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V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家都知道目前VR界應該就算是三強鼎立狀況 HTC VIVE、Oculus、Sony PS VR 目前各自發展的方向看起來也是不太相同,各自在創造自己的生態圈 PS VR有自家的各種遊戲大作,在遊戲上有的IP優勢自是沒話說 背後有Sony這隻國際巨獸的支撐 雖然近年來在各種產品上優勢不在,但死掉的駱駝比馬大 依然還是有餘裕跟遊戲優勢可以繼續深耕 Oculus背後有Facebook 目前算是發展速度最快 今年推出平價的GO 明年接續推出Quest後第一代Oculus產品線完整 跟VIVE一樣還在等市場爆發點 但背後Facebook這等巨頭就不用擔心任何營運危機 可以耐心地持續往VR社交的領域摸索發展 再來是台灣的HTC(不討論哪國品牌的敏感問題) 目前綜合體驗似乎是產品評價最好的公司 但售價超高(跟同樣定位的Oculus比) 這樣的性價比根本超難取得優勢 自己想支持一下VIVE品牌買個Focus來玩也沒得買 也不見任何營銷及宣傳上的力道 只知道想拓展範圍往藝術、醫療、教育等領域 但背後只是一間風中殘燭的宏達電(股價還持續寫新低) 然後今年推出了畫質更好的Pro及無線模組後就無聲無息 同樣看了一下 Quest 的定價是399美金 光是Focus的那個定價就讓人完全不敢恭維 在現在的發展模式下,好像越來越將VIVE的優勢白白葬送 有沒有對這幾間企業發展策略有研究的大大可以一起討論 VIVE有沒有跟什麼樣的企業合作是能帶來一些緩衝優勢的 不然這樣看來連VR世代都還不用來 VIVE就要先被自己的祖業拖垮了 實在是覺得很可惜啊,難得又有可以直接與國際大廠競爭的台灣科技品牌 紅姨加油好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7.18.10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VR/M.1539078623.A.6BC.html
nick5487: WMR 呢 10/09 18:39
hatsuta: 賣股票沒空 10/09 18:45
a862486: WMR自然也是個人很欣賞的產品,但跟VR最終的使用場景還是 10/09 19:31
a862486: 不同,所以想說先專注討論VR,而且WMR的售價更沒打算在現 10/09 19:31
a862486: 階段推向消費市場吧。 10/09 19:32
kuma660224: MR似乎蠻尷尬,生態系太晚搞 10/09 19:57
kuma660224: 然後MS目前沒打算用力砸錢行銷推廣 10/09 19:58
shin2190: HTCㄧ脈相承的行銷還有背離市場風向的研發,等市場成熟 10/09 21:42
shin2190: 大廠都進來沒了硬體優勢,完美重現手機悲劇的老路 10/09 21:42
shin2190: Steam不比google,等不到市場成熟HTC自己先爆掉也不是沒 10/09 21:45
shin2190: 可能... 10/09 21:45
extraymond: Vive還是Steam大腿抱緊一點比較安全 10/10 10:45
bhmagic: Steam感覺半放棄Vive HTC現在讓人想幫也不知道怎麼幫 10/10 14:07
onion1990: 找幾個有名實況主或YouTuber,玩個能跟人互動的遊戲, 10/10 17:51
onion1990: 應該也能抓到一些客群吧? 10/10 17:51
doomleika: Vive售價也沒高Rift多少吧?差不多兩三千 10/10 20:30
doomleika: PSVR的問題在低價優勢在兩家降價後優勢少了很多,特別 10/10 20:31
doomleika: 是Windows MR可以低到6k 10/10 20:31
doomleika: PC VR的部分目前被Intel/NVidia擠牙膏外加第一代產品 10/10 20:31
doomleika: 昂貴世湛有限 10/10 20:31
doomleika: VIVE真的挺慘的,Focus剛初沒多久Quest就進場 10/10 20:32
doomleika: 原本Rift Touch以前(2017)還有整套體感必較強的優勢 10/10 20:32
doomleika: 在Touch進場後被奪走,Vive Wand反而變成最糟糕的控制 10/10 20:33
doomleika: 現在他的優勢只剩下第三方套件多,很多還是走Lighthous 10/10 20:33
ewing: 看到線太多 還要放一堆偵測器 = = 10/11 01:29
ewing: 要家用普及最多前方放一個感應器 如不用最好 10/11 01:31
ewing: 可為眼鏡族光學調整 VR電力電池做在左右手把如何? 10/11 01:34
LayerZ: 以台灣玩法,這種雷聲大雨點小,沒宣傳沒行銷不在意賣得好 10/11 09:50
LayerZ: 不好的,通常是靠政府補助在賺的...(ㄇㄒㄈ我就不知道嚕 10/11 09:51
kuma660224: 所以趨勢變成inside-out的6DOF 10/11 11:26
kuma660224: 即使它沒燈塔這麼準,但多數應用也堪用 10/11 11:26
kuma660224: 而且少掉獨立感測裝置能壓低成本 10/11 11:27
kuma660224: 而且無空間限制(外部感測器才有角度問題) 10/11 11:28
kuma660224: VR方案最佳解應該是Quest+相容於PC輸入 10/11 11:31
kuma660224: 攜帶狀態靠一體機運算,需高性能就外接 10/11 11:33
kuma660224: 無論內置或外接運算,都用頭戴內部感測定位 10/11 11:34
kuma660224: 未來Rift跟Quest,其實可以整合到一台 10/11 11:36
kuma660224: 不然兩台各要399鎂,其實都買也很貴 10/11 11:37
kuma660224: 而且導致市場碎片化 10/11 11:38
jazzboy: 很期待Quest ,但是若效能不夠,無法支援steam 也是會讓 10/11 11:43
jazzboy: 人擔憂後續是否有夠多的好遊戲持續開發 10/11 11:43
jazzboy: 樓上講的不錯,如果可以變成二合一 是不錯,但是這樣rif 10/11 11:44
jazzboy: t就不用賣了... 10/11 11:44
doomleika: Quest效能應該是不行,John Carmack(Doom programmer 10/11 11:51
doomleika: , Oculus CTO) 說過Quest的性能差不多等於PS3/360 10/11 11:52
doomleika: 但是ps3/360只要坐720p30FPS,Quest要2k90FPS 10/11 11:52
doomleika: 外加省店 10/11 11:52
kuma660224: rift消失也沒差啊,不如想成產品合併 10/11 11:58
kuma660224: 目前的quest應該是絕對無法跑steam 10/11 11:59
kuma660224: 但廠商只要肯搞外接,就不用受限SOC性能 10/11 12:01
kuma660224: 原本Rift的優勢是雙手6DOF, 但Quest也辦到了 10/11 12:02
kuma660224: 面板定位什麼的差距也不明顯 10/11 12:02
kuma660224: 產品性能差異只剩可外接或不可外接之分 10/11 12:03
kuma660224: 價格也重疊,有點重複投資的, 10/11 12:03
kuma660224: 自己互相搶客戶問題 10/11 12:03
kuma660224: 不像go與rift規格差距很遠 10/11 12:04
nick5487: 弱弱的問 WMR 一萬初的價格為什麼不適合消費級 10/11 13:15
n99lu: 很詭異的是現在日本網路清一色都推薦vive 我來到平行世界 10/11 13:29
n99lu: 了嗎? 10/11 13:29
kuma660224: 不在乎預算的話,真的是Vive比較好 10/11 14:16
kuma660224: 但歐美市場年底旺季其實是送禮有預算因素 10/11 14:17
kuma660224: 耶誕老人對於刷卡額度有抗拒 10/11 14:17
kuma660224: 廉價但堪用還是比較吃香. 最好連主機也便宜 10/11 14:19
kuma660224: 年底估計go銷量應該會噴一波 10/11 14:20
Lsamia: 怎麼都沒人會喊Vive銷量噴一波 10/11 15:25
a5480277: Quest感覺是主打體驗6DOF但低畫質的應用 10/11 17:04
qazwsx0128: Vr真正的門檻是電腦配備,不是vr設備 10/11 19:53
GameGyu: Vr真正的門檻是遊戲... 10/12 02:06
nick5487: vr的門檻還有空間呢 10/12 08:48
forever9801: 我覺得如果Quest可以爽玩beat saber大概就夠本了 10/12 10:42
julian213456: 昨天剛入手VIVE,體驗感很好 10/12 11:57
julian213456: 但是現階段說真的,東西還是覺得少 10/12 11:58
julian213456: 眼鏡本身的價格就不低(雖然掉不少了),然後是電腦 10/12 11:58
julian213456: 強度也要高,價格又上去 10/12 11:59
julian213456: 目前投入開發軟硬體的廠商我想也有限,得再觀望 10/12 12:00
zebb: 需要有硬體數量支援才能有廠商投大資金做大遊戲 10/12 15:04
zebb: 這篇後半部蠻忠實呈現目前VR業界窘境 https://goo.gl/gzWMhz 10/12 15:05
okah: 無線一體機沒消沒息不炒作,HTC到底在幹嘛 10/12 15:09
GameGyu: 無線一體機沒消沒息不炒作?你一定沒在看股市新聞 XD 10/12 17:39
ZMTL: 太台灣,遊戲空間才是問題 10/12 17:57
ZMTL: 在 10/12 18:03
ZMTL: 然後我不覺得Vive毫無作為啦XD 10/12 18:03
kuma660224: VR AV倒是感覺發展不錯? 10/12 20:49
howard1414: vive本來的策略就比較偏向B2B,B2C這塊真的做的不如oc 10/12 21:14
howard1414: 手把部分目前還在等新的knuckles,現階段OC手把完全 10/12 21:17
howard1414: 壓制vive,尤其是用到手勢的遊戲超難用啊 10/12 21:17
nfsong: mad gaze x5 (仿google glass) 被評到跟垃圾一樣 10/13 00:13
nfsong: 但只要1W5 10/13 00:13
jazzboy: 一體機發展感覺比較有未來,不然買有線的還要升級電腦, 10/13 07:52
jazzboy: 對一般人來說太麻煩也花費太高了 10/13 07:52
kuma660224: 應該說一體跟有線其實不是互斥條件 10/13 10:37
kuma660224: 只是目前VR發展還在摸索 10/13 10:37
zebb: 其實就一直是價位問題而已 10/13 11:03
kuma660224: 價位下滑只能期待生產技術持續進化 10/13 14:18
kuma660224: 總有一天90hz 4K面板,5nm SOC, 眼球追蹤 10/13 14:26
kuma660224: 都變成平價產品基本配備時,VR輕鬆普及 10/13 14:26
kuma660224: 很多規格不是做不到,是怕全部硬上會破千鎂 10/13 14:29
n99lu: 然後就會沒人買 像htc逐漸落下風那樣 10/14 11:33
Lsamia: 要輕鬆普及的關鍵不是應該2080人人有才是重點嗎? 10/15 00:51
xxxz: vive 沒買的原因是因為還要組一台電腦 .. 沒錢啊 10/15 05:55
kuma660224: beat saber如果用高階soc+眼球追蹤繪圖 10/15 12:11
kuma660224: 應該是做得出來,不需很高性能 10/15 12:12
kuma660224: 但即使quest,基於成本也塞不進那些東西 10/15 12:12
kuma660224: 或許得再等下下一代 10/15 12:13
SmallRice45: Oculus quest可以搭配Riftcat玩PC端,直接升級無線 10/15 21:21
kuma660224: 畢竟riftcat只是勉強可用,且非官方 10/15 21:57
kuma660224: 真正無線連pc還是得靠60ghz新技術才夠力 10/15 21:58
zebb: 這種透過區網串流玩PCVR的方式不要期望太高 較多動態的會暈 10/15 23:11
jazzboy: Quest 應該也會有beat saber吧 10/16 08:15
zebb: 我也覺得beat saber很有機會移植到quest上 10/16 09:12
newsunn: ps vr根本是垃圾,完全不同量級的 11/11 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