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篇引用點資料來給大家參考。 以下引自《鴉片戰爭中的中英船炮比較研究》一書(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是張建雄、劉鴻光(和前幾篇那位同一人,所以本書有部分與該論文重複)。 第一章 導論 P21 鴉片戰爭時期的英國人對中國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四省鑄炮水平的評價,囊括了 主要戰區。他們大都認為中國銅炮鑄得不錯,鐵炮鑄得不好或也有改進。此可以解釋 為此時期中應火炮型制的設計尚處於一個水平上,銅炮的旋削設備,一般的鋼製工具 即可滿足,故中英銅炮的質量尚顯現不出明顯差距,但是,鐵炮對材質、炮體加工裝 置、動力設備要求很高,中國因沒有發生技術和工業革命,鐵質不好,加工和動力設 備不足,故所造鐵炮質量確實比英軍差。即鴉片戰爭期間英國火炮比清朝火炮技術和 性能的差別還未大到主宰一切的地步,這可以從炮筒鑄造與所使用的火焰兩方面看。 今人研究認為:一是德國人克虜伯(Alfred Krupp,1812-1887)在鴉片戰爭結束之後11 年(1851年)才發明了整體鑄造炮筒的技術,徹底解決了炮筒容易爆裂的問題;二是在 鴉片戰爭期間,英國人使用的火藥也是黑火藥,只是配方有所改進。6年以後(1846年 ),一位義大利人才發明了液體的硝化甘油炸藥,但在火炮上無法使用。又過了21年( 1867年)瑞士人諾貝爾(Alfred Nobel,1833-1896)找到了以矽藻土作吸收劑的辦法, 才生產出在工程與軍事上具有實用價值的固體炸藥。炸藥的爆炸力大約是同等重量黑 火藥的8倍,或者同等容積黑火藥的13倍。另外,1864年,歐洲人開始製造「隔膜彈」 ,即用鐵片把彈頭與火藥引信隔開的炮彈。解決了炮筒和炸藥這兩個關鍵問題後以後 ,現代大炮才得以問世。安裝了現代大炮,以蒸汽機為動力、用螺旋槳推動、有旋轉 裝甲炮塔的鐵甲艦已經接近現代軍艦。 (中略3~4行介紹鐵甲艦特徵的描述) 從這時起,海戰才真正進入了「鐵甲艦時代」,但這已是兩次鴉片戰爭十年以後的事了。 # # # 看打很累就先這樣吧,榴霰彈在第三章的P175有描述,至於到底鴉片戰爭時用的榴霰彈 是甚麼樣子,書中提及兩者,一是Shrapnel一開始發明的球型榴霰彈,二是《演炮圖說 輯要》裡面描繪的「塔彈」(書中說是英式榴霰彈),前者是1784年發明的東西,後者是 丁拱辰(福建晉江人,1800-1875)遊歷海外咨訪的紀錄,輯要成書於1843年,書中都有說 明。附帶一提,鴉片戰爭打到1842年喔,何者較有可能不言自明。 至於究竟中英雙方的炮兵和水師實力差距原因何種較重,也可以參考本書各篇章提及的 描述和數據,顯然雙方的軍備技術是有差距的,但是如書中所提,清軍在戰爭前夕乃至 於戰爭期間都有非常多整備軍隊、修築防禦工事的策略和準備,其中一些也確實縮小了 中英雙方在技術上的差距,惟清軍的體系實在太爛,還算能與英軍匹敵的火炮為數頗少 ,防禦工事也並不十分高明甚至多有趕工應急、容易垮掉的土壘,這些都使得清軍難以 和英軍相抗衡,然而這並不代表清朝沒有相關技術,書中提及清軍於1843年戰爭結束後 立刻將各地毀壞的砲台重建為歐式砲台或至少多作改良,倘若戰前就有此認識豈能敗至 如此之慘烈,又怎能全怪到缺乏技術上面。 再引一句本書P352的話: 鴉片戰爭前後中英船炮技術的懸殊差距早在戰爭以前就已經確定了,其技術和性能的 低劣,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 (順便推薦一下之前板上古王子推荐過的〈守圉增壯—明末西洋築城術之引進〉一文, 網路上可以找到原文,該文在描述明末清初中國擁有的歐洲堡壘知識與案例) 最後說一下我之前對該作者的質疑可能要做修正,因為他說的歐洲戰艦設計是為了能夠 抵禦68磅砲彈的後面提到的是距離太遠時小口徑砲彈會被「碰回」,想來是指距離較近 時小口徑亦能造成損害,不過我認為口徑不是非常重要的問題的想法不變(因為確實存在 只有32磅炮的十九世紀初英國二級戰列艦啊)。 -- The nation which forgets its defenders will be itself forgotten. ~John Calvin Coolidge, J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5.10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31583120.A.1FC.html ※ 編輯: jimmy5680 (140.112.25.105), 05/14/2015 14: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