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jol (勤樸)》之銘言: : 雖說C大在PTT也是名氣響噹噹 : 但還是有點懷疑西班牙侵略明朝的"可行性絕對是很大" : 特別是西班牙如果無法招募到足夠的人數 : 是否能就中國當地人口及資源以戰養戰 : 考慮當時東南曾經形成有鄭芝龍 劉香之類的大型海盜武裝 : 想請益如果是以西班牙真的肯奮力去做 : 雖然不夠兵源 但也試著以歐洲軍官士官為骨幹 : 混雜歐洲東南亞及中國南方兵源去侵略中國 : 另外也利用中國南方及東南亞船廠補充海軍 : 若此 : 有可能形成比鄭芝龍更強大的武裝集團嗎 在十七世紀初,歐洲人於歐洲與地中海範疇以外組織的地方部隊,實際上與C大提到的十 八、十九世紀的的東印度公司的印度兵(Sepoys)截然不同,而且C大的文章雖然提到了歐 洲人攻略印度並不單純仰賴武力,卻也沒提到英國東印度公司是耗費半個世紀耕耘孟加拉 和卡納提克,期間一度在1770年代破產靠國庫挹注資金和推動公司重整,最後才打敗一盤 散沙且決策失敗的印度政權。 以哈布斯堡西班牙帝國的殖民政策來說,投入資源擴張殖民地是要盡快獲得回報的,若沒 有辦法在短期內拿回成果,西班牙只會選擇退回商站模式,更別提永遠瀕臨破產的國庫根 本不可能匯給殖民地多少錢。 按歷史學者的推論,如果1770年代的印度政權於外交和大戰略上判斷正確,又或者馬拉塔 帝國於1761年沒有遭遇宛如史達林格勒會戰一般的第三次帕尼帕特戰役,英國東印度公司 很可能無法佔領全印度。英國攻佔印度並不僅因為其謀略之優秀,更因印度政權的缺乏遠 見和體制缺陷。 話說回來,英國能打敗法國東印度公司和征服印度相當程度上是憑藉著印度兵,而印度兵 地價值初次顯現於於十八世紀中葉的三次卡那提克戰爭期間,若以英國而論,更是到了第 三次卡納提克戰爭也就是七年戰爭的後期才對印度兵有了信心,那已經是1760年前後的事 了。 確切來說,到底什麼是印度兵?為什麼印度兵要等到那麼晚才被英國人認為有戰力?又, 印度兵和更早期的殖民地士兵有什麼差別呢? 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早在十五世紀就開始建立殖民地的地方部隊,此外也有不少歐洲人在 十六世紀進入歐洲以外的政權擔任軍官,但是這些部隊和歐洲的軍隊在器械和組織方面都 大相逕庭。 在伊斯蘭三大帝國和毗奢耶那伽羅帝國中,這些歐洲人擔任的是砲手,正如晚明也曾找葡 萄牙人來當火炮教官;而在西非,葡萄牙人則更不起眼,幾乎只是重裝步兵和火槍手,而 且葡萄牙人在西非往往是以白刃戰的韌性馳名於土著之間,槍枝得等到先進的燧發槍技術 出現後才成為關鍵。 來自歐洲的這些軍人在整個十七世紀中,幾乎完全沒有以其他民族的士兵建立過如他們在 歐洲本土曾建立的那些兵團─謝爾利兄弟在伊朗的影響被嚴重誇大了,而幾乎沒有其他傭 兵或殖民地官員曾達到類似的成果。 歐洲人在西非、美洲和印度確實也有些地方上的部隊,但是其歐式單位的成員若非來自歐 洲就是來自於移民社群和混血兒;而土著或當地民族的士兵或許從歐洲人手中逐漸了解到 槍砲的威力,卻多半仍以傳統的組織為主。更精確地說,歐洲人在大航海時代前期並未在 所有殖民地建立全新的社會與政治體制,更多的是把地方上的勢力轉為附庸或盟友。 正是因為歐洲人掌握的嫡系戰力其實很薄弱,才會經常在殖民地遭到非歐勢力的痛擊,不 管是在西非或是印度都有多次挫敗─或許歐洲人組成的歐式部隊有著技術上的優勢,但其 優勢過於微薄,而數量上通常屈居劣勢。 C大提到的Tercio在北非和西非都沒能稱霸一方,在最為著稱的三王會戰之中,葡萄牙軍 隊的精銳覆沒於摩洛哥,這是鮮血的教訓,伊斯蘭教徒的技術與數量並不亞於歐洲人,最 遲在長戰(1591-1606)年間哈布斯堡與鄂圖曼在匈牙利都還是僵持狀態。 英國東印度公司之所以會建立所謂的印度兵,事實上並不是為了殖民需求,而是為了在和 法國東印度公司的決鬥中獲得勝利,當時法國佬已經早一步組織了印度兵,從而得到兵力 上的優勢,英國不得不同樣以組織印度兵回應。 這些印度兵和早期的土著動員兵不同,是職業軍人,且是純粹的傭兵,以英國軍隊的方法 編練,只有少許的更動。 很有趣的是,即便成立了印度兵且完全比照英國陸軍的編制、組織和訓練,英國人一開始 還是認為印度兵稱不上戰力,直到在戰爭中見識到印度兵的能耐才信任他們的價值。 C大還提到了倭寇,問題是倭寇自隆慶朝以後根本不是大問題,鄭芝龍等人的囂張與其掌 握紅夷火炮技術和南洋貿易有關,並且與嘉靖、萬曆年間的海盜不同,鄭芝龍的海上貿易 王國並未嚴重侵擾至內陸,且後來明軍在1620年代以後也很快就掌握了同樣的技術水平, 只不過到那時候鄭芝龍已經被招安了。 至於所謂士官,戚繼光的鴛鴦鎮十二人為一隊,晚明遼東二十五人為一隊,這種隊的隊長 和士官根本是一樣的東西,要說明朝軍隊落後是想太多了。還有能不能打,古王子在板上 說過明軍當然可以打,只是滿清更強而已。 把十七世紀初當作軍事水平轉捩點的說法近年來已經頗為過時了,即使是Geoffrey Parker被各方學者反駁後也開始頗有反思。Jeremy Black認為1660~1710年才是軍事革命 的高峰,以此而論,明朝滅亡以前西班牙於軍事技術上都沒有顯著優勢。 回到cjol大的問題,西班牙單論招募人手是很容易的,問題在於招募的人員數目受限於資 金的拮据,並且在當時還沒有案例的情況下是不會如你所言以歐洲人為骨幹構成高效能的 戰力,更況即使達到百年後英法達到的組織,在軍事革命的高峰還未達到之前,此等戰力 恐無力與數量居於優勢的明軍於內陸匹敵。 Parker的論點以海軍與堡壘為主,這是歐洲人可以在縱橫沿海的法門,深入內陸則是另一 回事,如果連非洲的土著都能痛擊歐洲人,我想不到明朝做不到的理由,而且1620年代以 後明朝歷次自華南北運的紅夷火炮數以百計,即使是在歐洲戰場所見亦不過如此,歐洲人 在此一時期孤軍深入只有找死一個詞可以形容。 -- 民主本質上只是一種手段,一種保障國內安定和個人自由的實用手段。它本身絕不是一貫 正確和可靠無疑的。我們絕不能忘記,在一個專制統治下往往比在某些民主制度下有更多 的文化和精神的自由——至少可能想見,在一個非常整齊劃一的政府和一個教條主義的多 數民主的政府統治下,民主制度也許和最壞的獨裁制度同樣暴虐。 ~ 《通往奴役之路》,F.A.Hayek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80.24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48808084.A.636.html
PAULDAVID: 在歐洲人有能力把3萬以上的嫡系部隊與全套給養運輸到 11/29 23:00
PAULDAVID: 遠東之前,打擊亞洲集權政府什麼的都作夢啦 11/29 23:01
※ 編輯: jimmy5680 (1.171.180.247), 11/29/2015 23:11:48
asdf95: 原來如此 11/29 23:11
dfgtyu0000: 其實以代理人戰爭打法比較可行。 11/30 12:23
dfgtyu0000: 但西班牙深陷哈布斯王朝各種戰爭中,想要玩這招似乎也 11/30 12:23
dfgtyu0000: 無力 11/30 12:23
dennis99: : 11/30 12:47
genewing: 滿洲重步兵是很強的 11/30 20:21
Hartmann: 大推 11/30 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