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W-languag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folklorization 中文翻譯成俗化或是民俗化 是美國語言學家Joshua Fishman在1987年提出的概念,意思是一個語言與現代社會逐步脫節 進而逐步只能用在不重要的,民俗傳統的情境中的過程 具體可以從這種語言欠缺新詞彙,用的到的領域越來越少看出 詳細可參: https://reurl.cc/Y9M8O 按照上開定義去觀察,台語也是很典型的面臨到folklorization 的語言 仔細一點留心生活中的語言使用,使用台語往往在二三十年如一日的場域之中 對到當代 台語雖有空泛的 電腦 網路 手機概念 但是 卻沒有 硬體 軟體 程式 螢幕 滑鼠 上傳下載...等等其所必需之概念詞彙 甚至 也無人有法用台語把飲料店或便利商店或資訊賣場所有產品用台語說一遍 也無人有法用台語唸出書店中每一本書的名字 你不要說那都是少年人怎樣怎樣 那就是生活,是活生生面對到的社會,台語已然無法述說 我搜尋文獻許久,也竟無一人對此現象進行研究 原因是不知道是台灣少有專攻社會語言學的人,還是怕研究這個形同宣告台語已經沒用? 或者我們更要問的是,這樣folklorization下,台語所面臨的問題,則不外乎如下,希望能討教討論之 1.台語的folklorization救的了嗎?它還有產生新詞並能被接受並使用的能力嗎? 2.已經folklorization了幾十年的台語,是否已經產生了一種自我設限的意識形態,對於今天台灣社會基於國語和外語的現代性表示抗拒,自己只願活在傳統鄉土社會之中? 上面兩個問題 第一個或許是技術性問題 但第二個也許可能會造成冒犯,如有,請容我先致歉 因為我個人想問這問題 完全是自己經驗之中,半數以上的台語場域 總是充斥著保守 繁雜習俗 或是對談之中充斥著排斥新事物觀念的自大 充斥者對超乎想像事務的不耐煩 充斥父權封建與霸凌不講理 所有封閉環境下的負面因子全在台語場域之中出現 很好奇,如果被現代所斥,就走向如此 那,台語真的滅了好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22.53.1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language/M.1544518442.A.D89.html
njnjy: 下載 安裝程式 刪除 都有詞彙啊 12/11 18:41
gino928: 你請教、求討論 卻已經帶有成見跟結論 我想大概也沒什麼 12/11 19:39
gino928: 討論空間了 12/11 19:39
saram: 這種情形在原住民語裡最早出現.原住民語言並不發達,但生活 12/12 01:11
saram: 型態原始又小部落封閉,沒甚麼問題."問題"是他們想要進入現 12/12 01:12
saram: 代化社會.他如何及時造出這些新時代事物的詞彙? 12/12 01:13
saram: 以美國中西部原住民群為參考,最好的辦法是主要語言變成英文 12/12 01:15
saram: 老一代也實在不必學英語,他們委實用不到.(如台灣老人會講 12/12 01:16
saram: 甚麼"電腦程式"?手機請通訊行辣妹幫設定就好) 12/12 01:17
saram: 那麼,下一代呢?都上學讀英文了,同學也是白人,大家和諧講 12/12 01:18
saram: 一種嘛. 12/12 01:19
saram: 你也許察覺了在台灣會三種以上語言的人是弱勢族群. 12/12 01:20
saram: 他是不得已的,並非語言天才. 12/12 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