動,整個碟片搞不好就掛了.... 07/08 18:32
maniaque : 一尺的鋼筋不會晃動,十呎的就可以晃阿晃的... 07/08 18:32
nissptt : 技術上,經過研究,一定能克服。但資料中心仍是營利 07/08 20:19
nissptt : 事業的一環,絕對會以現行技術放大規模來用。特斯 07/08 20:19
nissptt : 拉早先電池不用大鋰鐵,大鋰鈷,而是筆電最通用的18 07/08 20:19
nissptt : 650, 在搭上其他充放安全模組技術,即便現在自建生 07/08 20:20
nissptt : 產了,外型也是稍有變化而已。除非,那天資料中心, 07/08 20:20
nissptt : 雲端廠商已經 盈餘/競爭 到併購 硬碟/NAND事業, 不 07/08 20:20
nissptt : 然,這種模式不會改變。 07/08 20:20
HamalAri : 內圈犧牲掉別放東西, 或者連續大檔放外圈, 小檔內圈 07/08 20:29
HamalAri : , 然後放個小塊 nand 快取有辦法解決嗎? 反正不需要 07/08 20:29
HamalAri : 比得上 3.5 吋, 只要贏磁帶就好了 07/08 20:29
ltytw : 依照現在技術,還是有辦法克服的吧。唯一不變的是聽 07/08 20:40
ltytw : 那個馬達慢慢爬轉速的聲音會很爽。碟片大就是會很重 07/08 20:40
nissptt : 很內圈不用,以前是有這產品,但詳情我忘了,放SLC, 07/08 20:45
nissptt : MLC快取,這都搞過了,這是放作業系統考量,基本 07/08 20:45
nissptt : 死路了。如果常存取的要快,數倍速於現在常見NVME 07/08 20:45
nissptt : 產品,幾年前就有,耗電量快和小顯卡相當。我是覺得 07/08 20:45
nissptt : ,要提高單顆容量,加高硬碟多碟片,續採用3.5吋更 07/08 20:45
nissptt : 有可能,並配合多磁臂。但,這會發生在單顆上百TB 07/08 20:45
nissptt : 的時候,不然,還是會用與我們末端消費者相同或相 07/08 20:45
nissptt : 似的硬碟上。 07/08 20:45
jhcleader : 看到標題我以為是floppy disk 07/09 00:41
ptrex : 5.25的大腳 我還在 07/09 06:29
dabochi : 如果出來的產品讀取速度跟磁帶差不多 那用磁帶就好 07/09 14:52
dabochi : 如果讀取速度跟磁帶差不多 那就表示做成VTL的意義 07/09 14:53
dabochi : 是不大的 如果要拼儲存密度 那還不如考慮用3.5吋 07/09 14:55
dabochi : 5900轉的產品 因為這樣普通的2U空間裡面至少能塞個 07/09 14:56
dabochi : 十幾顆也不用太擔心散熱 這樣在空間應用上豈不更好 07/09 14:58
dabochi : 比速度?那就別講了 隨便一顆15K RPM的貨色就砸死你 07/09 15:00
dabochi : 所以結案...5.25吋的東西還是安息吧 07/09 15:02
azopper : 3.5一顆不夠可以用兩顆 07/09 22:38
我的想法是: 1. 雲端一部份資料是冷資料(可能用戶很久才會翻出來看),但用磁帶櫃調出來又太慢 這種資料現在應該還是用 HDD 來存? 這種需求可能就可以用盡量高密度,但讀取不 需要那麼快的 HDD? 2. 我想到5.25" HDD 主要是因為高度較高,可以減少硬碟外殼浪費的空間。其實如果 可以做3.5"或2.5",2或3倍高的 HDD (假設現在3.5" HDD 最多是6碟,2倍高可能可 以放13碟、3倍高可能可以放20碟),可能也是一種做法? ※ 編輯: FTICR (219.70.189.229), 07/09/2018 23:14:48
atrix : 1.其實有成本更低的做法,但不是單指冷儲存的成本, 07/10 00:43
atrix : 而是整體成本 07/10 00:43
atrix : 一顆硬碟內同時存在冷熱資料才有效率 07/10 00:48
atrix : 不然熱資料通通擠同一區的IO會累死 07/10 00:49
atrix : 在儲存概念中,硬碟是一段時間就要換掉的消耗品 07/10 00:50
atrix : 如果要減少外殼消耗空間,或是有其它誘因要改變3.5 07/10 00:52
atrix : 吋體型 07/10 00:52
atrix : 那做法應該是直接把3.5吋加高, 07/10 00:54
atrix : 從希捷可看出,如果多讀取頭可以確認可靠性 07/10 00:54
atrix : 那直接加高不會需要重新開發新碟片,想辦法塞驅動結 07/10 00:57
atrix : 構改韌體 07/10 00:57
atrix : 或處理共振問題也會比大碟片來得好搞 07/10 00:58
maniaque : 加高或者是加寬,都有相當的缺點(無法標準化) 07/10 12:21
maniaque : 以前全高硬碟跟5.25"硬碟,都是過去為了容量而變通 07/10 12:22
maniaque : 當然,除非像是資料儲存中心,可以跟儲存廠客製化 07/10 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