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W-languag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267807764710088&set=a.226765572147641 活水來冊房 昨晚七點我在ClubHouse和FAM同時開房主講「從同學麥娜斯看那些我們常說錯的台語」, 因為目的主要是想突破同溫層,我並未全台語講述,避免路過群眾一聽到全台語心生畏懼 瞬間退出;我也不清楚最後房裡擠了多少聽眾,應該是一兩百人吧。我以電影作為討論文 本講述一小時,聽眾提問與回饋一小時,足足兩小時才退房。 在此簡單整理從同學麥娜斯的旁白語言觀察,現在的台語使用者易犯的錯誤。 一、「了」的誤用:華語經常使用「了」來表示動作的完成式,例如「吃了飯」、「睡了 一覺」。但是在臺語裡並沒有這樣的語法,在臺語的「動詞+了」通常意思是有某種物品 被動詞解決而清空。例如華語說「車牽了就出門」,意思是把車牽了(動作完成)就出門 去;但在臺語「車牽了就出門」,意思是你在腳踏車工廠工作,老闆要你把倉庫裡一百臺 腳踏車全部牽出來擺,最後你終於把「車牽了」(車牽完)才出門。 在本電影中,這種「動詞+了」的誤用非常多,例如「得著了一寡掌聲」、「高委員開了 一寡氣力揣了金主贊助」、「拍了一部劇情片」等等。事實上在臺語中,上述句子完全可 以將「了」字省略。 二、「著」的誤用:在華語裡,我們會用「動詞+著」表示「現在進行式」,但是在臺語 並沒有這個講法,或者說雖然有,但明顯因為近代受到影響而較頻繁使用。在臺語應該用 「咧+動詞」或「動詞+咧」來代替這種用法。例如「我牽著伊的手」,應該改為「我牽伊 的手」、「我共伊的手牽咧」。文夏的《黃昏的故鄉》歌詞:「叫著我、叫著我,黃昏的 故鄉不時咧叫我」,臺文界的前輩陳明仁老師便說過他都改唱「咧叫我、咧叫我,黃昏的 故鄉不時咧叫我」。 在本片中這種誤用的例子有「影響著臺灣」、「騎著」、「帶著」等等。 三、「一+動詞」的誤用。我一看、我一想、我一聽便如何......在臺語中用「我一下看 」、「我一下想」、「我一下聽」會更加道地。倒也不是說古早的臺語文獻就沒有人這樣 用,但很明顯在近年受華語影響而使用更加頻繁。在片中有「我電話一囥」、「予高委員 一舞落」等例。 四、「嗎」:在片中有一句「按呢毋好嗎?」應改為「按呢敢毋好」較佳。臺語中加上「 嗎」、「吧」很明顯是近代受華語影響的用法。我在昨天的講座中曾說我印象很深,是從 何時何地何人開始聽到的,此後就越來越頻繁。我在想除了華語的滲透(林強的《向前行 》歌詞:「原諒不肖的囝兒吧」,出自1990年,我也大約在此後一兩年聽見周遭有人這樣 使用),霹靂布袋戲的流行可能也助長了這種說法的風行。(布袋戲裡經常用「是嗎」、 「死吧」之類的詞) 五、「幫」的用法:片中有「幫高委員翕廣告」、「幫別人完成最後的願望」等例,這也 是受華語影響的用法,臺語應用「替」、「共」或「共某人鬥」會比較道地。 六、「g」聲母的弱化:片中旁白的「意外」、「外路仔」、「建議」等有「g」聲母的字 ,並沒有清楚發音。 七、誤讀/俗讀:在片中旁白,狀況的況念成「khóng」(正音為hóng)、牛郎的郎念成 「lông」(正音為 )、一片混沌念成「tsi-phìnn hûn-thûn」(正音為tsi)、傳達和傳家之寶的傳念成「tshuân」(正音為thuân,但是片中介紹濁水溪公社是 「傳奇樂團」時卻念對了)、文化遺產的遺念成「î」(正音為uî)、重金禮聘的聘念 成「phīng」(正音為phìng)...... 八、更道地的句子:導演說他拍完大佛普拉斯之後,為了下一部片要拍什麼,「頭殼想甲 破空」,顯然是要表達「想破頭」之意,其實臺語原有相同意思的講法,叫做「激破頭殼 」。 開這個房間,並不是為了要批評導演或這部電影。事實上如果是一個不會講臺語的人,我 會建議他可以看看這部片「罔學」,能學到幾句也很好。不過在已有的基礎上,藉這文本 把更精確的臺語分享給更多人知道,正是臺文工作者該做的事。 在ClubHouse平台上,除了有「臺語房」給一般使用者或初學者閒聊練習之外,我期待開 闢一些更有系統性、更深入的講座,對於推廣的效益應該更大。我現在有構想的是從臺語 流行歌來介紹一些語詞的使用正誤之辨,以及從色情老黑膠唱片來解讀半世紀前的臺語特 徵。期待日後空中再相會! 最後來一個小彩蛋。電影開頭從黑白轉彩色的拍攝場景,是在嘉義拍的。這篇文章的截圖 場景,其Google街景在此: https://reurl.cc/ZQy2L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87.71.12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language/M.1614161227.A.EF6.html ※ 編輯: RungTai (218.187.71.120 臺灣), 02/24/2021 18:07:53
saram: 老生意人不會說"吃了/出了/賣了..."他們認為犯忌,說"吃完/ 02/24 21:41
saram: 出完/買完..." 02/24 21:42
saram: 但這是生意人才這樣說. 02/24 21:42
saram: 台語說"我來了"的了音是ah.表達"了"有兩個音,和國語一樣. 02/24 21:44
saram: 另外還有"囉".如:我欲去囉.有慎重提醒,叮嚀之意. 02/24 21:46
saram: 又如"我一看/我一睏/我一去"在戲曲裡也常聽到. 02/24 21:49
saram: 閩南語受到明清時期北方官話影響頗大,許多文音有中原音韻. 02/24 21:52
saram: 如果你看很多歌仔戲就能感受得到.大人/書生講得官腔官調. 02/24 21:53
saram: 動詞+著 很普遍. 02/24 21:57
saram: 碰著鬼,看著人,吃著飯....配合動詞為單詞最多. 02/24 21:59
saram: 咧=在+在."在"分裂成兩個字音.就像腳頭(膝蓋頭)早就變為"腳 02/24 22:01
saram: 頭膚".(膚是借字形音從"頭"衍生而來) 02/24 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