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W-languag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 而非 Mandarin 的研究呢? : 你也承認了你在這裡作的事情就是「改變詞語的定義」,既然是要改變詞語的定義,你所宣稱的事實上就不是真實世界的情況,只是你的喜好而已。 來,我這裡承認原本我以為的慣例只是我的喜好, 但我哪句有說"我"在「改變詞語的定義」? 我說的是"您"如果想改變詞語定義的話,應該要做的是什麼。 : 華語語系稱作Sinophone,指的就是使用至少其中一種Sinitic languages的區域。 : 用上古華語來表示上古漢語也是有的,你若不是因「傳教因素」刻意無視他們,其實要去找還是都找得到: : http://my.nthu.edu.tw/~secwww/secretary/alumni/paper/NTHU_157.pdf 我是不認為我這篇文在傳教啦。至少最後的結論都是說目前的慣例不合我的喜好了。 我幫我不喜歡的事情傳教幹嘛? 以學術人基於證據的角度, 我上篇文明確的定義了我的研究範圍(三本臺灣具公信力的語言學期刊) 我沒說的是為了在沒時間做統計但還是要盡量客觀的前提下, 我搜尋的範圍是上篇文提到的搜尋字串前五頁。 只有在目標物找不到的狀況(例如用漢語指稱sinitic language)的時候, 才會往後找。 敢問您找到符合您心目中的詞語使用的這種文章,大約佔多少比例? 如果沒有這樣的數字,您跟我的結論完全不能比較。 我的結論是以我的實驗設計導到,目前台灣學界的使用慣例。 您這個結果能有的結論就是「至少有人這樣用」而已。 (當然如果您有做實驗設計的話,歡迎補充) : 附註:雖然我也找了學術圈的資料來驗證,但還是要跟其他的讀者說明,我並不認為學術圈代表文明的一切,有多少知識與科技是民間企業或團體所持有而不公布在學術論文中的,學術圈內容固然豐富,把學術圈已知的內容當作是文明一切的思維是非常狹隘的,如果學術圈當前狀態可以視作一切,那之後應當就不會有新論文產生。 同意啊。那您的統計數據,顯示這些其他來源這樣使用的比例在哪? 至少跟我一樣,沒有做精密統計好歹有一個概念就是,多數是怎樣,少數是怎樣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50.151.20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language/M.1606207079.A.B3D.html
LonerEver: 推客觀的統計數字 11/24 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