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篇是原封不動從wiki擷取轉來的,什麼都沒加。 ※ 引述《godivan (加藤家的惠是我的!)》之銘言: 簡單翻譯一下 : 雷多公路 英國人對他的評價 : I agreed with Stilwell that the road could be built. I believed that, : properly equipped and efficiently led, Chinese troops could defeat : Japanese if, as would be the case with his Ledo force, they had : a considerable numerical superiority. On the engineering side : I had no doubts. We had built roads over country as difficult, : with much less technical equipment than the Americans would have. : My British engineers, who had surveyed the trace for the road for : the first eighty miles [130 km], were quite confident about that. : We were already, on the Central front, maintaining great labour forces : over equally gimcrack lines of communication. 這邊大略是講:盟軍有軍力優勢,技術上也可以打通道路。 : Thus far Stilwell and I were in complete agreement, : but I did not hold two articles of his faith. : I doubted the overwhelming war-winning value of this road, and, : in any case, I believed it was starting from the wrong place. 這邊是懷疑雷多公路的戰略價值。  且Slim認為至少不應該從雷多開始打通地面道路。 : The American amphibious strategy in the Pacific, : of hopping from island to island would, I was sure, bring much quicker : results than an overland advance across Asia with a Chinese army yet : to be formed. 翻譯:我確信使用美國在太平洋上的跳島戰術,     會比在(亞洲)陸地上(與中國軍隊)推進更快達成目標。 : In any case, if the road was to be really effective, : its feeder railway should start from Rangoon, not Calcutta. 翻譯:假如公路真的有效,     他應該連接自仰光的鐵路,而非加爾各答。 : —William Slim  (此君時任英國東方集團軍司令,換言之,英國觀點。)  Slim的觀點是以整個對日戰局來看。  他認為美軍應該專心在太平洋上的攻勢,而不是跑到緬甸叢林去和日軍打仗。 意思就是不用執著於緬甸的收復,只要直接捅日本人老家就可以。 再搭配1942年慘澹的駝峰空運狀況,這話就跟對中國只需要敷衍一下差不多。 嗯,中國對太平洋戰爭一點也不重要,我同意他的觀點。 然而美國人考慮到的點不一樣。  美國人認為持續供應武器給中國可以有效降低美國的傷亡, (意思就是提供裝備和訓練讓中國人替美國人打仗,這招美國向來愛用。) 在當時空運有諸多限制的前提下,打通地面路線就有其必要。  在1942年,駝峰空運的危險度極高,甚至摔飛機摔到有人寫信到總統府陳情。  羅斯福因此嚴令要"降低失事率,提高運量。" 這本質上是很矛盾的命令,因為失事率就是勉強維持空運的結果。  英國的主要對手是德國而非日本。 緬甸能不能收復,中國能不能繼續戰爭,英國人大多興趣缺缺。  就算要在遠東出兵,如新加坡之類的南洋運輸重心還比緬甸重要。  英國在當時的主要方針大概如下:  1. 固守印度。(雙方共通)  2. 加強對中國空運。(反正是摔美國飛機,死美國人,運不過去也與英國無關。)  3. 伺機登陸緬甸以外的其他地點。(不過當時制海權還在日本人手裡。)  美國的主要方針則是:  1. 固守印度。(雙方共通)  2. 維持武器運輸,確保中國持續參戰。(英國人不在意這點。) 3. 減少飛機失事率。(當時飛機已經摔到白宮為之震動了。) 在緬甸戰役中引用英國人論點時,其立論基礎一定要考慮進來。 駝峰後來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可以歸因於兩點:  1. 新式飛機的有效發揮。  2. 因為日機的威脅減輕,得以改飛較安全且較短的南方航線。  這些要件在當初決策是否要建雷多公路的時候都是不存在的。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0.240.64.3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44882522.A.26D.html ※ 編輯: elmotze (210.240.64.37), 10/15/2015 12:23:00
amaranth: 傳教士又要開始新一輪了嗎 10/15 12:26
Jameshunter: 有個疑問 如果不開闢雷多公路的話能拿下密支那機場嗎 10/15 12:27
Jameshunter: 不拿下的話C-54這運量怪物因該會被CAP到炸裂吧 10/15 12:28
makoto888: 又在鼓吹國府軍無用論了 10/15 12:29
jackthegreat: 在那邊吹國府軍無用論只是更顯得台灣有多廢多弱 10/15 12:58
jackthegreat: 這麼弱的對手都打不贏 根本呵呵 10/15 12:58
ghfj5678: 英國到現在還是一直否認國軍在二戰的貢獻 尤其是對於英 10/15 13:11
ghfj5678: 國被打爆的東南亞方面 我以為這件事是讀戰史的人都認 10/15 13:11
ghfj5678: 知的事 10/15 13:11
ssarc: 除了英國以外,其他國家有承認中國貢獻嘛? 10/15 13:15
ssarc: 所以英國不肯承認他門在東南亞的失敗? 10/15 13:18
Clarkliu: 總不能說東南亞的情報都是由邱吉爾的嘴流出去的吧 lol 10/15 13:31
iiooiioou: 邱吉爾跟羅斯福都有承認國府貢獻,這有什麼好吵的 10/15 13:57
Yorktown: 英國有否認東南亞被打爆?有官方資料嗎 10/15 13:58
zeumax: 要建雷多時大馬來亞早已陷落,是運補給新加坡的日軍嘛? 10/15 14:49
zeumax: 原本講駝峰比雷多不重要,這下有人駁了雷多戰略價值,你雷 10/15 14:52
^^^^^^^^^^^^^^^^^^^^^^ 我可沒說過這句話。 基本上我的主張就是雷多和駝峰基本上有互補的特性,  只強調其中一者而貶低另一者是奇怪的現象。  原來戰史版最流行的趨勢是跟幻想出來的傳教士說話,  這可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zeumax: 多也不想辯護了,但駝峰戰略價值並沒被否定啊! 10/15 14:52
capitalofz: 英國論點2跟美國論點2怎麼看起來怪怪的... 10/15 14:54
zeumax: 就算只要玩跳島,持續運作的駝峰也比雷多優先啊 10/15 14:54
zeumax: 第二點都是維持運輸,他只是想創造一個酸的理由 10/15 14:55
zeumax: 駝峰其實並沒有跟雷多互補,因為駝峰原本有個升級案,駝峰 10/15 15:37
zeumax: 升級的價值依然優於雷多,雷多公路的價值也只能拿稱作“犧 10/15 15:37
zeumax: 牲奉獻”的成果。駝峰升級案因此被取消時,就代表兩者預算 10/15 15:37
zeumax: 排擠,而戰後的南面貿易雷多也沒發揮出效果。 10/15 15:37
zeumax: 不是貶低,因為本來就價值不好(但很貴),除了做為你最愛 10/15 15:41
zeumax: 嘲笑的犧牲奉獻來宣揚以外,雷多的錢不如打通滇緬路 10/15 15:41
這種評價方式大概就是所謂的後見之明吧。 ※ 編輯: elmotze (210.240.64.37), 10/15/2015 16:07:32
Jameshunter: 問一個問題 C-54可以飛北線嗎? 還是因升限只能飛南線 10/15 16:22
zeumax: 不是後見,雷多不存在啊!我提過好幾次了,兩個並沒有互補 10/15 16:36
zeumax: 因為雷多是要消耗資源去建設啟用的 10/15 16:36
zeumax: 如果雷多不用花到兩年多時間,又要清掃日軍,又要人工開發 10/15 16:38
zeumax: 哪一點也沒有排擠駝峰的問題 10/15 16:39
zeumax: 當時的先見就是邱吉爾不想支持這議案,你提過他不急於收復 10/15 16:44
zeumax: 緬甸,而美方則是不想浪費兩年時間,萬一來不及趕上就包了 10/15 16:44
zeumax: 後見是,他開通後的能量沒贏過駝峰,而且也沒趕上重要時刻 10/15 16:47
EvoLancer: 同方向不同運具在邊際效用遞減與資源有限情形下 10/15 17:10
EvoLancer: 正常來說是排擠互斥的 10/15 17:10
ronray7799: 傳教哥名言3:wiki是人寫的,可參考,可修改,非真理 10/15 17:22
ronray7799: 結果自己要引的時候 就不會把這句一起寫上了wwwww 10/15 17:22
Swallow43: 自己評價就是先見之明,對別人的評價就是後見之明 10/15 18:33
ghfj5678: 感覺有人誤解了我的推文 我的說法是英國不認為中國對 10/15 19:33
ghfj5678: 於二戰有很明顯的貢獻 尤其是對於有中國遠征軍和駐印 10/15 19:33
ghfj5678: 軍支援作戰的東南亞戰事方面 否則英國老前輩何必連寫3 10/15 19:33
ghfj5678: 本書宣傳及感念國軍在滇緬方面的戰事 10/15 19:33
colin90149: 邱吉爾、美國軍部都為緬北路的不必要性背過書 10/15 19:38
用1944年駝峰的成功去論證1942年雷多的不必要性是明顯的後見之明。  而引用時也得注意,這篇文章的雷多公路沒必要,  是針對"援助中國",還是針對"運輸效率"。  godivan在引用上就出現了嚴重的錯誤。  把一篇認為根本沒必要援助中國的文章,  拿來論證雷多在運輸效率上的不必要性。  雷多公路的開闢,是"援助中國"與"降低失事率"兩個政治因素產生的結果。  在1942年飛機摔得亂七八糟的年代,  主張"加強空運"毫無疑問是一種賭博性質極高的選擇。 在那個時間點拍胸脯說一切交給空運........... 1942年11月,有個德國空軍將領也拍過胸脯說一切交給空運。
godivan: 呵呵,用後見之名來看駝峰你也不差阿?圖帥就講過史迪威的 10/17 09:21
godivan: 問題恰好是你所無視的時空環境不同 10/17 09:22
godivan: 圖帥的原文是"1942是有必要,但1944年必要?" 10/17 09:23
godivan: 史迪威的問題就在於這點 結果你一直無視到這點 10/17 09:23
1944年雷多公路已經接近打通,也沒什麼必要要求其中斷工程。
ronray7799: 在那個科技大加飛躍的年代 也只有傳教哥會認為摔飛機 10/17 09:26
ronray7799: 會從42年到44年都一樣摔得亂七八糟 而不會認為美軍會 10/17 09:26
ronray7799: 嘗試投入新飛機跟降低失事率 直接放棄搞雷多 10/17 09:27
zeumax: 把錢砸到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完工的運輸路線上,更像是賭博 10/17 11:58
Swallow43: 42年6月的有哪個德國空軍將領打過保證說過這句? 10/17 13:12
Swallow43: 閣下年代先後跟事情前後搞錯已經不只一次了 10/17 13:12
godivan: 如果傳教士你要講史達林格勒戰役那起碼是冬天,原來蘇聯6 10/17 13:57
godivan: 月就進入寒冬,比飛行空母更神 10/17 13:57
godivan: 史達林格勒 7月開打,9月德軍進入11月天王星作戰蘇軍包 10/17 13:58
godivan: 圍 10/17 13:58
喔,是1942年11月才對,感謝指正。 ※ 編輯: elmotze (59.115.0.20), 10/17/2015 14:28:19
godivan: 戈林的話可以聽?你知不知道他的保證是要順希特勒的意思 10/17 15:43
godivan: 嗎 10/17 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