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aptainprice (普萊斯上尉)》之銘言: : 來 : 傳教士解釋一下:  你的口氣用語跟AlbertSpeer完全一樣,IP也一樣。 : 伊東政喜《第百一師團長日誌》十一月五日記載,到十一月二日累計 :   11D將校戰死71傷157 淮士官以下戰死2161傷5745 :   101D將校戰死48傷160 淮士官以下戰死1332傷5272 :   3D將校戰死82傷203 淮士官以下戰死2775傷7864 :   9D將校戰死61傷145 淮士官以下戰死1412傷6756 :   13D將校戰死38傷174 淮士官以下戰死746傷2934 :   台灣守備隊將校戰死12傷22 淮士官以下戰死327傷944 :    :   根據這些資料,各師團一共戰死9065,與戰史叢書的人數相差不遠, : 似是出自相同或者至少是相近的來源。 : 合計起來傷亡是40750人 : 那我們來看看淞滬那篇文章推估各師團戰死人數: : 11D:四千人 : 3D:五千人 : 9D:四千人 : 13D:作者估計兩千人 我估計兩千兩百人 : 101D他沒找到資料 根據戰上海一書提供的資料 到10.18該師團傷亡已經接近九千人 : 9D則是六千人 而到了11.9時 9D已經到達12360人 101D傷亡或許翻倍到達1.8萬 : 陣亡或許有五千五百人 : 合計五個師團戰死應該到達近兩萬一千人 加上其他單位 或有兩萬四千人 : 以亡三傷七比例計算 或許有八萬人左右的死傷 比公開傷亡多一倍 該篇文章的問題點在於,僅用戰死數差額就下定論。 將前線戰死認定與後方戰死認定誤認為相同,從推論方法上就有問題。 在解讀統計資料的時候,各數據的定義務需釐清,這是基本原則。 引用資料需要注重其正確性。  假如你堅持這篇充滿大量假設與錯誤推論方法的文章是正確的,  那我想這個討論已經沒有必要進行下去。  因為你要的只是日軍前線單位造假這個結論,  無視日軍前線單位與後方統計是否存在客觀誤差。  反正你不管再怎麼試圖膨脹日軍的傷亡,  都改變不了中日戰場上國府軍傷亡遠高於日軍的事實。 : 那你講的統計上的差異 我以諾門罕的23D為例: : 23D統計表一:戰死4976 受傷5321 失蹤 349 病 1312 共計 11958 : 資料來源:改變歷史的戰爭P.162 : 統計表二:戰死4786 受傷5455 失蹤 639 病 1335 合計 12215 : 資料來源:改變歷史的戰爭P.163 : 這兩個資料都準確 死傷的變動很小 變動可能與傷者不治 : 失蹤人員尋獲 病患康復有關 : 一個明顯差一倍 一個變動不大 哪個是造假 哪個可信 一目了然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7.217.18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47083904.A.7E2.html ※ 編輯: elmotze (36.227.217.184), 11/09/2015 23:45:55
captainprice: 日本人自己就承認自身實際戰死者往往是官方戰報四倍 11/22 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