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Y_Resear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briantw0902 (旁邊的同學好正)》之銘言: : 今天臺北破38.2度 : : 我有個問題不解 : : https://i.imgur.com/jI7Po2n.jpg
: : 會造成今天這麼熱是因為剛好有三要素 : : 1.高壓最強 : : 2.熱島效應 : : 3.濕度下降 : : 前面兩個都可以理解 : : 可是為什麼濕度下降,氣溫卻是很明顯的上升 : : 不是反過來嗎? 原文所問【為什麼濕度下降,氣溫卻是很明顯的上升】 說明如下: 1. 溼度表示方法有兩種:【絕對溼度】與【相對溼度】 【絕對溼度】就是單位體積空氣中內的氣態水質量,也就是當時的氣態水密度。 【相對溼度】某溫度時的最大絕對溼度當分母,當時的氣態水密度當分子,化成百分比。 2. 您引用的氣象局這張圖,使用的是【相對溼度】,而非【絕對溼度】 溫度越高,空氣所能容納的氣態水質量就越大,分母變大,當然百分比會一直降, 所以在升高溫度的時候,氣態水其實是更不容易飽和的,【相對溼度】會一直下降。 https://i.imgur.com/jI7Po2n.jpg
▲ 您這張圖很明顯,從早上七點,由於溫度一直升高,所以相對溼度一直降。 3. 【絕對溼度】越小,則氣溫變化時會越大 △H(熱量) = M(質量)xS(比熱)x△T(溫度變化) 大部分物質比熱都比水小,故當空氣中水氣少的時候,質量減少(M)、比熱變小(S↓), 當然在受到相同熱量時,溫度變化變大(△T↑)。 綜合以上敘述,氣溫上升,會導致【相對溼度】下降; 而【絕對溼度】下降,才是導致氣溫變化變大的原因。 若有疏漏之處,尚請見諒指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101.192.24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Y_Research/M.1527578297.A.B90.html
YuGar : 也就是5/26當天,絕對溼度比較低,所以氣溫變化大! 05/29 15:21
YuGar : 而您看到的圖,是氣溫一直升高,導致相對溼度一直降 05/29 15:22
YuGar : 不能直接混在一起思考,畢竟絕對溼度不是相對溼度。 05/29 15:23
YuGar : 而沙漠正是因為絕對溼度極低,白天熱到五十度以上, 05/29 15:29
YuGar : 但夜晚卻可以在零度以下。 05/29 15:29
YuGar : 而地球上靠海的地區,溫差都會變得比較小。 05/29 15:30
waa006 : 推 05/29 17:55
ylchen0817 : 水的分子量比乾空氣低,所以水氣越多 05/29 19:27
ylchen0817 : 空氣質量不是應該越低? 05/29 19:28
WuCH1022 : 其實濕空氣密度比較小 而且水氣是溫室氣體 05/29 22:11
ben108472 : 聽說潮濕環境也比較容易打全壘打,就是因為密度變小 05/29 22:59
hinajian : 如果我的理解沒錯,水汽是溶解在空氣之中 05/29 23:34
hinajian : 所以應該不會因為水汽含得多所以就越輕吧? 05/29 23:34
WuCH1022 : 水的分子量16 乾空氣平均分子量28.8 05/29 23:53
evanzxcv : 水氣讓空氣密度變小跟容易加熱與否是兩會事 05/30 09:56
evanzxcv : 水是三原子分子,還有氫鍵,所以比熱比主要為雙原子 05/30 09:57
evanzxcv : 分子(氮氣、氧氣)組成的空氣高,因此空氣中的水氣越 05/30 09:57
evanzxcv : 多,越難加熱與冷卻。 05/30 09:57
WuCH1022 : 同溫同壓同體積氣體分子數要相等 所以含水空氣密度 05/30 10:04
WuCH1022 : 會比較低 05/30 10:04
感謝板友的推文提醒,溼空氣密度會稍微降低。 故查【0-100C濕空氣密度計算方式之探討】: http://laws.ilosh.gov.tw/Upload2/BookMP/200903/16-4-7.pdf 該論文計算溫度20℃、氣壓在101325Pa時, 相對溼度 0% 條件下,空氣密度為 1.2046 kg/m^3 相對溼度 100% 條件下,空氣密度為 1.1941 kg/m^3 因為差距不到1%,所以內文更正如下:(質量減少(M) 更正為 質量幾乎不變) 3. 【絕對溼度】越小,則氣溫變化時會越大 △H(熱量) = M(質量)xS(比熱)x△T(溫度變化) 大部分物質比熱都比水小,故當空氣中水氣少的時候,質量幾乎不變、比熱變小(S↓), 當然在受到相同熱量時,溫度變化變大(△T↑)。 若有疏漏之處,尚請見諒指正。 ※ 編輯: YuGar (120.101.192.248), 05/30/2018 10: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