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W-languag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bit.ly/3cajBIE 【台語微視蘋】阿兜仔台語嚇嚇叫 誇人「緣投」卻被呼巴掌 出版時間: 2020/09/16 17:52 更新時間: 2020/09/16 17:55 「有一天我去寺廟,有人對他的女朋友說,『你看那個外國人真帥』,我就說『你也很帥 』,讓他嚇一跳。」當時對方會嚇一跳,是因為這位來自美國加州的25歲嚴天寧是用台語 跟他們對話。為了深入台灣文化而學閩南語的嚴天寧,來台灣才3年,擁有英語、國語、 台語三聲道,上個月更挑戰教育部閩南語認證考試的最高級別,考試結果要等到10月才公 布。 ■學台語才一年就能聊天 畢業於美國西北大學,取得經濟和亞洲研究雙學位的嚴天寧,在高中時由於媽媽著眼美國 與中國的關係愈來愈重要,要求他學中文,在美國從高中斷斷續續學了6年中文後,大學 畢業就來台灣工作,2年前獲得台灣的語言獎學金,又到台大華語研習所繼續學中文,去 年考上台大政治系碩士班後,決定開始學台語。 然而學台語才1年多的嚴天寧,就已能幾乎全場用台語接受採訪並回答,雖然有時候說得 並不流暢,但已完勝許多不會講台語或者自身母語的台灣人。嚴天寧表示,常常有人認為 他很聰明,具有語言天賦,但他說這不全然因為語言天賦,而是學語言有一個程式、一種 語法,你要去研究,並且多聽、多看、多說。 ■逛菜市場逛到想學台語 其實連他都沒想過自己會如此認真學台語,「我剛到台灣時很愛去逛我沒有看過的地方, 像是菜市場。」然而菜市場裡大多都以台語溝通,他聽不懂,因此興起了學台語的念頭, 考上研究所後,他先到台大學閩南語,起初沒有想要學得多精通,但慢慢學出興趣,後來 又到師大讀「大學台語」。 不過「大學台語」的教材對他來說很困難,但他仍然沒有放棄,為了方便學習,他會把台 語教材的錄音檔下載在手機裡,不管是在家裡打掃,還是騎摩托車出門,都會聽著錄音檔 練習說台語,旁人看來可能覺得他行為怪異,嚴天寧說:「我騎車的時候,鄰車看到我就 說:『那個阿兜仔是在幹什麼,他是不是瘋了?』,但我還是繼續學。」 嚴天寧認為「開口說」對學語言很重要,除了不畏別人異樣眼光「自言自語」地練習,他 還會跑到菜市場或公園找不認識的長輩用台語聊天,他說若不這麼做,他幾乎沒機會開口 ,「我住在台北,大部分朋友都說中文,導致我在日常說台語的機會就很少。」他決定自 己「創造」機會,往長輩多的地方跑,他說:「學台語最好的資源,就是有很多老人都很 喜歡教你。」 ■更了解台灣人內心價值 嚴天寧認為就算搬到別國去住,如果沒有用心去挖掘,未必能了解在地文化與價值,他發 現台語可以讓他更了解台灣在地文化,尤其是俚語,「我覺得透過俚語可以看出來台灣人 內心的價值,或是古早社會的心情,這是我很喜歡學習的地方。」嚴天寧也就這麼對學習 台語「越陷越深」。 「生雞卵無,放雞屎一大堆。」意指一個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俚語是嚴天寧最喜歡的 俚語之一,就連冷門的俚語「有毛食到棕簑 無毛食到秤錘」也被列入嚴天寧的「最愛清 單」,這句字面上是指一個人連不能吃的簑衣和秤錘都想吃,比喻貪得無厭、什麼都要、 欺人太甚。 ■隔壁阿嬤用行動教台語 嚴天寧如此用心學台語實在讓人誇獎到會彈舌,但也有用錯的時候,他說某一天去酒吧時 ,發現一位陌生人一直盯著他看,他不知道發生什麼也看回去,不料對方突然走過來問他 :「你是在衝啥小?」,嚴天寧說:「因為有朋友說,如果有人說『你是在衝啥小』,你 要說『看你緣投』,所以我就這樣說,對方就打我一巴掌,我非常吃驚。」事後對方朋友 來道歉並解釋那人醉了,平息了風波。嚴天寧對此事說這種事就這麼一次,並沒有常常遇 到,大部分台灣人都對他很好。 有朋友隨便教,但也有人很認真教學,嚴天寧說有些台語詞彙很難理解,譬如「炸豬油」 ,他沒看過也沒聽過,「不過我去問住在隔壁的阿嬤,阿嬤就去買豬肉炸給我看,這樣我 就知道到底是什麼了。」 他口中說的阿嬤不只為他「示範」台語,還很照顧他這外地遊子,阿嬤表示,因為嚴天寧 常常會帶她家的狗去散步,讓她覺得這個人很有愛心,所以當他帶狗出門玩回來很累,阿 嬤就煮飯給他吃,甚至有時還會幫嚴天寧洗髒衣服,阿嬤說:「他衣服一堆在地上都沒洗 ,我就抱回來洗。」 ■和鄰居相處得像一家人 嚴天寧去年底搬到古亭附近的眷村居住,因為狗狗與阿嬤一家相熟,當時嚴天寧從阿嬤家 騎摩托過去時,狗狗就會一直追著嚴天寧,阿嬤說:「我老公氣死了,『阿兜仔叫就去, 我叫叫不來』,他手拿一個柚子K下去。」不過這隻才1歲的狗上月突然生病,還是嚴天寧 幫忙送去醫院,但過幾天後狗狗仍在醫院過世。 阿嬤會說台語,但其實是外省人,阿嬤照顧嚴天寧的生活,而因為狗跟嚴天寧吃醋的阿公 ,才是「正港台灣人」,阿公也是他真正的台語老師。嚴天寧說阿公是眷村內台語最好的 耆老,有一次他不懂「咿咿歪歪」這個詞彙,阿公就直接手扶膝蓋、搖動身子表演給他看 ,說像是一個壞掉的椅子發出「咿咿歪歪」的聲音,而阿公的「身教」也讓嚴天寧一輩子 都忘不了咿咿歪歪是什麼。 嚴天寧不只跟阿公阿嬤感情好,跟他們的孫子也玩在一起,一起在眷村內採龍眼,「再升 !再升!」其中一位孫子叫嚴天寧把採龍眼的長竿拉長一點,並幫嚴天寧找好採的龍眼串 ,「先切那個小的,再前面有一個小的。」孫子和嚴天寧合作無間成功把龍眼串剪下;他 們也會一起去里長的雞舍逛一逛,嚴天寧跟孫子相處起來幾乎沒有隔閡,來台灣沒幾年的 他,就和鄰里熟絡得彷彿一家人,嚴天寧開玩笑地說:「我很像變成阿公阿嬤家的第2隻 狗,給我吃就好。」 ■因為言論自由選擇台灣 居住在眷村的嚴天寧相當喜歡台灣,「保留了傳統鄉下的特色,但離開這個環境(眷村) 馬上就有世界最好的大學,或是優秀的醫院等公共設施。」他也指出美國不只共同資源很 少,而且醫院、捷運等交通都比台灣差。 其實嚴天寧畢業於西北大學後,大可以到中國讀名校深造,他卻選擇來台灣,「讀研究所 最重要的就是言論自由,要在台灣讀書才有言論自由。」此外,他大學在學時,曾去北京 清華大學學中文,他說當地空汙很嚴重,生活方式不適合他:「我喜歡跑步,接觸自然環 境。」 言論自由和自然環境讓嚴天寧選擇來台灣讀書,為了更了解在地文化,在忙著讀碩士時, 還撥空學台語,甚至搬到眷村居住,三不五時就跟鄰里的阿公、阿嬤串門子,也和眷村小 朋友打成一片。這個25歲的美國人,就這樣一步一步「越來越台」,在都市中,過著充滿 人情味,宛如鄉下的台灣在地生活。(國際中心/採訪報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87.7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language/M.1601300659.A.6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