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iwanl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1903050364.aspx 德國漢學家翻譯台灣解嚴文學 傳達多元與包容 最新更新:2019/03/06 08:21 https://i.imgur.com/xyaMtLH.jpg
德國漢學家蔣永學投入台灣文學作品翻譯,轉眼10年,他說,希望能透過譯作傳達台灣文 學的多元與包容。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南攝 108年3月5日 (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南5日電)德國漢學家蔣永學投入台灣文學作品翻譯,轉眼十年,他 選譯戒嚴時期台灣文學作品,呈現解嚴前後台灣文學不同風貌。蔣永學表示,他希望透過 譯作傳達台灣文學的多元與包容。 由德國漢學家、東亞文學雜誌副編輯蔣永學(Thilo Diefenbach)編輯並參與翻譯的「戒 嚴:台灣文學選集」,2017年出版,共收錄29篇台灣作家的作品,外加一篇楊逵的「和平 宣言」,成功以德文側錄了台灣民主化30年的歷程。 「選集」中的文字,包括楊逵、黃春明、李喬、李潼、王湘琦、李啓源、夏曼.藍波安、 劉梓潔及胡晴舫等人的作品,極具代表性。書中前三部分是關於政治與歷史,最後加入的 一些非政治性文字,主要是希望不光是描繪白色恐怖的氛圍,亦可進一步理解威權政治帶 來的影響,對台灣人來說很有價值,對德國人而言也是認識台灣的起點。 台灣文學對德國人來說是冷門課題,他解釋,十年前剛到台灣,對台灣歷史完全不解,朋 友說台灣史的時候,常會談到「戒嚴」,可是他不懂其背後意義。他花了許多時間理解, 發現戒嚴是台灣文學與政治史上非常重要的轉折點。 也因為研究戒嚴時期文學,讓蔣永學的中文姓名引人好奇,但「蔣永學」的名字其實是個 巧合。他說,十年前來台是個新開始,那時他沒有研究台灣文學。台灣朋友知道他鑽研文 學,利用算命的姓名學建議了一個名字,完全跟政治上的蔣家沒有關係。 回到「選集」,蔣永學解釋,在德國,關於台灣戒嚴時期的德文作品非常少,德文台灣短 篇小說集只有2本,一本是1982年、第2本是1986年,但2本書都是在解嚴前出版,在當時的 政治情勢下,並無法反映台灣實際的社會和文學生態。 感慨德國讀者看不到台灣文學,對「選集」下了許多苦工的蔣永學說,出版書的2017年, 他辦過12場新書發表會,分別於維也納、瑞士、台北等地,書前後賣了800本,為數不多, 但在德國寫台灣文學史能有如此成績,其實成績不錯。 比起德國,「選集」在台灣引起了更大的迴響,在地文學研究者四處走告。蔣永學洋洋灑 灑寫了20頁的德文版前言,翻譯成中文後,發表在104期「文學台灣」,也讓許多台灣讀者 知道這本書的問世。很多德國人透過「選集」第一次接觸台灣文學,引發興趣之外,更進 而理解台灣的政治現況與難題。 蔣永學興奮地表示,「文選」至少是德國民眾認識台灣文學的開端,他感謝台灣文學讓他 重獲華語翻譯的樂趣。作為一個譯者,甚至作者,蔣永學為台灣解嚴30年留下另一種文字 的紀錄,更讓台灣在德國出版界有了新的發聲方式與能見度。(編輯:屈享平)1080305 -----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3050365.aspx 德國人樂當台學家 蔣永學盼世界看見台灣文學 最新更新:2019/03/06 08:59 https://i.imgur.com/9cwTzI7.jpg
鑽研台灣文學10年的德國漢學家蔣永學自稱「台學家」,他受訪時說,自己愛上台灣文學 的豐富多元,也期待世界能夠看見。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南攝 108年3月5日 (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南5日電)鑽研台灣文學10年的德國漢學家蔣永學,受台文館邀請駐 村。蔣永學曾出版「戒嚴:台灣文學選集」、自稱「台學家」。他受訪時說,他愛上台灣 文學的豐富多元,期待世界能夠看見。 國立台灣文學館「譯者駐村計畫」邀請德國漢學家、東亞文學雜誌副編輯蔣永學(Thilo Diefenbach)至台南駐村,透過與台灣作家對談、專題演講、譯者工作坊,及參訪等交流 ,讓譯者對台灣文學有更深刻理解。 蔣永學在前身為日治時期台南州廳的台文館接受中央社訪問,一開口就展露流利中文,應 答之際,溫暖跟笑容始終不離臉上。他感謝台文館相邀,讓他在文學領域收穫滿滿,回到 如此熟悉之處,也重新發現過去未曾注意的題材。 蔣永學在德國從事台灣文學作品翻譯,他重視譯作的「廣度」,希望帶給德國讀者給更多 文類,展現台灣文學的多元與包容。2017年,他出版了「戒嚴:台灣文學選集」,為台灣 解嚴30年留下紀念,更提升台灣在德國出版界的能見度。 蔣永學告訴中央社,自己正在蒐集明鄭以降的台灣古典漢詩,未來將編纂給德國人看的台 灣文學史,內容自原住民族的口傳文學,到明鄭、清領、日治,甚至包括近代。 在德國,還沒有人寫過台灣文學史,也很少漢學家專事台灣文學,基於對台灣文學的熱愛 ,他想填補德國文學閱讀的缺口。他解釋,籌備中的台灣文學史,非同於以往德國人從中 國文學角度看的台灣文學。文章不以過往政治分期劃分,而是從台灣主體性出發,選出對 台灣文學發展有重要意義的作品。 蔣永學認為,不瞭解台灣的人,就不可能真的瞭解中國大陸,也無法瞭解東亞的情況,更 無法瞭解東亞的歷史脈絡。台灣在東亞占有重要位置,必須了解這樣的前提,才能理解整 個亞洲局勢。 近幾年,蔣永學也注意到台灣創作景象,很多作家出現的題材經常描繪人物的孤獨、寂寞 ,甚至次文化中的「魯蛇」,讓他感受到書寫可能成為逃避現實的工具。蔣永學解釋,「 作家埋首在小日子、建構個人小小世界的內在私領域,沒有負面的意思,但當這樣想法變 成社會思考主流,如此發展令我憂心。」 在德國,台灣文學的能見度仍然不高。蔣永學最大的期待是儘快出現一位能引起國際討論 的台灣作家,讓世界知道台灣文學;雖然德國媒體有台灣相關文學的報導,但德國民眾普 遍對台灣文學還是了解太少。 蔣永學笑稱自己是研究「台灣學」的「台學家」。對他而言,擁有發表、出版自由的台灣 ,稱的上是全世界華語寫作與發表中心。才逛過台北國際書展的他,覺得讀者若對各種華 文書感興趣,台灣是了解華語文學很好的基地。 蔣永學認為,台灣的學術環境讓他可以進一步研究台灣文學,他會繼續做下去,會持續擴 大對台灣文學的視野,而翻譯台灣文學就是他的生活愛好。 身為德國人,蔣永學翻譯了為數眾多的台灣文學作品,也出版了一本文學選集。蔣永學目 前已得到許多回饋,更從原本引介台灣文學的角色,進而成為台灣文學的參與者。(編輯 :屈享平)1080305 蔣永學小檔案 - 德文名:Thilo Diefenbach 1975年出生 漢學博士 - 經歷: 2019年 台灣文學館駐村譯者 東亞文學雜誌副編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4.154.17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lit/M.1551868626.A.095.html
lupins: 推一下蔣永學先生! 03/06 23:11
saikong: 推個 03/12 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