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Y_Resear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天氣小觀:北極負震盪劇烈,未來一周第三波冷空氣南下 現在開始要準備進入深秋,慢慢的要邁入初冬; 台灣原本由夏季系統主導的天氣會轉為冬季系統主導, 在夏季,劇烈天氣主要由中小尺度天氣系統影響,如颱風。 在冬季,劇烈天氣主要由大尺度或行星尺度天氣系統影響,如:寒流。 因此,現在主要觀察偏向大尺度或行星尺度的大氣系統。 一開始就必須要看北極渦旋, 今年入秋以來,北極渦旋持續偏心, 主中心位於北亞大陸高空,導致西伯利亞非常寒冷, 但北極海冰面積少的很嚴重,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少的。原因當然是暖化效應以及目前反聖嬰現象的表現。 今年北極渦旋岌岌可危,北極負震盪這麼劇烈,北極渦旋強度發展慢, 且在秋天,北亞畢竟不如北極區的永夜環境好。 通常要到11月下旬以後,永夜區擴大,北亞大陸的冷氣團發展環境才會優於北極區。 目前北極渦旋中心百帕高度場15600米,對比於去年同時期的15300米來說, 還落後兩個等級。當然,更比不上目前南半球準備進入夏季, 現在的南極渦旋還有15100米般強烈。 今年北極渦旋如果持續異常偏心(中心偏離極區), 對北半球冬季也將產生影響, 因為北極渦旋的源頭就是全球三胞環流的第三環流-極區環流(polar cell)的下沉氣流。 大氣環流形成的主要因素就是日照不均,低緯度受太陽輻射強,極地輻射很弱。 因此,可區分出大氣三胞環流: 1.Hadley cell(哈德雷環流):赤道熱空氣上升到高空往兩極流出, 然而受到柯氏力偏轉,使氣流無法到達兩極, 同時氣流至緯度30度左右開始變冷下沉回地面, 再由地面返回赤道。 因此,Hadley cell主要為低緯度的大氣環流。 2.Ferrel cell(費爾環流):從哈德雷環流下沉到地面的氣流,一部分往赤道返回, 另一部分向極地流,同時遇到高緯度的冷空氣南下, 被迫抬升到高空,因此促成中緯度的大氣環流。 3.polar cell(極區環流):極區受太陽輻射微弱,地面嚴寒形成地面層的極地冷氣團, 當費爾環流地面氣流往高緯度流時,遇上極地冷氣團, 氣流被迫抬升到高空,一部分往極區流的時候, 受柯氏力影響(極區的柯氏力作用最強), 形成逆時鐘旋轉的超大「漩渦」 (極渦),中心氣流下沉。 因此,對北半球而言,polar cell將大氣匯集於北極高空, 形成一個逆時針強勁旋轉的北極渦旋,北極渦旋中心氣流下沉, 下沉氣流處的地面層形成厚度淺薄的極地高壓(就像颱風的高空氣流處形成輻射高壓), 因為只是對應地面層淺薄高壓, 因此一般不會稱北極高壓(就像颱風高空氣流幅散處也不會稱為赤道高壓/熱帶高壓)。 然而,北極渦旋越強,地面高壓也愈強。(就像颱風越強,高空幅散越良好)因此, 當北極渦旋強,北極地面高壓比周圍氣壓高,此時北極震盪AO指數為正, 冷空氣鎖在北極;反之,當北極渦旋弱,北極震盪指數為負,北極冷空氣外洩。 而今年10月以來,北極渦旋直接跑到北亞高空,北極地面高壓弱, 北亞地面高壓強(先前西伯利亞冷高壓1050百帕), 因此,出現劇烈的負北極震盪,模式預報仍持續中。 撇開反聖嬰現象影響, 事實上,冷空氣本來就無法永遠鎖在極區,即便極渦再強也一樣, 因為高氣壓強度受制於地球自轉, 也就是高氣壓的負渦度值不能大於地球自轉度 (也就是地球自轉產生的渦度絕對值), 否則高壓就會崩潰,氣流崩流而出。 因此, 地面冷高壓再強也無法強過地球的自轉度, 一旦高壓強到某一個極限(負渦度值上升到某個極限), 除地球自轉度的限制外,周遭的大氣環境影響因子也會使高壓崩潰, 冷空氣向外奔流而出,造成寒潮爆發。 在北半球,北極氣團向外奔流而出的時候,在北美大槽與東亞大槽導引下, 通常一支經加拿大而下,另一支則從西伯利亞西北方奔向貝加爾湖, 兩支地面冷高壓的前方分別形成冰島低壓與阿留申低壓, 強烈的溫帶氣旋也容易引來美東與東亞的寒流。 至於為何高壓有極限值,可從大氣渦度來看其物理的限制, 渦度是流體力學中很重要的物理概念,描述的是流體旋轉情況; 氣象學中考慮的流體就是大氣,渦度就是描述大氣旋轉情況。 渦度符號:ζ 速度符號:V 帶方向速度(速度): -> V 定義:渦度就是速度的旋度 -> -> ζ = ▽ X V ▽ 是具有方向性物理量(向量)的微分符號 在一維空間中, d ^ ▽ = 一 i dx { 省略表示:▽ = d/dx i } 在二維空間中, ∂ ^ ∂ ^ ▽ = 一 i + 一 j ∂x ∂y { 省略表示:▽ = ∂/∂x i + ∂/∂y j } 在三維空間中, ∂ ^ ∂ ^ ∂ ^ ▽ = 一 i + 一 j + 一 k ∂x ∂y ∂z { 省略表示:▽ = ∂/∂x i + ∂/∂y j + ∂/∂z k } 雖然▽是向量的微分符號,但也可以對純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物理量)直接作用。 ▽對不同物理量的作用下,會得到不同的物理意義。 ▽對純量場f直接作用,▽f會得到f的梯度,即 ∂f/∂x i + ∂f/∂y j (二維空間) ▽與向量場f內積(‧), 其中向量f在二維空間x,y方向表示fx i + fy j, 則▽‧f會得到f的散度,即 ∂fx/∂x + ∂fy/∂y ▽與向量場f外積(Ⅹ),在數學上f必須是三維空間的向量, 因為內積和外積在數學上的定義分別為: 1.兩向量a,b的內積為一純量: 大小=(向量a的長度)*(向量b的長度)*cos(向量a和向量b的夾角,此夾角介於0~180度) 2.兩向量a,b的外積為一向量: 此向量長度=(向量a的長度)*(向量b的長度)*sin(向量a和向量b的夾角,介於0~180度) 此向量方向=垂直向量a,也垂直於向量b, 依右手定則決定方向。(外積次序顛倒,方向就會顛倒) 因此,外積在數學上必須在三維空間下才有意義。 再回到▽與向量f外積(Ⅹ), 三維空間f在x,y,z方向表示fx i + fy j + fz k, 則 ▽Ⅹf會得到f的旋度,即 (∂fx/∂x + ∂fy/∂y) i + (∂fx/∂x + ∂fy/∂y) j 再回到▽與向量f外積(Ⅹ), 三維空間f在x,y,z方向表示fx i + fy j + fz k, 則 ▽Ⅹf會得到f的旋度,即 (∂fz/∂y - ∂fy/∂z) i + (∂fx/∂z - ∂fz/∂x) j + (∂fy/∂x - ∂fx/∂y) k 用行列式表示 | i j k | ▽ f = | ∂/∂x ∂/∂y ∂/∂z | | fx fy fz | 因此,▽作用下,可得到基本的三個物理意義: ▽f = ∂f/∂x i + ∂f/∂y j + ∂f/∂z k ,為f(純量場)的梯度 ▽‧f = ∂fx/∂x + ∂fy/∂y + ∂f/∂z k ,為f(向量場)的散度 ▽Ⅹf = (∂fz/∂y - ∂fy/∂z) i + (∂fx/∂z - ∂fz/∂x) j + (∂fy/∂x - ∂fx/∂y) k ,為f(向量場)的旋度 重新回到渦度的定義: ζ = ▽ X V ,ζ為渦度場(向量),V為速度場(向量) 三維空間速度V = Vx i + Vy j +Vz k ζ = (∂Vz/∂y - ∂Vy/∂z) i + (∂Vx/∂z - ∂Vz/∂x) j + (∂Vy/∂x - ∂Vx/∂y) k ,為V(速度場)的旋度 想要直觀來體會氣象學上的渦度,則上式重新改寫為 ζ = ( ∂Vz/∂y i - ∂Vz/∂x j ) + ( ∂Vx/∂z j - ∂Vx/∂y k ) + ( ∂Vy/∂x k - ∂Vy/∂z i ) 再假設 速度場V= f(x,y) i + f(x,y) j + 0 k 則 渦度 ζ = ( ∂Vy/∂x - ∂Vx/∂y ) k 變成一維空間 這就是在氣象學上,討論平面大氣系統的渦度定義 橫軸座標x為地球經度的變化(經向), 縱軸座標y為地球緯度的變化(緯向), 橫向Vx為經向(x)速度, 縱向Vy為緯向(y)速度, 在北半球,可由右手定則決定渦度 ζ正負,順時鐘為負,逆時鐘為正。 接著可以直觀體會氣象學上的渦度 ζ值 = ∂Vy/∂x - ∂Vx/∂y ∂Vy/∂x:Vy是否會隨x軸位置不同而變化 ∂Vx/∂y:Vx是否會隨y軸位置不同而變化 假設Vy=-x , Vx=y 則V = y i - x j + 0 k 1.在位置x=0 y=0處,沒有速度 2.在位置 x=1, y=0 ,則氣流速度為 V =-j 3.在位置 x=0, y=1 ,則氣流速度為 V = i | x=0, y=1 | -> V=i | | | x=1, y=0 -------o | x=0, y=0 v V = -j 多取個點作圖可知V = y i - x j + 0 k為一順時鐘旋轉的速度場, 計算渦度ζ = ( ∂Vy/∂x - ∂Vx/∂y ) k = ( -2 ) k 也就是大小為2的負渦度場(順時鐘旋轉)。 以上只是針對北半球來舉例, 從南半球來看, 經向(東西方向)和北半球一樣, 但南半球的緯向(南北方向)和北半球向反, 所以負渦度值到了南半球變成逆時鐘旋轉。 由以上, 大氣的渦度值定義ζ = ∂Vy/∂x - ∂Vx/∂y (方向:在北半球順時鐘為負) 但由於地球是自轉的,自轉產生渦度, 因此計算大氣系統渦度值都是相對於地球自轉下的情況,得到的渦度稱為相對渦度。 絕對渦度則要再加上地球自轉產生的渦度(f = 2Ωsin(緯度)), 這個和柯氏力參數是相同的。 簡單提一下柯氏力: 柯氏力,在中大尺度上的大氣運動是不可忽略的, 在地球上,水平(平面)運動的物體受到柯氏力作用產生的 地轉偏向力F = 2MVΩsin(緯度),物體所處緯度越高,sin(緯度)絕對值越大, 柯氏力作用F越強;Ω為地球自轉的角速度,M為物體質量, V為運動物體速度的水平(平面)分量(即V=Vx i + Vy j + Vz k,令Vz=0) 回到地球自轉產生的渦度: f = 2Ωsin(緯度), 絕對渦度{ζ} = 相對渦度ζ+ 地轉渦度取絕對值|f| 即 {ζ} =ζ + |f| =ζ + |2Ωsin(緯度)| 渦度是三維空間速度場的旋度,與高度有關, 在相對渦度上,僅討論水平面的比較,因此可以忽略高度h, 但,計算絕對渦度時,就必須考慮高度h。 同時,絕對渦度與高度有關,也可以定義位渦。 (就像從不同水平高度,得到的重力位能也不同,可以定義出位能) 位渦 = {ζ} / h 位渦是一種概念,就像位能一樣,無外界介入下, 總能量必須守恆; 同理,旋轉的大氣系統無外界介入(輻合/輻散)下,系統也要滿足總位渦守恆, 亦即 ∫d ( {ζ} / h ) = 常數 => {ζ} / h = 常數 => [ ζ + |2Ωsin(緯度)| ] / h = 常數 => [ ζ + |2Ωsin(緯度)| ] / h = 常數 因此可以發現,當緯度增加,h不變時,為了滿足位渦守恆,相對渦度ζ要減小。 這也解釋了: 低緯度氣旋的正值ζ > 高緯度氣旋的正值ζ 低緯度反氣旋的負值ζ < 高緯度反氣旋的負值ζ 亦即同高度下, 低緯度低氣壓的氣壓值較低,高緯度高氣壓的氣壓值較高。 這也是為何低緯度熱帶氣旋的氣壓極低,高緯度冷高壓的氣壓極高。 不過前面已提及,高氣壓受限於地球自轉, 負渦度值的大小不允許超過地球自轉度2Ωsin(緯度)的絕對值。 亦即 {ζ} = ζ + |2Ωsin(緯度)| , ζ為負時, 絕對渦度{ζ}減小, 但為了維持絕對渦度{ζ}不至於過低(<0),因此,不允許ζ無止境的負渦度值。 否則高壓會崩潰,氣流向外幅散宣洩,使高壓減弱。 模式預報,未來一周歐洲東北方到烏拉山山脈西北方出現阻塞高壓, 看來前冬時期的第一個阻塞高壓到底還是登場了。 阻塞高壓的登場,代表寒潮爆發的季節來臨,接下來就是位置的問題, 這個位置出現阻塞高壓,西西伯利亞北方地面堆積出強冷高壓。 目前看來能輕鬆突破1050百帕,而原先受西風帶往東移的冷空氣, 返回西伯利亞堆積。 對東亞威脅比較大的是中亞的阻塞高壓, 這次的阻塞高壓位於歐洲東北-烏拉山西北, 苦主應該是中亞,後續對東亞的影響要再觀察,也不能輕忽。 東亞目前面臨的是北方第三波冷氣團侵襲,北緯30度以北降溫明顯, 台灣也受冷空氣影響天氣轉涼,看來也有低於20度的機會。 不過,預報看來蒙古冷高壓偏東移為主,東北亞包括日韓受寒流影響大, 然而,受這三波冷空氣影響,太平洋高壓脊南撤,台灣位於太平洋高壓北側, 這表示台灣已經接近西風帶的南緣。西風勢力的南移, 代表台灣受西風帶天氣系統影響越來越明顯,正式入冬的腳步也步步逼近。 未來一周預報看來,後天起東北季風增強, 儘管主高壓東移,但有明顯的分裂高壓南下, 因此影響時間拉得蠻長的,要到一周尾聲,才會明顯回溫。 但也因為分裂高壓南下,天氣看來會轉乾涼。 (以上供參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194.25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Y_Research/M.1478419347.A.379.html
DAEVA : 推 都等D大和卡大的文 11/06 16:04
eupa1973 : 推 11/06 16:20
wl00669773 : 文組崩潰 看不懂數學 11/06 16:21
aegis43210 : 推 11/06 16:23
raysorcer : 推 11/06 16:35
TMC850613 : 專業到我看不懂 11/06 16:41
lee1023 : 崩潰 11/06 16:44
waitforme99 : 超專業領域,文組看不懂,只能推 11/06 16:49
roomservice : 太專業的算式(跪) 11/06 16:49
pontus : 中間那段太可怕了,是無字天書@@ 11/06 16:55
monomonk07 : 專業推! 11/06 16:55
krauserq : 理組還是看不懂QQ 11/06 17:12
Eeli2008 : ▽與向量f外積... 那邊好像有點怪怪的? 11/06 17:15
juiping : 媽呀!我到底看了些什麼? 11/06 17:18
chsugi : 霧霧的 11/06 17:36
cuteman0725 : 看了D大文章那麼久 這篇終於看不懂了 ( ̄ー ̄;) 11/06 17:47
rainww25 : 可以感覺到對大氣的熱情! 11/06 17:53
sony1733 : 看不懂了 11/06 17:53
rainww25 : 欣賞對專業投入而執著的人! 11/06 17:56
TruMadDeeply: 淚崩推 11/06 18:01
ph777 : 我愛冷空氣 11/06 18:09
KimomiKai : 這篇跟以往比就看不懂了QQ 11/06 18:24
qwhi159753 : 推 11/06 18:27
qaz0314 : 還好我直接看最後哈 11/06 18:35
max71912618 : 推 11/06 18:42
dy2012 : 也不是理組就看得懂吧...... 11/06 18:43
chenghuyen : 太可怕了 高深莫測 11/06 18:44
shenchiyon : 輕微的賣弄,但後面頗實用 11/06 18:45
RitsuN : 文組崩潰 11/06 18:51
adsalty : 這個實在是太專業了orz 11/06 18:53
arcticircle : 推 11/06 19:01
jasonccr : wow這篇文章專業度超高XD 11/06 19:03
raysun0130 : 文組崩潰QQ ,看來不能讀大氣系了哈哈 11/06 19:13
raysun0130 : 不過推專業 11/06 19:13
handsomecat3: 還好啦~大家別怕~ 大一微積分而已 11/06 19:14
mickey123 : 太專業了!! 11/06 19:15
appleonatree: 快推不然別人以為我看不懂 不過我真的看不懂 11/06 19:22
wjack : 長知識! 11/06 19:24
waa006 : 非常難懂啊 11/06 19:25
shijie1022 : 夭壽專業,專業到都看不懂就跳過XD 11/06 19:30
ababc12155 : 這篇太專業了!! 11/06 19:45
s0106320 : 樓上什麼大一微積分,這已經是工數的向量微分了 11/06 19:48
bking : 看不懂 我文組的... 11/06 19:59
potoce : 我每次都看不懂,有可能平易近人點嗎? 11/06 20:16
handsomecat3: /cou/100S111 <---真的大一微積分啊 11/06 20:25
spending : 好艱深阿@@ 11/06 20:30
aragon : 承認直接跳到最後一段 11/06 20:30
fajita : 最討厭解偏微分方程式,好像一直在畫符。 11/06 20:39
ams9 : 看到數學算式就想噓 11/06 20:42
sunblue : 中間那段我腦筋就打結了 11/06 20:45
dfgtyu0000 : 不及格理組看不懂,崩潰... 11/06 20:49
abnerlin : 推 11/06 20:53
travelgo : 看不懂推 11/06 20:54
jeffh : 行星風系和模式預報看得懂,剩下的只能攤手Orz 11/06 21:06
beving : 文組崩潰推 11/06 21:08
twice0521 : 一堆方程式看不懂 專業推 11/06 21:18
shawarma : 看的懂 最後三段推 11/06 21:21
Vincient : 我也直接跳最後一段了 當初大一微積分不知怎麼過的 11/06 21:22
miserlylier : 前面還好好的 後面突然冒出奇怪的東西啦啊啊啊 11/06 21:23
Houei : 還好以前修過電磁學 11/06 21:33
muching : 推 11/06 21:51
happytravell: 看不懂@@ 11/06 21:55
riker729 : 我真的覺得 我的程度只適合看卡大的文 不過最近都沒 11/06 21:58
arcticircle : 推 11/06 22:00
Neko3121 : 推 太專業了看不懂 QQ 11/06 22:03
maverick01 : PV=NRT 11/06 22:19
everymoment : 崩潰,中間看不懂@@ 11/06 22:23
b734123000 : 真的討厭工數,尤其是拉普拉斯方程式,根本放棄… 11/06 22:26
Sunal : 大一微積分只是工具 不懂其中物理意義一樣不會. 11/06 22:28
Sunal : 所以才匯市微積分->工數->流力 這樣的流程 11/06 22:29
Sunal : 會是........水利人路過 11/06 22:30
ashia5287 : 我的疑問是,你的解釋方式是透過絕對渦度的慣性不穩 11/06 22:44
david213 : 沒辦法完全理解,但還是獲益良多 11/06 22:44
ashia5287 : 定,可是透過梯度風解的限制我們就可以知道反氣旋範 11/06 22:45
ashia5287 : 圍本身就沒辦法很小,而且實際上當南北溫度梯度建立 11/06 22:46
ashia5287 : 就可以靠斜壓不穩定機制產生擾動動能進而達到南北能 11/06 22:47
ashia5287 : 量交換的目的 11/06 22:47
a3225737 : 恩恩 跟我想得差不多(? 11/06 22:47
ashia5287 : 如果要講高壓如果太強會先崩潰,是不是用梯度風來講 11/06 22:50
ashia5287 : 比較直覺也比較實際? 11/06 22:51
ashia5287 : *梯度風平衡 11/06 22:51
ashia5287 : 畢竟冷季南北冷暖交換最主要還是靠斜壓不穩定機制 11/06 22:52
liukovsky : 好屌的文章! 讚!!! 11/06 22:59
canandmap : 只能推了! 11/06 23:01
tingyang : 快假裝推一下,不然人家以為我看不懂 11/06 23:05
hinajian : 沒關係啦 板上有口語的也有文言(?)的,才叫兼容並蓄 11/06 23:15
hinajian : 內行的來這篇看門道 比較外行的看別篇就好囉 11/06 23:16
love1987817 : 看到傻XDDD 11/06 23:17
klmer19104 : 專業推 11/06 23:19
IcebearK : 高中生表示看不懂只能推XD 11/06 23:25
WuCH1022 : Ferell cell是熱力間接環流 用來維持西風帶的基本場 11/06 23:26
WuCH1022 : 中緯度的環流是西風斜壓波與鋒面的熱力直接環流 11/06 23:28
WuCH1022 : 當西風帶因斜壓波活動而偏離平均場 沿緯度平均會出 11/06 23:29
WuCH1022 : 現熱力間接的Ferrel cell將平均場調整回熱力風平衡 11/06 23:31
WuCH1022 : 總之Ferrel cell的成因與物理意義不像三個齒輪旋轉 11/06 23:35
WuCH1022 : 那麼簡單 11/06 23:35
dragon6 : 推 這次好高深 11/06 23:46
aa1477888 : 啊啊啊看到公式部分直接GG 11/06 23:58
ashia5287 : 對XD 三胞環流真要講也可以很複雜 否則先說個最簡 11/07 00:11
ashia5287 : 單的 為啥地球不是單胞環流? 一熱力直接環流就好 11/07 00:12
ashia5287 : 赤道地區熱空氣上升往高緯傳送,在極區沉降 11/07 00:13
NicoLin : 文組崩潰 微積分被當掉啊 11/07 00:13
usaul56 : 怎麼突然地被複習了一下大氣動力學&向量分析@@ 11/07 00:37
yijen321 : 我只知道接下來愈來愈冷XDD 11/07 00:38
forb9823018 : 所以是從周一開始嗎? 11/07 00:58
starwish07 : 11月中有變暖的訊號 11/07 01:00
aries1985 : ......中間好像出現很厲害的內容 猛 11/07 01:05
Eeli2008 : 變暖?不要啊~ 11/07 01:08
qwaqwa2007 : 太猛了 11/07 01:25
kbty245 : 大一還沒學到偏微分方程… 11/07 01:25
Fiztcc : 推一個專業 11/07 02:16
chikorita : 這篇好深奧@@ 11/07 02:23
berry881115 : 太猛了!! 11/07 02:24
acolam : 很清楚 11/07 03:16
sfw2579 : 推 中間那段好深啊! 11/07 03:45
deed0903 : 專業推 11/07 06:13
louisetsai : 推 11/07 06:18
menontw : 完全看不懂 11/07 07:36
gerund : 先推 11/07 08:38
alasdair : 推 11/07 09:01
luckymore : 我還算看得懂一些 可喜可賀 XDD 11/07 09:53
tina1007 : 拜托別再變暖了…… 11/07 10:00
JimmyMcNulty: 覺得這篇文章如果照渦度方程這種深度講 11/07 10:05
JimmyMcNulty: Ferrel Cell不應該這麼簡單被解釋為環流上升下沉 11/07 10:06
JimmyMcNulty: Ferrel Cell只有在氣候平均才觀測的到 11/07 10:06
JimmyMcNulty: 核心意義不是空氣流動 是熱量通量和動量通量的傳輸 11/07 10:07
HENRY4869 : 數學白痴霧煞煞 11/07 11:28
On1y : 看到中間眼睛就花了 11/07 11:53
s682663 : 快推文不然人家以為我們看不懂 11/07 11:57
summertrees : 我看得懂天氣可能會轉乾涼,這就夠了 (推眼鏡) 11/07 12:05
IanLi : 太專業了。推推~ 11/07 12:18
princessmake: 崩潰 11/07 12:28
kait : 修過流力 但老早就還回去了...看不懂XDD 11/07 12:54
ferran : 看不懂推 XD 11/07 12:55
mimictony : 這篇太專業了 XD 11/07 15:14
occboy : 結論是~QQ 11/07 15:40
Rocobiceps : 乾涼冷要看地方吧, 北部東北部可能還是... 11/07 15:49
Bright : 從數學式子開始就GG 11/07 16:13
gerund : 中間那段偶真的無法XD 11/07 16:48
ibahan : 推,文組崩潰,微積分被當兩次啊! 11/07 17:10
fuj573861 : ..... 11/07 18:29
xxoxooxo : d大像東北風一樣發威了 11/07 18:59
tw88 : 推...推 11/07 20:43
ivan11123 : 推一個流體力學 11/07 21:19
tpjou : 怎麼跟我研究所要考的流力有87%像 不過只看的懂式 11/07 21:22
tpjou : 子看不懂物理意義 11/07 21:22
jojo90320 : 阿鬼阿 你還是說中文吧! 11/07 22:37
ga048888 : 專業推!!! 但太專業了看不懂XD 11/07 22:40
hank85202 : 朝聖 11/08 08:51
bingreen : 恩恩,跟我想的一樣! 11/08 12:48
abigbird : 只能看前後兩段了XD 11/08 13:56
apple7146 : 文組崩潰+1 11/08 14:40
pp147 : 這真是是中文嗎?完全看不懂 11/08 17:57
tsuyoshi2501: 專業推 11/08 18:47
cloudworld : 推 11/08 22:25
MonkeyD5566 : 專業,完全看不懂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11/08 22:48
leitaibow : 完全看不懂 11/08 23:10
lordscd : 我頭好痛阿~~ 11/08 23:22
adhere : 我理組也看不懂了 11/09 00:54
peterh05 : 嗯 11/09 07:55
aoba : 必須推 11/09 08:42
ej03xu3 : 這篇不錯 11/09 16:00
shin30 : 豆頁痛 11/11 16:29
InoueKosei : 有股亂流,沒事沒事 11/12 16:03
TenbeensWu : 這算式真的不是普通的恐怖 11/13 21:53
ibmibmqq : 三維ꨠ一 i + 一 j + 一 j 是不是k寫成j了 11/13 22:52
兩個j,一個已修正k ※ 編輯: daron (123.192.194.253), 11/14/2016 20:05:53
tue678 : 直接看結論 中間那段對我來說是天文數字XD 11/15 23:23
wangchichi : 推 11/17 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