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ipin327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自行車的熱潮雖然不若過去某時期突然爆發流行 但是還是有穩定成長的趨勢 我自己也開始在去年愛上這項運動 雖然看似普通的休閒 但其中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 在這裡分享一些來當作參考 持之以恆地以每日大概6或是7公里的路程進行運動的人 跟沒有從事這類運動的民眾相比 罹患像是心臟冠狀動脈相關疾病的機率大概可以低個百分之五十左右 別小看這樣的效果 人到了中年時候,由於工作環境可能是常常需要久坐的 身體循環等等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如果又沒有搭配每個星期固定運動 發生心血管疾病的例子還真的不少 關於這點我騎車後真的有不少的感受 尤其是心臟和呼吸方面都有感受很大的成長 心臟方面會覺得承受力越來越強 而呼吸方面則因為運動過程中一直換氣 深層的呼吸之下會讓人感到強化了呼吸功能 除了上述心臟疾病的防治方面有效果,根據一些報導指出, 你如果常常有在騎單車的話,你自己的身體狀況年齡可能可以比實際年齡再年輕個 十歲左右。當然這很可能會反應在你的外觀上面,也就是會讓人覺得格外地年輕。 我想這個效果其實在其他運動也可以看到,因為藉由持續地運動, 排汗所達到的排毒效果基本上是很顯著的,也有助於身體循環以及汰換老舊細胞。 此外,有效減重也是從事這項運動的明顯好處。 雖然可以減重,但我覺得這必須建立在穩定規律地從事運動的基礎之上。 記得我開始騎車之前,體重大概在70公斤上下,小肚也是很明顯地不合乎我的身高比例。 當然那一陣子會覺得自己身體狀況很遲鈍,這種感覺就很像一台基本上是個跑車, 但是卻力不從心的感覺。 大概也是基於想要減重的這個動機,讓我開始想騎騎看自行車。 沒想到每個禮拜給自己規律的運動菜單之後,我體重減到64公斤左右, 根據身高體重換算表,這真的才是我的理想體重。 因此,比較一下我更早之前從事的規律慢跑的運動, 我必須承認對我來說,騎乘自行車真的是目前來說對我而言最有效果的減重運動了。 對於不少沒有接觸過自行車這項運動的朋友來說 會擔心的地方包括了覺得騎自行車可能會直接影響到膝蓋關節的這件事情 那根據一些報導指出,騎乘自行車若是跟慢跑比較, 並不會那麼傷害到我們的膝蓋,或是造成肌肉等處的過度傷害, 我想大概是因為騎乘自行車時,體重對於關節,由其是膝蓋關節的衝擊不會像是慢跑 那樣直接,而是會藉由手部或上半身姿勢的調整來分散力道。 舉例來說,當我握著彎把前端,採取低風阻的方式騎乘時,跟一般平時上半身 比較挺直的休閒騎法對於身體尤其是膝蓋的衝擊力道真的是不一樣, 所以有時候我都會隔一段時間調整公路車的騎乘姿勢 除了可以有效變化風組帶來的影響之外 也是對於膝關節負荷的一些因應。 再來是一些運動的延續性方面,有些運動因為強度不同,有的運動可能比較過於激烈, 所以到了中老年時期可能就不是那麼適合繼續從事該項運動。 舉例來說,我們國高中或是大學時期很喜歡打籃球 但是籃球基本上是個激烈的運動 尤其是當運球過人等等高難度的動作容易造成身體的負載而形成受傷 騎自行車就比較可以延續到人生中老年時了 當然年紀大騎自行車時候有他不同的進行方式 但是基本上是個可以永續培養的興趣沒錯 除了運動對於身體上非常直接的影響之外 其實運動對於心理層面也有非常重要的效果 以我自己為例,我經常在台北市河濱自行車道騎車破風 沿途的河岸風光和自然景致等等 都會讓人產生愉悅的感覺 很能夠暫時跳脫生活上或是工作上的不愉快 或是其他負面的情緒 而且自行車愛好著有個很有趣的文化 就是大家在車道上迎面而過的時候 常常會點頭打招呼 或是給予加油打氣之類的 這樣的運動文化都會讓人覺得非常有朝氣 讓人心理上產生了由谷底反彈的正面動能 在團體或是社會性方面 有些人從事運動時很不喜歡整個過程都是自己在那邊孤獨著 雖然單車是可以自己一個人就從事的良好運動 他也可以是非常團體性質的活動 所以常常在臉書或是其他網路社團上都常常有人糾團一起騎車的活動 除了團體中可以互相激勵之外 一起騎車也會有一種團體合作的融入感 藉由挑戰既定路程而抵達目的地的方式 可以讓人覺得好像又征服了一座所謂百嶽的成就感 因此騎單車的活動之樂趣也就在此 另外,只要有道路的地方,基本上都可以騎乘自行車。 因此規律從是這項運動的人 會有種騎著自己愛車到處去探索去發現的一種樂趣 也是一種歸屬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24.17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pin327/M.1440462003.A.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