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Voluntee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當初是透過PTT 志工板讓我得知訊息, 進而加入家扶中心擔任家庭夥伴, 一直以來總覺得得之於人者太多,雖然能力不夠大, 但人生的每個階段應該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去回饋社會, 且因為本身喜歡與人接觸和喜歡小孩子, 同時這份志工工作內容又能多少與所學的教育知識做結合 因此便加入家扶中心家庭夥伴的行列了。 在正式成為家庭夥伴前會有幾次的課程訓練, 訓練後會由社工老師進行面試, 瞭解你的動機、信念、時間配合度、 未來處理案家的情況模擬等等, 通過後便正式的成為家庭夥伴囉。 而每個月也固定會有團體督導, 不同案家的夥伴們提出各自的個案情況分享。 家庭夥伴分為親代夥伴和子代夥伴, 顧名思義就是陪同父母親或是小朋友的區別。 服務時間是每週一次每次兩小時,並直接進入案家與案主接觸相處, 若案家有三人通常就會配對三位家庭夥伴。 由於這是一個需要穩定長期的志工服務, 隨意的離開案家可能會使案家和社福中心造成隔閡, 同時個案本身心裡亦會產生不信任感等等, 所以在加入前真的要審慎考慮, 我的個案進行約一年,在工作轉換時因時間無法配合因此換人接手, 目前只有在中心偶爾有大活動時才會參加, 並和許多中心的小朋友敘舊, 每次活動聽著老師老師或是哥哥的叫著, 時不時身邊有著三五保鑣簇擁、纏繞著自己 覺得十分趣味和心暖。 由於我是子代夥伴, 服務內容會先是陪伴案家小朋友一起打掃, 並做簡單的環境整理、完成學校功課, 最後是一起進行遊戲或是看課外書等等, 偶爾也會帶他們出去聽演講或是操場運動等, 想不同的活動來增加趣味性,有點像自己設計課程的感覺, 突然才覺得以前老師們真的很辛苦阿,要寓教於樂。 一年多來從最初期望是孩子們能跟得上基本的課業、遵守簡單的生活規範, (會需要志工服務的案家家庭功能通常不彰) 到擔任父母與孩子的橋樑和示範, 最後自己變成無欲無求, 單純的只是聆聽孩子們的日常生活故事, 做到最簡單也是最難的”陪伴”, 其實這樣的家庭父母與孩子間溝通常帶有距離, 父母沒有耐性去聽孩子們的話,更不用說是教導, 家庭夥伴的進入除了變成孩子的玩伴和說話對象, 也是父母親情緒生活抒發的另一個出口, 雖然有時候也會想著若之後社福機構退出了家庭,是否又會再回到從前。 參與了家庭夥伴也讓我進入了另一種生活故事, 在耐心、愛心及對事情的包容上都成長了很多, 並學習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情。 另外也覺得一直在社福機構的社工老師們真的很偉大, 人員流動率不比志工來的低, 一個人可能也做著多人份的事務, 更遑論是加班或是假日仍要拜訪案家進行訪談, 最後的最後,其實不管是近年很流行的國際志工, 或是就在我們身邊任意小小機構的志工, 有多少的能力我們就能做多少的事,改變不需要等, 也因為有這樣的大家,社會因而變得更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87.96.16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Volunteer/M.1429172625.A.89A.html
Dartor: 推 社會需要更多人來關心弱勢的團體 04/19 00:04
Philethan: PUSH 11/16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