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iwan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媽媽的遙控器〉#1RHoUWqs 〈貓的孩子〉#1RIqZyy 單元三〈茉莉的最後一天〉描述考上北一女的茉莉,某天從自家陽台跳樓自殺。 媽媽對茉莉的離世感到悲傷又憤怒之餘, 偶然想起朋友的兒子曾談到提取記憶的技術,於是去找他幫忙, 欲揭開讓茉莉走上自殺一途的原因。 - 先說結論:目前最黑鏡的一集,也是目前我覺得整體呈現最好的一集。 - 前兩部的科幻元素較像是作為推動劇情的工具而編排, 但本集的「提取記憶」很有存在感,也是很黑鏡的設定。 不過仔細分析,本集的提取記憶其實混合了兩個概念: 聚餐時提到的是「用生活中的數據資料『模擬』當事人的情感與記憶」, 相似於黑鏡 S2E1 的劇情中,女主角利用男主角生前在社群媒體上的紀錄 模擬出男主角的人格,讓她能再次和他對話; 但後來實際進行的是掃描茉莉大腦皮質的殘留訊號,所以是當事者的「真實」記憶, 類似黑鏡 S4E3 保險公司調查員掃描目擊者記憶的方式。 - 媽媽唯尊數學的態度反映出台灣社會「重理輕文」的現象。 在教學現場,仍有很多學校把考上醫科人數當作招生依據; 選讀社會組的學生中也有很多人的動機只是「理科讀不好」而不是「對文科有興趣」。 另外,以「年紀小什麼都不懂」為理由,反對孩子接觸同性戀等知識, 完全本末倒置,也是當今反性平教育者常用的謬論。 實際上,就是因為學校不教、父母不談,孩子才會自己去接觸。 而劇中媽媽在理解女兒輕生的原因前,把事情簡化為孩子不懂事, 這和有些人認為「自殺者是抗壓性低」類似,忽視了負向情緒對青少年的影響。 - 若某個小孩成績特別好,其弟妹時常受到來自父母的更多壓力, 這就是劇中可莉的處境,也是許多家庭真實的狀態。 面對媽媽一廂情願「為了你好」,可莉沉痛地喊出「你以為我想被你生出來喔」, 雖然尖銳,卻也忠實呈現許多孩子內心那個被壓得喘不過氣的自我。 我想特別點出兩個情節: 教育現場確實經常有「以加強課業之名剝奪午休時間」的情況, 好像這社會認為學生除了吃飯洗澡睡覺,其他時間都必須讀書; 另外,將負面情緒轉化為自傷(劃手腕)行為,更是我在學校真正碰過的案例, 但很多人把它簡化成偏差和中二……到底誰比較病態呢? - 劇中媽媽最後一次讀取茉莉自殺那天的記憶,畫面交替呈現手術台的生產畫面, 相當有情緒渲染力,我很喜歡這段的設計。 與〈貓的孩子〉相似,都用新生命誕生喚起角色和觀眾心中對生命的感動。 雖然茉莉走了,但她拯救了媽媽、拯救了妹妹, 也期盼這部劇的播出能拯救一些痛苦的人。 後半段點出茉莉偷髮夾給媽媽的事情後,可以注意到媽媽經常配戴著它, 象徵著母親對女兒確實有愛,可惜用錯了表現方式。 不可否認,為人父母確實很難,但也因此更凸顯了思考和學習是一輩子的。 最後我想引一句網路上看到的話作結: 「父母在等孩子道謝,孩子在等父母道歉。」 希望父母和孩子之間能相互理解,不要再有悲劇發生了。 - 歡迎追蹤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oss.amateur.review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22.140.14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532252781.A.8FB.html ※ 編輯: kevin781109 (140.122.140.145), 07/22/2018 17:49:55 ※ 編輯: kevin781109 (140.122.140.145), 07/22/2018 17:50:25
happyjohnny : 認為"她太小了,不應該看這些",真的不好。QQ 07/22 20:27
yehmei0102 : 推 07/22 20:47
lautomne : 推推 07/23 03:34
lautomne : QQ 07/23 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