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還是補上一些書中對二世紀末塞琉古部隊的說明好了。 「羅馬化」步兵 波利比烏斯在165 BC達夫尼大閱兵中提及的一支部隊,共五千人,他們在閱兵中第一個出 場。波利比烏斯提供兩個比較重要的線索:一,以羅馬的方法裝備,包含鎖甲胸甲;二, 是正當盛年的男丁。 根據波利比烏斯的描述,一個羅馬軍團是4,200人,但是可以擴充至五千人,事實上很多 文獻都指出一個軍團可以高達六千人以上。這支塞琉古軍團有五千人,其實是與羅馬軍團 相當的。 一般認為這支羅馬風格的塞琉古部隊會出現,主要和羅馬的軍事霸權有關,當時馬其頓和 塞琉古已經都被羅馬擊敗過,塞琉古皇帝安條克四世又是去過羅馬的羅馬迷,所以組織了 這樣的一個單位。 由於是正當盛年的男丁,Sekunda推測這些士兵都是塞琉古帝國的義務兵而不是傭兵,他 們可能是剛受過方陣訓練,又被挑選來學習使用羅馬武器。 這支羅馬化的塞琉古軍團很可能是安條克四世把全軍羅馬化的第一步,也就是一種教導師 的存在,一些文獻暗示說162 BC鎮壓猶太人起義時的塞琉古陸軍已全面採用羅馬式的鎧甲 ,而不是較早期的希臘化甲冑。 不過,沒有證據顯示塞琉古有把方陣全面羅馬化,這隻實驗性質的軍團應該是唯一的羅馬 化單位,其他單位依然維持使用方陣,只有鎧甲款式等小改變,看來羅馬化的實驗並未有 太大進展。 密細亞步兵 根據188 BC的阿帕米亞和約,塞琉古帝國不可以到托羅斯山脈以西徵募士兵,而密細亞人 是安納托利亞西北部的山地居民,按照條約不受塞琉古的徵兵或雇用,因此讓人有疑慮。 Sekunda推測165 BC在達夫尼大閱兵出場的密細亞士兵是175 BC帕加馬王國介入塞琉古內 戰的時候,轉手給塞琉古的傭兵部隊,這樣就能說得通。 密細亞步兵在閱兵中第二個出場,因為波利比烏斯沒有提到他們的裝備,Sekunda推測與 前一梯的羅馬式步兵不同。他們有五千人。 由於190 BC的時候有2,500名密細亞弓箭手在馬格尼西亞戰役為塞琉古軍作戰,有些人推 測165 BC的這支密細亞人也是弓箭手,但Sekunda認為這不太可能,密細亞並沒有弓箭傳 統,閱兵中的士兵應該是持矛的中等步兵,或者是矛兵和弓箭手的混編單位。 目前已知密細亞傭兵曾被安條克四世當作救火隊,167 BC的時候他們曾被調去耶路撒冷鎮 壓猶太人,但我們不知道調去耶路撒冷的部隊和閱兵的部隊是不是塞琉古全部的密細亞傭 兵。 賽普勒斯步兵 已知從171 BC到164 BC年間,塞琉古曾有來自賽普勒斯的傭兵部隊,其中不少是從托勒密 王朝倒戈來的。 賽普勒斯部隊並未參加165 BC的閱兵,Sekunda推測可能是因為當時他們被輪調去猶太山 地(巴勒斯坦)駐紮,而密細亞人則調回去參加閱兵。 奇里乞亞輕步兵 跟在密細亞傭兵後面第三梯出場的是奇里乞亞人,他們被描述為以「埃夫佐尼」 (Evzones)的方法裝備,並穿戴金冠。他們有三千人。 埃夫佐尼現代是希臘的衛隊的名稱,而當時則指輕裝步兵。參加閱兵的奇里乞亞士兵應該 是標槍兵,他們也是閱兵中唯一的輕步兵單位,考慮到重裝步兵應有其半數的輕步兵掩護 ,這批輕步兵可能是與羅馬化軍團匹配。 已知170 BC前後安條克四世曾在托羅斯山脈附近清剿奇里乞亞地區的盜匪和叛亂, Sekunda認為閱兵中的奇里乞亞士兵就是在該次作戰中的俘虜和徵用的男丁,而和更早期 塞琉古陸軍曾有過的奇里乞亞部隊並非同一單位。 他們閱兵時的金冠可能是某種勳章,也可能只是單純的裝飾。 色雷斯步兵 在奇里乞亞後面的第四梯是色雷斯步兵,有三千人。 有學者認為這批色雷斯部隊是來自於色雷斯的移民社群,當時已有來自色雷斯的移民居住 於伊朗,也可能這支部隊並不是色雷斯人,而是色雷斯式的部隊。 Sekunda反對上述論調,由於有文獻指出這些色雷斯部隊曾駐防特定地點,他們應該也是 帕加馬在175 BC轉給塞琉古的傭兵。 166 BC的時候曾有塞琉古的色雷斯部隊與猶太叛軍交戰,其中包含400騎兵,因此閱兵的 色雷斯部隊也可能包含騎兵而非全部都是步兵。 色雷斯人最知名的武器是巴爾幹地區的大鐮刀,不過我們不知道閱兵中的色雷斯士兵是不 是拿這種兵器。 加拉太步兵 在色雷斯步兵後面的是第五梯的加拉太步兵。 加拉太人是278 BC跨過達達尼爾海峽到安納托利亞的凱爾特民族,經過數年征戰後於西元 前三世紀末定居於半島的中央,也就是加拉太地區。 同樣的,考慮到188 BC的阿帕米亞和約,塞琉古帝國應該不能輕易雇傭加拉太人,更況 168 BC後加拉太人與帕加蒙激烈交戰,應該不太會願意派兵去援助塞琉古帝國。不過,有 可能很多加拉太人在戰敗後退入塞琉古帝國的疆域,因此被塞琉古雇用。 此外,已知許多加拉太人移居到托羅斯山脈以東,可能源自於西元前三世紀末試圖入侵帝 國的幾個部落,因此塞琉古帝國境內仍有一些加拉太社群,並可能提供徵兵。 加拉太人普遍來說使用適合劈砍的長劍以及橢圓木盾。他們早期不穿戴甲冑、赤裸上陣, 但後來受希臘文化影響,逐漸開始使用胸甲,衣著也有改變。 附庸動員兵 165 BC的達夫尼大閱兵主要展示方陣和傭兵等中央軍,並沒有民兵的參與,早期的塞琉古 征戰也確實鮮少看到他們的身影,但在西元前二世紀帝國開始衰頹的時候,這些民兵就開 始被廣泛運用於國內外的戰鬥中。 在165 BC的時候,有一些民兵被用於鎮壓猶太人;而在129 BC的時候,據傳對帕提亞作戰 的失敗使許多城鎮欠缺足以自衛的男丁,猶太人因此發動大規模的叛亂,事實上這些猶太 人在叛亂的前兩年自己也被帝國動員到前線過。 方陣 波利比烏斯說165 BC的達夫尼大閱兵有兩萬方陣兵,後續又提及其他方陣部隊,Sekunda 認為他是指方陣兵共有兩萬人,而不是分開來計算。 塞琉古帝國有所謂銀盾兵,銀盾兵的名號在亞歷山大大帝麾下即曾出現,並曾涉及繼業者 大戰,但在塞琉古帝國下被重組為方陣的精銳部隊番號。 波利比烏斯說在217 BC的拉菲亞戰役時,塞琉古帝國就有一萬人的銀盾兵,動員自「整個 王國」,意指敘利亞地區的帝國核心疆域。此時的銀盾兵可能主要來自於希臘與馬其頓的 軍事移民的後裔,包含義務兵和志願兵,並且是一種常備軍的單位,構成塞琉古方陣兵的 主體。 銀盾兵在165 BC後似乎不再出現於文獻中,Sekunda認為可能是在進一步的羅馬化改革中 被改組了,但沒有充分證據。 達夫尼閱兵裡還有銅盾兵五千人。由於銅盾兵番號應該是馬其頓安提科王朝的招牌部隊, 正如銀盾兵之於塞琉古,所以這令人頗有疑惑,但是若考慮到馬其頓曾在222 BC贈與亞該 亞同盟一些銅盾和武裝,使後者以之裝備一千名士兵,則可知銅盾兵其實可以視為馬其頓 安提科王朝式的方陣步兵。 Sekunda認為閱兵中的銅盾兵是安條克四世或他的前任塞琉古四世建立的,其中的成員可 能很多是168 BC馬其頓在彼得那戰役敗給羅馬後逃往東方的馬其頓人,且此一單位可能和 塞琉古的羅馬化軍團一樣,屬於仿效他國的實驗性教導部隊。 波利比烏斯在描述達夫尼閱兵時還提到塞琉古帝國的金盾兵,塞琉古後來鎮壓猶太人叛亂 的相關文獻中也有描繪,不過Sekunda表示找不到該單位存在的證據,而且其他的希臘和 猶太文學有很多類似的詞藻,所以金盾兵應該是一種形容詞,描述塞琉古士兵裝備精良或 裝飾華麗,而不是指特定的單位。 (英文的維基百科引用Sekunda在2001年的書說金盾兵有一萬人,只有兩種可能,一個是他 自打臉,第二個就是維基百科寫錯了。我沒有2001年那本書,所以我不知道是哪一種。) 騎兵 塞琉古帝國的騎兵主要分成鐵甲騎兵和無甲騎兵,後者又可分成槍騎兵和遠程騎兵,槍騎 兵還可以看騎槍的種類區分(雙手握持的和單手用的)。 塔倫汀騎兵 塔倫汀騎兵在希臘化時期是標槍騎兵的同義詞,這是源自於369 BC敘拉古在南義大利塔蘭 托地區雇傭的標槍騎兵,此一兵種後來被其他勢力廣泛運用。 塔倫汀騎兵後來演變出不同的類型,有些主要丟標槍;有些則在丟標槍後衝鋒,盾牌也有 增大的趨勢,成為一種多用途的中等騎兵。 Osprey也有出過一本講塔倫汀騎兵的書,可以參考看看: Tarentine Horseman of Magna Graecia (Nic Fields, 2008) 塞琉古帝國從316 BC到190 BC的馬格尼西亞戰役都確定有塔倫汀騎兵,但這個兵種名稱未 曾出現在165 BC的閱兵中,此後也未見於塞琉古陸軍。 鐵甲騎兵 波利比烏斯說鐵甲騎兵在達夫尼閱兵中是最後出場的,閱兵中該單位有1,500人,甲騎具 裝。由於鐵甲騎兵應為最重裝的騎兵單位,Sekunda在介紹騎兵時頭一個介紹該單位。 塞琉古陸軍在220 BC和217 BC的作戰中都不見鐵甲騎兵的身影,因此目前推測是安條克三 世在210-206 BC的東方作戰中引進的。波利比烏斯暗示200 BC的後塞琉古已將鐵甲騎兵投 入作戰,但比較可信的是李維說的192 BC。 在190 BC的馬格尼西亞戰役中,塞琉古的兩翼各有三千鐵甲騎兵,Sekunda認為這暗示說 塞琉古的各個精銳騎兵隊雖然有其定額(通常千人),在戰爭時期卻可將其餘的重騎兵迅速 擴編。 Sekunda推測達夫尼閱兵的這支一千五百鐵甲騎兵可能是某種教導單位,作為戰時擴編的 模板,他還認為這支單位的成員可能不是希臘裔,而是伊朗人。 Sekunda提到目前對於塞琉古時期的鐵甲騎兵還不太完備,所以很難知道他們的鐵甲騎兵 和後來的安息、薩珊時期有多相似,只知道希臘化時期恰巧是鐵甲騎兵的相關配備開始成 熟的階段,而塞琉古可能使用比較多希臘風格的甲冑技術,而和同時期在中亞的發展有些 不同。 阿格瑪騎兵 阿格瑪在亞歷山大大帝時期是夥友騎兵裡的一個單位,塞琉古可能是繼承了該番號,而且 該單位也是以伊朗人為主,特別是米底亞貴族。由於阿契美尼德王朝在米底亞的統治不受 歡迎,「解放」當地的亞歷山大和塞琉古或許與當地貴族關係不錯,並將他們編入軍中來 保證他們的忠誠。 阿格瑪是前鋒的意思,這個詞在古希臘通常指精銳部隊。波利比烏斯提到說阿格瑪騎兵是 塞琉古最精銳的單位,在190 BC的馬格尼西亞戰役中他們被部署於極右翼鐵甲騎兵的內側 ,在當時的戰鬥序列中算是極尊榮的位置,相較之下後面會提到的夥友騎兵被部署到左翼 ,位階略遜一籌。 阿格瑪騎兵的裝備不明,但是很可能也是鐵甲騎兵。 尼西亞騎兵 其實我看不太懂書中在寫什麼,波利比烏斯提到尼西亞騎兵在達夫尼大閱兵中領頭,但是 最前面的不是羅馬化軍團嗎?我推測他的意思是尼西亞騎兵是騎兵中的第一梯。 亞歷山大大帝在位後期麾下就已經有尼西亞騎兵了,他們也是伊朗人,主要是源自於米底 亞南部的尼薩平原,當地在阿契美尼德王朝統治時期就是皇家的馬場,畜養著上好的馬匹 ,事實上「尼西亞馬」是古典時期最壯碩的馬種,黑色或白色的戰馬更是當時最受喜愛的 種類。 在馬格尼西亞戰役中,李維提到阿格瑪騎兵的左側部署了同樣來自米底亞地區但馬色混雜 的騎兵部隊,很可能就是指波利比烏斯在達夫尼閱兵中描述的尼西亞騎兵。 由於尼西亞馬種壯碩,Sekunda推測所謂的尼西亞騎兵也是鐵甲騎兵。 根據文獻,塞琉古陸軍的鐵甲騎兵(包含阿格瑪和尼西亞)似乎都是伊朗人組成的,裝備也 以伊朗風格為主,而閱兵中出場的其他的騎兵雖然也都是重裝騎兵,就不是甲騎具裝、也 不是伊朗裔了。 夥友騎兵 眾所周知,亞歷山大大帝有著一支天下聞名的夥友騎兵,Sekunda描述說根據研究,到了 希臘化時代,整個希臘化世界只有塞琉古有夥友騎兵,僅此一家別無分號,安提科王朝和 托勒密埃及都沒有這個番號,可以想見是塞琉古繼承了此一單位。 Sekunda進一步描述說根據研究和他的推測,塞琉古陸軍的皇家騎兵隊應有兩千騎兵,阿 格瑪和夥友各佔其半,也就是阿格瑪和夥友各一千人。 在馬格尼西亞戰役,李維將該單位稱為皇家騎兵隊,並描述說他們被部署在左翼,皇儲塞 琉古四世的麾下,Sekunda推測夥友騎兵應該是塞琉古陸軍單位中序位排第二的精銳部隊 ,僅次於阿格瑪。 據波利比烏斯的描述,夥友騎兵的配備比較輕便靈活,但服飾風格與其他騎兵相同,主要 是敘利亞人,但也包含了一些弗里吉亞人和利底亞人(都是安納托利亞地區)。Sekunda推 測此一單位應該是徵募自全帝國的馬其頓裔,包含敘利亞和安納托利亞等各地。 雖然希臘化時代許多希臘化部隊都被認為是以馬其頓裔軍事移民組成的,研究指出這些所 謂的馬其頓人應該比較近似於階級和社群而非單指血緣,也就是說其中有不少可能並非馬 其頓人的後裔而是取得一定社會地位的當地族群,前面提到的方陣和這裡講的騎兵都因而 可能包含不少西亞民族。 朋友? 波利比烏斯提到閱兵中的一個梯隊是朋友,我們不清楚他指的是什麼,李維說馬格尼西亞 戰役結束後塞琉古四世在朋友的陪伴下撤至阿帕米亞,因此有可能所謂的朋友是指一些軍 官或幕僚,甚或是一支騎兵單位。 但,也可能只是皇室的親友團而不是部隊,我們無從而知。 公民騎兵 達夫尼閱兵中有一支高達三千人的公民騎兵。 考慮到他們的名頭,我們很自然就會認為他們也是從馬其頓裔中徵募而來,但這樣就會和 前面提到的夥友騎兵爭搶到兵源,Sekunda因此推測這裡提到的公民騎兵是指帝國境內各 城鎮根據規定提供給中央的市民騎兵。 正如我們後面會談到的敘利亞拉里薩城,許多城市都和塞琉古的中央政府有規定,需供給 輔助部隊給中央。在閱兵的描述中,波利比烏斯描述這些公民騎兵的裝飾金銀混雜, Sekunda認為這在暗示他們並沒有編組成大單位,而是各城市提供的小隊集結而成,這又 回到他的假設。 選鋒騎兵 波利比烏斯提到一支「精選」的騎兵(我擅自翻譯為選鋒),在朋友的後面出場閱兵。該單 位在其他文獻中遍尋不著,Sekunda推測這是指色薩利的城市拉里薩在敘利亞的同名殖民 城市的部隊,他們和塞琉古中央政府簽有協定,要提供帝國一支騎兵部隊,帝國則允諾土 地讓他們居住。 色薩利的騎兵在古典時代相當知名,並且也曾在亞歷山大大帝麾下,因此這樣的一支部隊 可能也算是繼承自亞歷山大帝國,雖然比較像傭兵單位,而且其編制與細節也找不到證據 。 狄奧多魯斯(Diodorus)在講述142 BC的特里豐叛亂時,拉里薩騎兵是「騎兵中的阿格瑪之 首」,Sekunda推測是指拉里薩騎兵取代了原本的阿格瑪騎兵的地位,後者的兵源地米底 亞此時已經遭帕提亞攻陷。波希多尼似乎曾提過140 BC前後的拉里薩騎兵仍保留色薩利風 格的裝備,但可信度不高。 傭兵騎兵 在達夫尼閱兵中出場的都算重騎兵,但塞琉古還有不少輕裝的騎兵,在163 BC和 147 BC 的猶太人叛亂中,塞琉古投入了大量的輕裝步兵與輕騎兵去鎮壓叛軍,其中包含了色雷斯 騎兵和西亞的馬弓手。 戰車與戰象 在西元前二世紀的時候,塞琉古陸軍仍有戰車,亞歷山大遭遇過的鐮刀戰車此時仍能用來 對付缺乏經驗或裝備的敵軍,只是在馬格尼西亞戰役中,安條克三世面對的是熟悉戰車的 帕加蒙陸軍,所以沒有成功。 在165 BC的達夫尼閱兵後,已知塞琉古陸軍仍有使用戰車,可能曾憑藉之在第六次敘利亞 戰爭中打敗過托勒密陸軍,鎮壓猶太叛亂時也曾用過戰車。 在188 BC的阿帕米亞和約中,塞琉古被限制不得保留原有的戰象部隊,但是塞琉古似乎仍 有暗藏一些戰象或從巴克特里亞引進新的戰象,而羅馬人一時之間也並未重新執行條約的 款項,所以165 BC的時候塞琉古才會有那麼多大象可以用來閱兵。 170 BC進攻埃及的時候,塞琉古也有使用戰象,但羅馬人在安條克四世駕崩後於162 BC徹 底執行對塞琉古的海軍與戰象禁令,派人去塞琉古帝國境內摧毀大象的畜牧場、殺死大象 並焚毀超出條約限制的戰艦。羅馬的條約執行團首席因為太囂張而在執行過程中被塞琉古 人刺殺而死。 然而,162 BC之後塞琉古可能仍有一些戰象倖存下來或者有重新引進,161 BC的時候塞琉 古陸軍可能就已經又開始用戰象去鎮壓猶太人了,不過這個記載的可信度不高。 145 BC的時候托勒密六世進軍敘利亞卻死在那裏,他的戰象有幾頭似乎在托勒密野戰軍瓦 解時落入塞琉古帝國手中,並被用於當時如火如荼的內戰,這些可能是塞琉古帝國最後的 幾批戰象之一。 -- 雖然在任何一個穩定的社會它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保守主義並不是一種社會綱領,其家 長式作風、民族主義以及對權力崇拜的傾向使它更接近社會主義而非真正的自由主義;此 外由於它的傳統主義、反智以及經常的神秘傾向,除了在短期的理想幻滅的時刻之外,它 對年輕人和那些相信變革是可欲的人從來不具有吸引力。 ~Friedrich von Hayek, The Road to Serfdom (Foreword to 1956 Editio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43.23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59779437.A.1CB.html
hazel0093: 原PO對於風林火山total war這個網站感覺怎樣? 04/05 04:46
jimmy5680: 我算是認識站主,也幫他翻譯過文章 04/05 10:50
asdf95: 風林火山的秦弩倒是錯不少XD 04/05 11:28
jimmy5680: 那個網誌的資料本來就很多錯誤 04/05 11:38
taiwanvictor: 期待托勒密啊! 04/07 08:42
taiwanvictor: 順便問,亞美尼亞是不是也有羅馬化步兵?羅馬全軍破 04/07 15:53
taiwanvictor: 敵第一代有,不知道是不是和本都的米特拉達梯國王有 04/07 15:53
taiwanvictor: 關?小弟之前看史料說本都軍團是他招募亞美尼亞人組 04/07 15:53
taiwanvictor: 成,是否因此讓亞美尼亞也羅馬化了? 04/07 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