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iwan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身為一個孩子的父親,我想用父母的角度來寫心得。 有個韓國廣告是這樣的,邀請了一批三四十歲的父親,以研究父母行為對孩子的影響為名 義,提問對孩子的瞭解,之後再用同樣的題目提問對父親的瞭解。之後電視畫面出現這些 三四十歲男性的父親,說著同樣的概念「怕為孩子做的不夠多」。雖然只是廣告,但多數 的父母都一樣,只怕自己做的不夠多不夠好,不能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後盾。 遙控器中,小偉在試保險箱密碼時,一開始輸入的都是1973xxxx,很明顯是紀媽的國、農 曆生日,但開啟保險箱的密碼卻是2003開頭,應該就是小偉的生日。我認為這是隱喻小偉 在紀媽心中的地位,而不是只去看到紀媽試圖去操控小偉的生活的部分。貓孩中,小圓媽 更是幾乎付出所有去為了阿衍。 我們卻只看到了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控制,卻忽略了為什麼父母這樣做。如同前面說的, 「怕為孩子做的不夠,無法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後盾」,現實生活中,在沒有奇蹟的前提, 唸書確實是一般家庭改變生活的最優解,所以多數的父母拼命工作、省吃儉用只為了給孩 子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其中也許加了過多的期待,才讓孩子承受更大的壓力。 兩部戲中,父母、家族對孩子說的話,我也都曾經遇過,以前的我覺得很煩,現在的我, 卻能夠體會他們是抱著什麼心情來說這些話,是什麼樣的心態想要操控我的生活,只因為 他們害怕,怕少做了什麼,而無法為他們愛的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未來。 補充一位L版友的來信分享,我覺得說的比我完整 所謂親職以愛為名的迫害與被迫害,自知或無知的,都有其生命環境的影響,去理解"個 體"的行為與動機, 是為了讓我們更能擁抱自己這個"個體"的獨特性,並接受自己在這段生命經歷的真實樣態 。 我們需要和解與原諒的對象,都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50.216.12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531737507.A.543.html
yuponkimo : 過猶不及吧,我覺得這種親子互動沒有所謂的溝通與尊07/16 18:43
yuponkimo : 重,只有單方面的操控和施壓。一個人活成別人的木偶 07/16 18:43
yuponkimo : ,很可怕也很可悲 07/16 18:43
mixuan : 但我覺得目前這兩部父母最大的共同點是沒有去了解07/16 19:36
mixuan : 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一味的將「自己覺得好」的東07/16 19:36
mixuan : 西一直灌給孩子,但那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嗎?07/16 19:36
ciplu : "怕為孩子做得不夠多" 是社會氛圍造成的07/16 19:55
ciplu : 為什麼是"為孩子做" 而不是教他自己做07/16 19:56
ciplu : 讓他獨立可以為自己的人生負責07/16 19:57
pommpomm : 其實你的父母也可能不是你的父母...?07/16 20:02
pommpomm : 第一單元的一開頭,快速的拼貼出一個女孩從X小姐、07/16 20:03
pommpomm : 變成O太太、O媽媽後,沒了自己名字、也沒了自己的過 07/16 20:04
pommpomm : 程,第二單元的小圓媽也是,她是鍾家媳婦、鍾媽媽、07/16 20:05
pommpomm : 鍾太太,所有人的要求壓迫著她,只有在跟貓咪相處時 07/16 20:06
pommpomm : ,她似乎才有了喘息的空間07/16 20:06
pommpomm : 另外遺憾父親在這兩個單元的缺席...07/16 20:07
margies : 我覺得這本書和劇並沒有忽視父母的付出這一點,反07/16 20:14
margies : 而是強調在父母過度的付出之下小孩會受到怎樣的傷害07/16 20:14
margies : 。應該沒有人會質疑遙控器媽媽和小圓媽多愛小孩,07/16 20:14
margies : 戲裡也都有描述媽媽生多努力在扮演自己的社會角色。07/16 20:14
margies : 但是所謂為了你好這個想法可以多專制可怕,在編織07/16 20:14
margies : 孩子成器變成成功人士美夢背後多麼剝奪他身為一個人 07/16 20:14
margies : 的自由和自我認同,我想這才是作者和劇組最想表達07/16 20:15
margies : 的吧。 07/16 20:15
pommpomm : 其實我覺得這部戲最科幻的是,搞不好真正需要看到這 07/16 20:16
pommpomm : 齣戲的TA並不會看到、或看到後還覺得自己沒這麼誇張07/16 20:16
pommpomm : ,而只剩曾受過傷的孩子們相互傾訴、舔嗜傷口07/16 20:18
x30 : 受過傷的孩子互舔傷口後,有一天可能也會成為父母,07/16 21:11
x30 : 不再複製上一代07/16 21:12
x30 : 也許有機會不再複製上一代07/16 21:13
mindy201 : 如果往內在看,恐懼其實無法帶來幸福。「 *怕*為孩07/16 22:12
mindy201 : 子做的不夠,無法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後盾」,表示擔心07/16 22:12
mindy201 : 自己做得不夠好,而這兩單元的媽媽都是這樣,所以就07/16 22:12
mindy201 : 像上面推文說的,過度付出。 07/16 22:12
mindy201 : 她們的想法是一直付出就會有收穫,原po的想法也是要07/16 22:14
mindy201 : 一直付出否則怕孩子沒得到後援。但是兩個孩子需要的 07/16 22:14
mindy201 : 是「請你看到我」--看到我的存在、我的喜怒哀樂、想07/16 22:14
mindy201 : 法,還有,我的能力。07/16 22:14
mindy201 : 「 唸書確實是一般家庭改變生活的最優解」,這句話07/16 22:18
mindy201 : 大致合理,但是實際情況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唸書,07/16 22:18
mindy201 : 這是事實,有的孩子擅長讀書考試,但有的孩子適合畫07/16 22:18
mindy201 : 畫、藝術創作、體育、種植物、養寵物,這些事他們做07/16 22:18
mindy201 : 得很好,但是多數台灣的大人覺得這些事沒用,可是諷07/16 22:18
mindy201 : 刺的是,你吃的東西不是農人種的嗎? 07/16 22:18
flow10103 : 我覺得作者和編導想表達的,其實就是紀伯倫在《孩子07/16 22:23
flow10103 : 》這首詩說的:你可以給孩子愛,但不能強制灌輸他 07/16 22:23
flow10103 : 們思想。不可否認大多數的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多的愛, 07/16 22:23
flow10103 : 但回頭來看我們其實常常以「愛」和「為你好」為名,07/16 22:23
flow10103 : 牽制和壓迫了孩子還有父母自己的身心。還是放手讓07/16 22:23
flow10103 : 孩子也讓父母自由吧~07/16 22:23
mindy201 : 雖然真正的目標觀眾不一定會看這部戲,但是讓原po這07/16 22:49
mindy201 : 樣認真的爸爸可以看到這部戲,跟別人思考跟討論,也07/16 22:49
mindy201 : 是滿不錯的。07/16 22:49
yeh0416 : 目前這兩集有個小地方,媽媽都會幫小孩子準備食物/07/17 05:29
yeh0416 : 點心,我想到我媽以前都會準備一堆吃的,叫我吃完去07/17 05:30
yeh0416 : 唸書,雖然她是怕我餓到,但我現在看到這幾幕只覺 07/17 05:30
yeh0416 : 得反胃07/17 05:31
yeh0416 : 我知道父母為什麼這樣做,但父母有想過小孩子為什 07/17 05:33
yeh0416 : 麼會有預料之外的反應嗎?為什麼都是小孩幫父母想07/17 05:34
yeh0416 : 很多小孩是背負著父母過多期待 進而貶低自我價值07/17 05:36
yeh0416 : 這些背後複雜的成因,父母有替小孩想過嗎?07/17 05:37
yeh0416 : 難道只要說一句大絕「我是為你好」就可以為人父母了07/17 05:38
book8685 : 我覺得集體意識 或是思考 有時候是一直限縮未來07/17 08:59
book8685 : 的思考 社會變因 憑啥只因為 父母也無法確定07/17 09:00
book8685 : 的未來 而去限定孩子 或其他可被支配的未來07/17 09:01
haolihy : 看完你的感想 還滿恐怖的 你可以理解上一輩的想法 07/17 09:47
haolihy : 所以就原諒他們了嗎 而你未來會怎麼做呢?07/17 09:48
haolihy : 你有想過 是因為你夠堅強(或你長輩沒那麼誇張) 稍微 07/17 09:48
haolihy : 不堅強的小孩遇到了就變ep2阿志阿衍了 07/17 09:49
haolihy : 理解是一回事 認同是一回事 我絕對不會認同這種長輩07/17 09:49
LaBoLa : 推樓上 理解是一回事 認同是另一回事07/17 12:28
LaBoLa : 不是可以理解上一輩父母的想法 就默許這些行為07/17 12:28
最上面幾位朋友的想法晚點再回覆 樓上與樓樓上的看法,讓我想先回覆了 首先我也不認同父母過度的強加本身的期望在孩子身上,但過去的社會環境、教育制度, 也許讓我們的父母輩被你們口中所謂的大絕「我就是為你好」同化,進而影響了孩子的成 長,但我認為這不是父母的錯,是整個社會逼的父母無意識的這麼做。 我只想說也許父母輩在過去都曾經打著以愛為名而實施了控制、操控,但多數父母是真的 認為這是他們愛的表現。 許多人分享的心得都是在回憶當年被如何強加期待,甚至對父母的行為有小小怨念(?) ,我們不需要認同他們的做法,但至少去瞭解他們為什麼這麼做,至於要用體諒、原諒或 其他類似的字眼都無妨,轉一個念頭,也許可以跟小圓媽一樣輕鬆。 順帶一提,我兒子四歲半,我們家也參與了某教育團體(應該算吧),我也在學習如何尊 重孩子的成長,儘量不去壓迫^ _ ^ ※ 編輯: bagaroach (60.250.216.128), 07/17/2018 14:25:30
book8685 : 不想面對社會集體壓迫的一種逃避罷了 07/17 16:15
※ 編輯: bagaroach (60.250.216.128), 07/17/2018 18:35:18
mindy201 : 誰說不認同上一輩想法的人就是不瞭解他們呢?知道他07/17 23:21
mindy201 : 們為什麼這麼做,跟不認同他們,完全不衝突啊。 07/17 23:21
mindy201 : 你覺得阿衍不知道媽媽為什麼這樣對他嗎?他不知道媽 07/17 23:24
mindy201 : 媽的苦嗎?我認為他知道,否則他不會這麼乖地一直配 07/17 23:24
mindy201 : 合她的要求。但是知道跟能承受得住壓力是兩回事。 07/17 23:24
我從沒說過瞭解等於認同,也許我文筆不夠好讓你誤會了。 阿衍真的知道媽媽的苦嗎? 整個社會環境對母親這個角色的要求、小圓媽在親族間受到的對待、小圓媽期望先生返家 的心情等等,阿衍知道多少? 阿衍只認知到成績提升,媽媽會比較輕鬆,但在荒謬的喪禮(滿級分儀式)後,小圓媽有 輕鬆了嗎? 當然這不是阿衍的錯,如同小圓媽認為阿衍成績提升,所有問題都會解決一樣 都是有其背景的因素存在,不是單純的對或錯可以下定論。 我再次強調,瞭解不等於認同 我只是想提出一個觀點 當瞭解這些行為背後的成因時 也許可以放下心中的怨懟 和解的對象不僅僅只有父母,其中也包括自己 ※ 編輯: bagaroach (60.250.216.128), 07/19/2018 00:47:34
sodabubble : 阿衍在車上有跟小媽圓說:我陪妳去申請保護令,好不 07/19 09:42
sodabubble : 不好? 07/19 09:43
sodabubble : 結果媽媽就回覆阿衍:你好好讀書 成績有上來 有達到 07/19 09:49
sodabubble : 該有的級分要求 老爸就會回來 (之類的回覆) 07/19 09:50
haolihy : 補充那段講得很好聽 但根本就是在檢討被害者啊..... 07/19 18:16
haolihy : 阿衍被害得已經那麼崩潰了 你還要當面跟他說"你要去07/19 18:17
haolihy : 瞭解加害者為什麼要這麼做 你才會好一點" 好個鬼啊07/19 18:17
haolihy : 和解什麼的 是我們這些活下來的人在講的漂亮話07/19 18:18
haolihy : 雖然你說"瞭解不等於認同" 但你明確的一直在幫加害07/19 18:18
haolihy : 者說話 這只會讓下一個加害者心裡埋下"我也沒那麼壞 07/19 18:18
haolihy : 我很無奈 我也是愛你"的種子07/19 18:19
我的文筆肯定很差,因為看的人都會看出一些我沒寫到的內容...... 開頭就寫我是以父母的角度去寫心得。自然說的話,從你口中的受害者角度看來,是有些 在找藉口。 不過為人父母的那個不是從孩子成長過來的?我相信不管哪個年代的孩子應該多數都有被 壓迫被控制的記憶,為什麼受過這樣壓迫的孩子,成為父母後,多數還是這樣去對待他們 的孩子?似乎沒人在意這事,只想去檢討「加害者」。 劇中的阿衍跟小圓媽最終是形同陌路,或者是瞭解彼此後,選擇了一個雙方都接受的方式 繼續生活?這難道不是一種和解? 劇外,活下來的阿衍們,對父母曾經的怨懟甚至怨恨,難道不需要試著和解? 最後我希望埋下的是讓剛成為父母或是未來要成為父母的孩子,去瞭解我們的父母其實沒 有想像中的「壞」,只是因為他們的成長經歷、生命環境而導致他們做出了這樣的舉動, 日後當我們手中有了這樣的權力時,能多去思考什麼樣的方式是對我們的孩子真的好。 ※ 編輯: bagaroach (60.250.216.128), 07/20/2018 01:22:48
margies : 我想大家的問題是,受傷害的人而反而被要求主動提出 07/20 14:29
margies : 和解。但是很多人在這樣的成長下已經喪失面對父母 07/20 14:30
margies : 的勇氣,也有時候(大部分)的狀況是小孩希望和解, 07/20 14:30
margies : 但是受的傷害不被當成一回事,這部分可以去看原著作 07/20 14:30
margies : 者的FB有針對這方面延伸討論和分享身邊朋友的經驗。 07/20 14:30
margies : 當然大家都可以理解父母面對怎樣的壓力,但是連一句 07/20 14:32
margies : 對不起都覺得拉不下臉的父母太多了,至少我自己就經 07/20 14:32
margies : 歷過想告訴媽媽小時候我的感受,但是被臭罵一頓的 07/20 14:32
margies : 情況 07/20 14:32
haolihy : "劇外,活下來的阿衍們,對父母曾經的怨懟甚至怨恨 07/20 17:10
haolihy : ,難道不需要試著和解?"最噁心的一句話 '阿衍們' 07/20 17:10
haolihy : '對父母' '試著和解' 不要再說誤會你了 每個字都你 07/20 17:11
haolihy : 打的 你請被害者試著向加害者尋求和解????????????? 07/20 17:12
haolihy : 你問"難道不需要試著和解?" 不需要 如果要和解 也是 07/20 17:12
haolihy : 加害者道歉 07/20 17:13
sodabubble : 幫附原著作者的FB公開文章(有關「道歉」一事的補述 07/20 21:36
sodabubble : http://tinyurl.com/yabj635t 07/20 21:36
sodabubble : ELLE專訪 是指這篇 #1RI6lzLQ (TaiwanDrama) 07/20 21:37
sodabubble : 剛剛看到BIOS Monthly專訪《孩子》原著作者的文章 07/20 21:38
sodabubble : 專訪全篇沒有戲劇雷(非常肯定) 07/20 21:39
sodabubble : 值得一看,但文長慎入XD 07/20 21:39
sodabubble : 從《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到《上流兒童》,專訪 07/20 21:40
sodabubble : 吳曉樂:每個人的靈魂都是孤兒 07/20 21:40
AndreYangMan: "連一句對不起都覺得拉不下臉的父母太多了"+1 07/21 09:17
AndreYangMan: 我觀念很簡單:有本事教小孩做錯要道歉,自己也要做到 07/21 09:18
AndreYangMan: 還有,不覺得"先有道歉再和解"較符合一般人的思路嗎? 07/21 09:20
haolihy : ep3直接給加害者一記重拳 和解?先知錯道歉! 還是你 07/21 22:59
haolihy : 還是主張請茉莉了解父母苦心? 以愛之名! 真OX夠了 07/21 22:59
人在大陸,VPN前幾天有問題,無法登上PTT 上面幾位的就一起回應了 反正說的都差不多 首先對H版友使用"噁心"這個字眼 那麼我就不再多做其他回應 我只能尊重你的觀點 畢竟我有我的觀點 噁心也好、恐怖也罷 我只希望看文麻煩看完整 揪著一兩個字眼,有意思嗎? 「我們需要和解與原諒的對象,都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我不知道我哪段文字讓各位產生錯覺 認為我的觀點是要主動去跟父母和解 我的角度是從一個曾經被壓迫的孩子 如今也成為可能壓迫孩子的父母 我要表述的很簡單 各位口中父母的「壞」,是有其背景的 並不是單純的父母天生就想控制孩子 去瞭解,為的是幫助自己 當然我能想到一定會有人說任何事都有背景因素 高材生虐貓、鄭捷砍人等等,哪個沒有他的背景因素 在我的邏輯世界裡,我就是認為這些事不能相提並論 一定要說個所以然,我說不出來,我認輸 「我們需要和解與原諒的對象,都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真的是最後一次強調 瞭解不等於認同 以我為例 我瞭解我的父母為什麼這樣做 雖然我的父母沒有任何道歉的表示 但我選擇與自己和解 讓這件事在我的人生中不再存在怨恨 可以說我自欺欺人或者是阿Q 但我確實是這麼想的 另外在S版友分享原著作者的FB中有提到下面這段話 他們最普遍的痛苦則是來自於,小時候因為成績問題被父母動粗, 打到成年以後,想到要跟父母相處,就不可自拔地想起那份「不曉得怎麼做才不會被打」 的恐懼。 這份恐懼隨著他們的成就,一起長大了。 作者的朋友們在得不到父母的道歉,就一直這樣懷著對父母的恐懼怨恨等情緒生活下去了 ,END。 我這結語下的可笑吧? 請往上看H版友說我那噁心、恐怖的想法 也許會是另一種選擇 順帶一提 作者給朋友(小果)的建議是 「停止去愛那些反覆帶來傷害的人吧」 就我對這段話的理解大概是 「管他們去死,過好自己的生活吧」 坦白說,我不知道這樣的作法比我高明到哪去 各位可能會有更好更深刻的理解 我期待各位的分享 而在每個人的靈魂都是孤兒那篇的訪談中有這些話 這次她不寫自身經歷,意圖以教養小說呈現個案背後的結構問題,省得哪個男的又來批評 她對女性很壞。 所謂結構,更直接的問句是:媽媽有沒有別條路可以走? 以及,媽媽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變成「很可惡」的樣子? 雖然寫的是媽媽,但實際上看成親職(父母),應該不過分吧? 請容許我揪著字眼反問 請問這是作者開始想要幫加害者說話, 並且讓下一個加害者心裡埋下"我也沒那麼壞,我很無奈 我也是愛你"的種子嗎? 最後的最後 茉莉我還沒看,所以茉莉的討論要等我看完了~ ※ 編輯: bagaroach (123.204.172.67), 07/23/2018 02:59:38
sodabubble : 有些在專訪裡的文句等等的 你要自己再去和作者詳加 07/23 12:37
sodabubble : 留言、討論,老實說,我覺得你在這裡揣測,誰也無法 07/23 12:38
sodabubble : 給你答案。再者,有些人事物不是短時間內,就能有 07/23 12:38
sodabubble : 答案,又或者 萬一「沒有答案」是唯一的答案。 07/23 12:39
sodabubble : 〈茉莉的最後一天〉#1RKrvybV (TaiwanDrama) 07/23 12:40
sodabubble : 觀影心得 可以看這篇 07/23 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