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ech_Jo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連結:http://bit.ly/2c63Aqu 【BCG:經濟變革重新定義全球製造業】 圖一、全球前25大出口國2014年製造業成本指數 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BCG)於2014年8月發佈報告 「從成本競爭而論 如何影響全球製造業」 (The Shifting Economics of Global Manufacturing, How Cost Competitiveness Is Changing Worldwide), 從產品製造出口的經濟成本角度, 觀察過去10年(2004~2014年)全球製造業競爭版圖之變化。 BCG透過比較四大因素: 勞動力生產率、能源成本、匯率、製造業工資, 進行評估製造競爭力成本的改變影響正重新定義全球的製造業大國。 過去的30年,傳統上將拉丁美洲、東歐及大部分的亞洲國家歸類為低製造成本地區, 美國、西歐及日本則被視為高製造成本地區。 因此,BCG分析各國製造業之薪資、勞動力生產率、能源成本及匯率, 藉以評量出其製造業競爭力,如圖一。 其中, 勞動力薪資的影響最大,BCG發現美國的製造業薪資十年內增加了27%;墨西哥則是67%, 絕對生產力美國十年內增加了19%;相較於全球的27%,墨西哥增加了53%。 經濟競爭力的成本優勢會被物流成本、實行商業的有效性、貪汙及其他因素給抵消。 BCG全球製造競爭力成本指標(2004-2014)的變化可以使各國重新思考其發展策略及如何更 有效提升產能。 從各個國家的指標變化可對應出目前所對應的困境,主要歸納為以下四種: 面臨壓力(under pressure)、持續削弱(losing ground)、保持穩定(holding steady)、 全球新星(rising global stars) (圖二)。 圖二、製造業成本指數影響評估 此外,製造業成本指標的改變顯示出各地區低成本製造中心的增長, 此未來趨勢對各國製造業政策將帶來一定影響。 競爭力成本的影響在全球持續發酵,尤以澳洲、巴西最為顯著。 圖三、重新定義製造業版圖 中國方面,過去10年耕耘使製造業供應鏈還能支撐出口貿易一段時間, 但未來恐隨著人口結構老化及少子化影像, 將造成越來越多的外國投資人與外國企業撤離, 恐怕也難恢復過去的投資熱潮。 綜觀全球製造業營運成本,以美國(100)製造業營運成本為基本指數, 其實台灣(97)和中國(96),已相當接近,而印度(87)、印尼(81)遠低於其他國家, 但是南韓、日本及美歐洲國家之指數相對就高於平均值。 以上是回顧過去10年,未來十年,全球製造業競爭力,肯定還會再度大洗牌。 隨著全球各經濟體漸進入青壯人力短缺及高齡化社會,工業4.0概念發酵, 未來製造業會更將會更強調智慧化在地生產,甚至更重視服務附加價值。 ─── 墨西哥好強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92.83.171.1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472800105.A.FCC.html
MeiHS: 看來台灣製造業的成本還太高了 部門再多多提報CD改善 (乾 09/02 15:32
biolive30: 老闆: BCG都說成本太高了,陳經理擬個削減支出報告上來 09/02 15:55
bxxl: 美國好強啊,薪資高還能靠其他方面把成本壓到逼近中台 09/02 19:09
twyesman: 先不管台灣 中國跟美國只差4? 反正我是不信 噗噗 09/02 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