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ech_Jo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deaddead (deaddead)》之銘言: : (原文恕刪) : 小弟身為一代工廠台幹 : 比誰都希望工廠遷出中國 遷回台灣 台灣發大財 : 無奈事情就是不會那麼簡單 : 筆電畢竟不是泡麵 iPhone 也不是球鞋 : 下面對林董是不是腳麻這個問題 : 分享一點心得 供各位先進參考指教 身為一個相關產業的小小小員工, 只能說這位朋友工廠端待太久了, 前線的慘況可能沒有感覺。 : ---------- : 關稅對產品來說 : 是成本問題 : 計算關稅所增加的成本很單純 : 而且未必是代工廠需要吸收的生產成本 : 直觀上只是品牌廠對代工產品的進貨成本增加 : 其真正會對代工廠造成的傷害 : 有二 : 1. 品牌廠成本增加 提高售價 銷量下滑 : 代工廠的訂單量下降 營收下滑 : 2. 品牌廠自行吸收 利潤降低 : 回頭壓榨代工廠 降低代工費 代工廠毛利再降 : 這兩種狀況 : 其實都是代工廠的日常 : 並不因為這次原因是貿易戰而特別致命 : 代工廠本身有一套應對措施 : 1. 品牌廠因為點點等等種種原因減少訂單 : 代工廠業務下滑 : 代工廠先自救 調整產能 : 開發新業務 爭取新客戶 : 品牌也會自救 開始降價促銷 : 代工廠訂單自然回補 : 近期例子 就是水果新機 : 果粉不再當盤子 其實比關稅加重還難解決 請問...新客戶從哪來? Ans: 從別的代工廠手中搶來。 新業務從哪來? Ans: 從別的代工廠手中搶來。 目前所謂的新領域都無法取代舊有市場的量, 等於宣判這個產業依舊零和。 : 2. 品牌廠再次要求降低代工費 : 代工廠照例開會講價 : 一邊說退無可退 不爽不要下單 : 一邊優化良率 裁減人力 省水省電 超越極限 : 雖然 25% 這個數字有點大 : 對品牌廠和代工廠都有點痛 : 但現階段反正還不是 100% 會發生 : 範圍也還侷限在美國 : 真的課下去 也還可以和品牌廠協商 25%叫有點痛? BOM要叫我降個10%就想死了, 現在不是2000年, 稍有規模的客戶都知道你拿料的成本, 你報太高連第一關都過不了, 更別說單都沒給就要拿free sample的 協商?一堆想要取代你的排隊在等, 你能給出什麼條件讓客戶同意漲價? : Next Check Point 還在六月底 : 只有股民需要恐慌 : 最終要真是回歸到要和對手比誰的成本低 誰的代工便宜 : 那就各憑本事 反正大家都頂著 25% 在頭上 : 代工廠在板上被批得一文不值 : 但五哥久戰殺場 不是吃素的 也不是被嚇大的 : 殺價搶單 : 共體時艱 : 根本 ODM 本職學能 : 是啊 : 你家總統要美國再次偉大 要中國跪地求饒 : 但要轉單 : 不看價格 : 先看產能 : 產能擴充不是一天兩天 : 代工品質和信任默契更是積年累月 : 品牌廠找的到 2nd Source 就快點轉單 : 轉不了就自己吸收 : 調整促銷方案 檢討定價策略 : 受不了就去買議員對總統施壓 : 關稅本質上是政治問題 : ---------- : 遷廠不是必然 : 遷廠只是減低生產成本其中一個方案 : 而遷廠能減少多少成本 : 很難估量 : 蓋新廠 擴產線 佈人力 調良率 : 本身就是先大手投資 再期望回收的燒錢動作 : 場地廠房產線的硬體成本還好計算 : 政府的補助和支援也能檢討商量 : 關鍵在人員的招募管理 和訓練成本 才是燒腦難題 : 人員數量直接關係到產能 : 人力素質對生產良率更為致命 : 關稅增加 25% 你就受不了了 : 良率往下掉個 10% 你去試試看 : 別提提升良率所付出的時間成本 : 光是產生的物料報廢成本就是一筆鉅額爛帳 : 大客戶的旗艦產品 : 設計高端精密 組裝難度絕非一般 : 對人力素質要求越高 : 產量越多 : 遷廠成本就越大 : 公司本身成本就是一大難題 : 如果再考量到相關供應練的運輸 採購 和支援成本 : 難度倍增 : 遷廠到底有沒有幫助 : 遷多少東西 遷到哪裡 : 其實是科學問題 : 評估報告隨便一寫都是好幾個月 和好幾百頁 : 小的案子搬了省不了多少 : 大的案子搬了賠的更多 : 結果出來 : 搞不好還是不遷成本比較低 : 兩害相權取其輕 : 真的非要遷廠 也不僅僅是一年半載的大工程 : 林董隨手抓個 Buffer 就需要好幾季 : 遷完 : 說不定貿易戰不打了 : 說不定民主黨上台了 : 說不定這個產品不做了 : 靠 何苦來哉 : 就算真走到了遷廠 : 也必須和品牌廠協商 : 遷廠的成本 你願不願意吃 : 減少了產能 你願不願意等 : 品質的隱患 你願不願意賭 : 品牌廠要是不同意 : 代工廠也沒理由急著遷 更不會為遷而遷 : ---------- : 電子五哥客戶分散 產品分散 和產線分散 : 早已經玩了很多年 : 關稅 25% 好像世界末日 風雨欲來 : 其實現階段也就影響成本和訂單的一個 Factor : 反而大陸人力成本早就成長不只一倍 : 五哥各種佈局早就行之有年 : 半成品組裝也不是甚麼新招 : 能搬的早搬了 : 搬的動的或許就加快腳步 : 搬走如果沒有比較好 大家還不就繼續撐著 : 每年這個時間點 : 今年的機種 頭都了洗一半 : 明年的訂單 也已經談得差不多 : 訂單在手 : 有恃無恐 這位捧油恐怕沒碰過抽單或砍單吧, NRE(一次性費用)直接當餞別禮送你, 更別說最近NRE被砍到連媽媽都不認識他了, 每家都在比低的。 今年的機種丟出來, 喊20%內換產地半年讓我無縫接軌, 明年的案子沒kick off(業界常用代表得標) 都還有換人的機會, 又不是只有你一家, 更別說大品牌廠早就試過大代工廠不知道幾輪。 : 誠如林董所言 : 1. 兩手一攤 : 2. 客戶買單 : 3. 拎刀ㄟ代誌 : 肉鬆身為二哥 : 針對貿易戰首先開槍 直接定調 明確表態 : 不畫大餅 : 不涉政治 : 就事論事 : 霸氣 如果真的霸氣就不會出來叫了 直接嗆25%算什麼,我吸給你看, 事實上就是______ 還好我已經不做ODM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1.21.19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558086249.A.D9D.html
michaelgodtw: 模具用公模啊 05/17 18:07
ifchen0: 代工淚推 05/17 18:13
badyy: 用阿XD 05/17 18:24
badyy: NB代工利潤不高,但金流量不小 真實用 但對底層員工沒什麼 05/17 18:25
astushi: 毛利怎麼可能只有一點多,匯率波動都不只一點多了吧.... 05/17 20:22
oldchang1205: 樓上 淨利不是毛利 05/18 09:10
oldchang1205: 毛利1.多 淨利肯定負數 05/18 09:11
haniah: 這才是真內行 05/18 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