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iwan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對不起...這個標題好像很龐大又很生硬... 我有標題命名困難症... ( ̄▽ ̄) 基本上應該不會太艱澀啦,畢竟標題掛[閒聊] XD (好像會寫很長,連我自己可能都看不完的長度...) (建議用電腦看啦,因為有畫一些圖,手機族群可能要開網頁版比較不會亂) (但你真的要在手機上看這麼長的文嗎?) 因為只稍微查一下就憑印象寫了, 有錯誤的地方也請歡迎提出來討論~ 其實之前就有想聊這方面的東西, 因為無論大家怎麼批評電視台跟現在的影視環境, 扣掉外在(中國)市場的磁吸、科技造成的媒體環境改變, 要聊到現在無限惡性循環的影視環境, 總是無法脫離媒體壟斷的網羅, 所謂的「結構決定一切」大概就是這樣吧。 --START-- 首先說說什麼叫「壟斷」, 通俗解釋的話,就是對消費者來說,市場上只剩下很少的選擇; 對提供產品/服務的賣家而言,因為他獨占了市場,所以話他說了算! 用電信服務提供者來舉例。 目前電信三雄為:台灣大哥大、中華電信、遠傳電信。 如果這三家老闆根本是同一個人,這樣就是水平壟斷, 這幾家如果聯合漲價還是聯合擺爛, 消費者都拿他沒轍, 所以有法規限制業者這種聯合作一件事的行為, 因為這樣將造成消費者權益的損失。 垂直壟斷指的是上下游被同一個老闆掌握, 比如說一條龍式的旅遊團,從遊覽車、旅行社、到購物的商店,都是同一個老闆, 一條龍式的垂直整合好處是可以降低成本、增加競爭力, 但如果老闆只想著要將利潤最大化而不惜壓低成本, 那麼消費者的權益也將受損。 媒體壟斷就是這樣一個結合了 水平壟斷 與 垂直壟斷 的業障。 ------你以為是假的嗎? 不,是真的。 分隔線------ 應該很多人是透過有線電視系統(俗稱,第四台)來看電視節目, 運作模式簡略的說是這樣的: ┌─────┐ │ 頻道 │ 無線電視台、TVBS、東森、三立、中天、緯來、HBO...等 └─────┘ 提供資訊 ↓ ┌──────┐ │地方系統業者│ 每個月跟你家收錢的公司,如雙和新視波、台中群建、高雄港都.. └──────┘ 提供服務 ↓ ┌─────┐ │ 收視戶 │ v( ̄︶ ̄)y 提供錢 └─────┘ 這可以說是台灣特有的模式了。 然而,魔鬼藏在細節裡, 把這個圖zoom in後,事情就變成這樣: ┌─────┐ │ 頻道 │ └─────┘ ↓ ┌─────┐ │頻道代理商│ 浩緯、永鑫多媒體、全球數位媒體...等 └─────┘ 負責代理頻道上架事務。 ↓ ┌─────┐ │ 系統業者 │ 六大系統:凱擘、中嘉、台灣固網、台灣寬頻、台灣數位、獨立系統 └─────┘ MSO,多系統經營管理業者,鋪設線纜等基礎建設 ↓ ┌──────┐ │地方系統業者│ 提供蓋台廣告(?) └──────┘ ↓ ┌─────┐ │ 收視戶 │ └─────┘ 友善翻譯:菜市場解釋法-- 系統商 - 平台、是通路,如超市、量販店、以及零售市場 地方系統業者 - 各家分店 頻道代理商 - 中盤商 頻道 - 農夫、果農 收視戶 - 消費者 當然要繼續zoom in也是可以, 比如說頻道後面有各家製作公司(綜藝、戲劇) 外圍還有廣告商、媒體服務公司...等。 ┌─────┐ 擒賊先擒王,首先來說大魔王│ 系統業者 │ └─────┘ 1. 系統業者是負責鋪設網路、提供服務的業者(偶爾自製節目,如系統頻道的地方新聞), 台灣曾經有過地方系統業者大亂鬥的時期, 姑且稱其為大航海時代(?)。 大航海時代主要由各地勢力在參與, 他們建設機房、鋪設線路, 然後每個月就可以跟收視戶收錢, 直到1993、1994年左右,第四台就地合法, 大航海時代結束, 整個場面被兩家hold住:東森王家、和信辜家(中嘉), 此外還有零星的地方勢力。 2. 然後幾年後,外資進來了, 台灣寬頻先是被美商私募基金凱雷買下,然後又被賣給澳洲私募基金麥格里, 一來一回凱雷獲利7億美金。 然後凱雷基金相中東森(系統部份),買下大部分股權後,改名凱擘, 凱擘再被富邦買下,凱雷脫手後獲利終結也頗豐。 凱擘目前查到的市值約650億up。 3. 中嘉則是被韓國私募基金安博凱買下大部分股權, 當時預估市值500億up, 比較尷尬的是,中嘉目前一直處於賣不掉的狀態... 本來要賣給旺中蔡董,嗯,就大家還記得2012的反媒體壟斷運動 XD 然後鴻海郭董也舉手了,遠傳徐董也play one, 但他們都因黨政軍條款被否決, 安博凱千選萬選決定就賣給人氣亨通、財氣也亨通的頂新集團了! BUT,人生最悲慘的就是這個BUT! 頂新此時捲進了食安風暴... 但中嘉只是目前還找不到婆家, 本身條件還是相當好的,據說目前市值約700億up。 目前據說遠傳又回鍋了,這次是跟美商私募基金手牽手一起報到... 經過幾年的逐漸整併, 目前有線電視系統商有六大系統:2大3小(即5大MSO)+1獨立 凱擘、中嘉、台固、台灣寬頻、台灣數位 + 其他獨立系統(約26.7%) 其中凱擘跟台固都屬於富邦蔡家,佔比約3成, 中嘉、台灣寬頻目前都在外資基金手上, 傳說中的媒體聞人練台生則是獨立系統群雄中的霸主。 (獨立系統商中也有少數有外資私募基金投資) 而大航海時代的地方勢力被整併入五大MSO後, 加上剩下那些獨立系統業者, 就是我們最常接觸的地方系統業者。 4. 既然已經有設備、線路鋪好, 系統業者每個月就有收視費進帳, 幹麼還要弄什麼數位機上盒、還是什麼光纖、要搞高畫質設備要全都買過很貴耶! 要不是政府有規定業者安裝數位機上盒要到達一定的比例, 系統業者大概也無心去推動數位化, 這也是台灣數位化時程拉這麼長的原因之一。 5. 那為什麼外資基金、各家財團對有線電視系統拿~模青眼有加呢? 說穿了,各家私募基金、財團看中的就是有線電視系統商的現金流, 玩期貨、買股票、作投資都還會賠錢咧, 每個月有現金可以運用,源源不絕、真金白銀的現金呀~ 走過路過當然不能錯過! (好吧,其實我只知道現金流很誘人,但原理不是很清楚,有請商學院的版友給解釋解釋) 其他原因後面還會提到。 總之, 台灣的有線電視系統就這麼來來回回於外資基金、財團之中, 處在大筆金錢的網羅中。 這是一切事情的開端。 (至於地方系統業者的黑白大戰,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 僅僅活著是不夠的,我們要自由、要陽光,還要一朵小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1.169.7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469721803.A.D62.html
puraurora: 還沒時間細看 先給推 好用心! 07/29 00:08
vct886: 用心推!我慢慢看XD 07/29 00:17
spaceegg: 推 07/29 00:17
s949106: 感謝分享,還沒看完,會跟廣電三法有關吧? 07/29 00:37
pommpomm: 廣電三法處理的議題更多了,我能力不夠呀 (跪) 07/29 00:42
justmine99: 好像看過這個報導欸??是商周還是天下的 07/29 01:25
luciferwing: 澎澎大的專業文推 07/29 08:36
※ 編輯: pommpomm (1.161.169.77), 07/29/2016 08:38:52
pommpomm: 其實很多媒體都做過相關的專題報導,但因為結構太難撼動 07/29 08:40
pommpomm: 了,所以報導幾次都還是個難解(or無解)的問題... 07/29 08:41
BDFcri: 推 整理得很清楚! 07/29 10:17
lijihua1993:轉錄至看板 MOD 07/29 10:29
ianqoo2000: 借轉八卦板 07/29 10:33
ianqoo2000:轉錄至看板 Gossiping 07/29 10:34
p3625650: 先推 07/29 10:46
tresbien: 建議看看是否要轉女板。八卦板可以引起一點議題性,這系 07/29 11:34
ianqoo2000: 樓上可以轉,而且女板應該沒有像八卦板這樣時間間隔 07/29 11:35
tresbien: 列說明簡單,畢竟觀眾還是以女性居多,但未必會去八卦板 07/29 11:36
tresbien: 不過這兩版洗文速度相當快就是了XD 07/29 11:36
tresbien:轉錄至看板 WomenTalk 07/29 11:43
jo30320: 推 07/29 12:23
naima29: 專業推 07/29 13:52
Wall62: 好文推 07/29 14:01
shinichi: 好文推 07/29 16:24
fat111: 專業好文推 07/29 18:27
whyy: 推 之前也在推文中說「形式決定內容」 07/29 18:47
joon2010: 推!很專業 謝謝講解 07/29 19:27
JDraxler: 推 07/29 23:03
sodabubble: 推~ 07/30 21:17
certified: 方向正確喔~ 07/31 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