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in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龍脈專題〉斷龍脈與台南五條港的歷史必然 https://www.cdns.com.tw/articles/814210 驚濤裂岸,龍脈斷,水文轉,海揚塵,港汊換。 直是遠古大洪水傳說。 文圖/吳昭明 (前中華日報總編輯)   空間落在台灣──今台南;時間軸刻劃著一八二三。距今兩百年,洪水欻起,府城龍脈斷 ,大地、人文新書寫。如此重大歷史軌跡,慶祝所謂「台四百年」當下,值得稍事敷陳。 史冊云:台邑東關外匯納眾流之鯽魚潭,原係北流,今已南徙……道光三、四年間(一八 二三|一八二四),北畔許寬、蔦松、頂淡水濫沖南流,通二贊行溪注海,其中郡龍過夾 之脈脊斬斷,而關鎖之門戶(鹿耳門港)亦浮淺矣。現潭水幾將涸矣!城廂內外,長流不 竭之泉,常常見竭。 ──《台灣采訪冊》 府城龍脈 自馬鞍山下 《台灣采訪冊》還描繪台南龍脈分枝地圖,「台灣府城龍局,府城龍脈,自馬鞍山發下, 直至東門進城……分枝結府學、道、府署等處。主龍直結紅毛樓……左邊武廟,右邊縣署 ,左右高起為砂……紅毛樓係龍之頭首,由東至西,有直奔大海之勢。」不但寫龍脈分枝 ,還點出幾處重要官署就坐在龍脈結穴處,原來,官署是依龍脈擇定。 龍脈發展出「風水學」與「龍穴」的觀念,於是殿堂、官署、寺廟、陽宅,乃至陰宅的營 建,都根據以擇定吉穴。舊城的巷弄難得筆直,時而轉個彎,忽地一處寬敞,小小廣場方 便群聚。如此鋪排,實乃風水學所引申的屬人空間。 航運樞紐 世界最大港 漫漫大水斷龍脈,且說水文,回顧歷史:十七世紀大航海時期,歐洲需求大量的中國絲綢 、瓷器等奢華品,明朝天子竟然下令鎖國。利之所在,「旁門」何處開?閩南對岸的台灣 ,今台南,位居日本、菲律賓、印尼,東亞航運樞紐,加上台江泊船的優勢,乃順勢崛起 於歷史舞台,成為東西貿易的轉口站。當年,台南可是世界最大港!一六六一年國姓爺渡 海而來,登陸德慶溪口的禾寮港,今鴨母寮市場一帶,攻打赤嵌的荷蘭人,即考量泊岸之 利。 水域是台南聯通各地的命脈,台南因水而靈動,然而,地理的必然,台江逐漸淤淺。高拱 乾《台灣府志》所記,渡頭猶在今西門路、民權路路口的「大井頭渡」,而大井頭渡北邊 約五十公尺的「關帝港」是諸羅縣「西港渡」、「含西港渡」、「直加弄渡」的渡頭。 一八二三年 水斷龍脈 渡頭水淺,台江終究陸化。十七世紀末,一六九六年來台灣採硫的郁永河,登陸府城時, 「買小舟登岸,近岸水益淺,小舟不進,易牛車,從淺水中牽達岸。」十八世紀末,大井 頭一帶,「今填海成陸,市肆喧闐,渡頭水淺,潮落必以牛車接載,乃可登岸。」。台江 逐漸陸化,蓋有年矣! 一八二三年,陸化的「臨界點」終於登臨。水斷龍脈,台江陸浮,浮淺鹿耳門,浮覆地湧 起,於是黃本淵率先開發數百甲海埔新生地,緣起安南區本淵寮。一八五九年,陳肇興有 詩:「水淺蓬萊海又乾,安平晚渡踏成阡。」白描台江揚塵,渡頭成為路途的滄桑。洪水 變異大地,亦宣告歷史新篇,五條港順勢佈局於府城。 台江陸化 五條港崛起 台江陸化豈只人事滄桑;港埠淤淺,直撼動時局。府城是整個台灣的政治、經濟、軍事重 鎮,對外門戶怎能淤塞,港埠機能豈堪斷截。於是,由位在水仙宮旁的三郊總部三益堂主 導,濬港汊,通外海,為城區繼續點綴舟楫;五條港的經濟活動與勞動力,也發展出府城 做十六歲的民俗。 陳肇興:「日暮數聲欸乃起,水船都泊水仙宮。」寫南勢港守護廟水仙宮盛況。當舟楫進 出浮泛,晃蕩水波,搖蕩出晚清進士丘逢甲詩興:「幾陣好風吹得到,碧桃花下聽吹簫」 ,別是一番風花雪月,無盡旖旎春光。陳肇興描述歡場別番情境: 水仙宮外是儂家,來往 船慣吃茶。笑指郎身似錢樹,好風吹到便開花。 水仙宮外的風情與澆薄,豈只慣吃茶,君不見舁金而至,酬酢紛綸,花開朵朵,甚且「甘 願乎君插花瓶」。花開花落之間,縱時空座標轉,然,上個世紀,五、六○年代,水仙宮 鄰近仍多酒家,盛況不下當年。目下,街上依稀有「站壁」。 南河 五條港最早港汊 鋪陳風月的港汊,豈只風月,舉凡生老病死,民生所需,包括藥材,甚至棺材,都供應無 虞。爭名於朝,爭利於市。南河,五條港最早的港汊,十九世紀中,全台首富石時榮就卜 居南河畔,方便裝卸貨物。石家古宅,部份保存尚佳,是市定古蹟。台灣唯一的父子進士 ,施瓊芳、施士洁家族,從福建晉江移家台灣時,先落腳南河,施瓊芳登恩科進士後,才 在米街建府第。東門固園,黃欣、黃溪泉兄弟祖上從晉江初到台灣,住在佛頭港,街坊名 諸「佛頭港黃」。 二十世紀初葉,有邱天賜在水仙宮東邊的宮後街創業,經營有成,在今西門路、民權路口 ,興建金同成街屋,似有心與中正路上日本人的末廣町互別苗頭。「北門郡布商」到府城 創業,台南紡織創辦人,侯雨利的布行位於水仙宮北邊的杉行街,稍後,另一位南紡創辦 人,吳修齊創業於宮後街。 水,不只「錢水」,不只「利頭」,水也映現聖靈的面向。 一八六五年基督教長老教會馬雅各醫師到台灣傳教,選擇繁華的港區,水仙宮南邊約一百 公尺,看西街的看東的房子為第一個據點,更堅實港區的歷史意義。 如此一個積累豐厚人文底蘊,曾經是台灣最繁榮的多條港汊,後人泛稱「五條港」。其時 ,港汊不少,五條港是後起的稱謂,且在二十世紀八○年代之後漸享大名。名利時相隨, 享大名,人流如潮,路途五條港,錢水如潮,然,五條港是啥?請問:那五條?世人可多 不知曉。 據洪敏麟教授《台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所列舉的五條港,由南而北:安海港、南河 港、南勢港、佛頭港、新港墘港。港埠範圍,約略南起正興街,北至信義街,東鄰西門路 ,西抵金華路,不過區區兩、三百公尺方圓。當年,為銜接五條港與外海,三郊另行疏通 航道,後人名諸舊運河,從今民生路、金華路口附近的鎮渡頭,經協進國小,接德慶溪、 鹽水溪,從四草附近奔流出海。 繁華港區,貿易重地,水仙宮旁有郊商總部三益堂,是全台灣的貿易樞紐。提及三益堂可 話頭多,水仙宮廟埕竟然一度玩起「B29」。依傳統習俗,債不欠過年,但總有些還不 了錢的,於是,除夕夜,二九暝,三郊在水仙宮廟埕安排「避債戲」,為窮人「避二九」 ,避開難關。「B29」是二次大戰時美軍轟炸機,空襲警報響起,避之唯不及,後人將 觀看「避債戲」,以諧音稱「B29」,契合時事,亦見語言的鮮活。其時,債主即便在 戲棚下看到人,依慣習,債,待「初五隔開」,初五以後再說吧!避債場景,晚清進士許 南英有詩敘明:「海外無台堪避債,大家看劇水仙宮。」 除了二九暝避債濃馥的人情味,平日浚渫航道、鋪橋、裁決斤兩,遭逢民變時參與守城, 利己利人,三郊功績卓著。十九世紀中葉,西力東漸,一八五八年天津條約開放台灣、淡 水、打狗、雞籠等口岸,加上一八八七年台灣首府北移,台南不再專擅「台灣」之名,尤 有甚者,鐵殼船竟而隱去台江風帆。當港汊不再搖晃舟楫,三郊昔日風華已然遠逸。日據 時,甚至聯手不肖日人幹出變賣廟宇的勾當,大天后宮幾乎被賣掉。 潺湲五條港,時間推移,角色轉換,接替登場的是城區的排水,五條港竟然淪為暗溝。即 便淪落,然水流,尤其地下伏流依然不歇息地親撫舊城。上個世紀九○年代,潺潺伏流竟 然導致海安路地下街工程,大地開挖時,出現多處駭人的崩塌。猶如潛龍,五條港,怎可 能淡出歷史舞台? 回首前塵傳400 時序落于二○一二年,忽地,人流,猶如洪水般汩汨登臨。人潮蜂湧,一波接續一波,聚 成人龍,回繞正興街一家小小冰淇淋店,路途為之塞,街坊為之瘋狂,就有工作室設於鄰 近巷弄者,車子為人龍困住,只有選擇退讓,避走他處。 回首前塵:洪水陸浮台江,檣櫓搖蕩五條港,不過短短半個世紀。舟楫淡去歷史舞台,五 條港必然轉化。豈真是纔有潮流便不同,浮沈兩百年。昔日黃沙浮陸,「好風吹到便開花 」,當下人龍似潮,且人潮外溢,流淌乎五條港區。 「台南四百年」行將到來。二○二二年秋天,東門圓環附近,古山川台東邊不遠處,龍脈 進入城區的過夾處被鍘斷。府城的歷史劇場,又將如何展演?且潛心靜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23.240.3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nan/M.1686542278.A.F0D.html
hitlerite: 有十七世紀 臺南是世界第一大港的文獻嗎?畢竟荷據時 06/12 12:07
hitlerite: 期應是隸屬於巴達維亞底下,不大可能是世界最大 06/12 12:07
neo5277: 推 06/12 12:17
smallreader: 世界最大港...聽了真丟臉 06/12 12:38
TTU1999: 我只知道對岸的泉州曾經是世界最大貿易港 06/12 13:41
sinsia: 荷蘭東印度公司總部都設在巴達維亞了 怎麼可能台南是世界 06/12 13:44
sinsia: 最大港? 06/12 13:44
njunju: 是假設整個台江都是港口才可能吧 06/12 14:02
hinajian: 他寫錯怎麼是你在丟臉w 06/12 15:10
njunju: 台江以前範圍蠻大的http://i.imgur.com/1HpbWUj.jpg 06/12 16:34
njunju: 上面是鄭成功登陸時期海岸線和現在地圖對照 06/12 16:37
njunju: 不過就跟 蛟龍瀑布 台灣也自稱全世界10大瀑布 但因其他原 06/12 16:39
njunju: 因 世界也沒承認 一樣 未必把台江都視為一個港 06/12 16:39
hinajian: 我是覺得 大是指 面積/貨運量/交易金額/影響力? 要寫清 06/12 16:58
hinajian: 不然就和 OOO是最偉大的人 一樣很主觀 06/12 16:59
hitlerite: 台江是內海,港口是大員港,不然這樣算的話,馬六甲不 06/12 20:48
hitlerite: 更大? 06/12 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