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第一次在這邊發書籍心得文...這本書應該沒有偏離本版內容XD 這本書是中國大陸「中國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有關戰略研究叢書系列中的一本 主要針對德意志第二帝國在1871年誕生後,如何花了40年讓自己走向一片火海 作者是中國大陸人,在文字使用上流暢好讀,沒什麼障礙 (但台灣尚未有繁體版) 提到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略構想,俾斯麥一定是一個被反覆提到的名字 作者則以俾斯麥下野前後做一個區分,並從當時德國政治、國際關係、 軍事體制、社會體制等等層面切入,探討為什麼在1890年後德國會採取 那樣的戰略和外交方針 《俾斯麥時期》 俾斯麥掌控了20年的德國政局,他的路線簡言之有 1. 一開始的韜光養晦 剛統一的德國是大國崛起的標誌,此段時間要盡量低姿態,摸索和週邊國家 的關係 2. 避免自己被其他大國綁死(特別是不要在結盟的關係上刺激其他大國,比如英國) 原本俾斯麥和奧匈結盟是怕奧匈因為過於孱弱而爆走,但沒想到後期真的爆走了 3. 即使(被)身為仲裁者,也要考慮多邊立場 4. 以利益去結合、分化其他國家 俾斯麥和另一位外交大師—奧地利帝國首相梅涅特在某些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 節錄一段書本的話是這樣的 「其核心觀點是要主動地對當時歐洲大國間的互動施加影響,使各國彼此之間的 關係都要弱於它們與德國的關係。」 至於俾斯麥怎麼把各國玩弄於股掌就不說了,只能說俾斯麥的戰略思維過於複雜 ,他的繼任者都不能完全搞懂他到底想做什麼。比如當時德國和俄國之間的《再 保險條約》和兩次地中海協定(德俄關係緩和的代表條約),我反覆看了好幾次 都看不懂。 在當時,德國本身政體和社會有諸多問題: 1. 對皇室的認同v.s.對德意志的認同 2. 照理來說是首相總統國內,但各個官員均可直上天聽發揮影響力 3. 各部門常是各唱各的調 4. 德國都市化太快,新舊權力階級未經過完整的汰換,各方可以自組團體向國家 施壓 5. 國軍的政治純潔性和獨立性 俾斯麥可以依靠自己強大的影響力和手腕馴服、壓制、結合這些不確定因子,但有 些問題即使到他下野也還是沒有獲得根本性的解決。 作者對俾斯麥舉出了數個缺失:一、未即時改正德國權力結構和體制;二、沒有他 的衣缽繼承人;三、對公眾情緒的濫用而不去控制 《後俾斯麥時期》 作者對威廉二世並無好評,在此略過。 先前說過,俾斯麥的戰略思考太過複雜,又沒有培養自己的班底,所以接手人完全 搞不懂為什麼要把外交搞得這麼複雜(作者舉了英國的例子凸顯出,英國可能沒有 像俾斯麥這樣的天縱英才,但每一代的外交執掌人都很有水準) 在經過新班子的種種努力下德俄關係終於被搞爛(順便讓自己主動背起奧匈帝國的 完全責任),德國只好使勁向英國拋媚眼。但此時德國的外交水準已經大幅下滑, 節錄幾段書中文字 「他們很快犯了大國外交中的兩個大忌:第一是在情況並不緊急的情況下卻急於達成某項 協議,而不是充分利用談判的過程來為自己謀求利益、塑造有利態勢;第二,作為一個大 國,在情況根本不緊急的情況下卻急於向另一個大國輸誠,甚至還『主動』考慮對方的國 內政治需要…在這種情況下英國的談判地位得到了迅速加強…英德之間的戰略需求平衡開 始發生傾斜…英德關係反而不可能進一步拉近了。」 簡單說德國已經變一個優秀工具人,公主病正妹反而不會想用心對待他 但正妹還是會時時疑心這個工具人會對她性騷擾 「德國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而英國則處於世界霸主地位…必然存在很深的結構性矛盾 …一般只能通過相互借重、相互畏懼、相互制約來保持一種複雜的穩定。」 因為俄法同盟成立,德國只好開始遷就奧、義兩個國家,就此失去主動權 《世界政策到被包圍》 世界政策的核心理念很簡單—我們需要陽光下的地盤 by國務秘書華洛夫 除了對殖民地的渴求,國軍內部乃至於民間,對德國的「大海軍計畫」開始揚 起熱情,而這個熱情又和世界政策理念結合,讓英國非常刺目,在之後就上演 了一場和英國的軍備競賽戲碼(並且讓英國更加嚴重地認為德國就是要對她性 騷擾(誤)) 書中也指出,在和英國軍備競賽的過程中,海軍軍事預算嚴重排擠原本德國倚 重的陸軍資源。作者認為,如果當初不和英國玩這一手(反正一戰時那些無畏 艦用途也不大),把這些錢拿去搞陸軍,可能大陸戰場的結果就不一樣 《施里芬計畫》 這邊會對施里芬和老毛奇稍做比較。 兩位都想到兩線作戰的可能性,但老毛奇是「西守東攻」,施里芬是「東守西 攻」。因為在最根本的戰爭目的上兩位有本質上的不一樣。老毛奇是「創造有 利的戰略態勢」;施里芬是「軍事勝利是唯一目標」 致命的是,施里芬是個過於純粹的軍人,腦袋想的就是怎麼獲勝,所以在戰略 中排除了所有外交、國際關係、政治、資源等等的因素(所以才會有破壞比利 時中立的想法,然而只要破壞了比利時的中立,英國參戰就是個必然結果) 以下也節錄幾段老毛奇和施里芬對一些事情上的差異 老毛奇:「從歷史研究中汲取智慧…反對從歷史上找任何現成答案或者某些普遍規律的作 法」 施里芬:「專注於數據與技術、高度強調『實用』的軍官…主張『帶著問題在歷史中找答 案』…努力從歷史研究中提煉出普遍性的規律…必須遵守…不可更改」 《施里芬計畫》的制定到執行一直都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說施里芬堅信的側翼 進攻,到後來幾乎變成德軍行進的常態,變得可預測。又,《施里芬計畫》只 想著要怎麼打一場快速的殲滅戰,但這場殲滅戰所需兵力、後勤補給能否根本 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小毛奇有稍做補救) 那德軍將領又不是缺心眼,為什麼這麼僵化、照表操課的東西都沒被推翻呢? 作者提供的解答是這樣的 「施里芬的思維惰性…在德軍內部佔了上風。許多德軍將領不願去深思那些高度辯證的… 容易被簡單化的、『實用主義』的方式方法所打動」 施里芬在參謀總部任職16年,培養了自己大量的班底,對整個德軍將領影響至 深(從小毛奇和魯登道夫的反應可見一斑)。而且在當時德國已經陷入被包圍 的恐懼當中,在這恐懼中只好以精神勝利法來彌補,因此如果對參謀總部的計 畫有任何疑慮,都會被視為悲觀分子、怯懦者等等 從外交政策、到軍事戰略都如斯僵化的德意志帝國,終於在奧匈的爆走下被架 上戰車。 其實我們對俾斯麥的印象都是後期這些軍人鼓吹出來的,他本人可能不是那麼 樂意「鐵血宰相」這個稱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121.20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55961005.A.5FF.html
DogEggz: 推 02/20 18:40
asdf95: 很不錯的切入點 02/20 19:46
KoujikiOuji: 推 02/20 19:55
a910343: 推 02/20 21:20
Rucca: 推 02/20 22:07
MilchFlasche: 推;「執掌」 02/20 22:51
感恩感恩 剛在版上搜索了一下一戰德國的戰略目標 讀完這本書後,對這個問題的想法是 在多因素的情況下(你我都推了一把),德國在國際上陷入孤立,身邊只有一個 愛惹麻煩又很弱的奧兄弟國(這是故意的XD) 他原本設想的所有戰略一一失敗: 大陸聯盟向英國顯擺→俄法不給面子 海外殖民地的爭取→沒爭取到多少殖民地 擴建海軍嚇一嚇英國→英國被嚇到了,德國被自己嚇窮了 他的戰略思維走向一個死胡同: 「一旦奧匈打仗,我就要挺他,相信俄國還是會不敢打我們der~ 不過萬一俄國打我了,只有施里芬計畫才能讓我贏 既然要贏,我就要先打法國,要先打法國,就要先打比利時…etc」 在此之前,奧匈帝國也反覆問德國 「如果我們真的跟俄國打仗了,大哥你會幫我們嗎?」 德國的回答是:「會!只要我把法國打敗了你們就不用擔心了!」 所以他的戰略目標應該就是「跟奧匈搞好關係,其他先不管」....
durnak: 推 02/20 23:02
msisee: 俾斯麥巴不得再保險條約簽永久吧 他太害怕俄法兩國聯手扁 02/20 23:10
msisee: 德 尤其是最後一課佔了人家的亞爾薩斯洛林的法國 02/20 23:10
wlcaroline: 沒錯,他巴不得,但他底下的人看不懂,所以就沒簽了 02/20 23:13
msisee: 俾斯麥戰略其實不難 就是要統一德國而已 至於怎麼做就比 02/20 23:14
msisee: 較麻煩 因為左右鄰居巴不得你永久不統一 所以怎麼好好處理 02/20 23:14
msisee: 鄰居關係就是問題重點了 02/20 23:14
wlcaroline: 關於俾斯麥有沒有處心積慮想統一德國...哈夫納好像覺 02/20 23:16
wlcaroline: 得一切都是一個意外...(by不含傳說),手邊沒書,回家 02/20 23:16
wlcaroline: 要複習>< 02/20 23:16
wlcaroline: 但俾斯麥的最終目標的確是「保住德國在大陸上的安全」 02/20 23:17
msisee: 當年腓特烈大帝被法俄+奧夾擊 差點GG 要不是俄國換了搞笑 02/20 23:19
msisee: 老闆彼得6 所以俾斯麥才用軍事+外交搞死人的複雜技術 02/20 23:19
chungrew: 推。但是我認為,其實德國並沒有非要打WW1的急迫性需要 02/21 00:17
chungrew: 在我的看法中,德國國內的政治經濟因素占了相當大的比重 02/21 00:18
chungrew: 簡言之,德國國內容克貴族、資本家以及工人、農民之間的 02/21 00:19
chungrew: 結構問題,並沒有透過民主的制度性安排,將衝突予以調和 02/21 00:20
chungrew: 反而是寄希望於對外發動戰爭,壓制和轉移國內矛盾 02/21 00:21
chungrew: 根源上來說,是國內政治的失敗,逼得德國走上了戰爭之路 02/21 00:22
作者花了一個chap講到chun版友提的觀點,作者甚至認為這個問題到了威瑪 共和還是繼續存在,並給了納粹上台一個好契機。 先前文中題到的「大海軍計畫」就是個好例子,他有一個民間組織專門在推 這事。此外也不乏右翼組織鼓吹海外擴張等主張 作者認為這些大小不同的團體彼此為了自己的利益擴張,而政府沒有能力去 調和、控制、排序這些團體的需求,只好任他自由發展,結果總向量就是 「我們德國要崛起!我們要在世界上佔有地位!」 另外這本書的用意是寫給當今的中國大陸看的 ※ 編輯: wlcaroline (123.192.121.201), 02/21/2016 00:31:59
leptoneta: 俾斯麥:當我們奪走亞爾薩斯洛琳 法國就會想要奪回去 02/21 00:26
leptoneta: 兩邊各自去找盟友 事情只會變得更糟 02/21 00:26
roseritter: 推 02/21 00:39
hinenak: 民族主義誤人又一鐵證。 02/21 09:20
ledsopp: 把哈夫納的從"俾斯麥道希特勒"第三章一開始的節文,把裡頭 02/21 09:54
ledsopp: 德國的部分換成現今的中國,對其敘述幾乎沒有什麼違和感 02/21 09:56
ledsopp: 當然看完這段對照後來的發展,恩恩...... 02/21 09:57
clickslither: 大國崛起總要面對舊帝國的圍堵,中國運氣好沒有兩面 02/21 13:29
clickslither: 作戰...但叫囂與美國不惜一戰就是走一戰德國的末路 02/21 13:30
gruenherz: 反正WW4都是拿石頭互扔,過程有差嗎? 02/21 13:51
HAHAcomet: 簽協議那段 怎麼有種我國的既視感.... 02/21 23:54
wuchianlin: 先出頭總是沒好處的,但是要如何壓制鷹派又是另一回事 02/22 02:19
allergy: 大陸人真正有頭腦的人都很怕自己會走上第二帝國的後路吧 02/22 12:10
wolfpeter: 中國人臉皮頗厚又懂通融變通又不怕拖,只要它堅持不懂 02/22 12:20
wolfpeter: 手應該是有機會避免 02/22 12:20
roseritter: 民族主義玩上火正是中國自由派擔憂的發展方向 02/22 12:55
valepiy: 感謝分享 好文 02/22 17:17
chungrew: 中國喔!如果經濟持續成長的話,大概還壓得住內部矛盾 02/22 19:28
chungrew: 假使中國經濟反轉,出現衰退甚至蕭條的話,反而要小心 02/22 19:29
chungrew: 因為底層低收入人民,一定會對執政的共產黨權貴有所不滿 02/22 19:30
chungrew: 轉移這種不滿的方法,第一種是從既得利益者身上割肉, 02/22 19:30
chungrew: 調整社會結構,讓社會更公平正義。第二種就是轉移矛盾, 02/22 19:31
chungrew: 煽動民族主義,塑造仇恨的對象,把內部矛盾向外轉移, 02/22 19:32
chungrew: 如果是這種情況,那國際緊張形勢就會升高,可能會有危機 02/22 19:33
chungrew: 要是危機沒有妥善處理,可能上升為衝突,最後就是戰爭。 02/22 19:34
chungrew: 不過我看習近平是個有智慧的人,應不至於選擇戰爭之路。 02/22 19:35
a7v333: 中國目前這波「硬」著陸,其實就是在調結構 02/22 19:50
reich3: 亞爾薩斯跟洛林是三十年戰爭,法國從神聖羅馬帝國拿走的邦 02/22 21:30
reich3: 國 02/22 21:30
jimmy5680: 樓上錯了,亞爾薩斯跟洛林併入法國要等到18世紀 02/22 21:41
nanshinner: 優質好文推 02/27 00:30
reinherd: 很棒的一篇文章 推 02/28 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