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aptainprice (普萊斯上尉)》之銘言: : ※ 引述《elmotze (On my way)》之銘言: : : 你的意思是日軍內部的戰鬥詳報是下級單位對上級單位的宣傳文件嗎? : 當然也可能內部統計的詳細傷亡是一回事 造假縮水以對內對外宣傳是一回事 : 我看過日軍醫療部門在徐州會戰後編排華北方面軍38年2~6月傷亡為三萬七千多人 : 第二軍呈報山東徐州作戰戰死傷為21628人 華中方面不計 : 然而我看過日軍相關教戰手冊卻說自己傷亡才一萬多人......... : 當然前兩者可信太多了 : 對了 傳教哥當過兵沒?有沒有聽過部隊做假資料? 想知道大致情形左轉隔壁棚 : Militarylife問問看 假設日軍實際戰死人數較高卻對上級低報,  這會使得該單位的帳面人數高於實際人數。  不但會影響到人員的補充,也有可能會被安排到超出負荷的任務。  日軍下級單位造假對他們沒什麼好處,你的假設顯然違反常理。  要說到低報戰死人數,反而是國府軍的比較有動機。  因為這樣才有辦法"吃空缺"。 : : 11400戰死,7800人戰病數據來自於 : : 戦史叢書 イラワジ会戦、P.209-212。 : : 嗯,伊洛瓦底江會戰。(1944年12月~1945年3月28日) : : 英帕爾會戰(1944年3月~1944年7月) : : 找英帕爾會戰的數據, : :  不去引戰史叢書的第15冊インパール作戦 ビルマの防衛, : :  反而引戰史叢書的第25冊イラワジ会戦 ビルマ防衛の破綻。 : : 你都不會覺得很奇怪嗎? : 事實就是將近三分之二的日軍沒活著回來 日軍稱呼回程道路為白骨道路 : 與靖國道路三個參戰師團再無再戰之能 : 日本人視為血淚的歷史 你好像看得很輕鬆 一份統計資料除了看數據之外,統計期間與統計方法也得注意。  引一個日文wiki就宣稱這是日軍宣稱於整個英帕爾會戰的損失,  這在學術研究上是非常容易有問題的作法。  英帕爾作戰於1944年3月8日發動,同年7月1日即中止。  因此[戦史叢書 イラワジ会戦、P.209-212]的數據  是否只統計了這段時間的損失,我手邊沒有原本,沒辦法判斷。  但根據日本防衛廳的統計,  日軍第15師團的殘存兵力約3300,損耗率約78%;  日軍第31師團的殘存兵力約5000,損耗率約67%;  日軍第33師團的殘存兵力約2200,損耗率約84%。  這是英帕爾作戰前與日軍撤退完畢後的比較差額,兩者顯然有差距。  簡言之,您所認知的日軍損失包含了英帕爾作戰與後續撤退作戰,  但該出處統計的部分可能只有英帕爾作戰的部分。 : :  編制裡那一大堆軍馬可不是騎兵座騎還是應急糧食。 : 所以光靠獸力就夠了? 對了 個人認為你提到的一萬三千人登島 : 應該是指登陸港島作戰階段 非整場戰役38D的兵力 日軍的補給有一大部分還是靠獸力的。 : :  特定時間,特定單位,哪個死傷統計表不是這樣寫的? : :  難道第十軍死傷狀況表需要把第七軍的也寫進來嗎? : 看看第七軍是否有單位配置在第十軍麾下啊! : 衡陽四個參戰師裡面 有一個不是10C的但配置在10C下 : 那它的傷亡你怎麼算? : 對了 傳教哥講的錯誤我有發現並修正了 傳教哥卻無視 繼續用未修正前的  既然死傷統計表只會列出所屬與配屬單位,  那該師團的死傷統計表沒有列出 "荒木支隊與重砲兵第1聯隊 獨立重砲第2與第3大隊" 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另外,本人引文的時候該篇文章就是那個樣子。  原發文者草率發文不做檢查,動輒多次修改,  不該把責任推到回文者頭上。 : : 英軍是分散駐守,日軍則是集中兵力攻擊。 : :  分散駐守的英軍最後是被分割包圍而投降。 : :  戰後兩軍的死傷其實都不算很嚴重。 : :  就戰例來說,人數佔優的攻方將人數少的守方分割包圍並不罕見。 : :  而且就新加坡戰役的戰例來看, : :  就算守方人數比較多,也未必能保證不會被突破。 : 你面對的是英軍 不是國軍! 實際上英軍戰死1679人 他們總兵力才一萬四千人 : 亡一傷三算 差不多等於步兵被打光了 代表英軍有殊死力戰 可惜後繼無力 : : 戰爭不是算人頭就會贏。 : 看你造成的傷亡率 重創多少敵方單位 戰鬥結束後兵力建制是否完整 : 奪取戰略要點與否奪取後能否守住 這些! 看你的意思,似乎是假設英日軍交換比接近1:1。  所以英軍戰死1679人,日軍必然有相當人數戰死。  因此日軍實際戰死人數會高於戰鬥詳報的統計人數,  從而推論日軍戰鬥詳報不可信。  但是你的假設能不能先證明一下?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0.240.64.3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46781583.A.3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