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eache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Guyinkt (love that)》之銘言: : 其實以他的例子可以為教改會不會成功做評斷的基準 : 規則就在那...硬是不跟著玩...那是能怪誰??? : 現在好像彷彿只要照著規則玩不過人就可以說規則爛 : 但請記得...那是因為得利的知道要低調 : 得不到的才會在那嚷嚷 : 再來是要如何評斷教改是否會成功呢? : 很簡單...我們頂尖的學校到底是要很會讀書的人還是All-package : 這個台南的學生是標準的會讀書阿宅 : 這樣的人值得用最好的資源灌溉? : 就算是做研究的人也是要有積極的態度和其他相對應的能力 : 不會在那微笑社交會有研究的經費? : 當然不是說為了生存可以不要尊嚴 : 但是多幾項武器才是真正的"菁英" : 而如果我們菁英的定義如果只是"會讀書" : 或是會讀書的就該上第一志願 : 那就還是跟以前一樣的"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 : 又有怎樣的資格去要求"減低孩子的學習壓力" : 因為要評斷會不會讀書的最簡單方式就是"考試" : 但到頭來我們社會要的還是考試的"成績" : 有"成績"的人就該上"名校" : 那永遠永遠教改都不會成功 : 而壓力也不會有減輕的一天 : 再把這樣的放大到國教的很多爭端 : 如果我們還是一樣的志願序不採分從傳統的這樣往下填 : 這樣是會真的去思考自己想讀哪或什麼嗎?? : 所以那些自以為受害的家長和學生 : 想一想 : 爭的到底是孩子的未來 : 還是爭的是傳統"排名"??? : 國教有缺點 : 就比如志願序的分數太重 : 不應有科別的輕重 : 所以還是希望志願序可以改成一個志願差一分或是一個志願序差兩分 : 這樣會讀書還多少有一點優勢 : 還有科別不應該是國數英社自這樣的比 : 這樣會讓人有偏廢 : 而應該比有多少個"+" : 這樣才不會有科別的輕重 先打預防針,我脫離國中生有點久了 以下內容只是有感而發,或許也脫離現實 這邊我有個疑惑 為什麼我們的頂尖學校需要的是全才呢? 當然我也很清楚國外的名校也許多要求同時需要智育與其他活動表現的門檻 甚至還包括原生家庭的財力勢力 美其名是多元發展 不要讓孩子偏廢智育而已 但我不解的是就算偏廢那又如何呢? 既然稱作頂尖 那勢必有某些項目在業界是執牛耳的 特色招生專門找尋這些專長的學生難道不行嗎? 幹嘛要多數樣樣通樣樣鬆,只能期待少數樣樣通單項精的神人出現呢? 原文說看+的數量來決定 如果一間學校他的發展就是語文類型較強勢 結果進來一堆數理+超多的人學生 那這個意義何在? 該生會讓這間學校數理類型變得強勢? 還是在環境的薰陶之下語文變的強勢 且能夠保有自己數理的強項,與其他數理專業的學校學生競爭? 又換個方向來說 一間傳統頂尖(智育)學校為何需要在運動比賽中拿到冠軍? 甚至不惜開體保生名額來完成這些榮譽 這些體保生在該校之中能達課業的平均水準嗎? 這些體保生最後是走上跟其他多數學生一樣的研究型大學嗎? 如果都不是 那為何不讓體保生能夠進入以體育為專業 甚至是以某項運動為特色號召的高中呢? 這些傳統以智育成為前三志願的學校開出體保生名額到底是在想甚麼? 我一直有個疑惑不解 偏廢為何就一定是不好的,全才一定就是好的? 社會上甚至是世界上的專家達人多數都是幾項,甚至只有一項專精的人 我們怎麼能夠期待一個人甚麼都會 或者是說期待一個甚麼都會的人才有資格獲得最大資源的發展? 史蒂芬·威廉·霍金有著平均值以上接近高標的體育水準 或一個亞斯伯格症的數學天才有著強大微笑社交能力 這世界就是這麼不完美 才需要大家貢獻不同的專長專業讓他顯得完滿 我一直以為所謂的多元發展 應該是讓孩子可以讓自己的專長專業得到最大的資源 而不是把所有資源投注在智育之上(甚至還是有點不夠營養的智育,只會考試的智育) 再者爭排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即便真的達到多元發展 也只是往更高端更專精的方向去競爭去排名 出了社會也是跟人競爭 國際化社會更是與全球的人們一起比賽 人往高處爬,想進好的學校沒有錯誤 錯誤的是造成學生進傳統名校忽略自己適性發展的迷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31.108.73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Teacher/M.1403395864.A.7A6.html
wind2 :一個只有學業成績能看的人,以後進入社會的出路是什 06/22 08:27
wind2 :麼?每每看到台大人,菸酒生跳樓,出家的新聞,這些 06/22 08:27
wind2 :人當年就是只能讀書,也只會讀書,但並非鑽研喜愛的 06/22 08:28
wind2 :學問而只讀書。不見得是要全才,但是1A4B在其他非學 06/22 08:28
wind2 :業上也有不錯表現的跟一個除了學業5A其他都不能看的 06/22 08:28
wind2 :,那位看起來以後的人生走得比較健康? 06/22 08:28
問題是只會讀書是個人問題 提供資源是政府問題 沒辦法引導只會讀書(考試)的人變成研究則是教育的問題 今天政府資源不給只會讀書的人 那這群只會讀書的人就有可能搖身一變變成既會讀書又會運動,社交滿點的人? 答案還是不會的 最多就是他家有點錢 去補個體育,找資源弄個校外活動證明 他的本質跟專才還是讀書而已 那麼那群人在你的眼中依舊可能會去自殺 只是不會掛著台大研究生的名頭引起社會的注意罷了 再者,沒錢的那群怎麼辦? 其實我比較想問的是為何沒有其他「育」的5A可供評比 ※ 編輯: hamasakiayu (61.31.108.73), 06/22/2014 08:38:01
Anni3 :如果一個學校想要語文人才,他應用特招,而不是免試 06/22 08:37
Anni3 :開始覺得教改不錯了,體育好的為什麼不能上好學校? 06/22 08:38
Anni3 :好學校裡面學生的定義不再只是會讀書,如果只要會讀 06/22 08:39
Anni3 :書的學生,特招囉! 06/22 08:39
特招不錯 不過我只是想問偏廢哪裡不好而已 體育好的能不能上好學校? 當然是可以的 他很可以去體育這門之中排名前三名的學校 而非跑去專門搞學術研究前三名的學校之中 但他就是對學術研究有興趣對體育無感能不能進學術研究的學校? 當然可以 但他必須要體認自己目前在這門專業上不如其他同儕 可能需要掉到比較後面的志願去
wind2 :1A4B離5A沒有多遠,選到第一志願很可能就是打算收心 06/22 08:42
wind2 :拼學業了,5A的若在課業上遇到挫折,又只會讀書沒有 06/22 08:42
wind2 :其他非課業的疏通管道,鑽牛角尖的機會很大。這樣不 06/22 08:42
wind2 :健康的人才怎麼會有足夠的抗壓性呢! 06/22 08:42
其實我不太認為有5A的人必然就有非課業的疏通管道 只有1A的必然就無 我愛看動漫當紓壓,在5項標準之中應該看不出來吧 (好奇一問我若拿到遊戲王「世界」冠軍,能當校外活動的積分嗎?) 再者依照這個學制 依舊會出現1A4B的學生 他們就是不夠健康不值得我們花最多的資源(名校)去投資的人嗎? 而且照理說感覺上應該先特招再免招比較好 先憑你興趣找到特色學校 如果沒上 再來憑運氣上免招學校 但目前似乎是相反 免招大家還是勾心鬥角的搶破頭進傳統名校 也沒看他到底強在哪 而免招沒上才再想去特色學校 感覺有點本末倒置 ※ 編輯: hamasakiayu (61.31.108.73), 06/22/2014 08:54:54
A333 :先特招再免試比較容易做到真的適性發展 06/22 09:11
A333 :在各領域的強勢者優先選適合自己的學校 06/22 09:13
samadhi :體育好的學生進入好學校其實很辛苦的 也遇過一位低分 06/22 10:29
samadhi :高就的學生(北部)說進入好學校很痛苦 06/22 10:29
A333 :今年這樣的狀況大概會大量發生 06/22 14:24
A333 :被以異樣眼光看待或是習得無助是跑不掉的 06/22 14:24
A333 :免試入學是不是反而助長了名校情節的危害呢...(嘆) 06/22 14:27
coldru :沒有為什麼 這些評論的人 說得冠冕堂皇的人 不過就是 06/22 14:42
coldru :因為衰的不是他們 漂亮話誰不會說? 06/22 14:42
Zodiac10 :所以還是有特招啊,一直分發定終生幹嘛… 06/22 17:53
castlewind :因為會考5A+已經是既定的事實 參加特招有未知的失常 06/22 17:55
castlewind :的可能 所以當然要為了我的天才小孩開特案才公平(笑) 06/22 17:55
goddamn0351 :推先特招再免招 06/22 20:39
tiuseensii :推。問題在學校無法自主,一切教育部說了算。所以不 06/22 20:58
tiuseensii :會有特色高中特長學生,而是教育部以理想套好的遊戲 06/22 20:58
tiuseensii :規則 06/22 20:58
tiuseensii :如果今天學校可以自訂規則,為了校譽會衝體保和錄取 06/22 21:02
tiuseensii :率,為了校務會推捐款入學和家長會制,辦校可以更多 06/22 21:02
tiuseensii :元 06/22 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