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iwan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看完《想見你》第一集,被虐到好難過,而且柯佳嬿真的很厲害,每場哭戲的層次都不一樣。今天看到海苔熊分享的「生日願望」解析,完全寫進心裡,剛剛LIVE文也有大大提到,徵求海苔熊同意後,轉錄到板上 先附上來源:http://bit.ly/2COBSdy 完整標題:心理學解析《想見你》:為什麼生日的第三個願望不可以說出來? 「生日快樂!趕快許願,第三個不可以說出來喔~」從小到大過了這麼多生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件事情:為什麼第三個生日願望都不可以說出來呢?是不是沒有說出口的願望比較容易實現呢? 在這個星期上映的影片《想見你》當中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觀點——不說出口的願望並不會比較容易實現,而是就算這個願望沒有實現,你也不會因此感到受傷。 https://imgur.com/a/tKXr22F 可能世界:如果忘記了,他就真的走了 上面這段話其實是一種防衛機轉(Defense mechanisms),我們在無意識當中遵循了這個規則,實際上是為了壓抑某一種不可控所帶來的焦慮,以及「可能令人失望的後果」[1]。畢竟很多時候,比起願望沒有實現本身,我們更害怕「別人得知我們的願望沒有實現」,為了避免這個令人焦慮的後果,所以我們選擇不把第三個願望給說出來。反正沒有人知道,就沒有人嘲笑。事實上,倘若你真的希望這個願望被實現,那麼說出來其實比較好。如果它是一個目標具體的願望(例如月底前要減肥3公斤),其實說出來比較容易達成,在心理學上我們稱做「公開宣示」(public announcement)——因為既然說了,就怕沒做到會被別人看笑話,所以會比埋藏在心裡面的願望,更努力的去實踐[2]。 話雖然這麼說,這部片裡面「不能說出口的第三個願望」,其實隱藏著一個比防衛更防衛的傷口……。(以下有雷) https://imgur.com/a/tKXr22F 《想見你》這個故事描述女主角黃雨萱(柯佳嬿飾)的男友王詮勝(許光漢飾演)在空難之後下落不明,她悲傷了兩年還走不出失落。詮勝每一年都會幫雨萱過生日,從19歲到25歲,然而在27歲的今天,她只能夠想念著記憶當中的芋泥蛋糕,在手機通訊軟體傳著永遠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回的訊息,等待奇蹟出現。從這個角度看來,第一集開頭這段話「當『你』離我如此的近,才知道『你』多麼遙不可及」中的兩個「你」,其實代表不同的意 思,第一個「你」是雨萱記憶中的詮勝,第二個其實是現實世界中的他。 記憶中所有的失去,往往都比現實來得鮮明。每天每天,她都要活在現實與記憶的差距中,去兩人一起去過的地點、開他破舊的二手車、表面上裝得若無其事,但還是時不時,看著過往的照片、回顧一起歡笑的影片。就跟所有失戀的人一樣,當一個人已經不在身邊、當那些美好的回憶都已經無法再重現,我們很容易活在記憶的裂痕裡,反芻(rumination)一些與事實相反的狀況,像是「如果當初我......是不是就不會變成這樣......」[3] 奇怪了,既然回想過去那麼痛苦,那為什麼還要想呢?因為那個記憶創造了一個「可能的世界」 ( Possible world ),耽溺在那個世界裡面(dwelling on the past),兩個人還可以甜蜜的在一起,是所謂的慢性哀悼的過程(chronic mourning)[4]。心理學家Saffrey指出,在感情裡面缺乏安全感的人(例如焦慮依戀者)會在一邊哀悼的過程當中,一邊重複驗證(self-affirmations/ varification)自己的不好,好像唯有透過不斷地後悔、說自己很糟糕,才能夠讓這個關係繼續存活下去[5](through rumination,individuals are able to keep the former relationship alive) 然而,一旦夢醒來,現實還是如此殘酷。 就像是片中雨萱的第三個願望沒有說出口,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理由——渴望這個願望實現,但又覺得有很大的可能不會實現(至於是什麼願望,賣個關子,大家可以到Fox +或Line TV 看)。當某件事情實現的機率已經如此渺小而遙不可及,我們就會出現一種矛盾的感覺,一方面覺得這個願望幾乎不可能成真,一方面又偷偷地期待有那麼一絲絲的機率可以被實現。因為講出來實在是太丟臉了,會被說癡人說夢;可是那又是內心很重要的渴望,所以只好放在心裡,默默的祈禱這個願望某一天會發生。 回想一下,你過去所許的願望(希望學長喜歡上我、希望能夠考上理想的學校、幫她在聖誕節前跟我告白、希望我爸媽離婚......)是不是都是這種「看起來幾乎不會實現,但是很期待它有一絲機會實現」的願望? https://imgur.com/a/tKXr22F 什麼是你去年許下的「第三個願望」? 既然都已經引導你去想起過去自己去過的願望,在這裡我想進一步邀請大家做一個小練習: 1.輕輕閉上眼睛,在腦海裡面回想一下,你今年生日的時候你的第三個願望是什麼(不要說出來喔!) 2.若今年的生日還沒到,可以想去年生日的時候的第三個願望。如果你連去年的第三個願望是什麼都忘記了,那麼可你以思考一件事情:這願望對你來說,真的重要嗎? 3.如果你想起了那第三個願望,試著回想看看這一年,這個願望,到目前為止實現了嗎? 4.如果實現了,你是怎麼讓它實現的?或者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和機緣,使得這個願望實現? 5.如果還沒有實現,你曾經想過做什麼事情「讓這個願望更容易實現」嗎? (現在你可以閉上眼睛做這個練習) 發現了嗎,那些你過往所許下的願望之所以大部分到今天都還沒有實現,其中一種可能是,你根本沒有朝向那個目標做一些「有助於願望實現」的事情,從現實治療的角度來看[6],如果你真心渴望達成某一件事情,可以時時用WDEP法則檢核自己下面4個問題: 「你想要什麼?」(Want) 「你在幹嘛?」(Doing) 「這樣做好嗎?」(Evaluation) 「以後,可以怎麼做?」(Planing) 而上面這四個問題,其實就是先前你做的練習,學會這個方法,就算不用生日蛋糕,你也可以一磚一瓦搭建自己的夢想城堡。 p.s.第一集當中還有一個有趣的點是,雨萱說:「如果我知道他沒有那麼愛我的話,我好像也不用像現在一樣那麼愛他」,請待下回篇文章分曉。 延伸閱讀 [1]Top 7 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s [2]關於瘦身的心理學細節,可參考這篇文章「瘦身日記」(下)Gollwitzer, P. M., Sheeran, P., Michalski, V., & Seifert, A. E. (2009). When intentions go public: Does social reality widen the intention-behavior gap?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5), 612–618. [3]Davis, D., Shaver, P. R., & Vernon, M. L. (2003). Physical, emotional, and behavior reactions to breaking up: The roles of gender, age, emotional involvement, and attachment styl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9, 871– 884. [4]Bowlby, J. (1980). Attachment and loss: Vol. 2. Sadness and depress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5]Saffrey, C., & Ehrenberg, M. (2007). When thinking hurts: Attachment, rumination, and postrelationship adjustment.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4(3), 351-368. [6]細節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四個心理學問答讓每天都是好日子,Wubbolding, Robert E. (2010). Reality therapy: Wiley Online Library.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4.177.3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574007710.A.289.html ※ 編輯: kkco86 (123.194.177.39 臺灣), 11/18/2019 00:38:52
gottabeme: 推~ 好多值得思考的點,希望以後每集都可以追這個XD 11/18 01:03
gottabeme: 撫平我還要等一個禮拜的焦慮 11/18 01:03
※ 編輯: kkco86 (123.194.177.39 臺灣), 11/18/2019 02:13:48
theelmo5566: 推 喜歡海苔熊 11/18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