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Philosop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分享一點我的想法: 「後現代主義反對人的客觀知識的可能性」這命題我覺得很全稱武斷與拗口曖昧。 我從哲學史的角度去梳理, 「現代性」的意涵很複雜, 但起碼大家都不否認現代性在知識論上是追求「讓理性照亮這世界所有暗角」, 於是有了各式各樣實證科學的興起。 而反思現代性的「後現代主義」與其說是反對客觀知識的可能性, 不如說是懷疑理性可以取代一切統治世界, 亦即懷疑「人只要追求理性到極致,無所不知就會完美」此一假想。 因此「反對客觀知識的可能性」這說法其實是很籠統且很語焉不詳的。 如果後現代主義是反對客觀知識的「任何」可能性, 則等於也否認作為組成客觀知識的基底, 亦即文字與語言, 具有任何的公共性與互相溝通了解的功能, 那大家的交談其實只是幻象,只是野獸般的咆哮, 連談論「後現代主義」都不可能, 就會產生你覺得自相矛盾的困擾。 但今天大家都還可以討論「後現代主義」, 顯然已說明「後現代主義」並沒有反對客觀知識的「任何」可能性。 但是呢,「後現代主義」因為懷疑理性, 確實仍對客觀知識有多少客觀性及公共性抱持懷疑。 而實際上, 「後現代主義」本來就不是一個明確統一的哲學流派, 毋寧說只是在現代主義之後、對現代性產生懷疑的各家學說的泛稱。 因此,不同的學者在講自己或被標榜是後現代主義時, 每個人所想的其實都不大一樣, 唯一的公約數可能就是他們同樣在「懷疑理性」, 但從哪個角度懷疑?懷疑到什麼程度? 每個人學經歷背景不同自然角度與程度也都不同。 但無論如何,當要說出一番道理的時候, 他就是在建構,就是在關心事物自身,某個角度的事物自身, (現象與本質的刻意區分在現象學運動之後已被取消) 而且有自知之明地不認為自己能夠像康德、黑格爾那樣, 掌握所有的現象,建立一個大一統的本質性理論。 ※ 引述《gregorsamsa ()》之銘言: : 突然想來問個問題 : 發現剛好跟樓上的問題有一些相關 : 簡單來說 : 承存在主義的後現代主義哲學 : 基本上是反對關於人的客觀知識的可能性的 : 同時也是反後設敘述的 : 但我的問題是 : 這樣一種敘述如何自己不同樣成為一種後設敘述? : 同時我們的人文科學所研究的客體是否根本不是人 : 比方說社會學的客體是社會 : 人類學的客體也許是關於人的歷史或說人的發展史 : 也就是說後現代主義作為批判主義的哲學 : 本質上是否是不建構的 : 它不關心本質 : 而是現象?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49.181.115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Philosophy/M.1540193900.A.A5E.html : ※ 編輯: gregorsamsa (60.249.181.115), 10/22/2018 15:42:37 : 推 ssisters: 我也想知道 10/22 18:5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120.5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Philosophy/M.1540225535.A.1F3.html ※ 編輯: Augusta (1.160.120.52), 10/23/2018 00:27:57
gregorsamsa: 讓我混淆的一點是 這邊說的現代性跟藝術文學上的現 10/23 11:39
gregorsamsa: 代主義似乎是沒有關連 看起來好像藝術在二十世紀上 10/23 11:39
gregorsamsa: 半是走在思想前面的 10/23 11:39
Augusta: 其實是有關連的,只不過「現代性」的內涵也是很龐雜,通 10/23 20:58
Augusta: 常只能反面剔除來判斷哪些不是「現代性」。 10/23 20:59
Augusta: 文學的現代主義、繪畫的現代主義,都反映現代性部分面向 10/23 21:01
voirvoila: 推 10/25 00:01
lokazdszone: 推 10/28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