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fatisuya (伊達楓)》之銘言: : 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3706989 : 最近《軍神榮耀》出了第六集,加上前一集剛好是最經典的坎奈(坎尼)之戰,就順便 : 複習一下這本《漢尼拔與坎奈的幽靈》。談個題外話《軍神榮耀》真的是不錯的歷史 : 漫畫,作者的考證差不多可以當小戰史來看了。可惜青文的編輯有點糟,會讀日文的 : 還是花錢買日版吧。 : 在歷史上,漢尼拔的名氣高於西庇阿(西比奧),不過這也是理所當然,畢竟後者究竟 : 只是學生而已,沒有前者就很難在歷史上這樣登場。是的,漢尼拔確實改變了地中海 : 的歷史進程,不論是對羅馬或者是對迦太基都是如此。Tenny Frank在他的《羅馬帝國 : 主義》曾下一個論斷:「沒有漢尼拔挑起第二次布匿克戰爭,這兩個國家並沒有非要 : 拼個你死我活的理由,應該是會找到共存之道。」基本上這句話我是認同的,它可以 : 再深入解釋。羅馬早期的擴張其實並不脫本書作者指出的希臘化世界的“大遊戲”的 : 方式,挖出這個城市有跳出這種規則潛力的是漢尼拔,否則,儘管我也認為第二次布 : 匿克戰爭在羅馬當初趁火打劫奪走薩丁尼亞後就注定會爆發,但如果沒有漢尼拔的折 : 騰,元老院並不會對迦太基恨之入骨,欲拔之而後快。迦太基正常來說是打不贏戰爭 : 的,或許被擊敗後拔掉武裝成為純商業國家乖乖當人家的金雞母,也許可以存活更久 : ,只要別自尋死路。所以,順著這個思路來講,漢尼拔或者說,他們巴卡家族確實對 : 羅馬或迦太基都是一個詛咒吧.... : O`Connell有提過,漢尼拔在羅馬開始干涉他在西班牙的時候,就計劃入侵義大利本土 : 是否為必要。他認為當時儘管元老院已經派人去警告,但事實上羅馬當時應該是騰不 : 出手(暫時)遠征伊比利,或至少這是比較沒那麼緊急的,漢尼拔大可不必這樣冒險。 : 當然,在認為戰爭早晚爆發的時候,決定把火燒在敵人家是符合兵法上的要旨,但漢 : 尼拔在欠缺跟本土的聯繫的情況下強行發動戰爭,某種程度上來說算是自行其事的把 : 祖國拉下水,被政敵指責為任性的軍閥也不為過。而且,迦太基本身也不是走那種征 : 服路線,他們的帝國主義應該比較偏純霸權,把你打趴就好。當然,這樣的政策針對 : 羅馬是不行的,元老院是只跟敗者談判(我們並不知道真的被逼到絕境會如何,但就 : 史實來說),關於這點,不論是漢尼拔或者迦太基都沒有看透。前者的大戰略就是要 : 瓦解拉丁聯盟徹底讓羅馬打不下去認輸,後者甚至只想像其他希臘化國家那樣打贏幾 : 場決定性會戰就能逼上談判桌。以歷史的後見之明來講,兩個當然都錯了,只是迦太 : 基這種投機性的想法,讓漢尼拔的賭本少到不能再少,連最後翻盤的機會都沒了。 我在想 漢尼拔雖然戰爭才華高 但似乎在政治領導上想的過淺 迦太基內部不團結 各有力人士對自己的私人利益的維護 都高於國家利益 如果漢尼拔認識到這點 他應該將主動出擊 改為被動防禦才是 這一點做得比較好的 就屬蔣介石了 他的策略就是讓 不聽話的諸侯們 實際感受到外敵的威脅 也就是 讓外敵 真正威脅到他們的領地 這樣才能激起他們為了維護利益 而團結對外戰鬥的心 而漢尼拔太過主動 太過先發制人 反而讓這些安於自己領地諸侯們 覺得反感 認為是不必要 甚至是無謂消耗他們的實力 這是漢尼拔最大致命傷 只能說他的政治領導力還不足 : 順著這個思路,我們也能理解漢尼拔在坎奈大勝後沒有進軍羅馬的原因(李德哈特說 : 在特雷西米尼湖就可以了,但這太扯,那時他的遠征軍疲憊之師,只是靠主帥的詭計 : 才取勝),因為這不符合他一開始就擬定的制勝戰略。我認為這其實是個西方戰史上 : 的“子午谷”,除了上帝外永遠不會有人知道當時它如果聽馬哈巴的話會有怎樣的結 : 果,如果漢尼拔本人也感到後悔,這也只是情緒之詞而已。這樣的決定恰恰證明了他 : 的名將素質,不會動輒輕易的做出草率的決定。 : 我曾試著想過,在任何條件不動的情況下,坎奈之戰是否羅馬真的完全毫無勝算。剛 : 好在之後,西班牙發生過一場有趣的會戰,那是漢尼拔的弟弟哈斯德魯巴跟老西庇阿 : 兄弟的對決:以別拉(Ibera)之戰。迦太基側試圖再次擺出同樣的陷阱來引誘羅馬軍, : 但是中央的西班牙人沒有高盧人那樣的韌性,沒能頂住老西庇奧兄弟的中央突破,結 : 果在兩翼夾擊之前就被迴旋過來扯斷擊敗,輸掉了會戰。這場的結果剛好來論證坎奈 : 羅馬的不可能勝利,漢尼拔的陷阱佈的太完美,天時、地利、人和,他在主場引誘敵 : 人過來,除非有不可預測的意外結果,或者有人穿越跟瓦羅說了漢尼拔的計劃,但這 : 樣的討論就沒有意義了。 : 倒是西庇阿在伊利帕(Ilipa)打敗哈斯德魯巴‧基斯哥的策略,O`Connell的敘述方式 : 太隱晦,後來我從另外一本講戰史的《帝國強軍-歐洲八大古戰精銳》中才看懂,實 : 際上西庇阿也是中央放西班牙人誘敵,兩翼羅馬主力用縱隊快速靠近再變橫隊展開包 : 圍,靠著優秀的訓練跟紀律完成這場巧妙的陷阱。讓我想到《銀英傳》的第四次迪亞 : 馬特會戰中萊茵哈特的臨陣轉向繞道側翼的奇襲上,是不是田中芳樹從中取得的靈感 : 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1.171.14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62279925.A.4A3.html
chikasa: 打個字如何? 05/03 20:58
chikasa: 啊~我搞笑了 XD 05/03 21:00
chikasa: page down按到end XD 05/03 21:03
PAULDAVID: 但漢尼拔沒有起過要座上權力中樞的念頭,本質上不算政治 05/03 21:06
PAULDAVID: 人,當然就也沒像個政治人那樣思考過,他的問題在於理想 05/03 21:07
PAULDAVID: 太高,已經到達需要政治操作的高度,最後在孤立中被羅馬 05/03 21:08
PAULDAVID: 政治軍事兩界精英合力絞殺;只能說是無可奈何 05/03 21:09
不知道西方史書有沒有描寫漢尼拔在政治上的作為 一個要擊垮消滅超級大國的人物 只考慮兵事 這是不可想像的 就拿稍早時期的秦國將軍白起 也是個一心消滅六大國的野心人物 大家認為他是因不黯政治而死 但實際上他對政治也是很了解的 第一次攻邯鄲撤兵 他堅持不可 因為當時趙國孤立無援 機不可失 第二次攻邯鄲 他堅持不肯出戰 是因為趙國有援 士氣正盛 所以為大將 必然是要對政治環境了然於胸 他的死 恐怕是因為他太倔強 讓秦王認為指揮不動他 讓范雎有機可乘 反倒像是性格決定命運 而非不曉政治 ※ 編輯: hgt (111.251.171.140), 05/03/2016 21:38:42
vandervaal: 這篇文章對漢尼拔的敘述感覺好像楊威利在同盟末期面臨 05/04 10:02
vandervaal: 的處境,有打贏的機會,不過國內沒有提供足夠的助力 05/04 10:02
iwinlottery: 能當上大將不可能腦袋有問題 頂多個性 05/06 09:31
SimonLi: 以漢尼拔的位置 他就只能做到他那個位置能做的事 05/07 00:34
SimonLi: 如果他有跟拿破崙一樣的時運 你覺得他會只有這種成就嗎 05/07 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