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日本軍費 : 年份 日本GDP 漲跌幅 備註 : 1930 | 118 801 | -7.27% 昭和經濟危機爆發 : 1931 | 119 804 | 0.84% 九一八事變 : 1932 | 129 835 | 8.37% 滿州國成立 : 1933 | 142 589 | 9.82% : 1934 | 142 876 | 0.20% : 1935 | 146 817 | 2.76% : 1936 | 157 493 | 7.27% : 1937 | 165 017 | 4.77% 七七事變 占預算比率 1937 327 793萬日元 69.0% : 1938 | 176 051 | 6.68% 1938 596 275萬日元 76.8% : 1939 | 203 781 | 15.75% 日軍佔領海南島 1939 646 808萬日元 73.5% : 1940 | 209 728 | 2.91% 1940 794 720萬日元 72.4% : 1941 | 212 594 | 1.36% 珍珠港事變(12月) 1941 1250 342萬日元 75.7% : 1942 | 211 448 | -0.53% 1942 1883 674萬日元 77.2% : 1943 | 214 457 | 1.42% 1943 3608 854萬日元 80.8% : 1944 | 205 214 | -4.30% 1944 7546 484萬日元 87.6% : 1945 | 102 607 |-50.00% 日本戰敗 : 結論:打中國還滿賺錢的 事實上 這些都沒算通膨 算通膨下去 打中國恐怕虧不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1.7.213.15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28834216.A.E14.html
hazel0093: 單純只算,不算通膨,elmotze這樣位日本辯護的作法跟 04/12 18:26
hazel0093: 當今馬政府又有何不同 XD 04/12 18:26
hazel0093: 單純只算GDP 04/12 18:26
轉篇文章 1931至1936年,高度軍國主義化而又被9.18事件大大刺激起領土野心的日本開始了大規模 的軍事擴充。日本官方軍事訂貨金額達70億日元,三菱、川崎、浦賀船渠、日產、日氮等 十大民營軍需企業利潤平均增長48%。日本稱其為“軍需景氣”。軍事支出在1931-1936年 (“高橋財政”期間,以主導日本經濟復蘇的藏相高橋是清命名,高橋在二·二六兵變中 被殺)達35%至47%,土木工程和公用事業支出則僅占8%-15%。但在這表面化的“軍需景氣 ”背後是飲鴆止渴的危險。雖然軍事工業也能刺激生產,但其產品只能消耗於戰爭(除非 搞軍火輸出的支柱產業),既不能還原為資本、轉入社會再生產,也不能提高國民購買力 、保存或發展資源。除非發動戰爭,掠奪他國財力、人力和資源。選擇這一條路只有一個 原因,那就是日本一直在準備一場全面的戰爭。 與這種情況相對應的是1932年,日本政府首次發行赤字公債,總額3.83億日元,為當年歲 入的17.4%。日元對美元的匯率從1932年的100:50降到1933年的100:25。同年(1932) ,日本發行軍事國債3.1億日元。至1935年,日本國民收入為145.3億日元,政府中央財政 支出為57億日元,其中一般會計和歲出決算為22億日元,特別會計歲出決算統計為35億日 元。與此對應的是年度一般國民收入為166.5日元,東京都一般市民維持最低生活水準的 開支是每人每年109.2日元。農村生活水準較之則更加貧困。 這種情況是不能持久的。由於日本的國家戰略就是用軍事實力征服佔領,養著龐大的帝國 陸軍和帝國艦隊,以及海陸各屬的空軍,經濟上很難持久。日本儘管逼國民黨政府在華北 五省自治上做出了辱失主權的讓步,但是它的目標不僅僅是華北,而是整個中國和亞洲。 加上對中國軍事力量的輕視,日本挑起了蘆溝橋事變,決心在三到數個月內,征服中國。 當時的日本和中國的綜合國力的對比對日本是很有利的。1937年日本GDP為60億美圓,中國 只有13億美圓;比較大致應在5:1的水準上.1937年中國預算關稅收入為3.69億,鹽稅2.28億 ,統稅1.75億,,三項合計7.72億元,占國家財政總收入的77.2%(從這個數字來看當時中國的 財政規模大致在10億元左右),當時沿海地區又占了這三種稅收的80%以上.戰爭開始後,由 於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相繼淪陷,使歲入急劇減少,1937年三稅收入實際為4.1億元,1939年也 只收了4.3億元.戰前中國的軍費大致在20000萬元的水準.其中陸軍14000萬,空軍7000萬, 海軍200萬.比起日真是九牛一毛。(軍事支出例:當時中國軍隊的毛瑟自動手槍的價格為 70元/支??含500發子彈), 1937年由於全面爆發戰爭,財政支出達20.91億,其中軍費 13.87億占66.33%。 日本對中國的軍事實力和情報工作是很有成效的,但是對中國的抵抗決心卻沒有太多現實 的概念。日本人認為只要有裝備優於對手的軍隊加上比野蠻人和畜生都不如的大屠殺、讓 軍隊有組織地對平民施暴,就能使中國“畏服”,恐懼地屈服於日本的統治之下。這一次 ,日本人是徹底失算了。儘管在中國取得了從軍事角度上來講相當不錯的勝利,儘管在中 國進行了南京大屠殺等***,在佔領區實施了恐怖的法西斯統治,以至於數十年後一提起 日本兵或日本人,所有中國人都知道是野獸、畜生的代名詞,中國仍然在抵抗,沒有投降 。 而在此時,日本的經濟大臣開始慌了。 事實上在戰前日本的經濟秩序就已經受到了軍事生產的嚴重影響,1937年想一舉拿下中國 ,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希望能靠對中國的掠奪,來支撐出現裂痕的經濟,並同時對軍事起促 進作用。但是從1937年到1941年,儘管英美還沒有參戰,日本的經濟已經揭不開鍋了。 當時日本面臨著兩大危機-財政危機與資源危機。 自侵華戰爭爆發後,僅在1937年9月日本即編制了25億日元的臨時軍費預算,從侵華戰爭爆 發後至1941年止,特別軍費用支達268億日元,其中大部分用於侵華戰事,軍械預算大部份用 於生產彈藥,彈藥費1937年度占軍械費56%,1938年度實際上占軍械費的76 %《中原茂敏:《大東亞補給戰》78頁》。》而為了籌措軍費,日本採取了增加稅收,濫 發公債及紙幣的作法,如在1936年將法人所得稅增加80%,個人所得稅增加30%遺產稅增加 10%,廢止了股票所得可抵扣40%稅額之規定,並建立了財產稅,煙.酒稅等新稅,1937年侵華 戰爭爆發後,又實行臨時增稅及創立“華北事變特別稅”,1938年又創立“中國事變特別稅 ”,但所得遠不足以應付巨大的開支,又濫發公債及紙幣,其公債年發行額1936年不足10億 日元,1937年擴充至15億日元,到1941年更高達87億日元,其公債總額1936年未為104億日元 ,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為373億日元,1938年,日本銀行券的擔保儲備額由10億日元上 升至17億日元,1939年4月,升至22億日元,而到了1941年則上升至47億日元,其貨幣流通量 則由1936年的26億日元猛增至1941年的79億日元,結果導致物價上漲一倍以上,而日本工人 的實際工資以1937年為100,到1941年則為84,日本國民的實際生活水準下降了四分之一,國 家財政面臨崩潰。可以對比的是1940年,東京的一份麵條0.15日元,一份豆沙水果涼粉 0.15日元,白蘭瓜一個0.30日元,牛肉一公斤0.80日元,東京到熱海的一等火車票1.20日 元,一噸煤炭346日元。當時在建的“大和”號戰列艦(1941年底造好)其總造價則是 137,802,000日元。 而比財政危機更為可怕的是資源危機,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資源缺乏的國家,大部分資源 依賴於從國外進口,為此,當時的日本擁有一支僅次於英美總噸位約600萬噸的世界第三大 船隊,侵華戰爭爆發前的日本(包括臺灣,朝鮮及偽滿)對外依賴度為:鐵礦石52.3%,鐵礬 土100%,橡膠100%,石油80%,鹽63%,棉花及羊毛99.9%,廢鋼鐵67%,銅.鋁.鉛鋅等均為一半及 一半以上, 日本擴充軍備,發展重工業,雖然使軍事重工生產得到很大發展,如鋼材產量1929年為203萬 噸,至1936年為410萬噸,煤產量1931年為2800萬噸,1936年為4100萬噸,化學工業增長1.5倍 ,而資源進口也為之大增,僅石油進口一項,即從1931年的228萬千升增長至1936年的451萬 千升,導致國際收支逆差大增,1936年1-6月,出超2.7億日元,而1937年的同期,則入超6.2億 日元,3-7月的黃金輸出額為3億日元,實際情況則更壞,1936年全年,日本入超1.29億日元, 扣除對偽滿的出超2.46億日元,實際入超達3.76億日元,1937年的入超達6.38億日元,扣除 對偽滿及侵華日軍佔領地區的出超3.21億日元,實際入超9.59億日元,而到了1939年,在大 幅度的削減了民用物資進口之後,日本的進口為29.18億日元,出口為35.76億日元,但扣除 對無法獲取黃金外匯的“日元圈(偽滿及侵華日軍佔領地區)”進出口,進口為22.35億日 元,出口為18.29億日元, 日本經濟力的不足,在1939-1940年度即開始表面化。首先出現的是糧食供應不足,1939年 的日本本土之大米需求量為8千萬石,比1936年上升了近1千萬石,而在侵華戰爭爆發前,日 本本土每年需從臺灣,朝鮮輸入1300-1400萬石大米,而此時,由於戰爭的因素,日本本土的 糧產量自1939年起即一直在下降,自臺灣,朝鮮輸入大米由於戰爭及當地的軍需等因素,輸 入額逐年下降,1938年為225萬噸,1939年為145萬噸,1940年則為48萬噸,日本為此想盡了辦 法,下令農民要將生產的大米及麥子等糧產品,除自己食用及種子外,都要以官價賣給政府, 實行糧食配給,禁止一般的飯店,餐館出售米飯,大力宣傳食用代用食品,規定早飯不能超過 1日元,中飯2.5日元,晚飯5日元,即便如此,仍有900萬石的缺口,為此,日本不得不拿出2億 日元的外匯向法屬印度支那,泰國進口了800萬石大米, 緊隨糧食危機而來的是電力與煤炭危機,由於煤炭不足,發電量只能滿足80%的需求,為此, 日本大搞經濟管制,1938年10月,首先實行棉花及棉紗價格管制,1939年10月18日,又發佈價 格管制令,將價格限制在1939年9月18日水準,1940年7月7日,又下令禁止奢侈品生產及銷售 ,將電風扇,收音機等均列為奢侈品, 而對日本來說,對其侵華戰爭影響最大的是資源危機,到1941年,日本所控制的資源只能滿 足煤炭需求量的88.3%,石油的18.4%,鐵礦石的42.4%,銅的43%,鋁的15%,鉛鋅的18.4%,而要 得到這些資源,一種辦法是通過貿易進口,而對進口資源具有制約的是其黃金外匯的儲備量 ,它決定了日本的物資進口能力並進而決定其戰爭持續能力,在侵華戰爭爆發時,日本銀行 的黃金儲備額包括紙幣發行的準備金在內不過13.5億日元,而在日俄戰爭時,日本國硬通貨 儲備為1400萬日元,又借得外債8億日元,合1937年日元價為28億日元,在侵華戰爭的巨大消 耗下,日本在1936-1941年的國際收支逆差達50億日元,黃金外匯已所剩無幾,以至日本不得 不開始動用戰略儲備物資, 而日本採取的擴大出口,壓縮進口,掠奪佔領地,對外借款等各種辦法均已無效,就當時而言 ,日本的主要出口物資為生絲及棉紡織品,主要出口對象為美英及東南亞,由於“二戰”爆 發所帶來的購買力下降及封鎖等因素,以及日本國內對民用工業的限制,其出口額自1939年 達到最高峰後即開始大幅度下降,壓縮進口已經把民用物資的進口壓縮到了極限,至於對外 借款,自1936年至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共借外債16.25億日元,其中政府貸款12億日元(內 美國長期貸款7億日元),1941年日本之外債餘額12.5億日元,因此,自1941年起,己無商業 貸款的可能了,而對佔領地的掠奪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雖然中國(侵華日軍佔領地區)的 礦產資源足以滿足日本的多數礦產需求,但這在當時僅僅只是一種潛力,要想開發出來,需 要時間及金錢,有人認為日本當時如發現了大慶,就可以不打太平洋戰爭了,但是日本當時 正處於戰爭狀態下,既無時間也無金錢來做這種開發,無法用遠水來解近渴。北進西伯利亞 更是如此,攻蘇就算把西伯利亞全部佔領,也得不到石油、橡膠、糧食和礦產。這些急需 的東西在哪里?只有一個地方,就是東南亞! 現在有些愚人說什麼日本戰敗的原因是日軍在1941年初開入法屬安南,威脅和危害了美英 荷法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利益,於是美國才停運廢鐵、原油、錫礦、重型航空炸彈等戰略物 資,進而引發了太平洋戰爭,如果日本能效法甲午戰爭後,在德、法、俄的壓力下,乖乖 退還遼東半島的做法,即在英美壓力下退出安南,祗要日本退出安南,廢鐵、原油、橡膠 、錫礦、重型航空炸彈等戰略物資,英美會馬上恢復供應,日本就不會戰敗,則今天整個 中國極可能仍在日本控制之下。實際上,這是一種脫離實際的幻想。引發美國對日本施以 戰略物資禁運的日軍進入法屬印度支那。主要原因是法國當局不想執行與日本簽訂的貿易 合約,將1940年6月提供的大米從5月份的10萬噸減少為5萬噸,7.8兩月還要減少到6月的一 半,出售給日本的1.5萬噸橡膠要用美元支付。可笑的是即使日本不進兵法屬印度支那,美 國不對日本實行石油和廢鋼等戰略物資禁運,日本也快無錢採購這些物資了。日本之所以 要進入法屬印度支那,進而與美國開戰,是因為侵略戰爭打得太凶,經濟上已經到了不向東 南亞進軍己不足以繼續進行侵華戰事的地步。當年天皇玩著“腹藝”的把戲裝腔做勢地吟 出什麼“四海之內皆兄弟,緣何無故起紛爭”的時候,他早就知道了這一天的到來。只是 沒想到戰爭會在國庫快耗空的時候開始,而又一敗塗地地收場而已。 ※ 編輯: Anjou (221.7.213.155), 04/12/2015 18:39:10
jimmy5680: push 04/12 18:50
iiooiioou: 推 04/12 19:06
makoto888: 推一個,石原的最終戰爭理論害人不淺啊 04/12 19:38
MotleyCrue: 推啦 04/12 19:38
castlewind: 因為大日本帝國可以等待時間消化戰果 但是大日本帝國 04/12 19:40
castlewind: 的青年將校的青春不等人啊 不趁現在刷中國賺戰功升上 04/12 19:41
castlewind: 去佔缺 機會就送給別人了 04/12 19:41
EvoLancer: 不過 石原可是一點政治責任都沒負就是了 04/12 19:55
clickslither: 用軍費支出打臉最爽啦! 04/12 21:46
Hartmann: 推 04/13 00:23
kerry0496x: 讚 04/13 14:11
vandervaal: 推一個 04/13 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