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走入塹壕 1914年十月二十二日開始的第一次伊普爾戰役不但摧殘了英國的正規軍成員,也讓英軍第 一次見識到什麼是戰壕之間的對抗。英軍在維多利亞時期雖然以擅長防守城池和要塞聞名 ,實際上多半是面對欠缺重武器的部落民兵,並沒有碰到過真正的塹壕戰。 英軍在1914年十一月碰上塹壕戰的時候享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那就是在波耳戰爭後建立的 步兵戰術高度符合塹壕戰的需求,其步兵講求小組獨立行動,陣型分散、盡量尋求掩蔽, 並且以自由狙擊為主;相對來說,德軍在1914年的時候,師級以下的戰術其實很平庸甚至 落後,都是靠軍級的調度來取勝。 由於伊普爾戰線的地形非常破碎,德軍很難在這樣的環境下發揮大兵團運動的優勢,所以 在第一次伊普爾戰役中被英軍硬生生的擋了下來,德軍稱之為「伊普爾的赤誠者屠殺」, 描繪大量德軍志願兵在攻擊中被撂倒的慘況。 問題在於,隨著第一次伊普爾戰爭和冬季攻防過去,英軍的基層素質已經開始下滑,而高 層級的調度還不太熟練;更重要的是火炮和彈藥的補給也還沒有大幅的提升,這在塹壕戰 的環境下是很嚴重的問題。 新沙佩勒:好的開始,未必是成功的一半 在1915年的西線,英軍依然僅居次要地位,當法軍進攻努瓦永突出部的時候,英軍會進攻 自己負責的北段陣線,其戰略目標是牽制德軍的兵力,在戰術上則企圖衝破德軍的防線, 一方面搶占有利地形,一方面迫使德軍把珍貴的預備兵力分配到北翼,使法軍有更大的機 會取勝。 1914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已經大為擴編的BEF決定組成兩個集團軍以利指揮;從戰爭開始 之後BEF的人數就持續提升,必須分割指揮。 1915年三月十日,BEF第一集團軍向新沙佩勒(Neuve Chapelle)這座城鎮的周邊進攻,他 們希望可以突破此地的德軍防線,攻佔位於新沙佩勒東側的奧貝爾嶺(Aubers Ridge),然 後透過制高點的優勢迫使德軍退出周邊區域。 雖然BEF為了攻擊新沙佩勒已經盡可能集結了手邊的火炮,但是火力仍頗顯不足,所以他 們精心計畫分成兩階段攻擊,並實施了四十八個小時的猛烈預備砲擊,務要粉碎德軍防禦 。 即使如此第一批突擊的八個步兵營仍只有五個達成目標,另外三個因為指揮困難和預備炮 擊精準度不足,蒙受慘烈傷亡後被擋下,直到當天下午在持續的增援下才完成整個第一道 戰壕的佔領。 由於第一天早晨的突襲效果減弱,並且隨著戰役進展聯絡越來越困難,英軍在十日傍晚到 十二日中午之間向奧貝爾嶺發起的三次攻擊都失敗,最後在十三日下令取消攻擊,新沙佩 勒戰役告終。英軍傷亡一萬三,德軍傷亡一萬。 雖然英軍沒有成功突破德軍防線和攻佔奧貝爾嶺,而且傷亡比德軍稍多,他們仍取得了一 些進展,並且吸引了德軍的增援,相較於法軍在第一次阿圖瓦戰役和第一次香檳戰役中近 乎徒勞的浴血,可以說是表現得相當不錯。 不過這場戰役消耗了英軍大部分的彈藥庫存,埋下英軍之後苦戰的遠因,好的開始畢竟未 必是成功的一半。 第二次伊普爾戰役:煉獄 1914年十、十一月的第一次伊普爾戰役著實是一場血腥的戰鬥,但是此地的悲劇遠遠沒有 結束。 1915年四月二十二日,德軍在伊普爾戰線施放了大量的氯氣,這是德軍在西線第一次使用 大規模的毒氣攻擊,成千上萬的法軍和英軍士兵受創或死亡。 然而,德軍沒有預期到毒氣能有如此的成功,也沒有準備趁機發起決定性的攻勢,而協約 國的部隊雖然損失慘重卻仍有非常多人堅守到底,因此雖然協約國的傷亡異常慘重,德軍 的攻擊卻沒有很大的進展。 五月二十五日,第二次伊普爾戰役結束時,德軍雖然壓縮了伊普爾突出部,卻沒能將其完 全攻佔。協約國傷亡約八萬七千人,德軍傷亡約三萬五千人。 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部隊在這場戰役中曾擊敗了部分德軍部隊,這是歷史上首次有來自 前殖民地的部隊(加拿大是自治領)在歐洲土地上擊敗歐洲軍隊。 面對德軍違反國際條約的毒氣攻擊,英國舉國譁然,在此之前西線雙方雖然曾使用過小規 模的催淚瓦斯,卻被認為是遊走於國際法的邊緣,此次的氯氣則真的是完全違反國際條約 。 英國的決定是,他們也要製作毒氣武器。 再戰奧貝爾嶺:重挫 1915年五月九日,作為法軍同一天實施的第二次阿圖瓦戰役的策應,BEF第一集團軍向奧 貝爾嶺發動第二次重要攻勢,被稱之為奧貝爾嶺戰役。 由於BEF對上一次向新沙佩勒攻擊時的戰術相當滿意,他們計畫故技重施,但是也做出了 一些調整,比如說用更多兵力去攻擊更寬的正面,讓中央的部隊比較不會受到來自側翼的 襲擊。 這樣的計畫本來應該要有不錯的效果,但是英軍打算投入更多兵力、加寬攻擊正面,火炮 的密度卻也因此下滑。雖然英國政府已經在想辦法生產更多火炮,但仍然趕不上需求,更 別提彈藥在先前的嚴重消耗後已經很不足。英軍甚至向法軍借來了一小批重炮,但只是杯 水車薪。 或許更關鍵的是德軍不是棒槌,新沙佩勒戰役後德軍已經在奧貝爾嶺周邊大幅加強了防禦 ,兵力密度提高,戰壕和障礙物構築的防線也變得更複雜、更難突破,不容英軍輕易越過 。 由於火炮和彈藥不足,五月九日的英軍攻擊被輕易擋下,第一波突擊的十二個步兵營只有 三個勉強抵達德軍的前列戰壕,其他的直接被鐵絲網和機槍攔下來;後續發動的第二波、 第三波攻擊也都毫無效果。 BEF第一集團軍司令道格拉斯˙黑格(Douglas Haig)眼看戰況不利,打算在隔天的第四波 攻擊中集中三個軍的火力攻擊一個軍的寬度,但是因為彈藥不足且傷亡已經很高,他最後 取消了攻擊行動,奧貝爾嶺戰役以英軍的慘敗告終。英軍傷亡一萬一,德軍傷亡遠低於英 軍。 奧貝爾嶺戰役在完全沒有吸引到德軍的預備隊,毫無戰略或戰術上的作用;此外,相較於 南方的法軍在五月九日取得了相當的進展,英軍可以說不只在規模上遠遜於法軍,如今即 連在素質上也不如法軍了。 這樣的慘敗讓英軍開始深刻的檢討自己的不足,很多英國軍官開始翻譯法軍內部發行的各 種文章著作,推廣法軍在1915年一月就已經開始發展的「系統式戰術」。 1915年英國炮彈危機 英國在1915年發生了炮彈危機,這個事件並不是什麼爆炸或恐怖攻擊,而是一個因為戰時 體系轉換速度太慢而造成的政治危機。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各國並沒有想到現代戰爭的彈藥消耗速度會那麼快,各國的火 炮彈藥存量大多只有每門炮一千多發。開戰後,法軍六周後就出現了炮彈短缺,英軍和德 軍稍晚,但是在十一月也出現了彈藥不足。 1915年三月二十七日,約翰˙弗倫奇(John French)以BEF總司令的身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 呼籲政府提供更多彈藥,當時幾乎壟斷英倫媒體的諾思克利夫子爵(Lord Northcliffe)將 親戚的陣亡歸咎於政府無能,因此挾著私怨趁機大力批判現任內閣。 雖然英國首相阿斯奎斯(H. H. Asquith)在四月二十日的一場演講中公開宣稱陸軍彈藥充 足,五月九日的奧貝爾嶺戰役卻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失敗。弗倫奇在戰役結束後指使部分軍 官進一步向媒體提供彈藥庫存量的資料,更派人秘密把資料送給一些政治家和官員,以 揭露執政黨的無能。 由於剛好第一海務大臣費舍爾(John Fisher)因為反對加里波利作戰而辭職,輿論的聲浪 洶湧異常,阿斯奎斯受迫於「炮彈醜聞」和輿論的施壓而解散了內閣,和在野勢力成立了 新的聯合政府。 除了重新組閣之外,英國政府也建立了新的部門「彈藥部」,由勞合˙喬治(Lloyd George)擔任部長,負責改善火炮和彈藥不足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法國也在1915年五月任命阿爾伯特˙湯瑪士(Albert Thomas)擔任戰爭部次 長,掌管法國境內的火炮與彈藥生產;隔年更獨立出去變成武裝部。可以說法國和英國的 解決方法完全相同,也分別取得了很高的成效。 從1915年六月至今,英國再也沒有完全由自由黨成員組成的內閣。勞合˙喬治挾著彈藥部 部長任上的功績,後來進一步成為了首相,他會成為英國最偉大的首相之一,也是自由黨 至今最後一任首相。 三戰奧貝爾嶺:不得不為的調整 1915年五月十五日,英軍發起費斯蒂貝爾戰役(Festubert),目標仍是奧貝爾嶺一帶,此 時法軍在英軍南側的第二次阿圖瓦攻勢尚未結束,英軍的此次作戰也有繼續響應法軍的用 意。 由於前一次的攻擊慘敗,英軍這次向法軍學習,決定每一波攻擊都只針對非常有限的目標 ,不再嘗試直接突破德軍防線,同時也要改變炮擊的方法,新的戰術會用比較長時間且節 約的預備炮擊來削弱敵軍的防線,步兵接著會嘗試攻佔一小塊地區;如此反覆實施,一步 一步往前挺進,積小勝為大勝。 英軍和法軍會開始改用這個方式,主要是因為彈藥不足,無法有效實施「颶風」式的預備 炮擊來粉碎一切,只好做出調整以平衡彈藥不足的缺陷。 由於火炮密度和彈藥水平的嚴重不足,這種戰術能提供給英軍和法軍的依然只是微小而代 價高昂的戰術性勝利,在戰略上並沒有太大的幫助,但已經是英、法兩國目前最好的攻擊 選擇了。 1915年法軍和英軍面對的問題在於,他們還沒有完全準備好打敗德軍需要的武裝和訓練, 但是俄軍正承受著莫大的壓力,西線必須展示作戰決心,並試圖強迫德國調兵回西線。 在費斯蒂貝爾戰役開始時,英軍實施了長達六十個小時的預備砲擊,任務包含摧毀鐵絲網 、擊垮防禦工事、反炮兵和壓制德軍補給。這波預備炮擊在其四個任務中只完成了清除鐵 絲網,其他三項都成效甚微,主要因為德軍的第二道戰壕位於反向坡,難以觀測和瞄準。 英軍此時已開始部署步兵炮,也就是讓炮兵緊密跟隨步兵、提供直接射擊的掩護火力,這 個戰術讓英軍在第一天取得一些有限的進展;隨著戰鬥持續下去,雖然英軍在重炮持續的 火力支援下奮力攻佔一些前端的戰壕,德軍卻已經建構新的防線,而英軍的彈藥逐漸不足 、火炮磨損嚴重,調度越來越混亂,兵力也蒙受高昂的傷亡,攻勢漸漸減緩。 費斯蒂貝爾戰役在五月二十五日結束,BEF的高層認為繼續攻擊沒有意義,總司令約翰˙ 弗倫奇更向倫敦當局表示眼下彈藥不濟,貿然攻擊和自殺沒兩樣,必須等到彈藥存量達到 更高的水準才能發起大規模的攻勢。 英軍在這十一天內傷亡約一萬六,德軍的傷亡不到英軍的一半。 雖然沒有大規模的攻擊,BEF仍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內進行了三次小規模的攻擊,全都只 有非常微小的進展,攻佔第一道德軍戰壕後就無法繼續挺進。 1915年的夏天於是就在BEF暫緩攻擊的情況下結束了,真正的危難即將前來。 (待續) 附錄:英軍重榴彈炮數量與消耗彈藥數比較 新沙佩勒 奧貝爾嶺 費斯蒂貝爾 Neuve Chapelle Aubers Ridge Festubert 1915/3/10-13 1915/5/9 1915/5/15-25 6吋榴彈炮 24 36 36 消耗彈藥 ˙首日 3,364 3,767 2,848 ˙後續 2,440 - 3,056 平均消耗 ˙首日 140 105 79 ˙後續 102 - 85 碼/彈藥 ˙首日 2.3 1.3 1 ˙後續 1.7 - 1 9.2吋榴彈炮 3 9 9 消耗彈藥 ˙首日 243 619 443 ˙後續 515 - 394 平均消耗 ˙首日 81 69 49 ˙後續 172 - 44 碼/彈藥 ˙首日 0.2 0.2 0.1 ˙後續 0.4 - 0.1 重榴彈炮總數 27 45 45 正面寬度 1,450碼 3,000碼 3,000碼 碼/榴彈炮 54 67 67 碼/6吋榴彈炮 60 80 80 -- 各位先生,這場戰爭的最終勝利將屬於率先把七十五公厘火炮裝到一輛可以在任何地形 行駛的交通工具上的一方。 ~ Jean Baptiste Estienne (1914/8/2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75.4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73519610.A.296.html
chuckni: 英軍練等練的好痛苦 09/10 23:22
gsx56840: 感覺上加.澳的士兵和將領對這場戰爭的適應程度優於英國 09/10 23:40
gsx56840: ,不曉得是不是錯覺? 09/10 23:40
我看過Gary Sheffield寫的一篇文章,就是在談英國本土軍人表現並不比較差。 原文可以從這裡下載: http://goo.gl/qeFPp1 ※ 編輯: jimmy5680 (140.112.73.37), 09/11/2016 01:30:31
ImprovingMe: 一系列的好文,推 09/11 09:33
magicqw: 德國好強 09/11 18:38
HcaS: 推~~這系列文好看.完全不熟1戰的我也看得很有趣 09/12 01:43
KoujikiOuji: 推 09/12 20:44