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o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nknuukyo (我無所能因敵成體)》之銘言: : 這種儒家常見的邏輯硬傷,大概是這樣: : 【止於至善】-嘩~!好高的境界~到了至善才肯停下,實在太積極、太銷魂啦。 : 【知止而後有定】-知道這個停下的狀況,才會產生定性,產生定性才會巴拉巴啦..。 : 為何上面某種極高的境界,卻會當成下面最起步的前提? 是的!您所說的這個問題,正也就是宋明儒學傳統的誤解。 所以我的詮釋才會說,「至善」不是宋明儒學所謂「極善」,而是「達善」(向善)。 所以我認為《大學》三綱的正確實踐順序應是 止於至善→親民→明明德, 而非宋明儒學傳統的 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關於《大學》的詮釋範式,我最近剛編寫了WIKI的《大學》條目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5%AD%B8_(%E7%B6%93%E5%82%B3) 其中內容有較為全面的相關解說,或許可以解答您對於儒家傳統的這些問題。 : follow這個前提run到最後也只是【得】?不是【至善】? : 我也懶得賣關子了,這千百年來,【止】根本往錯誤的方向去解釋。 : 【止於至善】的【止】並不是【停下】或是【達到】的意思。 : 在象形字中,【止】是腳印的形狀, : 從腳印這個構成,延伸出【停止】、【行進】的原意, : 再從這些意思中延伸出【禮儀】、【阻擋】等意義。 : 所以這個【止於至善】的【止】,本來最可能的解釋方向是【前進】, : 【止於至善】-往至善的目標前進; : 【止定靜安慮得】-你要先明白該往哪個目標前進,你才會因為有了方向感而感到安定。 : 至於拿道家或佛家的隻字片語去套上儒學的文字, : 真的不是嚴謹的論述方式, : 把這類論述拆開來會有點像這樣- : B的C段落講到A、D的E段落也講到A, : 所以A很有道理,所以我用F詮釋A也很有道理。 : (即使B跟D可能無關、F跟A也可能無關) : 基於言論自由,我想沒違背板規都能尊重, : 只是希望論述上尤其是引證上還是盡量聚焦。 --  東海岐居 淑世明道 狂知狷行 浪遊混跡  潛心覺靈 顛思覆想 因成緣熟 了塵離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2.221.16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oism/M.1561969295.A.9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